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1)“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房四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入理解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1)“清脆茎叶,亭亭玉立,显得那么纯洁。”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手法,作者将___________写成了一个___________的少女形象,赋予竹子____________,非常亲切、生动。
(2)“大自然是一部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这句话中“读不完的大书”是指_____________,作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一比,组一组。
扭( )钮( )跨( )挎( )
纽( )妞( )垮( )胯( )
囫( )刎( )论( )伦( )
吻( )忽( )轮( )抡( )
4、根据语境填谚语、俗语或歇后语。
(1)农民伯伯望着被积雪覆盖的麦田,乐呵呵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道难题被小明、小华和小光共同攻破了,老师夸他们:“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啊!”
(3)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啊!”
5、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
1.采薇
薇:_____________;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昔:_____________; 往:_____________; 依依:_____________
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思:_____________; 雨雪:_____________; 霏霏:_____________;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迟迟:_____________;载:_____________;
5.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莫:_____________。
6、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和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7、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
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送兄
[唐]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提示:本诗的作者是“七岁女”,《全唐诗》载称:“女子南海人”,因才思过人,“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
【1】古诗对仗工整,一般上句与下句相对应的地方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本诗中“别路”对“_______”,“云”对“_______”,“起”对“_______”。
【2】本诗表达了对的之情,表达这种感情的句子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首诗写送别兄长的情景。“_______”和“_______”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叶正飞”点明了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诗中选取的景物别具匠心,如漂泊的_______、凋零的_______、迁徙的_______都与哥哥离家这件事相吻合,意蕴独特。
9、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知足须忍痒
曾读过“齐人攫金”的故事,说齐国有个财迷,整天想着要许多金子。一天,他来到集市上,看到一家金店,便直奔柜台,揣起金器就跑。几个路过的巡吏将他抓住。县官审问他:“当着那么多人,你竟敢去抢别人的金子!”那人这才清醒过来,答道:“我拿金子的时候,只看见了金子,除此之外,什么也没看到。”
明代的刘元卿曾撰写《王婆酿酒》的寓言,读来颇为有趣。王婆以酿酒为生,有个道士常到她家借宿,喝了几百壶酒也没给钱,王婆也不计较。一天,道士说,我喝了你那么多酒也没钱给你,就给你挖一口井吧。井挖好后,涌出的全是好酒,王婆自然发财了。以后道士又问王婆酒好不好,王婆说,酒倒是好,就是没有用来喂猪的酒糟。道士听后,笑着在墙上题了一首打油诗:“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做酒卖,还道无酒糟”写完之后,这口井再也不出酒了。
当一个人该知足而不知足时,就会目眩神迷于各种诱惑,不能自拔,成为贪欲的奴隶。
有位县官死后留下一只小木箱,后人打开一看,是满箱血迹斑斑的草纸,以及一封信。原来这位县官生前面对贿银,内心也曾一次次发痒。为戒贪拒贿,煞住心痒,他以锥刺股,以纸止血,久而久之,集满木箱。信末,他以苏轼名言告诫儿孙:“忍痛易,忍痒难!”
【1】整体把握,概括分类。
(1)请结合文章的题目和全文内容,说一说文章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为了说明观点,选用了三个事例,请分别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例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采取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三个事例中,第_____个和第____个事例是作为反面事例的,第_____个事例是作为正面事例的。
【2】“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做酒卖,还道无酒糟。”道士所作的这首打油诗揭露并讽刺了王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婆由“不计较道士白喝酒”到“有了酒井却还想要酒糟”正应了( )
A.贪多嚼不烂。 B.多行不义必自毙。
C.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D.人心不足蛇吞象。
【4】当一个人该知足而不知足时,就会目眩神迷于各种诱惑,不能自拔,成为贪欲的奴隶。
(1)解释词语“不能自拔”。
(2)你认为“诱惑”包括什么?用“√”选出来。
A.追求金钱( ) B.追寻理想( ) C.追逐名利( ) D.追梦未来( )
E.努力取得成绩( ) F.仰慕奢侈的生活( ) G.收取他人的贿赂( )
【5】“忍痛易,忍痒难!”联系短文可知,“痛”指的是______的痛,“痒”指的是______的痒。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经历吗?简单地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1】“你并不比我强”,请在文中找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话。
这两句话形象地刻画了蚊子的________。
【2】本文通篇都采用的是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文中两次写蚊子“吹着喇叭”这两次分别表现了蚊子的什么神态特点?
___________
【4】能确切概括蚊子结局的成语是________
①后悔莫及 ②乐极生悲 ③视死如归
【5】这则寓言说明了________
①取得胜利后,不能盲目骄傲,否则定会受挫折。
②狮子虽然庞大,却没有真本领。
③是否有真本领,不看个子大小。
【6】给文章加个标题并写到文前的横线上。
11、课外阅读。
到星期四晚上,天气有起色。①汤姆提着姨妈那只洋铁旧灯笼,拿了一条遮灯光的大毛巾,乘机溜出去。他把灯笼藏在哈克的糖桶里,开始望风。午夜前一小时,客栈关了门,连那仅有的灯光也熄灭了。西班牙人没露面,巷子里也没人走动,一切平安无事。夜色深深,万籁俱静,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汤姆拿起灯笼,在糖桶里点亮后用毛巾将它紧紧围住。夜幕中两个探险者蹑手蹑脚朝客栈走去。哈克放哨,汤姆摸着进了巷子。②好一阵工夫,哈克焦急地等待着,心头好像压着座大山那样沉重。他希望能看到灯笼闪一下光,这虽然让他害怕,但它至少说明他还活着。汤姆好像走了有好几个小时似的。他一定是昏过去了,要么就是死了,或许因害怕和兴奋,心脏炸裂了。③不安中,哈克已不知不觉地接近那条小巷,心里诚惶诚恐,时刻准备着意外不测的降临,一下子把他吓得憋过气去。事实上他已没有多少气了,他现在只能一点一点呼吸,这样下去不久就会心力衰竭。突然灯光一闪,只见汤姆狂奔着从他身边跑过。
“快逃!”他说,“快逃命!”
他不必再重说,一遍就够了,④还没等汤姆再说下去,哈克的速度已达到每小时三四十里,他俩一口气跑到村头旧屠宰场的空木棚那里才停下来。他们刚到屋檐下,风暴就来了,接着大雨倾盆而下。
【1】结合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万籁俱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诚惶诚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词语。
蹑手蹑脚(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籁俱寂(表示安静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夜色深深,万籁俱静,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属于_______________描写,联系这几个自然段来看,它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的句子,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句①是动作描写,表现了汤姆的细心和聪明机灵。( )
B.句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哈克的紧张不安。( )
C.句③是心理描写,既表现了哈克的惊慌,也表现出他对汤姆的关心。( )
D.句④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汤姆和哈克的胆小和懦弱。(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鲁滨逊源流记(节选)
[英国]丹尼尔・笛福
1659年9月30日——我,可怜而不幸的鲁滨逊,在一场可怕的大风暴中,流落到这个荒凉的小岛上。同船伙伴皆葬身鱼腹,我本人却(1) 。
整整一天,我为自己凄凉的境遇(2) ,我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也没有地方可逃。只有死路一条,不是被野兽吞嚼,被野人饱腹,就是因为缺少食物而活活饿死。夜幕降临,因为怕被野兽吃掉,我睡在一棵树上。虽然整夜下雨,我却睡得很香。
10月1日清晨醒来,我吃惊地发现那只大船已经随着涨潮浮起,并漂到了离岸很近的地方。我想,待风停浪息之后,可以上去弄些食物和日用品来救急,但又想到那些失散了的伙伴,这使我倍感悲伤……
从10月1日至24日,我连日到船上去,把我所能搬运的东西通通搬下来,趁涨潮时用木排运上岸,这几天雨水很多,时停时续。看来,这儿当前正是雨季……
10月26日傍晚,我终于在一个小山的下面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我画了一个半圆形作为构筑住所的地点,并决定沿着这个半圆形打上两排木桩,中间盘上缆索,外面再堆上草皮土,筑成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就像是围墙或堡垒之类的建筑物。
【1】根据意思,在文中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 (2)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2】选文的主人公是_____。文章是按_______顺序来叙述的。
【3】选文共讲了哪三件事?(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____________
【4】文中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说当时人物的心情。
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很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张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这段文字选自《落花生》,作者(许地山)。这篇文章围绕花生写了三件事,分别是(种花生)、( )、( )、( )。
【2】这段话写出了花生的( )。
A.果实特点 B.好处 C.可贵之处
【3】“父亲”拿( )、( )、( )同花生做比较,来说明花生具有( )、默默奉献的品格。
【4】同学们学习到这里,心中肯定充满了对花生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你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赞美花生,赞美许许多多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吗?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 ,但可贵的是 。我们的 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们 。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
14、读下面短文,答后面的题。
江总书记来俺灾民家
1991年7月,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暴雨仍在瓢泼似的下着。俺家和全村人一样,早就住进了在山坡上临时搭盖的草棚。8日上午,俺全家人蹲在地上,望着山下茫茫大水,愁眉紧锁。‖
十点左右,乡长张伯伯带领一行人来到俺家门口。“老李,江总书记来看你们了!”张伯伯一边收伞,一边冲俺爷兴奋地喊。江泽民总书记!这特大喜讯使俺全家惊喜万分。俺爷慌忙拉出一条沾满泥巴的长凳,用袖子抹了又抹,让总书记坐。总书记一把握住俺爷的手:“老乡,受苦了!”俺爷凝视着江总书记,激动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江总书记拉着俺爷一起坐在凳子上,急切地问:“家里粮食、家具都搬上来了没有?”俺爷眼里闪着泪花,哽(ɡěnɡ)咽(yè)着说:“都搬上来了,只是庄稼淹光了,房屋全倒塌了。”听了俺爷的话,江总书记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一会儿,他又问:“政府的救济粮、救济款都发到手了吗?”当俺爷告诉他都发到手了时,他满意地点点头。
江总书记环视了一下草棚,他用手摸了摸身后发潮的床铺,焦灼(zhuó)不安地说:“睡在这样潮湿的地方很容易生病啊!”,他再三叮嘱陪同的干部:“灾民的生命安全一定要保障,吃住都一定要安排好。要迅速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产生和蔓延。” ‖
不知什么时候,草棚里已挤满了人。大伙儿激动地望着这位两腿溅满泥水、亲切地问寒问暖的“大官”。总书记掏出手帕擦了擦湿润的眼角,站起来握着一双双伸出的手,坚定有力地说:“乡亲们,你们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依靠集体力量,战胜眼前困难。党和政府一定会尽快帮助你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总书记的话在人们心中点燃起希望之火,草棚里沸腾了。“总书记您放心,俺们一定战胜困难好好干!” 大伙握着拳头异口同声地说。‖
雨下得更大了,总书记走出了草棚,他撑着的雨伞水流如注。一股股积水灌进他的胶鞋里,一行行深情的脚印却留在俺灾区人民的心里……‖
【1】文中已用‖把短文内容分成了四部分,请你照“例”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下面所列部分的意思。
[例]第一部分:遭受洪水灾害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2】“问寒问暖”的意思是询问别人的生活情况,表示对别人的关心。请用横线在短文中标示出总书记对灾区人民问寒问暖的话(只标示两句)。
【3】在短文中找出与下面一句话相呼应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暴雨仍在瓢泼似的下着。”与之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一般说来,文章都要表达作者一定的写作意图,即写作目的。这“意图”、“目的”就是中心思想。请在下面各句中选出你认为能较全面准确表达本文中心思想的一句打上“√”。
①表现江总书记想念灾区人民,灾区人民热爱江总书记。 ( )
②表现江总书记想念灾区人民,灾区人民爱戴江总书记。 ( )
③表现江总书记关怀灾区人民,灾区人民爱戴江总书记。 ( )
④表现江总书记关心灾区人民,灾区人民想念江总书记。 ( )
15、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我不会少你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终于把你盼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运用同义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鲁智深心想:“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我?”(将带点词换成另外一个词,使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傅不是凡人,是真罗汉,如果没有千万斤的力气,一定拔不起这杨柳。(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改写句子,不要改变句子的意思。
例: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
我们不能忘记妈妈的爱。
我们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是我国的四大直辖市。(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乐园。
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有多少难以忘怀的事历历在目,有多少心里话想要诉说。请你选择一件或两件事,围绕一个中心,向老师诉说毕业前夕的心里话。可用“再见了,老师”为题。
要求:1.内容具体,有条理。2.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3.不少于5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