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
(1)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2)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
(3)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
(5)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 (6)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
2.默写贺知章的《咏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áo zhōu tián nì lì zi tūn yàn tāng ch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uàn shū jiǎo bàn nóng chóu shēn hè rǎn gā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意思填写古诗文名句。
① 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②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赵翼《论诗》
③平时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孔子话:_____________。《论语》
④写文章不能一味地追求装饰雕琢,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正如李白所说:“清水出芙蓉,___________________。”《论诗》
4、给下面的字组词。
徘(____) 扉(____) 绯 (_____) 匪(_____)
栅(____) 珊(____) 删 (_____) 姗(_____)
蒂(____) 蹄(____) 啼 (_____) 缔(_____)
5、根据意思写词语。
1.看得多了,不以为奇。(__________)
2.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__________)
3.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__________)
4.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
【2】前两句诗描写出了景物_______的特点。
【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月光的皎洁。
B.第二句诗中的“湿”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C.末句中的“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情感。
7、阅读理解。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
采得百花成蜜后, ?
【1】把古诗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 代诗人 。
【2】选择下面汉字的正确解释。
(1)尽(_______)A.完 B.都 C.全部用出
(2)占(_______)A.占据 B.姓 C.处于某种地位
【3】运用“不论……还是……都……”这几个关联词,说一说第1、2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两句诗中与“甜”字相呼应的字是“___”,与“辛苦”相呼应的词或短语是“_______”。
【5】这首诗借蜜蜂歌颂了________,讽刺了________。
8、阅读理解。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本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__________ 。
【2】解释下列字在诗中的意思。
同:__________乃翁:__________
【3】读了这首诗,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
9、阅读。
纸上谈兵
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谈论起行军打仗来,头头是道,有时连他父亲都说不过他。赵奢知道自己的儿子只是说说而已,没有带兵打仗的真本事,临终前对赵括说:“你不是当大将的人才,千万不要担任将军的职务。( )你当了大将,( )会给赵国军队带来覆灭的命运。”
公元前262年,秦国进犯赵国。赵王听信谗言,任命赵括做大将。有人劝赵王说:“赵括兵书( )读得很熟,( )不会灵活运用。”赵王不听。
赵括接受兵权后,不根据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兵书上的条文,传令全军做好战斗准备,随时准备攻击秦军。
公元前260年的一天,赵括向秦军发起全面攻击。秦军假装战败,边战边退,赵军一直被引诱到秦军大营前。赵括知道中计,忙下令撤军,可是为时已晚,退路已被秦军堵死;他又下令攻打秦军大营,但秦军的防御工事坚固,根本奈何不得;等他下令收兵暂歇时,秦军又四处骚扰,赵军得不到休息。赵军进退不得,成了瓮中之鳖。
秦军不忙于攻击赵军,只是将赵军紧紧围困,并切断赵国的援军和粮草救济。几十万赵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军,陷入绝境。
九月的一天,赵军断粮已有四十六天,秦军的包围圈也越来越小,赵括决心孤注一掷地向外突围。可还没跑到秦军阵地前,他就被乱箭射死。主帅一死,赵军全线崩溃,饿坏了的官兵,不得不向秦军投降。最后,整整四十万大军全被秦军活埋。
赵国的精锐部队在这次长平战役中全军覆灭,从此以后赵国便一蹶不振。
【1】在短文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在文中找出“纸上谈兵”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____________ 反义词:______________
【3】赵军在赵括的率领下是如何成为秦军的瓮中之鳖的?用“ ”在文中将有关语句画下来。
【4】赵军四十万大军全军覆灭的原因有( )(多选)
A.赵王听信谗言,十分顽固,用人不当。
B.秦军骏马强壮。
C.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他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战术,而是生搬兵书上的条文进行作战。
【5】读了这篇短文,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父亲”指______________,“伟大的力量”指_______________。
【2】在法庭上,父亲的脸上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现代文阅读
长衫老者
冯骥才
①我幼时,家对门有条胡同,又窄又长,九曲八折,望进去深邃(suì)莫测。隔街是店铺集中的闹市,过往行人都以为这胡同通向那边闹市,是条难得的近道,便一头扎进去,弯弯转转,直走到头,再一拐,迎面竟是一堵墙壁,墙内有户人家。原来这是条死胡同!好晦(huì)气!凡是走到这儿来的,都恨不得把这面堵得死死的墙踹( chuài)倒!
②怎么办?只有认倒霉,掉头走出来。可是这么一往一返,不但没抄了近道,反而白跑了长长一段冤(yuān)路。正像俗话说的:贪便宜者必吃亏。那时,只要看见一个人满脸丧气地从胡同里走出来,哈,准知道是撞上死胡同了
③走进这死胡同的,不仅仅是行人,还有一些小商小贩(fàn)。为了省脚力,推车挑担闯进来,这就热闹了。本来狭窄的道儿常常拥塞,车轱(gū)辘碰伤孩子的事也不时发生。没人打扫它,打扫了也没用,整天尘土飞扬。人们气急了就叫:“把胡同顶头那家的房子扒了!”房子扒不了,只好忍耐;忍耐久了,渐渐习惯了。就这样,乱哄哄,好像它天经地义就该如此。
④一天,来了一位老者,个子矮小,干净爽利,一件灰布长衫,红颜白须,目光清朗,胳肢窝夹个小布包包,看样子像教书先生。他走进胡同,一直往里,可过不多久就返回来。嘿,又是一个撞上死胡同的!
⑤这位长衫老者却不同常人。他走出来时,面无懊(ào)丧,而是目光闪闪,似在思索,然后站在胡同口,向左右两边光秃秃的墙壁望了望,跟着蹲下身,打开那布包,包里面有铜墨盒、毛笔、书纸和一个圆圆的带盖的小饭盆。他取笔展纸,写了端端正正、清清楚楚四个大字:此路不通。又从小盆里捏(niē)出几颗饭粒,代做糨(jiàng)糊,把这张纸贴在胡同口的墙壁上,看了两眼便飘然而去。
⑥咦,谁料到这张纸一贴出,立刻出现奇迹。过路人刚要抄近道扎进胡同,一见纸上的字,转身就走;小商贩们即使不识字,见这里进出人少,便疑惑是死胡同,自然不敢贸然进去。胡同陡然清静多了。过些日子,这纸条给风吹雨打,残破了,胡同里的住家便想到用一块木板,依照这四个字写在上边,牢牢钉在墙上,这样就长久地保留了下来。
⑦胡同自此大变样了。
⑧它出现了从来没见过的情景:有人打扫,有人种花,有孩童玩耍,鸟雀也敢在地面上站站。逢到一夜大雪过后,犹如一条蜿蜒洁白的带子,渐渐才给早起的老人们踩上一串深深的雪窝窝。这些饱受市井喧嚣(xiāo)的人家,开始享受起幽居的静谧和安宁来了。
⑨于是,我挺奇怪,本来这么简单的一举,为什么许多年里不曾有人想到?我因此愈加敬重那矮小、不知姓名、肯思索更肯动手去做的长衫老者了…
【1】为加点字注音。
(1)九曲八折(______) (2)静谧安宁(______)
【2】与“原来这是条死胡同!”中的“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把洞口堵死 B.你真是个死心眼
C.花枯死了。 D.这地方吵死了。
【3】文中画线的语句反映出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态?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内画“√"。
漠不关心( )幸灾乐祸( )怜惜同情( )埋怨不满( )
【4】第⑨自然段中“简单的一举”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冯骥才先生在文中以寥寥数笔,描写了长衫老者的(______)、(______)和(______),语言简洁传神,人物特征鲜明,令读者过目不忘。
【6】短文第①至③自然段详细记叙了行人、小商小贩的表现以及胡同居民的态度,写这些与刻画长衫老者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写话:
学习了课文,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一个( )的老战士,倚靠( )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 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 ),十分( ):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著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1】按原文填空。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发怒——(_______) 严峻——(______)
反义词:一动不动——(___________) 湿润——(___________)
【3】“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将军后来眼睛湿润了,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想对文中的军需处长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完成练习。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老舍先生的文章内容安排有序,详略得当,“元宵节”的内容属于__________写。这个片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
【2】“一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表达了这个意思。
【3】对元宵节的灯,你印象最深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甘愿落后呢?
(2)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中国的历史难道还不够悠久吗?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例:乌云遮住了太阳。乌云把太阳遮住了。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1】我们消灭了全部敌人。
(改成“把”字句) 。
(改成“被”字句) 。
【2】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又何必介意呢?(改成陈述句)
【3】小鸟在枝头跳来跳去唱歌。
【4】赵虎说:“我要向灾区人民捐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5】学校要开春季运动会,纷纷报名参加。(修改病句)
【6】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
18、句子乐园。
1.孙悟空把妖精打死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白骨精就甘心这样让唐僧走了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觉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是吴王坚持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2)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母亲把我拉进她的怀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是我能把握住得分的好机会,这次篮球比赛我们就不会输了。(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迅速暗下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微习作。
牛郎织女的故事讲了千百年,你对这个故事有怎样的了解?你认为这个故事有怎样的动人之处,或不合理的地方?开动脑筋,选择一个方面,以“牛郎织女之我见”为题,围绕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逻辑通顺;字数100~200。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