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内积累填空。
1.于谦借石灰抒写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______________。
2、日积月累。
1.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2.粉身碎骨会不怕,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燕山月似钩。
4.千锤万凿出深山,______________。
3、把词语补充完整,在按要求写出两个词语。
(_______)天(_______)地 应(_______)不(_______)
描写雪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
4、比一比,再组词。
侯( ) 脉( ) 栖( )
候( ) 咏( ) 晒( )
喉( ) 泳( ) 洒( )
5、给画线的字注音。
湍急( ) 酣睡( ) 漆黑( )
蓦地( ) 幽灵( ) 翘起( )
6、古诗赏析《白云泉》。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由“云自无心水自闲”中的“闲”字看不出泉水具有怎样的特点( )
A.从容奔流
B.自由奔泻
C.清澈见底
【2】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的画面不可以用下列哪一个词形容( )
A.娴静雅致
B.逍遥惬意
C.从容自得
D.大气磅礴
【3】这首诗写于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此时白居易政务十分繁忙,很不自由,面对白云泉水,不禁产生羡慕之意。由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A.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的思想。
B.反映了诗人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
C.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思想。
D.表达了诗人对能够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的渴望。
【4】下列对本诗内容分析错误的是哪一项( )
A.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达坦荡淡泊的情怀。
B.此诗描绘了一幅线条明快简洁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淡墨山水图。
C.句中连用两个“自”字,只为了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得其乐。
D.诗人十分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其中重点摹画了白云与泉水的神态。
【5】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我能行。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这首元曲的曲牌名是______,题目是__。
【2】下列诗句与本曲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以“孤村”领起,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表现秋的荒凉、萧瑟,表达了诗人落寞、忧愁的心情。
B.青、绿、白、红、黄五色,多层次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C.“一点飞鸿影下”,描写“雁影”是为了以静衬动,赋予秋日生机之感,造成曲子情感由悲到喜的转变。
D.“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这样交错写使原本寂寞、萧瑟的秋景变得多姿多彩。
8、课外阅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四时”指_______,从画“ ”的诗句可以看出描写的是_____季。
【2】此诗三、四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多选)
A. 对偶 B. 比喻 C. 拟人 D. 夸张
【3】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映日/荷花/别样红 B. 映日/荷花/别/样红
9、课外阅读。
无奈刷墙,成绩辉煌
①星期六的早晨到了,夏天的世界,阳光明媚,空气新鲜,充满了生机。每个人的心中都荡漾着一首歌,有些年轻人情不自禁(jīn jìn)地唱出了这首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每个人的脚步都是那么轻盈(yéng yíng)。洋槐树正开着花,空气里弥(ní mí)漫着芬芳的花香。村庄外面高高的卡第夫山上覆盖着绿色的植被,这山离村子不远不近,就像一块“乐土”,宁静安详,充满梦幻,令人向往。
②汤姆出现在人行道上,一只手拎着一桶灰浆,另一只手拿着一把长柄刷子。他环顾栅栏,所有的快乐立刻烟消云散,心中充满了惆怅。栅栏可是三十码长,九英尺高啊。生活对他来说太乏味空洞了,活着仅是一种负担。他叹了一口气,用刷子蘸上灰浆,沿着最顶上一层木板刷起来。接着又刷了一下,两下。看看刚刷过的不起眼的那块,再和那远不着边际的栅栏相比,汤姆灰心丧气地在一块木箱子上坐下来。这时,吉姆手里提着一个锡皮桶,嘴中唱着“布法罗的女娃们”蹦蹦跳跳地从大门口跑出来。在汤姆眼中,到镇上从抽水机里拎水,一向是件令人厌烦的差事,现在他可不这样看了。他记得在那里有很多伴儿。有白人孩子,黑人孩子,还有混血孩子,男男女女都在那排队等着提水。大家在那儿休息,交换各自玩儿的东西,吵吵闹闹,争斗嬉戏。而且他还记得尽管他们家离拎水处只有一百五十码左右,可是吉姆从没有在一个小时里拎回一桶水来——有时甚至还得别人去催才行。汤姆说:“喂,吉姆,如果你来刷点儿墙,我就去提水。”
③吉姆摇摇头,说:“不行,汤姆少爷。老太太,她叫我去提水,不准在路上停下来和人家玩儿。她说她猜到汤姆少爷你会让我刷墙,所以她吩咐我只管干自己的活儿,莫管他人闲事——她说她要亲自来看看你刷墙。”
④“咳,吉姆,你别管她对你说的那一套,她总是这样说的。把水桶给我——我很快就回来,她不会知道的。”
⑤“哦,不,我可不敢,汤姆少爷。老太太她会把我的头给拧下来的,她真的会的!”
⑥“她吗?她从来没揍过任何人——她不过是用顶针在头上敲敲罢了——谁还在乎这个,我倒是想问问你。她不过是嘴上说得凶,可是说说又伤害不了你——只要她不大叫大嚷就没事。吉姆,我给你一个好玩意儿,给你一个白石头子儿!”
⑦吉姆开始动摇了。“白石头子儿,吉姆!这可是真正好玩的石头子儿啊。”“嘿,老实说,那是个挺不错的好玩意儿。可是汤姆少爷,我害怕老太太……”
⑧“还有,吉姆,只要你答应了的话,我还给你看我那只脚趾头,那只肿痛的脚趾头。”
⑨吉姆到底是个凡人,不是神仙——这诱惑对他太大了。他放下水桶,接过白石头子儿,还饶有兴趣地弯着腰看汤姆解开缠在脚上的布带子,看那只肿痛的脚趾。可是,一会儿之后,吉姆的屁股直痛,拎着水桶飞快地沿着街道跑掉了;汤姆( )继续用劲地刷墙,( )波莉阿姨此时从田地干活回来了。她手里提着一只拖鞋,眼里流露出满意的神色。
(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
【1】画出第①段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并在第⑨段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第①段所描述的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一个祥和美好的世界。
【3】汤姆以前觉得到镇上抽水是一件什么样的差事?今天他又是怎样看待这件差事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说一说你眼中的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祖父的园子
①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②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③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④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⑤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⑥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⑦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瓜,就结一个瓜。⑧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⑨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⑩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11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12太阳也不知道。
【1】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都是怎样的?它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这样写,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第④⑤两句与第⑥~12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上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1)“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中的“此”指( )。
A.夹竹桃香气四溢 B.夹竹桃富有韧性 C.夹竹桃悄然不响
(2)第二自然段的总起句是_______________。
(3)“我”把月光下的夹竹桃幻想成了三种事物,分别是__ ___ 、________和________。
(4)月光下的夹竹桃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亚洲”指夹竹桃在月光下地图一般的影子,那么,“大海”是指______________,“远渡重洋的海轮”是指____ _,而“游鱼”其实就是_______。
12、阅读与理解
绿色塑料
①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⑤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碱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⑦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碱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墒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合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⑧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1】阅读第②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第⑤、⑥段文字,说说“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和“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有什么异同。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向一位正在使用普通塑料袋的人宣传“绿色”塑料袋的特点及使用意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 )多忙,对我的问题( )很感兴趣,( )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我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从所填的关联词中我深深地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
【3】片段中说“局势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4】读画横线的句子,填空。
“轻易”在课文中是“_________”的意思。“我的父亲不肯轻易离开北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李大钊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4、课外阅读。
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丧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长大的。为了走出生命路途中的泥泞,作者刚跨出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屠格涅夫听闻后更是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他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来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并无当作家的妄念。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让他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他一发不可收拾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在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就没有想过做正当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与欣赏对立的是漠视与诋毁。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钟爱有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喜若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空。
欣赏是________的,欣赏者应有宽大的________,把别人的________包容;被欣赏者应有自尊心、____________、远大的目标。
【3】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它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4】短文列举了哪两个事例来说明“欣赏是一种善良”?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林清玄在感叹( )
A.自己不如小偷聪明。
B.小偷技术高、能力强。
C.小偷很有前途。
D.小偷能力非凡,但做了不正当之事,并为此惋惜。
【6】用“ ”画出文中描写列夫·托尔斯泰和那个小偷被人欣赏后所产生的变化的语句,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练习。
1.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 (用上问号,意思不变)
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广玉兰一样美好的事物呢?你喜爱它的什么?请仿照课文最后一段写句子。
(1)我爱 ,更爱 。
(2)我爱 ,更爱 。
3.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改为陈述句)
4.他把每天看到的情况,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改为“被”字句)
16、按要求写句子。(4分)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封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使节。
缩句:
爸爸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用了什么用词手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请你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17、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贝常年生活在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照样子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__,如_____,被____________
(2)请根据“我走出校门”这一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
心情“好”:__________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表达。
小学毕业在即,回想这六年的学习、生活,你一定有许多难忘的人或事,写一篇记叙文,记录下你难忘的一个人或难忘的一件事。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内容要具体;③叙事通顺有条理;④表达真情实感;⑤字数5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