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仆: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2.切: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3.吓: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4.叶: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5.艾: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8分)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 。
② ,再而衰,三而竭。
③种树者 ,种德者 。
④操千曲而后晓声, 。
3、看拼音写词语。
nuó yí pái huái pì jìnɡ chè dǐ yī wēi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cán bào fěi tú zhàn jù bō xuē mó ɡuǐ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根据语境填空。
1. 语文是一幅画,画中是“大漠沙如雪,________”的神奇与梦幻。语文是一首歌,这歌是“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的关切与祝福。语文记载了历史: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语文还书写了人生: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语文诠释了人生应追求的境界: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
2.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也不会有成功。所以我们要谨记:“____,_____,又日新”。
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即使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我们也不要忘记“常将有日思无日,_”这句话给我们的警示。
4.在科技创意活动中,同学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真是____________。(写一句歇后语)
5、补充词语,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风( )正( ) 出人( )( )
见( )知( ) 卓有( )( )
( )( )趣味 目( )口( )
和( )相( ) 万( )更( )
( )( )井然
(1)比赛结束,观众依次退场没有争先恐后,没有拥挤堵塞,一切都 。
(2)幽静的竹林中传来一阵舞剑声,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个 的少年,那矫健敏捷的身姿令人拍案叫绝。
(3)面对茫茫无尽的宇宙,人类进行了一次又一次 的探索。
(4)改革开放后,中国 ,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解释下列字词。
爱:_________________ 出没:___________
风波:________________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2】“往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写出了江岸上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下列加点的“但”字与诗句中的“但”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小明说再也不会撒谎了,但愿如此
B.戍守边防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战士们没有一个叫苦的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展开想象,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希望通过诗句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使其明白_________的道理,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的规劝。
【6】课文综合回顾
《江上渔者》是____代诗人_____所写,这首诗通过反映_____,表现了诗人_____之情,这正如《岳阳楼记》里所写的“_______,________”一样。
7、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
“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 小而疏);“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 持续时间短)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 小)。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4】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结合这首诗想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①,闻说②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③遮望眼④,自缘⑤身在最高层。
注释:①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②闻说:听说。③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④望眼:视线。⑤缘:因为。 |
【1】这首诗中正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侧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登临飞来峰上的千寻高塔亲眼看到的景象。( )
②诗人登高远望,觉得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诗的后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
③本诗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人生哲理。( )
【3】“浮云遮望眼”运用了典故——“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浮云”在这里指__________。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9、阅读理解
多看一本书
如果有人问我:你这一生感到最吃亏的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书看得太少了!
小时候,我最怕打架,被人打了也不敢还手。挨(āi ái)打的时候,心里实在很难过,但现在想想,一点也不觉(jué jiào)得被人欺侮有什么吃亏的。
当我还年轻的时候,有同事向我借了钱,赖账不还(hái huán)。那时候我每月的工资除了有一部分必须寄给妈妈外,剩下的只够自己吃饭。好不容易从牙缝(féng fèng)里挤出一点钱,却被同事“吃”了,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现在想想,这也并不是吃亏。
可是,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chū chù)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别人一样的收获。这样的吃亏,才是一辈子吃亏。
有一次,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写得真好:“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我马上把它剪下了,放在书桌上,作为我的座右铭,让它时时提醒我——多看一本书。
【1】用“√”标出加点字在文章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欺负(________) 难受(________) 味道(________) 收成(________)
【3】什么样的吃亏才是真正的吃亏?请用“____”在文中标出。
【4】作者两次写到“但现在想想”想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么理解“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最后一句破折号表示( )
A.转折 B.解释说明 C.声音的延续
【8】你的座右铭是什么?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 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 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 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 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1】“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中的“禁”应读 ;“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是因为_______ 。
【2】这段话中____ 、____ 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爬山时吃力的样子; ____、____ 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畏难的情绪。
【3】“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从老人的话当中,“我”明白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戴”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组词:_________。
【2】选文第1自然段是对父亲的______描写,其中“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父亲已经受过刑,“________”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坚强,“_________”体现父亲对亲人的爱。
【3】“一种伟大的力量”指的是___________。
【4】“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这时父亲心里也许在想: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 採)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 骗)了产药的(明 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段 断)药(性 姓)和药(效 校 郊)。
【1】写出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
【3】“这部书”是指________
【4】读了这段话,写出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大钳甲虫戏小狗
当牧师继续枯燥无味地往下讲道时,汤姆重新又陷入了痛苦之中。立刻他想起了他的一个宝贝玩意,赶快把它拿了出来。它一被放出来,就咬汤姆的手指。他很自然地弹了一下手指,那甲虫就滚到过道里,仰面朝天,无奈地弹动着它那几条腿,翻不了身。汤姆把被咬痛的手指放到嘴里,眼巴巴地看着“大钳甲虫”,很想把它抓回来,可是他怎么也够不到。
其他的人对牧师的布道也不感兴趣,就拿这只甲虫来解闷,他们也盯着它看。
这时一只游荡的狮子狗懒洋洋地走过来,心情郁闷,在安闲的夏日里显得懒懒散散,它在屋里待腻了,很想出来换换环境。它一眼发现了这只甲虫,垂着的尾巴立即竖起来,晃动着。它审视了一下这个俘虏,围着它转了一圈,远远地闻了闻,又围着它走了一圈,胆子渐渐大了起来,靠近点又闻了闻。它张开嘴,小心翼翼地想把它咬住,可是却没咬住。于是它试了一回,又一回,渐渐地觉得这很开心,便把肚子贴着地,用两只脚把甲虫挡在中间,继续捉弄它。最后它终于厌烦了,下巴一点一点往下低,刚一碰到它的对手就被它咬住了。狮子狗尖叫一声,猛然摇了一下头,于是甲虫被它摔出了有一两码,摔得仰面朝天。邻座的观看者心里感到一种轻松的愉快,笑了起来,有些人用扇子和手绢遮住了脸,汤姆简直高兴死了。
那只狗看起来傻乎乎的,也许它自己也觉得如此吧,可是它怀恨在心,决计报复。于是,它又走近甲虫,小心翼翼地开始再向它进攻。它围着它转,一有机会就扑上去,前爪离甲虫还不到一英尺远,又靠上去用牙齿去咬它,忙得它头直点,耳朵也上下直扇悠。可是,过了一会儿,它又厌烦了。它本想拿只苍蝇来开开味,可是仍不能解闷;然后,它鼻子贴着地面,跟着一只蚂蚁走,不久又打了呵欠,叹了口气,把那只甲虫彻底地给忘记了,一屁股坐在甲虫上面。悲剧发生了!
随着狮子狗一声疯狂而痛苦的号叫,只见它在过道上飞快地跑着。它不停地叫着,不停地跑着,从圣坛前面跑过去,跑到了另一边的过道上。它又从大门那儿跑出去,跑到门边上的最后一段跑道,它往前跑,越是痛得难受,后来简直成了一个毛茸茸的彗星,闪着光亮,以光的速度在它的轨道上运行着。最后这只痛得发疯的狮子狗,越出了跑道,跳到主人的怀里;主人一把抓住它,把它扔到窗户外,痛苦的叫声很快地小下来,最后在远处听不见了。
这时候,教堂里所有的人都因竭力不发出笑声而憋得满脸通红,喘不过气来,布道声嘎然止住,一片寂静。接着牧师又开始讲道,犹犹豫豫而且声音走调,再想引起注意,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即便他说的内容很严肃,在后面座位背后忍不住总有一阵子失敬的笑声传来,好像这个可怜的人刚刚说了什么可笑的事情。等人们终于结束了受难,牧师给他们祝福的时候,全场都不免感到一阵轻松。
【1】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时美国著名小说家(_____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要求讲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对牧师的讲道有着怎样的感受?( )
A. 生气 B. 感激 C. 乏味 D. 满足
【4】我们能从汤姆所做的事情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请列举文中的事实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作者饶有兴味地描述甲虫和狗的举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作者用极其细腻的语言描述甲虫戏小狗,让人感到忍俊不禁。
B. 在教堂布道这个特定的时刻插入描写甲虫戏小狗,让文章幽默风趣。
C. 作者通过教堂里人们的反应,批判了牧师的迂腐和宗教的虚伪。
D. 汤姆这种搞怪的举动,让参加宗教仪式的人们非常讨厌。
【6】在我读过的《____________》中,也有像汤姆一样的孩子,他(她)的名字叫(____________),我能简单地说出关于他(她)的一件有趣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①此次考察中,我们曾两次沿“厄麦里冰架”的北缘航行,有机会观察了南极冰架的景观。
②所谓冰架,是指与大陆冰盖相连的海上大面积的固定浮冰。南极冰盖覆盖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平均厚度在2000~2500米之间,最厚的有4800米,总体积达2450万立方公里。这顶巨大的“冰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每年1~30米的速度,从内陆高原向四周沿海地区滑动,形成了几千条冰川。冰川入海处形成面积广阔的海上大冰舌,终年既不破碎(外缘除外),又很少消融,这就是海上冰架的来源。
③据目前考察结果,南极冰架面积达140万平方千米,占南极冰盖总面积的10%,最大的两个冰架即罗斯冰架与菲尔克的冰架,都在西南极。由于冰架表面平坦,因而是南极洲机场的选点之处。不少国家的南极考察站,都建造在冰架上。罗斯冰架每年向海延伸300米到760米,因此,上面的“浮动城市”也逐年向海洋中推移。
④冰架厚度的增加,主要是由降雪的堆积而造成的。近年来,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发现,厄麦里冰架底部的海水也在不断的冻结,从而增加了自身的厚度。夏季冰架外缘与南极表层温暖的水接触处,消融成水,并在风、浪、潮的作用下,造成断裂,形成海上平台型冰山。据估算,每年从南极冰盖崩裂入海形成的冰山有50亿吨,其中由冰架送出的冰山占了84%。可见,南极冰架是南极洋上冰山的主要来源。从远望镜中望去,厄麦里冰架像一条看不到头尾的水晶堤。
⑤冰架是一个巨大的低温体。据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在厄麦里冰架上越冬观测,表层100米冰层的年平均温度低达-200℃左右。在冰架附近,一般都有一个特别寒冷的低温水体——“冰架水团”。我们投放了“温差深自动记录仪”的探头,果然测到了本航次中的最低的海水温度记录-23℃。生物拖网也取得了与其他海区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这表明,冰架对它临近海区的水文特征及生物的种类分布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1】选出对文段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 第②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南极冰架形成的过程。
B. 第③自然段介绍了南极冰架的面积及其形状特征。
C. 第④自然段以厄麦里冰架为例介绍了南极冰架不断加厚和形成冰山的情况。
D. 第⑤自然段与第①自然段相呼应,点明了这次南极考察的目的和意义。
【2】从第②自然段中用“——”画出第③自然段中罗斯冰架每年向海里延伸300米到760米的原因。
【3】第④自然段中加着重号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4】第⑤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
请使用其中两种说明方法介绍你喜爱的一种植物,字数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
【6】请给文章加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董存瑞炸掉了敌人的暗堡。
①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母亲把我拉进她的怀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是我能把握住得分的好机会,这次篮球比赛我们就不会输了。(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迅速暗下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她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说:“我是一个不怕失败的人,有时候,我的灵感还是从失败中获得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仿佛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点绿洲。(仿写句子)
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布谷鸟在树枝上鸣叫,树下有一丛花。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么大的困难不都解决了吗,我们还能被这点小事吓到?
改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 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2.、扩句:小明爱钓鱼。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我们坚持植树造林。
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绿色公园。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21、作文:
作文可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大家都很愿意写。平时你也一定写过不少作文。今天请你再露一手。
题目:________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提醒:1.写出真情实感,字迹要清晰工整;
2.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
3.如果要在作文中写校名、人名请用XX代替;
4.写完后认真多读几遍,好好修改一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