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秦皇岛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将下列成语、熟语或歇语或歇后语补充完整。

    ①哑巴吃黄连________

    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________

    ③打破沙锅________

    ④八仙过海________

    ________节节高。

    ________走着瞧。

    ________愿者上钩。

    ________假慈悲。

  •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它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墨绿色的长墙。(  )

    2、你看,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

    3、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

    4、我在长长的胡同里走着,听着,想着,钦佩着这个弹琴的人,拳不离口,曲不离口啊!(  )

    5、成百上千只雄企鹅挤在狭长的冰岛上,在漫长的黑夜和漫长的严寒中,站立在冰面上,整整64个不能进食的白昼,整整64个不能安眠的黑夜,整整64个日月轮回,换来小企鹅破壳而出的那一刻。(  )

    6、五六根枝条怎么会合伙呢?大概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风吹、雨打和雪压,所以生成这个样子。(  )

    7、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受的了呢?(  )

    8、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

    (  )

    9、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10、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

  • 3、读拼音,写词语。

    fén shāo     mián páo     bǎng jià     bì miǎn     jiǎo xíng

    ( )( )( )( )( )

    zhí xíng     pī píng     zàng lǐ     chè dǐ     fěi tú

    ( )( )( )( )( )

  • 4、将下面“AABC”式的成语补充完整。

    ________大火     ________无为     ________待哺

    ________于怀     ________私语     ________有礼

    ________道来     ________不休     ________如生

  • 5、一词多义: 

    (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为汝多知乎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 

    (1)问其故   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其日中如探汤 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有其比 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小古文阅读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宋]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注释]①耒(lěi):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

    1这两首诗都是写________,都表达了______之情,《春夜喜雨》中表达出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春夜喜雨》中描绘了春雨________ (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春雨》中描绘的是春雨____(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其中后两句中的一个“_____”字让人能够想象雨量的充沛。

    3这两首诗中,杜甫认为春雨好在_____,周邦彦认为春雨好在____

    A.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B.春雨水量可观 

    C.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  D.春雨来得及时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春夜喜雨》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如诗句“好雨知时节”;而《春雨》中采用了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如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________

    (2)《春夜喜雨》采用了拟人和想象的写法,写出了春雨的润物无声和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_______

    (3)《春雨》在写作手法.上也采用了想象的写法,写出了春雨把池塘涨满了。_____

  •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本诗的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泊”的意思是__________

    【2】诗中哪个字运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词句,并完成练习。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词句。

    【2】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B.唤取:呼唤,询问。

    C.啭:鸟婉转地鸣叫。

    D.因风:因为风势。

    【3】词的上阕,一个“_______”字直接道出了词人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来与自己同住。词的下阕,通过黄鹂“___________”,写出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___之情。

    【4】在这首词中,运用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将__________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__________的喜爱。

    【5】美好春光的流逝总是让人感到无限惋惜和伤感,请你再写出两句类似的诗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创新阅读

    花灯

    萧乾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记忆中,必然都占据着极为特殊的位置。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能吃上樱桃和粽子,前额还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再怎么穷也得吃上一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在这个节日里,漂泊在外的游子最伤感,这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望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指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即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了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的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等。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吹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大道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灯上也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要刀要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一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子,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热闹。

    (有删改)

    【1】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五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七月,节日名为__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八月,节日名为___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九月,节日名为_____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___

    【2】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__________句,突出中国春节的_____________

    【3】把纽约第五大道的霓虹灯与北京的花灯进行____________,突出北京花灯富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 10、阅读与理解

    感受优雅

    ①第一次感受到优雅,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那天,我骑车路过使馆区,要横穿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街口的时候,看见一辆小轿车疾驶而来,我捏住闸,单腿支地,等它过去。

    ②出乎我意料的是,那车也减速停了下来,车里一个胖胖的老外,微笑着冲我挥手——让我先过去。

    ③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有些失礼,可能是正处在第一次与外国人交流的局促中,我竟没有任何表示,低头匆匆而去。

    ④哪怕笑一下也好,我后来想。

    ⑤但那一次,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优雅。

    ⑥后来,学会开车以后,也曾有几次在人行道前把车刹住,然后优雅地微笑、挥手。然而,我看到的是无表情的人流,听到的是身后哇声一片。被我挡住的司机们,不许我优雅,鸣笛的时候肯定在说:这人真慢。

    ⑦优雅,有时真的很难,在别人眼里,那是另外的事情。

    ⑧还有一次,参加一个公司的宴会。组织者可能是怕说完了就吃太没品位,事先准备了几个小节目,想给食客们添些丝竹之乐。领导致辞后,公司的一位小姐走上台,演奏《梁祝》。当时我就想:完了。

    ⑨果然,小姐优雅的琴声很快便淹没在觥筹交错之中,虽然其间服务员几次调大麦克风的音量,但仍一次次地被鼎沸的人声盖住。小姐后来草草地结了尾,红着脸下了台。

    ⑩这时,席间才传来稀落的掌声。是组织者太天真了,听众们暂时还没有达到双重享受的阶段。他所期待的台上台下交相辉映的场面只会出现在德国或奥地利的电影中,我想。

    前几天,在某公司的演示会上,我再次看到了这种人文的反差。

    那次演示会中间有个休息,百十来位听众三五成群地散开来,挤在大厅里喧哗,摩肩接踵,像一个集市。

    这时,一个西服笔挺、满头金发的外国人(对不起,又是一个外国人)出现在会议室门口,他看了一眼熙熙攘攘的人群,略一迟疑,但还是走了出来。

    他小心翼翼地左右躲闪着,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在人缝中慢慢地前行。他冲每一个与他目光接触的人点头致意,如果谁在前边挡住了他的去路,他就停下来,等着,而决不像我们所习惯的那样分开众人。

    最后,在走了许多的曲线,几乎绕了一个大弯之后,他向我站的大门口走来。我侧侧身,让开通道。他看见我后,点了点头,经过我身边的时候,还轻声说了一句:“Thank you!”

    这个洋人,在腾挪间,把他的教养解释得一清二楚。

    我真的服了。

    这种与世无争的优雅,已经比较接近本意,而不是我们所刻意的那种,比如装束,比如动作,比如在宴会上拉拉小提琴。

    那不是真的优雅。

    1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局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⑶段中“我竟没有任何表示”的“竟”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⑺段的画线句子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⑽段中“听众们暂时还没有达到双重享受的阶段”具体表达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认为“这种与世无争的优雅,已经比较接近本意”。综览全文,谈谈“我”所说的优雅的本意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阳光的两种用法

    童年的大院里,住的都是引车卖浆者流,生活不大富裕,日子各有各的过法。

    冬天,屋子里冷,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如铁,那时家里连个暖水袋都没有。母亲有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晾到太阳底下。其实,这样的法子很古老,几乎各家都会这样做。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取下来,抱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叠好,铺成被窝状,晚上睡觉我钻进去时,被子里还是暖乎乎的,连被套的棉花味道都烤了出来,很香的感觉。母亲对我说:“我这是把老阳儿叠起来了。”母亲一直用老家话,把太阳叫老阳儿。“阳儿”读成“爷儿”音。

    从母亲那里,我总能够听到好多新词儿。把老阳儿叠起来,让我觉得新鲜。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在母亲那里,可以。阳光便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

    街坊毕大妈,靠摆摊儿养活一家老小。她家门口有一口半人多高的大水缸,冬天用它来储存大白菜,夏天它还有特殊的用处。夏天到来时,每天中午,毕大妈都要接满一缸自来水,骄阳似火,毒辣辣地照到下午,晒得缸里的水都有些烫手了。水能够溶解糖,溶解盐,水还能够溶解阳光,这大概是童年时候我最大的发现了。溶解糖的水变甜,溶解盐的水变咸,溶解了阳光的水变暖,变得犹如母亲温暖的怀抱。

    毕大妈的孩子多。黄昏,她家的孩子放学了,毕大妈把孩子们都叫过来,一个个排队洗澡。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正温乎,孩子们连玩带洗,大呼小叫,噼里啪啦的,溅起一盆的水花,个个演出一场哪吒闹海。

    那时候,各家都没有现在普及的热水器,洗澡一般都是用火烧热水,像毕大妈这样给孩子洗澡,在我们大院是独一份。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我得佩服母亲用词儿的准确和生动,一个“煮”字,让太阳成为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之后,还得加上一件,即母亲说的老阳儿。

    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离得开老阳儿呢?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对所有的人都大方且一视同仁,而柴米油盐酱醋茶却样样都得花钱买才行。不过,如母亲和毕大妈这样将阳光派上如此用法的人家,也不多。这样的用法,需要一点智慧和温暖的心,更需要在艰苦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阳光成了居家过日子的一把好手,陪伴着母亲和毕大妈一起,让那些庸常而艰辛的琐碎日子变得有滋有味。

    【1】读第二、三自然段,说说写了母亲的什么事情、母亲的特点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通过写毕大妈_________的事,表现了毕毕大妈对孩子____________,也表现了她的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毕大妈的______之情。

    【3】文中为什么反复提到“老阳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清明(节选)

    此时,我的奶奶一定站在山顶的凉亭上向家里张望,眼睛不时地朝山脚下的那条水泥路上瞥去。她知道,春风一吹,她的儿孙们就要上山来看望她了。“清明正是三月春,桃红柳绿百草青;秋千荡起笑声落,黄花青果争上坟。”我的母亲早已从镇上买来了花花绿绿的纸,用刀把纸铰成一串串像铜钱状的飘钱,然后再用锡纸折成一个个亮闪闪的大元宝,准备上坟时孝敬给故去的长辈。在这上面,母亲做的很大方,给故人的钱总是备得足足的。父亲呢?则把他平时舍不得喝的好酒也拿出来,准备上坟分给他的亲人们尝尝。

    我们这些小孩也掰着手指在盼着清明到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在我们的期盼中一天天走近。阳光已有些暖了,风却还有些凉,油菜花鲜艳而明亮,在山顶凉亭上张望着的奶奶,突然撩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再撩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终于看清,明媚的春光里,儿孙们真的来看望她了。

    奶奶住的地方叫蒋山,蒋山不高,却清幽灵秀,奶奶在世的时候就相中这块风水宝地,常瘪着嘴说,“有福之人山上搁,我老了,你们就把我送到这山上去。”老了的奶奶是被唢呐吹吹打打送上山的。坐在小盒子里的奶奶喜滋滋地想,又做了回新娘子呢。她的许多老姐妹们——瘪嘴老太林生娘、卖鸡蛋的老虎婆、会做裁缝的小姨娘等等,也都早已过来了,她们的陵墓亲热地挤挨在一起,奶奶不寂寞。现在,住到了山上的奶奶就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看着她的儿孙们一步步走上山来。走在扫墓队伍前面的自然是我们这些小孩了。孩子们是骑着竹马来的,手里拿着杨柳枝做的马鞭,嘴里还得儿得儿地学着马叫,心儿早已飞上了山。山上有杜鹃花,还有画眉鸟,最主要的,父亲的挑担里那些好吃的在勾我们的心。

    清明节前,母亲总会去阡陌上割一种棉茧头的草,这草用石灰和热水炝过洗净后,再和着糯米粉揉成团,包上馅,便做成了江南清明的时鲜棉茧头团子。棉茧头团子绿莹莹,甜糯糯,闻一下,香;尝一口,鲜。这吃了打巴掌也不肯放的棉茧头团子得让先人们尝过后才能归我们。先人到底吃不吃这棉茧头团子,我们不知道,就像不知母亲折的大元宝在那边能不能真当钱用?但我爹娘却相信祖宗神灵会感知他们这份虔诚的。“娘,清明了,我们来看你老了。”爹站在奶奶坟前说。奶奶坟头的青草哗哗地响,奶奶说,“孩儿们啊,我也想你们啊。”爹抖了枓手里拿着的鼓鼓囊囊的纸钱,底气十足地大声说,“娘,我来给你老送钱用了。”“呵呵,有钱喉咙都大了啊。”奶奶笑着责怪道,“要这些烂纸有啥用?你就不能实在些!”爹的脸一红,娘忙把挑担里的供食摆放出来,青团、水果、小菜、甜酒放了一祭台。“娘,我包了几个青团,你来尝尝鲜吧。”一阵微风吹过,奶奶从树梢上飘然而下,似乎又闻到了田野的花草气息,稻米的清新气息,尘俗里的甜美气息,她不禁醉了。奶奶说,“还是媳妇贴我的心。”醉了的何止是奶奶呢?

    春风轻柔,太阳温暖,坟前的树枝摇曳,它们也都被这清明的浓浓亲情陶醉了吧。花花绿绿的飘钱挂在坟头,纸灰如白蝶在风中翩飞,坟头上的杂草已被清理,奶奶端坐在袅袅的青烟中看着我们微笑。爹说,大家再给老祖宗磕个头。奶奶,明年清明再来看你。青团的清香在嘴里弥漫,清明就如满野的青草一样在我们心头生长。

    (选自《文苑》)

    1阅读全文,请概括文中“我”的父母为清明上坟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棉茧头团子绿莹莹,甜糯糯,闻—下,香;尝一口,鲜。”赏析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团的清香在嘴里弥漫,清明就如满野的青草一样在我们心头生长。”在我们心头生长的到底是什么?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通过回忆和多处想象性描写来刻画已故的奶奶,结合文章的描写简析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句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看见天鹅那么雍容自在,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敏捷和自由,我们不仅应该把它当作禽类中最好的航行家,而且应该把它当作大自然向我们提供的航海术中最完美的模型。它高昂的脖子、圆润的胸脯,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宽敞的腹部仿佛是船底;为了航行的便利,它的身体往前倾斜、越向后拍得越高,最后像船尾一样翘起;它的尾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舵;双脚是宽大的桨;而它半张的巨大的翅膀微微鼓涨着,这就是推动这条活的船舶前进的帆,它们把船和驾驶员一起推着往前航行。

      ……

    天鹅兼有天生的丽质和自由的品性,它不属于那些我们可以强制和禁闭的奴隶之列。它是我们湖沼的自由的居民,它只在享有充分独立、毫无被奴役、被囚禁的感觉时才愿意在那儿逗留、居住;它要随自己的喜好在水面游弋,到岸边小憩,往返于湖心和湖岸,沿着岸边踯躅,在高岸下栖息,藏匿在灯芯草丛中,深入到最偏僻的湾汊里,然后终止它孤独的漫游,回到有人的地方,享受与人为伴的乐趣。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是它的客人或朋友,而不是它的主子和暴君。

    【1】作者把天鹅比作最好的航行家 划出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

    【2】天鹅选择居住地的条件是什么?

     

     

    【3】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是它的客人或朋友,而不是它的主子和暴君。从短文的最后一句话中可以看出天鹅具有什么品性?

     

     

    【4】你从天鹅的品性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14、阅读《聪明的姚明》,按要求做题(15分)

      二米二十几身高的姚明曾是东方男篮一宝。

      其实,姚明成宝不只是一看便知的身高和年龄。“你为什么长得那么高?”在悉尼奥运会上,一位美国记者问。“也许是因为我要比常人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姚明面带笑容,脱口而出。有一家报社请姚明做客,有人问:“有的报纸说你的身高是二米二十三,有的报纸说你的身高是二米二十七,你究竟多高?”姚明笑了笑,又是脱口而出:“要是人能随着报纸所说的长高,那就好了。”

    短短一语,透出了姚明的机智和幽默,也可见他的聪明。姚明的聪明在球技上体现更多。大个队员,是各队防守的重点,严防死盯就容易犯规,所以大个队员罚球的机会很多,聪明的姚明在罚球上下了苦功。他现在的技艺虽还不是弹无虚发,但已达到了十之八九投中的境界。大个队员能投三分球的,在NBA中也是屈指可数。聪明的姚明日常训练就补投三分球这一课,所以比赛时常有三分球入账。有一次他在主场与八一队决战,姚明拿出了钩手投篮,扣篮的新招,这一新招虽还未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但熟能生巧,这将会成为身高臂长的姚明的一个绝招。

    能扬长避短,这是聪明。真聪明者,还有他能时常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

    (1)查字典,结合语境给下面带点的字注意或者解释。(4分)

    注拼音:   鲜( )   身高 臂( )

    解释:  绝:   口而出 脱:

    (2)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4分)

    扳一扳手指就数的清,形容数量极少。(   )

    心里摸索到规律,做起来自然就顺手。(   )

    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   )

    发扬长处,避开短处。 (   )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2分)

    文中画线句子是   句,   的作用

    姚明的扬长避短表现在他苦练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上。

    (4)简要回答:从哪些方面能看出姚明的聪明?(3分)

       

    (5)你从姚明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小溪哗哗地流着。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姑娘捧着硬币对张丽说:“我数了两遍,请您数一下吧!”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搭石不是家乡人勤劳的象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我会改:

    1)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碧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为我们付出来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①外面的噪声太大,我只好关上门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一定要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生长。(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的故乡是浙江绍兴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王宇做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园地。

    题目:______________给我带来了快乐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2、要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