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累与应用。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西江月”是______;《天净沙·秋思》中的“天净沙”是______。
(2)“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出自鲁迅的《答客诮》。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他的原名是_____,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_______》。
(3)一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_______,旁观者清。”诗人苏轼的名句“________,_______”说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4)“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这副对联赞颂的是诗人____。请你写出这位诗人的一首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偶尔________ 模仿________ 优雅________
反义词:特别________ 从从容容________ 依赖________
3、照样子,补全下图,并完成练习。
我要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评价_________(谁),因为他(她)像_________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下列词语或句子填上适当的反义词或相对的词语。
承(_______)启(_______) 积(_____)成(_____) 忆(______)思(______)
(_______)奔(_______)跑 化(_____)为(_____) (_______)因(______)果
深(_____)浅(_____) 出(_____)人(______) 前(_______)后(______)
(1)对同学应该(________),不能处处与别人(________)。
(2)(________)的小路变成了(____________)的大道。
(3)朝阳对早晨正如(________)对黄昏。
(4)春天对(_________)正如(________)对收获。
(5)勤奋对(_________)正如(________)对失败。
(6)我们的国家已经由(_________)走向了(_________)。
5、默写
1、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__。 (《回乡偶书》)
2、_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
3、其一人专心致志,__________________。 (《学弈》)
4、_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
5、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 (《竹石》)
6、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对下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B.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C.十五夜:元宵节的晚上。
D.栖:鸟停在树上。
【2】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比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
渭城朝雨渑轻尘, 千里黄云白日曛,
客舍青青柳色新。 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下谁人不识君?
【1】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新: (________) ①柳叶格外清新 ②新种的柳树
故人:(_______) ①故乡的人 ②老朋友
【2】《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中“____”字表明了酒已经劝了多次,喝了多杯。“劝”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_______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从“____”可以看出来。《别董大》中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从“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牵挂担忧的感情。
B.《别董大》情感豪迈、乐观;《送元二使安西》则情感凄凉、哀婉。
C.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D.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____________________。
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往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这个词写出了江岸上___________的景象。
【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鲈鱼的鲜美和捕鱼者的艰辛进行对比
B.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会让人联想到《悯农》中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C.本诗后两句的朗读节奏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D.本诗语言质朴,朗读时应用叙述的语气进行朗读
【4】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本诗的内容,说说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政治抱负的理解。
资料 ①创作背景:诗人在苏州、常州一带查看水情时,目睹江中的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上起伏,由此联想到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故而创作了本诗。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的幸福出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爱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丈高的 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进修,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进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1)( )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2)( )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3)( )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4)()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相应序号的括号中填上成语。
(1)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2)没有原因。
(3)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4)不受外力量控制、支配,自己行使主权。
【2】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在下面画“——”。
膝盖(qī xī) 枯萎(wěi wǔi)
从从容容(cóng cōng) 汲水(jī jí)
【3】读句子,回答问题。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
(1)“不确定中生活”指什么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种树的人不再来了”这一举动,再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感悟出什么?
10、课外阅读。
“天眼之父”南仁东:梦想与坚守
2017年9月15日,72岁的南仁东在美国治疗肺癌时去世。“他说,如果有一天他真的不行了,他就躲得远远的,不让我们看见他。”FAST工程调试组组长姜鹏回忆说,这可能就是南仁东的性格,希望保持着最有尊严的形象。
姜鹏来天丈台面试的时候,并不知道南仁东是谁,“只是感觉到他强大的气场,一看就是头儿’,甚至有点像‘土匪头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筹划FAST项目时,南仁东就一直留着一撮小胡子,过了20多年,头发和小胡于都已变得花白。在工地上他随意地穿着大汗衫,鼻梁上架着近视镜和老花镜,回北京又变回了时髦老人。“出国参加学术会议也很注重形象,要带一箱子衣服去。”FAST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张海燕说。
南仁东是1963年吉林省的高考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文革”之后,在北京天文台读天体物理的研究生。他是一个爱好艺术和哲学的科学家,尤其喜欢画画,在日本国立天文台访学期间,创作了一幅油画《富士山》,至今仍挂在校教学楼的大厅里。“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反射面周围的六座百米支撑塔要等间距排布,打乱排不是能减少很多工作量吗?结果他就一句话,那样不好看’。别看他忙,但做PPT特别讲究,有一次开完会其他单位的人问我,你们是请专人帮忙设计PPT吗,怎么版式那么好看?其实都是南老自己做的。”FAST工程副经理张蜀新回忆道。
“也许是因为喜欢艺术,他和一般科学家不太一样,想法不受拘束,很有想象力,经常会冒出很多创新点出来。”FAST工租接收机与终端系统高工程师甘恒谦说。
数千块单元组成的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是由南仁东改变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单元反射面的位置来保持整个反射面的抛面形状,而FAST的反射面要进行大范围的运动,每一个单元反射面的作用是要将球面改成抛物面,通过主动的变形实现对天体跟踪式的观测。而要实现这种跟踪观测,对反射面上空的馈源舱定位精度要求很高。
当时他们做过几个馈源支撑缩尺模型试验,馈源舱的指向一直不能达到最大的观测角要求。“由于馈源舱是由塔上的钢索拉动的,角度始终趋向于水平状态,如果达不到40度的角度,就看不到银河系的中心。”甘恒谦说,南仁东很有想象力地提出,在馈源舱周围加一圈流体或半流体的“水环”,流体受到重力影响集中在某一方向,这样可以有效补偿姿态控制的不足之处,会使馈源舱的角度发生相应变化。不过后来通过与德国科学家的合作,FAST最终采用了钢索牵引驱动的轻量化柔性馈源支撑模式,“水环”的方案没有被采纳,但南仁东的想象力确实让项目组其他成员印象深刻。
与传统射电望远镜采用独立分块反射面单元技术不同,FAB主动反射面的主要支撑结构采用了创新性的索网技术,2002年FAST技术年会上,南仁东第一次正式提出这个概念。“我问南老师,原来的技术应用很成熟了,为什么要改?他说:‘很简单,因为省钱。反射面放在索网上面,坑的弧度要求就没那么高了,不然工程耗费会非常大。”甘恒谦说。
但索网的制造和安装难度相当大,首先是钢索结构超高疲劳性能的要求。索构建疲劳强度不得低于500兆帕,他们从知名企业购买了十余种性能最好的钢索结构进行疲劳试验,结果令人意外的是没有一家符合FAST的要求。
“一开始并没有想到寻找合适的钢索材料会面临如此大的困难,”姜鹏说,“当时南老压力太大了,在两年内,几乎总是寝食难安,这是FAST项目遭受到的最大的一次危机。”在想解决方案时,南仁东又开始了他天马行空的想象。“他甚至提出用弹簧作为弹性形变的体,来解决索疲劳问题,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最后拿出一个终极版的弹簧方案,目的是说服他,如果这个方案不行,其他弹簧方案也不用考虑了。但他这么说,其实是希望大家都能发散思维,提出更多的新方案出来。”
FAST对钢索结构的性能要求已经远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规范,因此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提相关产品,南仁东等人只能将方向转向钢索的研制中。当时发现并无可借鉴的经验,FAST必须从头开始解决材料的问题。姜鹏回忆说,因为无法确定问题的根源,所以研制工作要在涂层改善、锚固技术等几个方向上同时开展,在两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近百次的失败,几乎每一次的实验,南仁东都亲临现场,沟通改进措施。他们请来上海、南京等地的十几家单位以及国外钢索结构的顶级专家一起评审,同时也幸运地找到一家既懂技术又有经验,同时愿意配合的厂家,在工艺控制上为FAST提供经验和产品,最终钢索结构才终于被研制出来。
〔节选自吴丽玮《“天眼之父”南仁东:梦想与坚守》)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南仁东油画《富士山》至今仍挂在国立天文台教学楼的大厅里,说明他在艺术上有一定的造诣,也有着自己的艺术审美。
B.姜鹏来天文台面试时对不认识的南仁东的感受是“强大的气场”“头儿”“土匪头儿”,说明南仁东既有魅力,又让人惧怕。
C.南仁东作为一个科学家,能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时地展现出艺术方面的想象和灵感,对于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模式,很有启示意义。
D.由南仁东领导的FAST工程在研究过程中遇到诸多难题,尤其是钢索结构的研制,经历近百次失败才取得成功,表明科学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FAST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张海燕眼中,南仁东不同扬合的不同着装,既体现出他对职业的尊重,也表明他为人并不古板。
B.作为理科状元,清华无线电系的高材生,南仁东爱好艺术和哲学,尤其画画,这对他今后的科学研究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C.FAST采用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主要支撑结构采用创新性索网技术,主要说明他善于在给自己制造的困难中前行。
D.本文写作上大量引用南仁东身边人的评说,客观真实地表现了南仁东的生活格调、兴趣爱好、工作态度,人物形象立体丰满。
E.本文前面以较少篇幅介绍南仁东相关经历,后面以较多篇幅介绍天眼FAST相关情况,分别照应标题中的“梦想”与“坚守”。
【3】在“天眼之父”南仁东身上,你认为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
11、类文阅读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张天翼
“我现在正需要这几道题目的答案,听见了吧,我要答案。”我心里默默地对宝葫芦说。
教室里可静极了。听得见同学们的呼吸声,还有铅笔划在纸上的声音。我不知道刘先生——我们的数学教师、班主任是还坐在那儿呢,还是踱到窗子跟前去了……我简直不敢抬起头来瞧一瞧。
我时不时地舔着铅笔头,在纸上虚划着,等了好久好久,什么也没等着。“难道它忽然不灵了?”看来我得用脑筋来亲自对付这几道题目了。“第一道……”我开始认真看起来。
哎,这的确有一点儿糟心。一个有宝葫芦的人居然也会遇到这样的事,那我可没有意想到。老实说吧,我对数学这门功课本来就有意见,它从来不肯让人爽爽快快解决问题,老是那么别别扭扭的。可巧这几天我偏偏又没准备好——这不怪我:这几天我一直忙着,哪来的工夫!今天可忽然一下子要让我自己来思索这号答案了!
“宝葫芦哇,宝葫芦哇!”我心里叫着,“唉!”
这时候忽然听见窸窸窣窣一阵纸响,有谁从座位上离开——去交了卷,接着又有几个,我有点着急了。突然,我眼前的那张本来又白又大、空空洞洞的白纸,现在一下子可满是一些铅笔字——写上了这几道题的答案。
“哈!”我又吃惊,又高兴,真恨不得跳起来。
“原来我那宝葫芦并没有失效!仍然有魔力,仍然可以给我办事!这——呵!还有什么说的!”我赶紧写上名字,去交了卷。
我刚去交卷的时候,我们教室里就出了一件奇事:苏鸣凤(他坐在我前面一个位子)说他的试卷已经答好了,却突然变成了空白。
可可儿的在这个时候,刘先生偶然一下子瞥见了我刚才交去的试卷,他吃了一惊。说也奇怪,我卷子上写的一点儿也不像是我的字,倒很像是苏鸣凤的字。我自己知道——“今儿的事可糟了,可糟了!唉,糟糕透了!”
……
(选文有改动)
【1】【词语理解】根据语境,给句子里的加点词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近义词。
(1)哎,这的确有一点儿糟心。( )
A.烦心 B.糟糕 C.糟践 D.可恶
(2)可可儿的在这个时候,刘先生偶然一下子瞥见了我刚才交去的试卷,他吃了一惊。( )。
A.可怜 B.恰巧 C.可喜 D.悲哀
【2】【品读句子】读下面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心情变化,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时不时地舔着铅笔头,在纸上虚划着,等了好久好久,什么也没等着。
②“宝葫芦哇,宝葫芦哇!”我心里叫着,“唉!”
③“原来我那宝葫芦并没有失效!仍然有魔力,仍然可以给我办事!这——呵!还有什么说的!”我赶紧写上名字,去交了卷。
A.失望 紧张 兴奋
B.兴奋 紧张 失望
C.紧张 失望 兴奋
D.紧张 兴奋 失望
【3】【写法探究】再读上题中的句子,作者分别是通过什么方法将主人公“我”的心情变化写得活灵活现的呢?( )
A.描写人物 动作描写 人物心理活动描写 人物心理活动
B.描写人物 语言描写 人物动作描写人物 心理活动
C.描写人物 动作描写 人物心理活动描写 人物语言
D.描写人物 语言描写 人物心理活动描写 人物动作
【4】【整体感知】下面对选文的故事情节概括得比较完整、准确的一项是( )
A.数学考试中王葆不会答题,非常着急,宝葫芦帮助王葆完成了答卷。
B.数学考试中,王葆默默地祈求宝葫芦帮助自己,宝葫芦帮助王葆取得了好成绩。
C.数学考试中,不会答题的王葆得到了宝葫芦的帮助,却不料把事情弄糟了。
D.宝葫芦本来想帮助王葆,却不料把王葆的数学考试搞砸了。
【5】【分析判断】宝葫芦是怎样帮助王葆完成答卷的?根据选文的内容,下面的推测正确的一项是( )
A.宝葫芦会做这些数学题。
B.宝葫芦替换了同学苏鸣凤的试卷。
C.宝葫芦让苏鸣凤帮助王葆完成了答卷。
D.宝葫芦用魔法帮王葆完成了答卷。
【6】【个性感悟】宝葫芦给王葆带来的并不是幸福感,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比学习更重要的事
《三字经》中有一句“首孝悌,次见闻。”意思是,人生的第一要务是孝敬父母,然后才是增广见闻,扩大阅历。可见,孝敬父母是比学习更重要的事。
在美国有一个人,他在继母的打骂中成长,依然很孝敬父母,友爱同父异母的弟弟。在一次车祸中,父亲与弟弟身亡。继母接受不了,伤心过度,疯了。在后来的日子里,生活异常艰苦,他一边工作,一边照料继母的日常生活,还带着她去看病,拿药。疯了的继母对他的打骂更加厉害,骂他对她不好,骂他不让她吃饭,骂他虐待她。旁人不理解,左右邻居、亲戚都骂他不孝。他不解释,依然带着继母看病,一看就是十年。十年以后,继母的病好了,被儿子的行为感动了,也为自己对儿子不好感到内疚。
就在他竞选总统的关键时刻,继母决定帮他拉选票。在他竞选总统的前几年里,他连连失利,继母鼓励他继续。那天,在一个很关键的竞选演讲现场,他的继母突然又“疯”了,开始打骂他,骂他的种种不是,民众愤然,他顾不了这些,连忙接继母去看医生。这时,继母说:“我没有疯,十年里的我是疯子,疯了的我一直像这样骂他打他,他不仅不嫌我,依然对我照顾得很好,给我看病。”继母抱着他哭了,“这就是我的好儿子!”民众对他的孝心所感动,大家纷纷投他的票。继母的这一举动,使得他获得了最高票数,最终走上了总统的宝座。他就是美国的第六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
我们来看,“教”字是一个“孝”在前面,“文”字在后面。其实,“孝”才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弟子规》说“有余力,则学问”。有余力去学文,可如果前面的孝悌都没有做到,有什么资格去学后面的?在古代,选皇帝的继承人,皇帝和大臣首先考虑的是孝悌,以德为主,然后才是智商和才能。可见孝悌在一个人品德中的重要性。
现在,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我们,都只注重能力和知识的学习,可我们忘记了,孝敬父母,才是我们最该学的第一课。
【1】短文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继母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继母此时___________的心情。
【2】文中划“﹏﹏”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在写法上叫____________,这样写又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详细写了继母在他的演讲中“发疯”帮助儿子竞选成功的事,而对继母打骂他的行为一笔带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爸爸
没有人比我爸爸更有力气了。他只要挥动几下斧子就能砍倒林子里的树木;只要在我的手上吹一下就能使我暖和起来;只要对那些牛吆喝一声,它们便摇着尾巴站起来。
他什么都行。我站在他的身影里,幻想着有一天我能变得像他一样有力气,像他一样英勇无畏,战无不胜。
我看着爸爸用斧子砍树,那些树伴随着咔嚓声倒在雪地上。我全身颤抖,感到整个林子都在爸爸的斧子下呻吟。他把砍下的树毫不费力地装在雪橇上,用绳子把它们紧紧地捆在一起,像捆麦秸一样,然后套上两头牛——像祖母讲的神话中嘴里喷火的龙一样。但是雪橇的滑板冻住了,它们拉不动。于是,爸爸用肩使劲一推,冻住的滑板发出震耳的响声,牛轻快地拉着雪橇向前走去。
我坐在雪橇上面,身上裹着爸爸的旧皮袄,看着他手里牵着牛的缰绳艰难地朝前走着。那两头大黄牛像两只小狗一样驯顺地跟在他身后。我真不明白爸爸哪儿来的这么大劲,他能够摆布周围的一切。
太阳不慌不忙、稳稳当当地在天空中滚动。爸爸牵着牛,不慌不忙、稳稳当当地在雪地上走着。突然,他的脚下一滑,跌倒在了雪地上,像我在冰场上摔跤一样。见了这场面,我感到难为情,臊得我都要哭了,因为我亲眼看见爸爸摔倒了,在那一瞬间,他是那么无可奈何。
至今,我仍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虽然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他从雪地上爬起来,用帽子扑打着沾在身上的雪,气恼而尴尬地朝我笑笑。我同样也感到尴尬和气恼,因为摔倒的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爸爸。对于我,他简直就是一切。
【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并用另外的读音组词。
暖和huó(______________)hè(______________)hé(_______________)
吆喝hē(______________)he(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喷)A.pēn B.pèn
香喷喷( ) 喷火( ) 喷香( )
(2)(难)A.nán B.nàn
艰难( ) 难为情( ) 灾难( )
(3)(哪)A.nǎ B.né
哪吒( ) 哪儿( )
【3】“见了这场面,我感到难为情,臊得我都要哭了,因为我亲眼看见爸爸摔倒了,在那一瞬间,他是那么无可奈何。”“这场面”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我”看到爸爸摔倒“感到难为情”,甚至“臊得我都要哭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
【4】“对于我,他简直就是一切。”联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示:在作者的眼里,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爸爸对作者的影响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学与问
①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②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③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④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侯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⑤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日新月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者为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文中提到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围绕着“学与问”:
(1)提出的核心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论述最主要的方法是:( )
A.引用 B.比喻 C.举例 D.对比
【4】读课文第④自然段完成:
(1)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全文中还起到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大科学家沈括读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的办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学与问》,你一定联想到了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结合这两篇文章,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说:“两周前我就让人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钥匙在我这里。”(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放学的路上,一个人向家里走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丢失手表的我在附近的几栋教学楼白墙上最醒目的位置贴了几张寻物启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指着母亲说:“这是我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仿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办法好,我们怎么会不采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前训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把下列句子写得更生动、形象。
我的脸红了。我觉得很惭愧。
雨下得很大,她打着伞在路上艰难地走着。
______
(2)将下列文段补充完整。
那年我______岁。有一天,老师对我说:“我们学校要举行_______,你可以____。”我听了以后,心想______,我一定要________,不能_____,于是我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句意不变。
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日子,而你,也一定在这一天做过不寻常的事,请以“在不寻常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语句通顺的记叙文,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