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词填空。
简朴 简单
(1)冰心奶奶家的陈设极其( )。
(2)邓颖超奶奶一生省吃俭用,生活极其( )。
神圣 神秘 神奇 神采
(1)这些古代传说经过人们越来越多的渲染、加工,显得更加( )了。
(2)我想谈一谈广州牙雕艺人雕刻的象。这些“象牙象”总是体魄雄伟,( )亦亦。
(3)科学技术并不是那么( ),只要努力钻研,就可以掌握。
(4)钓鱼岛是我国的领土,( )不容侵犯。
2、把古诗文补充完整。
1.有意栽花花不发,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忠言逆耳利于行。
3.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莫把无时当有时。
5.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而日中时近也。
7.晓看红湿处,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小扣柴扉久不开。
3、补全下列成语
1.马革(_____) 平安(_____) (_____)无首 (_____)露宿
2.夜以(_____) 故伎(_____) (_____)凤舞 (_____)仆仆
3.大公(_____) 按兵(_____) (_____)添翼 (_____)不息
4.响遏(_____) 心急(_____) (_____)离山 (_____)求远
5.腾空(_____) 不能(_____) (_____)难下 (_____)脚轻
4、文学常识填空。
《游园不值》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
5、成语之最
例:最大的被子(铺天盖地)
最小的邮筒(____) 最大的幸运(____) 最反常的气候(____)
最费时的工程(____) 最险的时候(____) 最多的颜色(____)
最宽广的胸怀(____)最怪的动物(____) 最错的追求(____)
最怪的人(____) 最高明的指挥(____) 最深的缘分(____)
6、课内阅读。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词人______,号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_____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之情。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愤(其一)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书愤:__________________ (2)早岁:__________________
(3)衰鬓:__________________ (4)名世:__________________
【2】“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______(人名)的典故。皇帝要杀他,他说:“乃坏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引用了三国时______(人名)的典故。
【3】“书愤”之“愤”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____________,并在诗中通过______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
【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B.颔联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和平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C.尾联叙事抒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D.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5】简要概括诗歌颔联描写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9、课外阅读。
第一次到苏州
①关于心灵之乡何处,常常不敢肯定,只记得一见苏州,便宛如旧识。
②第一次到苏州,是随了父亲一道。本来以为读大学了,应该可以自己独自出这趟远门,可是终于遂了母亲的执着。父亲因为几十年前在苏州读的师范,也隐隐地有故地重游的心事,就一起上了路。
③到学校的当天我就出了一个洋相。傍晚带父亲刚踏进人声鼎沸的餐厅,我就在刚拖过的地板上重重地滑了一跤,手中的饭盒摔得老远。我连忙爬起来也不敢看看四周,只是默默地洗尽了双手和碗筷,就又去打了饭和父亲一起吃起来。饭是我爱吃的米饭,菜则是一律的糖醋口味(这样的伙食我一吃就是四年)。吃饭的时候,我一直低着头,偶尔抬眼看看对面静静地坐着吃饭的父亲,却是居家一样的坦然。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呆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感触的吧!从接到来自苏州的大学录取通知,父亲竟然从来没有和我谈起过这个他一度相当熟悉的城市。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对苏州竟是没有一丁点儿印象了吗?
④第二天正式报到,结束后我就陪父亲往教学楼那个方向散步。从宿舍到教学楼大概有三四百米的路程,中间还有很大一片沟壑起伏的农田。巧的是靠近路边,有一个长满杂草浮萍和寥寥几株莲藕的水塘。水塘看来很少有人清理,水是那种看起来很脏的深绿,酷热中散发出浓浓的臭味。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得老高,从池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光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慢慢滚落的汗珠。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
⑤我知道父亲的意思,这个素不相识的农人和我家乡的爷爷辈叔叔辈一样辛劳而充实。他们将自己的大滴汗珠凝成一个个丰年,在朴实而满足的心底珍藏。这块土地的富庶与繁荣,从来就不曾少了这些史册之外的人们。我的心似乎是重重跳了一下:不看文人看农人的苏州,也正如我的家乡一样亲切友善。
⑥很快我就将这里当做了真正的家乡。原来,我与苏州,竟然是这样一见如故的。
【1】用波浪线画出前后照应的句子。
【2】对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表露自己的疑惑,进而引出下文,使自己的疑惑得到解答。
B.因为已经过了很多年,所以父亲对苏州已经淡忘了。
C.从结构上看此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从内容上看,父亲绝非对苏州没有印象。
【3】体现父亲对苏州有所感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对素不相识的农人的描写,展现了农人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品格,从而揭示了苏州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
10、阅读长篇小说《亮剑》选段,回答问题。
狭路相逢勇者胜
大地上覆满了白雪,干燥而坚硬,刺骨的寒 风仿佛把人的脑子都冻结了,连思维也凝固了。路边几棵孤零零的槐树在严寒的侵袭下,时而;可以听到树枝的折裂声,好像它的肢体在树皮下碎裂了,偶尔一截粗大的树枝被寒风利落地刮到地上,砸在潜伏的战士们的背上。
日本的汽车队出现了,头车的驾驶棚顶上架 着两挺歪把子机枪。车厢里满载着荷枪实弹穿着黄色粗呢大衣戴着皮帽的日本士兵,满载着士兵的卡车竟有几十辆……曰军的卡车开得很慢,先头车似乎在谨慎地做搜索前进。随风传来日本士兵的歌声。懂些日语的赵刚脸色突变,轻声说:“老李,这是关东军军歌,老李,情况有变,这不是日本驻山西的部队,是刚调进关的日本关东军。兵力有两个中队,和咱们的兵力对比差不多是二比一,干不干?”李云龙注视着开近的车队,牙一咬发狠道:“狭路相逢勇者胜,干!敌人把胸脯送到咱们的刺刀尖前,咋能把刺刀缩回来?”李云龙一挥手,警卫员拉响了预先埋好的地雷。轰的一声,第一辆车被炸得粉碎,汽车的碎片、日军士兵破碎的肢体纷纷扬扬从天上落下几乎全落在潜伏战士身上。
【1】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写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一选段,你了解到李云龙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四月的维也纳
开头几天,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此时的春天似乎只是绿色连看绿色。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五月那无所不在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着车一同外出的留学生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 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小吕听了,就把车子停住,叫我下车,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然后让我蹲下来拨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青草下边藏了满满一层花儿_______白的_______黄的_______紫的_______纯洁_______娇小_______鲜亮_______这么多_______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努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全冒出来…
“得要多少天才能冒出来?”我问。“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换一个样儿。”
可是,当夜冷风冷雨,接连几天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我很快就要离开这里去意大利了,便对小吕说:“这次看不到草地上那些花儿了,真有点遗憾呢,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
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怏怏然吧。外边毛毛雨点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可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忽然对我说:“你看窗外——”隔过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窗上流动。小吕停了车,手伸过来,一推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便说:“去看吧——你的花!”
迎着细密的、凉凉的飘在我脸上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千万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此刻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像英雄那样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小小的花( )有如此气魄!四月的维也纳( )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这两个普通又非凡的字眼,又一次叫我怦然感到心头一震。这一震,便使眼前的景象定格成为四月春天独有的壮丽的图画,并终于被我找到了。
【1】在第二自然段的横线处加上标点符号。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带有“然”字的词语。
【3】第三自然段中的“冒”字换成“长”字合适吗?说说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由一朵朵小花,悟出________的哲理。
【5】你是怎么理解“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代文阅读。
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ni)喃(nan)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丁丁冬冬……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拉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动物也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1】大自然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仔细地读读课文,你能在文中找到许多表示声音的词。请任选五个认真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课文中的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从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3】读完这篇课文,你同作者一块儿走进大自然,感受美妙的声音,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第一百个客人
中午尖峰时间过去了,原本拥挤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气翻阅报纸的时候,有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
“牛肉汤饭一碗要多少钱呢?”奶奶坐下来拿出钱袋数了数钱,叫了一碗汤饭,热气腾腾的汤饭。奶奶将碗推向孙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着奶奶说:“奶奶,您真的吃过午饭了吗?”“当然了。”奶奶含着一块萝卜泡菜慢慢咀嚼。一晃眼功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饭吃个精光。
老板看到这幅景象,走到两个人面前说:“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运气真好,是我们的第一百个客人,所以免费。” 之后过了一个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对面像在数着什么东西,使得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
原来小男孩每看到一个客人走进店里,就把小石子放进他画的圈圈里,但是午餐时间都快过去了,小石子却连五十个都不到。
心急如焚的老板打电话给所有的老顾客:“很忙吗?没什么事,我要你来吃碗汤饭,今天我请客。”像这样打电话给很多人之后,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到来。“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数得越来越快了。终于当第九十九个小石子被放进圈圈的那一刻,小男孩匆忙拉着奶奶的手进了小吃店。
“奶奶,这一次换我请客了。”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说。 真正成为第一百个客人的奶奶,让孙子招待了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饭。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样,含了块萝卜泡菜在口中咀嚼著。
“也送一碗给那男孩吧。”老板娘不忍心地说。
“那小男孩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老板回答。
呼噜……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问小孙子:“要不要留一些给你?”没想到小男孩却拍拍他的小肚子,对奶奶说:“不用了,我很饱,奶奶您看……”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心急如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一晃眼”是指时间过得很快,我还能再写几个这样的词: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老板为什么要心急如焚地打电话请人吃面?从这你可以看出老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小男孩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这个道理是指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最感动你的人是谁?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语文课本中许多精彩段落,你一定记得。试一试,你能行!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 ),( )。”(选自《为人民服务》)
(2)燕子去了,( );杨柳枯了,( );桃花谢了,( )。(选自《匆匆》)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其一人专心致志,(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选自《学弈》)
15、改写句子。
(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击在非典一线的工作人员把我们深情地祝福收到了。
改为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女孩叫起来:“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用划线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
(2)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大约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修改病句)
_______
(3)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毕业联欢会上,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和欢乐的舞蹈。(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说:“两周前我就让人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钥匙在我这里。”(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放学的路上,一个人向家里走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江南风景如画,怎么比得上我的家乡美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抗震救灾英雄的故事,我们怎能不为之肃然起敬?(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完作业后,我们要认真改正并检查作业中的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快乐写作
毕业之际,小学生活中有多少情感想一一与人表述。你想对谁说呢?你想回忆一种怎样的情感呢?选择适当的人(老师、同学、父母……),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感动、欣喜若狂、欣慰、愧疚、难过、忐忑不安……)写一封信。
要求:1.书写规范(符合本学段书写要求),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卷面整洁(作文当中如果需要修改,请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严禁打黑疤和随意涂改);3.注意书信格式;4.重点突出,让真情自然流露;5.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