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清远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1.粉骨碎身不怕________

    2.任尔东西南北风________

    3.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

    4.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________

    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_______

  •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遍地______ 动人______ ______宿儒 ______子衿

    蜇伏______ 水波______ ______细语 ______乐道

    不紧______ 豁然______ ______散发 ______而止

    异口______ 与众______ ______一滴 ______常态

    左邻______ 郁郁______ ______大波 ______旧景

  • 3、用“   ”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

    推崇背至_______ 契而不舍_______ 矛塞顿开_______ 手足无错_______

    衰鸿遍野_______ 惹事生非_______ 自理名言_______ 声名雀起_______

  • 4、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   腊______   塞______   栗______   烟______

    ______   蜡______   赛______   粟______   咽______

  • 5、《水浒传》梁山好汉中以《三国演义》关云长面目为模子,所写的是他的后人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________

    2“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__

    3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对比阅读:古诗词中的“大江大河”。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运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彻山。

    羌笛何须怒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旧红。白发渔江清上,慣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達。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ト算子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对比阅读上面三首古诗词,照样子简洁填写下面的表格。

    题目

    文体

    江河名

    作者想借助江河表达什么?

    相关关键词2个

    凉州词

    黄河

    边塞的荒凉、戍边的孤寂和士兵的思乡情

    孤城、 何须怨

    临江仙

    ___

    __

    ______

    ___

    卜算子

    __

    ___

    ______

    ___

     

     

     

    2古诗通过加标点还能变成词(即长短句)。请为下面的诗句加上两个标点,变成词。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3“江河湖海”是古诗词经常歌咏的对象。请你写出两句相关的诗(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人王灼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一处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理解

    共在人间

    那一年,到土耳其去,住在一个仿佛与世隔绝的小农村里。

    我们下榻的农舍,住着一对老夫妇。两张脸像是皱缩成团的黑枣子,密密地布满纵横纹路。可是,他们腰不弯、背不驼,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耕生涯。

    正是麦子播种的时候,还是停留在原始落后的点播方式,老叟走在前面,用锄头在土壤里打洞;老妪跟在后头,把麦种轻轻地撒进洞里。一行行、一亩亩地种,神情专注而满足,好似在从事一件无比庄严的事情。

    傍晚,夫妻俩在厨房里烙饼。满布岁月沧桑的古老灶子,烙出了满溢麦香的饼,含蓄的米黄色,淡淡的麦味儿;大而圆、烫手。在幽幽的暮色里,两人坐在矮矮的木凳上,以枯瘦多皱但却坚实有力的手捧着饼儿,大口大口地吃,脸上笑意荡漾。

    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活着,真好。

    知足地活着,常乐。

    许多人,活着而不快乐,只因不满足于他所拥有的,一心憬憧他所未知的,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往往坐这山,望那山、吃这碗、盼那碗;任由欲望的树在心田里无止无尽地长着,长了一寸,他要一尺;长了一尺,他要一丈;眼看那已经高入云霄了,可是,他还是满心焦灼地嫌它发育不良。天天在欲望的无底深潭里浮浮沉沉,弹指间,短短数十寒暑已成过眼云烟;回首前尘,竟不知快乐一词如何诠释。

    这个下午,和这一对萍水相逢的老夫妇共食大饼,共享快乐,是记忆里的永恒。

    老夫妇教会了我,有一亩田,便诚诚恳恳地耕那一亩田;有一块饼,便快快乐乐地吃那一块饼。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共在人间,话人间、爱人间。天上究竟有多少富贵、多少安逸,不必说,更不必盼。

    1这一幕深触动了我的心,这一幕指的是( )。

    A. 老夫妇俩坐在矮矮的木凳上。 B. 老夫妇俩烙饼而食很满足。

    C. 老夫妇原始落后的点播方式。 D. 夫妇俩大口大口地吃饼。

    2文中的老夫妇过着   的生活,下列词语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与世隔绝,原始落后。 B. 一穷二白,得过且过。

    C.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D. 安居乐业,暖衣饱食。

    3文中回首前程,竟不知快乐一词如何诠释是因为(   )。

    A. 一直在追求所憧憬有的。 B. 忌妒羡慕别人所拥有的

    C. 身无分文,粗茶淡饭 D. 日复一日,单调枯燥。

    4文段中眼看那已经高入云霄了中的指的是( )。

    A. 高入云霄的树。 B. 无止境地长着的树。

    C. 发育不良的树。 D. 任由欲望生长的树。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老夫妇知足的活着,常乐。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只管向前奔跑

    ①贝基拉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贫苦的家庭,很小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一名驰聘赛场的长跑健将。他时常站在训练场边,羡慕地看着运动员们训练。但极度贫寒的家境,让他自卑得有些差愧——他不仅拿不出训练费,连最便宜的普通跑鞋也买不起。

    ②那天,贝基拉不知不觉地又走到训练场边,望着跑道上那些奔跑的身影,他既羡慕又难过,心头奔跑的欲望亮起来,又暗淡下去。

    ③一位跨栏教练员听了贝基拉的倾诉,将他带到一组很矮的栏杆前,让他一路跑过去,他轻松地跨越一个个栏杆;教练员又指了指那组已升高到足有1.5米的栏杆前让他再试一试。他努力了好几次,也没能跨过去。

    ④这时,教练员平静地告诉他:“孩子,你刚才所说的那些困难,就像眼前的这一道道栏杆,它们会横在每个人的面前,那些你现在跨不过去的栏杆,可以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最终跨越它们,你还可以踢翻它们,也可以绕过它们,你只需盯准你向往的前方,只管努力地向前奔跑,相信没有什么可以拦住你的梦想。”

    ⑤教练员的一席话重新点燃了贝基拉的希望,从此,买不起跑鞋的贝基拉开始了他坚定而执著的赤脚奔跑训练,广袤的原野、泥泞的山路、坚硬的戈壁滩上……随处可见他奔跑的身影,他已练出了一双铁脚板。数年后,他成了埃塞俄比亚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

    ⑥1960年罗马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贝基拉一出现,便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他是唯一赤脚的运动员。在数万名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贝基拉为他的祖国赢得了一块沉甸甸的金牌。

    ⑦距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二十多天,贝基拉动了一次手术,很多人以为他会放弃比赛。然而,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也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英雄。

    ⑧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贝基拉激动地感慨道:“一切都很简单,只要站在跑道上,就没有什么障碍可以拦住奔跑的雄心,就只管向前,再向前,一路向前地奔赴梦想的终点。”

    ⑨没错,大千世界中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可能会横着一些诸如清贫、疾病、磨难之类的障碍,只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雄心,就能勇敢地跨越它们,踢翻它们,绕过它们,就会抵达梦想的前方。

    【1】第一段划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错别字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选文,题目“只管向前奔跑”换成“金牌”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对表现贝基拉有何作用?

    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中“他既羡慕又难过”,他羡慕什么?为什么难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贝基拉成功了,你认为他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品味选文,谈谈你对人生有何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你从雪山起来,

    春潮                ;

    你向东海奔去,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2选择划线字正确的读音

    ________(bǔ  pǔ)      ________(rǔ  lǔ)

    3这段话作者运用了________手法。

  • 12、课内阅读。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命,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为人民服务》是_____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_____同志而作的演讲。

    2请用“_____”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3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___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_________。联系实际,你还知道有哪些人物的死比泰山还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年之后

    【1】老者在树上钉钉子有什么目的?他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

      ________

    【2】与漫画中的老者所犯的错误最为接近的一项是______

    A.杞人忧天                           

    B.守株待兔                           

    C.刻舟求剑                           

    D.南辕北辙

    【3】时间是无影无踪的东西,作者是怎么通过漫画让我们感受一年之后这一时间的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1】请用“    ”画出选段的中心句,这句话在选段中的作用是       

    【2】结合文章内容可知,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困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遇到叛乱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干什么都困难重重?(  )(多选)

    A.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

    B.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

    C.打起桩来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D.没有任何防御力量或者手段来抗击野人或者野兽的袭击。

    【4】从鲁滨逊几乎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完全布置好住所这件事中,你可以看出什么?体现了鲁滨逊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体会哪种句子语气更强。

    大王不能说齐国没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老师带病工作,我很受感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仿写句子。

    (1)父爱是北斗,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也能让我辨明方向。

    父爱是_______,即使_______,也能_______

    (2)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攀岩前行;

    选择了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

  • 17、改成字句

    马的后蹄踏着一只飞燕。

    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1.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对我说,星期天他要去郊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军对陈赓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改写句子。

    ①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片竹林被那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①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想一想:未来的生活是怎样的?未来的人怎么出行?未来的食物有哪些……把自己的想象串联起来,写一个科幻故事。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