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shēn lín qí jìng pò bù jí dài huí wèi wú qióng
( ) ( ) ( )
2、补充完整。
(1)千里之行,(_____________)
(2)天网恢恢,(______________)
(3)螳螂捕蝉,(______)
(4) (______),满招损
(5)有则改之,(___________________)
3、解缙在“闲人免进,盗者休来”这一对联的上下联各添了三个字,巧用了谐音字使原来的对联意思发生了变化。
请你根据改后的下联补全上联: 闲人免进(_______),盗者休来道者来。
4、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咽__ (_____) ___ (_____)
脏__ (_____) ___ (_____)
藏__ (_____) ___ (_____)
5、补全词语。
明明(______) 察察(______) (______)凌云 (______)来风
你挤(______) 庞然(______) (______)罘渝 (______)八经
多故(______) 从从(______) (______)成功 (______)不移
痛痒(______) 秋毫(______) (______)八下 (______)桃艳
华星(______) 粗细(______) (______)韵事 (______)无为
6、课外阅读。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①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②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③。
【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1】解释加点的字词。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
(2)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_
(3)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
(4)牧童遥指杏花村。_____
【2】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_,天气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
【3】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关键字词概括全诗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江上渔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读到这波涛滚滚的江水,你想到的是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后两句使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完成习题。
“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推文(一) “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推文(二)
“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推文(三) “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推文(四)
【1】根据以上“推文”,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罐装饮料易被老鼠啃,只能喝白开水。(____)
(2)生肉买来了以后,建议在水里浸泡。(____)
(3)霉变水果滋生了很多微生物,不能吃。(____)
【2】综合以上“推文”,"江苏疾控”公众号的风格偏于( )。
A.活泼明快
B.严肃冷峻
C.朴实无华
D.优美抒情
【3】有读者认为,这些“推文”的编辑“真偷懶,文字太短了”。你的观点是什么?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想把以上哪一则微信“推文”分享给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比学习更重要的事
①《三字经》中有一句话:“首孝悌(tì),次见闻。”意思是说,人生的第一要务是孝敬父母,然后才是增广见闻。可见,孝敬父母是比学习更重要的事。
②在美国有一个人,小时候家里穷,母亲去世得早,父亲续弦,继母不疼爱他。后来,继母有了自己的儿子,对他就更加不好了。他在继母的打骂中成长,即使这样,他依然孝敬父母。在一次车祸中,父亲与弟弟身亡。继母失去了丈夫和自己的宝贝儿子,她伤心过度,疯了。
③在后来的日子里,他生活异常艰苦,他一边工作,一边照料继母,还要带着她去看病。疯了的继母对他的打骂更加厉害,骂他对她不好,骂他不让她吃饭,骂他虐待她。旁人不理解,左右邻居、亲戚都骂他不孝。他不解释,依然带着继母看病,一看就是十年。十年以后,继母的病好了,她被儿子的行为感动得痛哭流涕。
④后来,他去竞选总统,继母决定帮他拉选票。在他竞选总统的前几年里,他连连失利,继母鼓励他继续竞选。那天,在一个很关键的竞选演讲现场,继母突然又疯了,她开始打他骂他,民众哗然。他再也顾不上竞选总统的事,拉着继母要去看医生。这时,继母突然说:“我没有疯,以前的十年里我是疯了,疯了的我一直像这样骂他打他,他不仅不嫌弃我,还依然把我照顾得很好,给我看病。”说着说着,继母抱着他哭了:“这就是我的儿子!”民众为他的孝心所感动,大家纷纷为他投票。继母的这一举动,使他获得了最高票数,使他坐上了总统的宝座。他就是美国的第六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
⑤我们来看,“教”字是由一个在前面的“孝”字和一个在后面的“文”字构成。其实“孝”才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弟子规》中说:“有余力,则学文。”有余力才去做学问,可如果前面的孝悌都没有做到,有什么资格去学后面的“文”?在古代,选皇帝的继承人时,皇帝和大臣首先考虑的是孝悌,以德为主,然后才是智商和才能。可见孝悌在一个人品德中的重要性。
⑥现在,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我们,都只注重能力和知识的学习。可我们忘了,孝敬父母,才是我们最该学的第一课。
【1】文章开头和结尾都说孝敬父母比学习更重要,只是说的角度不同。这在写法上叫做( )
A. 详略得当 B. 首尾呼应 C. 前后矛盾
【2】短文采用第三人称写法的作用是( )
A. 写得直接、真实、亲切。
B. 好像作者面对着我们交谈一样。
C. 叙述自由灵活,不受时间限制;让读者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D.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
【3】短文第①段和第⑤段分别引用了《三字经》和《弟子规》的内容,其目的是( )
A. 说明学习重于孝敬父母。
B. 说明孝敬父母重于学习。
【4】短文第③段中“她(继母)被儿子的行为感动得痛哭流涕”和第④段中“民众为他的孝心所感动”,两处都有“感动”二字。继母感动的是__________,民众感动的是__________。
【5】短文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继母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继母此时_______的心情。
11、阅读《为人们服务》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把课文补充完整。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___________的说过:人固有___________,或重于___________,或轻于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是因为他是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对“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课文内容先填空,再做题。
从远处看,( ),( ),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 ),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 ),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 ),别有( )。
(1)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方法有( )、( )、( )。
(2)请你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拥挤:________。
②突兀森郁: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这段文字叙述的是________,文中画线的句子说明了________。
14、阅读运用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画横线的句子主要是对老人_______(A.外貌B.动作C.神态)的描写,从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 老人将海鸥训练得很听话。 B. 老人与海鸥十分亲密,配合非常完美。
C. 海鸥飞得杂乱无章。 D. 海鸥上下翻飞,争抢食物十分激烈。
【3】“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把句中的“扫”改成“啄”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话仿佛是两幅画,如果给它们取个题目我们可以取:喂海鸥、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3.每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都不得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4.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布谷鸟在树枝上鸣叫,树下有一丛花。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么大的困难不都解决了吗,我们还能被这点小事吓到?
改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艺术的比赛是无法同体育比赛等量齐观的。(换说法,不改变原意)
________
(2)红火,粉霞,白雪。(改成排比句或比喻句)
________
(3)星期六我们去看足球赛。(换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
(4)爷爷走路。(改成夸张句)
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生长。(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的故乡是浙江绍兴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王宇做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丢失手表的我在附近的几栋教学楼白墙上最醒目的位置贴了几张寻物启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黄山的松树挺秀坚劲。(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瀑布挂在岩壁上。(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那么它的枝条就全部向空中生长。(用带点的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
请以下面一段文字作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写景、叙事、想象均可。
要求:(1)自拟题目;(2)文章开头要有描写XX中学校园环境的一段文字;(3)重点内容要具体,想象要合理,详略要得当;(4)字数不少于400;(5)不得抄袭或套作;(6)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走进XX中学的校门,只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