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会拼,也会写。
huā ruǐ kǒng bù qiū yǐn biàn lùn qīng cuì
( ) ( ) ( ) ( ) ( )
chū bǎn shí yán bō li xī shuài chǒu è
( ) ( ) ( ) ( ) ( )
yì( )识 ( )术 记( ) 会( ) ( )情 友( )
( )力 战(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甘瓜苦蒂,_____________________。《墨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孰能无惑?《师说》
(2)“为是其智_____________________?曰: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出《 》
(3)“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把八千多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店联拾趣。
(1)理发店:
新事业从头开始
(____)现象一手推平
横批:改(____)换(____)
(2)百货店:
东(____)西(____)客人人满意
(____)夏(____)冬货(____) (____)俱全
(3)乐器店:
阳春(____)(____)传雅典
高山(____)(____)觅知音
(4)餐馆:
盘中餐(____)(____)皆辛苦,弃之可惜
杯中酒口口皆香甜,(____)(____)而行
4、请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分类。
___假虎威 ___公移山 ___灾乐祸 ___营狗苟
无___生非 —___不染 宠___不惊 ___垂不朽
①褒义词有__________
②贬义词有__________
5、把下面的诗句补上地名。
1.不识______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遥望______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______边野草花,______口夕阳斜。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 。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慨叹,其中一个“_____”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
【3】诗中勉励青少年要珍惜时间、及时努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为“晒干”,“焜黄华叶衰”中的“衰”可理解为“衰败”。
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
C.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了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的自然法则。
D.诗人的写作目的是通过描写园中葵、百川等景物,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
7、课内阅读。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吟”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第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决心。
【4】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物”是____________,“志”是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甲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乙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丙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解释下列词语。
若等闲: 千磨万击:
坚劲: 满乾坤:
【2】甲诗作者是 代 所作,其中“洗砚池”引用了 (人名)的“ ” 这个典故。
【3】乙诗作者是 代 所作,他是“ ”之一,其 、 、
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
【4】丙诗作者是 代 所作,他与 、 并称为“西湖三杰”。
【5】你认为乙诗中“咬”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上面的古诗,比较三首古诗的异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三首古诗你更喜欢哪一首?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过 年
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惯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
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吱咯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炕桌上呼三喝六,没有孩子的份。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大厅上供着祖先的影像,长辈指点曰:“这是你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虽然都是岸然道貌微露慈祥,我尚不能领略慎终追远的意义。
“姑娘爱花,小子要炮……”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每人分一包杂拌儿,哼,看那个桃脯蜜枣沾上一层灰尘。怎好往嘴里送?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大年初一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是大锅菜,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号锅子、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历十日不得罄,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咸疙瘩,不知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底。芥末堆素面筋,十香菜,比较的受欢迎,除夕夜,一交子时,煮饽饽端上来了。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
【1】文段写的是除夕守岁,一共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个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用了三个“满”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是作者回忆幼时过年的经历,语言不乏幽默风趣,试举一两句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两角钱
肖复兴
①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②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③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④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未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
⑤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及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呀,我有些气,和她差点儿没吵起来。
⑥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地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得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是在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⑦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子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⑧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⑨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他的头,问了问:“还没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到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熟视无睹:_____________________
羞涩: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两角钱”,按事情发展顺序梳理故事主要情节。
情节一:“我”到邮局寄信少了两角钱。
情节二:________________
情节三:_________________
情节四: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句子对人物进生行了哪些描写?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了一个怎样的男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圈出文中四次写到的男孩子的“笑”,并联系起来推测一下他的心理活动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同时也“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请你联系上下文,写了出作者认为对、不对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你是怎样做的,或者你希望别人怎样做?请举例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
刘老师不仅是我们的班主任,而且是我们的“大朋友”。他常常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秋天,刘老师带全班同学到天坛公园采集落叶。他还给我们讲解有关树木叶子的知识,让我们感到十分新鲜有趣。
更有趣的是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刘老师带我们到龙潭公园打雪仗。
“战斗”开始了,我们“大个子”组(猛烈 热烈)进攻,刘老师率领的“小个子”组渐渐吃不住劲了,退到了树丛里。接着,我带着几个人,想绕到侧面,打他个措手不及。
这时,刘老师却带着一支“突击队”包抄了过来,我们急忙撤退,但雪球已经纷纷打在我们身上,刘老师率领的“队伍”胜利了。欢笑声飘荡
在公园上空。刘老师的眼中(闪光 闪烁)着孩子般的喜悦,他和我们的心贴得更紧了。
【1】选择文中括号内用得恰当的词语。
(猛烈 热烈)________进攻 眼中________(闪光 闪烁)着
【2】给划线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他还给我们讲解有关树木叶子的知识,让我们感到十分新鲜有趣。( )
A. 没有变质。 B. 没有枯萎。 C. 稀罕。
【3】在文前横线上给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
【4】找出能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12、阅读短文。
中国结
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内涵。
中国结起源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可谓历史悠久。据据《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梁武帝诗《有所思》中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之句。可见,在古老的华夏土地,“结”被先民们赋予了特定的表情达意功能,备受人们的尊重。
中国结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纺织类工艺品。它的最大特点是工艺精巧,每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绳, 靠一双巧手,用绾、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工艺技法循环有序地而来。其形式多为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以互相衔接的完美造型。同时,中国结的命名,也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吉祥美满的象征义,如“双寿”、“双喜”、“龙凤呈祥”“鲤跃龙门”、“福寿双全”、“万事如意”、“吉庆有余”等,将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结饰送给亲友,不但喜气洋洋,也是一种千情万意的祝福。
在编织中国结时,最主要的材料是线绳。一般说来,用来结艺的线绳约为100厘米长,4-6毫米粗,线绳的种类很多,过去主要有丝、棉、麻,现代材料则增加了尼龙、混纺等,不仅色泽更加亮丽,耐用度也大大提高,究竟采用哪一种线绳,要根据所编织的结的用途而定,用来编结的线绳的纹路愈简单愈好,纹路复杂的,虽然单看绳线很美观,用来编结却不合适,不但纹式失色,绳线本身的美感也会被淹没。线的粗细,要视饰物的大小和质感而定,开大质粗的首选粗线,形小质细的宜选细线。线的硬度也要适中,若线太硬,会给编结者增加难度,结形也较生硬;若线太软,编出的结形不输廓清晰,结形不挺拔,不能体现线条的韵律美。
一件结饰要讲究整体美,不仅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饰物的关系也要协调。选线要注意色彩,若与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或墨绿色;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调醒目的细线,立刻就会使整体结饰有栩栩如生之感。
如今,中国结仍然随处可见,广为流行,中式服装上精致的盘扣,让人不禁倾心于古老的东方神韵;新春佳节时,吉祥喜庆的“春”字结红遍千家万户。中国结这一传统的手工编织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生发出多种现代审美意蕴,带给人们无限的情趣和生活美感。
(选自《百科文章》2012年第1期,有改动)
【1】阅读全文,依据文章思路,在下面的图框中填写合适的内容。
(______)——中国结的特点——(_______)——结与饰物的搭配
【2】第②段中引用《易·系辞》和梁武帝《有所思》中相关文献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第③段文字,概括中国结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中加内容和中国结插图,完成下面的题目。
(1)将插图中的“福”字换成其他文字或图案,请写出你的创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个中国结赠与他人,你觉得赠给谁最合适?说说你的赠送缘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扶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不在乎秋的肃杀。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苹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②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③前年秋至,我家刚从与母亲死别的悲痛中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小弟人生的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棵忍冬树,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④忽然在绿草间,( )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处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⑤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滕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⑥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⑦去年,月固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色,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颤颤地开放!
⑧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⑨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褶,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⑩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昆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作者宗璞,有删改)
【1】请给选文取个合适的题目,你的选择是( )
A.木槿花
B.好一朵木槿花
C.园中的花
【2】选择一个动词填入第④自然段括号中,最合适的是( )
A.露
B.冒
C.闪
【3】第①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连用了三个“偶然”,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提示,提炼文中关键词,简要填写表格。
看花的时间 | 生长的环境 | 花开的状态 | 给“我”的印象 | “我”的情感 |
以前 | _____ | 各色的花开了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废墟中 | _____ | 一朵童话的花 | _____ |
【5】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小园中的其他几种花,是为了告诉大家“我”是个爱花、懂花的人。
B.文章主要描写了木槿花在小园中两度开花的样子,写出了此花的不同凡响。
C.本文语言质朴,娓娓道来,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真挚的感情。
【6】文章结尾,为什么作者“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一读,想一想。
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1)给句子换一个说法。
(2)和下面句子比较,他们的区别是:
添一点什么呢?
15、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爸爸:“小红,告诉妈妈,今天爸爸不回家吃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我讨厌了。我倘若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这幅奔马图是徐悲鸿的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刚吃过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喂,我的铅笔丢了,把你的铅笔给我用一下。(改为礼貌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通信员回答说:“你从城市来,爱干净讲卫生。我们已经习惯了,没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抱怨地说:“太阳先生,你要怎么做,随你的便,我们早已决定不再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作业本说:“我今晚要批改这些作业。你送来的试卷,我放在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乐园。
1.看了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批改作业。(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合力地治理重新泛滥的洪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扫罗王信守自己的诺言。(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品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相关练习。
(1)“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作者将_____________比作粥有声无力的叹气。其中,“有声无力”一词,呼应了八儿此刻____________的心情。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这是对八儿的____________(描写方法),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体现了八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1、习作
题目:分别时,我想说声
提示与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中叙述的对象可以是朝夕相处的同学,也可以是辛勤培育了自己六年的老师;文中叙述的内容可以是自己获得了真诚帮助后的谢意,也可以是因为某件事的愧疚……内容真实,表达流畅,45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