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潮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金光______ 大吵______ ______得已 ______似火

    大摇______ 粉妆______ ______刺骨 ______花明

    乐极______ 楚楚______ ______五帝 ______益善

    沉李______ 神来______ ______桃源 ______之邦

    炎天______ 咫尺______ ______先生 ______如深

  • 2、《两小儿辨日》中,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句子回答)

  •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人总是要死的,但 。中国古代有个文学家叫做 的说过: 。为人民利用而死,   ,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  

    2、人有一死,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 或:  

    泰山原指   ,句中用它比喻  

    鸿毛原指   ,句中用它比喻  

  • 4、看拼音,写词语。

    wǔ rǔ  dù jì  yǒu yì  páo xiāo  dǒu sǒu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xián xiá  fáng ài  gān jú  qiè nuò  jǐ liáng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 5、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写出你读过的名著和与之对应的人物。

    A.羽扇纶巾、空城计、六出祁山——人物__________作品《______________

    B.豹子头、醉打蒋门神——人物___________作品《______________

    C.葬花、潇湘馆、多愁善感——人物____________作品《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和图片,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尽”的意思有:①完;②死亡;③达到极端;④全部用出;⑤用力完成;⑥全,都;⑦所有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中“尽”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取之不尽”中“尽”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绘的画面,然后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一直是文人墨客喜欢吟咏的景物,诗人借月抒怀,有“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有“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

    4下列对古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尽望”说明月夜的景色很奇特,引起众人的关注。

    B.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表明诗人对秋景情有独钟。

    C.全诗围绕“桂花”来写,写出了花香的浓郁,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家庭院的思想感情。

    D.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秋思不知道落在何处,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5观察古诗下面的插图作品《松间明月长如此》,指出此图与《十五夜望月》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湖州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1】本诗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

    【2】从诗中,你可以读到湖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

    【3】有人说,诗中的“行遍”和“只合”连用表意巧妙,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代诗人李煊的《湖州陪太守南园宴》中“怪道当年苏学士,杭州不住住湖州”,其中的“苏学士”就是宋代诗人______。他在湖州任上,因_____________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

  • 8、阅读白居易的《忆江南》,回答问题。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忆江南》是一首(   )。

    A.   B.   C.

    2江南好中的字,包含着诗人深情的________

    3诗人描写了江南的____、________的景色之美。“________”一句是对江南风景总的赞美,与“________”一句相呼应。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广玉兰(节选)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dìng  zhàn)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  急)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广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调  凋)谢了,花蕊(ruǐ rěi)却依然挺立枝头,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1“   ”在文中括号内选出正确的注音或字词。

    2写出四个描写花儿美丽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段是采用 的结构,用“﹏”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4本段描写了广玉兰的 _________种形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语段阅读。

    两个日本孤女被送回日本后,由亲友抚养长大。40年后,已经成为三个孩子母亲的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感谢将军的救命之恩。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1)文中消息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

    (2)你从这段文字的哪些语句体会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果你是四十年后来看望聂将军的美穗子,你最想对聂将军说: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五花山

    薛卫民

    我家住在大山里。你知道这里的山是什么颜色的吗?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以下哪种颜色不属于秋天的五花山?(        

    A.翠绿

    B.雪白

    C.金黄

    D.火红

    【2】能够表达出第4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是哪一句?(        

    A.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

    B.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

    C.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的。

    D.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五花山的景色的?(        

    A.游览顺序

    B.时间顺序

    C.空间顺序

    D.事情发展的顺序

    【4】下列对于标题“五花山”的“花”字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花朵

    B.花纹

    C.眼睛模糊迷乱

    D.颜色或种类错杂

    【5】文章开头的疑问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A.启发读者思考,回答问题。

    B.引起读者注意,引出下文。

    C.激发读者兴趣,总结全文。

    D.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6】有同学认为,只有秋天的山才能叫“五花山”,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这句话中的“冒”字可以换成“长”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请选择一句你最喜欢的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思考:对朔方的雪的形象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如粉,如沙,决不粘连。                                       B. 羞涩美艳,平和恬静。

    C. 坚硬孤独,奋力抗争。                                          D. 蓬勃纷飞,旋转升腾。

    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 人生就像一支蜡烛,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B. 太阳一出来,地上就像着了火。

    C. 如往常一样,他径直走向了那家餐馆。

    D. 小秧苗整整齐齐地排着队,向春风老师点点头,鞠个躬。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被雪崩“埋葬”八年重见天日

    1993年3月,捷克一名导游将一批旅客送上喀尔巴阡山后,在回家的途中遇到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雪崩。他在惊恐中忽见一个封闭的洞穴被雪崩冲开,从洞里冲出4个似人非人、似鬼非鬼的“怪物”,他们个个衣衫褴褛、长发披肩。这个惊魂未定的导游,突见“怪物”,更是魂飞魄散,拼命而逃。警方接到报告后,及时赶来围堵“怪物”,经盘问发现,他们竟是多年前在此失踪的外国旅客——瑞典人斯文夫妇和奥地利人库尔特夫妇。而他们的家人认为他们已经遇难,尸体被冰雪和岩石封冻无从寻找,甚至曾千里迢迢来喀尔巴阡山哀悼“亡灵”。

    事情得从头说起,1984年冬天,喀尔巴阡山的降雪量特别大,而次年春天,这里的气温又偏高,造成频繁的雪崩。当这4名外国旅客于1985年在1500米高处休息时,突然发生巨大雪崩,他们赶快冲进一个大洞穴避难,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隆声,成吨重的冰雪块、岩石从天而降,将洞口死死封堵。被封在洞里的4人万分惊慌。

    随后他们苦苦寻觅出口,但是逃生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幸好洞穴里冬暖夏凉,在洞穴的深出离地20多米高处有一个小“天窗”。通过这个小“天窗”送进新鲜空气和射进一丝光亮,有时还会飘进雨雪;在地下有充足的地下水;洞穴里经常有小动物和昆虫出没,求生的本能使他们养成了抓到什么就吃什么的习惯,他们在绝境中静候死神的来临。

    1993年3月5日又一场巨大的雪崩把封死多年的洞口冲开,这4个被强烈的光亮照得睁不开眼的“洞穴人”,也顾不得外面轰隆隆的雪崩,拼死冲出洞穴,于是就出现了让导游惊愕的一幕。

    1读一读,再填空。

    (1)文中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被雪崩“埋葬”八年重见天日。

    (2)他们是__年被雪崩“埋葬”的,是____年重见天日的。

    (3)人们把他们称为“怪物”,是因为______________

    (4)人们把他们称为“洞穴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

    (5)他们得以见天日,是因为_____________

    2课文开头和结尾有_________的关系。

    3这4个人被雪崩“埋葬”了八年而没有死,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其中的原因。

    (1)_________(2)____________

    (3)_________(4)___________

    4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这4人竟然生存了8年!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创造了这一人间奇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

    埋下一片树叶,固执地相信它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便是儿时最美丽的梦。

    我4岁那年的秋天,枯黄的叶子从高的树枝上飘落,正在院中玩耍的我俯身拾起一片,觉得很美。我忽然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这个曾经是树伯伯身上分离的叶,把它种进土里之后,必定会长出一棵同样的大树。于是我捡了许多片叶子,虔诚地跪在地上挖了个小坑,把树叶全埋进了土里。就像妈妈生下了我,我也会渐渐长大一样,我坚定地相信我的梦可以实现。

    我天天蹲在种下树叶的地方等待我的大树,直到大雪纷飞。我想叶子大概怕冷,所以不敢出来,等明年开春,一定会长出来!我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梦,直到燕子衔泥,杨柳吐芽……

    长大后,我才明白我用童心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很美的童话。那些埋在土里的树叶,已在我心中长成了一棵大树,成为我生命的一根支柱,替我遮挡着成长路上越来越多的风风雨雨,为我撑起一片蔚蓝天空。那一件事,我为之自豪一辈子……

    种一片树叶吧,你会拥有一棵参天大树。

    【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________”上。

    【2】幼小的“我”认为梦可以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读读“我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梦,直到燕子衔泥杨柳吐芽……”这句话,注意画“______”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请你联系上下文内容,为省略号部分补充三个这样,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中“虔诚”表现了幼年的“我”怎样的心理?“我的梦”又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阅读文章最后一句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 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2.、扩句:小明爱钓鱼。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我们坚持植树造林。

    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绿色公园。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 17、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既然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劝阻呢?

     

     

    (2)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 18、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繁花无边的天山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场上爆发出掌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特森先生说:“我希望你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儿东西。”(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请用这个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改为第三人称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展示。

    汉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请从 “喜、怒、哀、乐、愁”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汉字,围绕这个汉字的意思,写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

    要求:(1)注意围绕中心意思进行选材。(2)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注意表达真情实感。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