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白银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情境填写惯用语。

    (1)老师对我们说:“希望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的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让我们明白如果能使百姓获益,不必效法古代的规定,如果能把事作得完美,就不必遵循旧的法则。

  • 2、补充完整

    (1)白发老者嘴里低声说:

    少年镇定下来。心里暗暗告诉自己:

    (2)我想起这位少年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 3、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

    (1)兔,触株而死。(走:跑。)走马观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赴汤蹈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把词语补充完整,在按要求写出两个词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描写雪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

  • 5、巧填同音字。

    bàn      ( )     ( )                ( )        ( )乐部

    jiǎo     ( )       ( )               ( )          ( )

           ( )       ( )         páo   ( )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诗词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之情。

    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一个“____”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____”,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之情。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____________

    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

    ____________

  • 7、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眉眼盈盈处:________

    才始送春归:________

    【2】根据词的内容,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

    A.浙东之地,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真是美好的地方!

    B.词的上阕作者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浙东之美。

    C.这首词的下阙充满哀伤和悲情,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祝福。

    【3】积累不同种类的诗文各一句。

    (关于送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石灰吟

    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_。

    (2)诗句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3)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理解

    春 酒(节选)

    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zhēng  zhèng)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十二碟”,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地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jiá  xiá)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的。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酬谢——_________ 讲究——_________ 别致——__________  尺度——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

    A.语言 B.心理 C.神态 D.动作

    4短文讲述了两件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母亲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5“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母亲手工制作鞋子、衣服时十分认真,一分一寸都十分留神。

    B.手工制作鞋子衣服,一分一寸都要合适才行。

    C.就像鞋子差一分,衣服差一寸都不合适一样,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尺度,要注意把握分寸。

  • 10、阅读《背影》的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1文章主要写车站离别,父子之情,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

    2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这句话是否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必要亲自送已长成人的儿子?

    3对笼罩在《背影》一文中的哀愁凄凉的氛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种氛围是由文中所描绘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父子离别,父亲大去之期不远等事情营造的。

    B. 这种氛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思想性。

    C. 这种氛围是父亲晚年的心情不好,父子矛盾,削弱了对父子亲情关系的表现。

    D. 在这种氛围下,父亲还如此细心周到地关心爱护儿子,更显出父爱的真挚动人。

  •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鸥乔纳森(节选)

    ①早晨,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恬静的海面.荡漾的微波闪着金光。

    ②离岸一英里的海上.一只渔船随波逐浪地前进,这是吃早饭的信号,近千只海鸥飞来,相互追逐着争食吃。又一个忙碌的日子开始了。

    ③但在远离渔船和海岸的地方.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独自在练习飞行。在百英尺的上空.他伸下两只带蹼的脚,仰起嘴.使劲儿弯着翅膀。翅膀一弯.就可以放慢速度。而现在,他越飞越慢了,慢得几乎听不到耳边的风声,慢得连脚下的大海也仿佛静止不动了。他眯起眼睛,集中精力,屏住呼吸,使劲儿想再……弯……那么一英寸……然后.他浑身的羽毛直竖,失去平衡.摔了下来。

    ④要知道.海鸥飞行时决不摇晃。决不失去平衡,盔空中失去平衡,对海鸥来说是极不光彩的事。

    ⑤但是乔纳森并不觉得丢脸.他再一次展开双翅,依旧颤抖着使劲弯曲——一点、一点地放慢速度,又一次失去平衡——他不是只平凡的鸟。

    ⑥大多数海鸥只求学会最简单的飞行本领…一如何从岸上飞出去觅食.再飞回来。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飞行,而是觅食。但对这只海鸥来说.重要的不是吃而是飞。乔纳森喜爱飞行胜于一切。

    ⑦他发现,像他这样的想法,在同类中是吃不开的。他那么整天独自练习.成百次地作低飞滑翔,连他的双亲都替他担心呢。

    ⑧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故.只要他保持离水面不到半翅的高度作低空飞行,他就能在空中停留较久,费劲较小。他滑翔下来并不像一般乌儿那样伸下双足溅落海中,而是蜷起双足紧贴着身体掠过海面,在水面留下长长一道波纹。他蜷起双足在沙滩上滑翔着陆,然后步测着沙滩上滑翔的距离,他的父母见了,着实为他担忧。

    ⑨“怎么啦,乔?怎么啦?”他妈妈问。“难道学其他海鸥的样儿这么难,乔?低飞是鹈鹕和信天翁的事,你学这干什么?你干吗不吃点儿?孩子,你都瘦得皮包骨头了!”

    ⑩“我倒不在乎瘦得皮包骨头.妈妈。我只是想知道我在空中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

    “你瞧,乔纳森,”他父亲温和地说,“冬天快到了,船只就要少了,海面上的鱼也要钻到海底去了。你要是一定要学习,那就学学怎么觅食吧。飞行当然好,可你总不能拿滑翔当饭吃啊。别忘了,你飞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吃。”

    乔纳森顺从地点点头。以后几天,他试着学其他海鸥的样儿;他作了认真的尝试,与鸥群一道围绕着码头和渔船嘎嘎叫着争食吃,扎到海里抢点儿面包片和烂鱼。但这样做他受不了。

    “这样太没意思了,”他心里想,一边故意把好不容易弄到的一条鲤鱼丢给一只追逐他的饥饿的老海鸥。

    不久,乔纳森又独自一个出去了。他飞到海上远处,饿着肚子学习,很是快乐。

    1自然段好像和乔纳森无关,作者写该段的目的是什么(

    A. 可以让读者发现乔纳森与一般海鸥的不同。

    B. 写出了鸥群的忙碌,衬托出了乔纳森的不听话。

    C. 写海面上热闹的场景,反衬了乔纳森的悠闲。

    D. 写出了吃对于海鸥来说是最重要的事。

    2读第段画线的句子,注意划线的字及标点,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A. 乔纳森飞得很开心,随心所欲。

    B. 乔纳森练得很辛苦,用尽力气。

    C. 乔纳森练得很偷懒,断断续续。

    D. 乔纳森练得很长久,一刻不停。

    3乔纳森的双亲担心什么(

    A. 乔纳森不好好飞行,丢了他们的脸。

    B. 乔纳森整天和其他海鸥追逐争食。

    C. 乔纳森整天独自练习低飞和滑翔。

    D. 乔纳森飞行时总是摔跟头。

    4段中但这样做他受不了。什么是乔纳森受不了的(

    A. 父母对它的劝说 B. 每天练习飞行 C. 与鸥群一道争食 D. 把抢到的鲤鱼给老海鸥

  • 12、阅读理解运用

    新叶

    一夜春雨。清晨,我撩开白色的窗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不丁里爆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新叶!我不由得眼睛刷地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胸间穿过。啊,你好,新叶!

    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人们总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贞执著地等待着,积蓄着,当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怯怯地朝四处窥探一眼,然后,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新叶一天天长大了,伴着春的脚步。转眼间,便是满眼碧绿。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密处,浓得深远,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更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

    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去了。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或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于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它辛勤地工作着,日夜不停地吸收二氧化碳,输出新鲜氧气。它用自己的身体装点河山,美化环境,为大道挡阳拦沙,为路人庇荫遮雨。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荫,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孤傲,淡妆自持,深根自养,忘我自献。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而且,大多是叶面朝下,把最后一吻献给母亲!

    也许是因为绿肥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我赞美绿叶,尽管我也十分喜欢花朵。

    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本该像它一样青翠、蓬勃、谦逊、勤恳。

    朋友,愿你生命之树,永远长满绿油油的新叶,四季常青。

    自然段中描写作者内心感觉的一句是: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2分)

    自然段第一句写新叶时写了燕子,这是一种   的写法,文中第   自然段也用了这种写法。(2分)

    请用一句话概括第自然段的内容:(2分)

    自然段用四个比喻来描写新叶,这四个比喻是从仰头望去”“老远看来”“密处”“稀处四个角度安排的,各个角度的喻体分别是:       。(4分)

    类似新叶一样给人以启示的平凡的事物很多,你在生活中,从哪些事物身上获得过启示?请举出两例。(4分)

    事物: 启示:  

    事物: 启示:  

     

  • 13、阅读理解

    表里的生物(节选)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 )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在了解表里的真相过程中,“我”的心情在不断变化,根据选文内容,完成填空。

    好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唯恐”的心情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猜想表里面是生物的原因是( )

    A.“我”一直就喜欢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对这类生物充满了好奇心。

    B.“我”猜想表里的物体和蝉、虫一样,都不会轻易被人发现。

    C.父亲的做法非常神秘,让“我”猜想到里面是生物。

    D.父亲的手表里经常发出声音。

    【5】读了选文,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来形容文中的“我”。

    【6】童年的哪些经历让你难忘呢?请选择一件事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面与“春联”相关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春联这种文学样式以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材料二)

    春联在形式上有诸多限制。首先,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最基本的要求。其次,上下联词性要相对。如刚才说的那副对联,上下联词性相对,“新春”对“佳岁”,“富贵”对“平安”,“年年好”对“步步高”。此外,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现在的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为仄声。对联讲究平仄,末尾最严。上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仄声,下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平声。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上下联末尾的“寿”和“门”就分别是仄声和平声。

    (材料三)

    春联的内容也有许多讲究。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的期望的春联。“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是希望生意兴隆的。可见,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期望。

    1下列哪些是春联的特点?___________(只写序号)

    A.上下联字数相等。 B.韵律性强。 C.词性相对。 D.平仄相调。

    2根据材料二,把下面的上下联连一连。

    又是一年芳草绿   竹报岁平安

    春同大地千山秀   依然十里杏花红

    勤劳门第春光好   日照神州百业兴

    绿柳舒眉辞旧岁   和睦人家幸福多

    梅开春烂漫   红桃开口贺新年

    3根据材料三,你觉得右下面这幅春联应该贴在哪里?选一选:(   )

    A.宾馆 B.家里 C.商店 D.学校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 改写句子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句子乐园。

    1.孙悟空把妖精打死了。(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白骨精就甘心这样让唐僧走了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觉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是吴王坚持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句子。

    (1)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难忘的是毛竹。  (修改病句)

     

    (3) 当年用自己的血汗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都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缩句)

     

    (3) 井冈山人自豪地说:我们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改为转述句。)

     

    (4)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改写成陈述句)

       

     

  • 18、按要求写句子。(6分)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来的中学生个子都很高。(改变词序变为意思不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班的李华同学被评为道德小富翁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了解了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回家,凡卡只好给爷爷写信,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改写句子

    1)他家的房间很小。 

    改成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在长长的塑胶跑道上尽力奔跑的姿势吸引了许多同学赞赏的目光。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

    3)谁都承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变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

    4)约翰对左眼失明的弟弟布朗说:刚才我努力眯紧左眼,很吃力,所以没瞄准。你比我有优势,因为上帝替你蒙上了左眼,你可以心无旁骛,专心瞄准目标。

    变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请分析下面语句的意思:

    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小作文

    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特点及其寓意,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