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们的不同,然后组词)。
吮( ) 琅( )
允( ) 狼( )
汲( ) 砌( )
级( ) 切( )
2、填空。
江盈科(1553—1605),字进之,号 ,桃源人。万历二十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历大理寺正、户部员外郎,卒于四川提学副使任上。他体察下情,兴利除弊,是一位难得的贤吏。为文主张写 、 、 。是 代表作家和创始人之一。主要作品有《雪涛阁集》《雪涛阁四小书》《皇明十六种小传》等。
3、看拼音写词语。
4、分别用一个词语表达画“ ”部分的意思。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________
(2)我忽忽悠悠地漫游了一下午;直到夕阳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___
(3)他爷爷是当地一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的老人。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tōng xiāo______ róu cuō______ wèi jù______ niàn dao______
qīng yíng______ kòng zhì______ jiǎo bàn______ luò tuo______
dān ge______ xì nì______ qīng fù______ tān fàn______
áo zhōu______ shū jí______ nuó yí______
6、读古诗,做习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__________,诗中抒发了作者强烈的__________之情。
【2】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泊:__________ 数重:__________
绿: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
【3】王安石写《泊船瓜洲》这首诗时位于( )。
A.瓜洲江边停泊的船上 B.京口 C.钟山
【4】你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字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个“绿”字让我们看到了无尽的江南春色,你能把“绿”写具体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1】上图是一首刻在茶壶上的“循环回文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从诗中任何一个字起,顺读或逆读均可读成五言绝句,所以这是一首“循环回文诗”
B.因为此诗文字排列成首尾连接的圆环状,看不出开头在哪,所以它是“循环回文诗”
C.从“迷”字开始顺读,可得五绝一首:迷香雾流风,舞艳花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
D.从“飞”字开始逆读,可得五绝一首:飞雪落花艳,舞风流雾香。迷月薄霞淡,雨红幽树芳
【2】这首诗异常绝妙,正文虽只有20个字,却能够通过不同的读法,得到正读、逆读各_____首五言绝句,共计_____首诗。横线上填的数字是( )。
A.1 2
B.10 20
C.20 40
D.40 80
【3】请任意写出一首由此诗逆读所得的五言绝句。(上述例子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首循环回文诗,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孩子无罪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德国二战以后的事情。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了,他的妻子因为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吊死在了自家窗户外面。第二天,邻居们走了出来,一抬头,就看见了那可怜的女人。窗户开着,她两岁大的孩子正伸出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人们屏住了呼吸。
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她收养了这个孩子,而她的丈夫,是因为帮助犹太人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的。街坊邻居们没有人理解她,_______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他们让她_______把孩子送到孤儿院去,_______把孩子扔掉。艾娜不肯,便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家的窗户扔秽物,辱骂她。她自己的孩子也对她不理解,他们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还伙同同伴向母亲扔石头。可是,艾娜始终把那个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是多么漂亮啊,你是个小天使。”
渐渐地,孩子长大了,_______邻居们的行动已经不偏激了,_______还是常有人叫他小“纳粹”,同龄的孩子都不跟他玩。他变得性格古怪,常常以破坏他人财产为乐。直到有一天他打断了一个孩子的肋骨,邻居们瞒着艾娜把他送到了十几里外的教养院。
半个月后,几乎快发疯的艾娜终于找回了孩子。当他们再一次出现在愤怒的邻居们面前时,艾娜紧紧护着孩子,嘴里喃喃自语:“孩子无罪。”
孩子就是在那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痛哭流涕,悔恨万分。艾娜告诉他,最好的补偿就是真心地帮助大家。从此以后,他发愤图强,样样事都做得很好。最主要的是,他变得无比地关怀他人。到他中学毕业时,他收到了最好的礼物:他的邻居们每家都派了代表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
__那个孩子就是我__雅克里说__他的眼里饱含着泪水__
【1】在第2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街坊邻居们没有人理解她,________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他们让她________把孩子送到孤儿院去,________把孩子扔掉。
渐渐地,孩子长大了,________邻居们的行动已经不偏激了,________还是常有人叫他小“纳粹”,同龄的孩子都不跟他玩。
【2】给最后一节加上标点
__那个孩子就是我__雅克里说__他的眼里饱含着泪水__
【3】想想下面加线的两个字的关系,照样子写词语。
危在旦夕 举足轻重 ________、________
【4】“危在旦夕”形容________。表示这个意思的成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短文,回答问题。
①“悲剧”这个词的意思是________。
②文中写的“一场悲剧”指的是________。
③“另一场悲剧”指的是________。
④“艾娜始终把那个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是多么漂亮啊,你是个小天使’。”这里“始终”“紧紧”“最多”三个词表现了艾娜________。
【6】再读短文,请顺着艾娜思考问题的思路,将句子补充完整,并理解“孩子无罪”的深刻含义。
因为孩子的父亲是纳粹战犯,所以人民________;虽然孩子的父亲对人民犯了罪,但是孩子________;既然孩子没有罪,那么孩子________;既然这么小的孩子就成了孤儿,那么我不管人们怎么不理解我,不公平地对待我,我都要________。
【7】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注意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客家民居
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shù shǔ)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chéng shèng)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3至6层楼,一百至两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雄伟壮观。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的地震撼动、风雨侵蚀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huá huà)一。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chǔ chù)、勤俭持家的愿望。,
客家人那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1】给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数 (shù shǔ)以千计 繁盛 (chéng shèng)
整齐划 (huá huà)一 相处 (chǔ chù)
【2】文中运用到多种说明方法,请你摘抄出句子并写出说明方法,再写出作者运用这种说叫方法写出了民居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花生最可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把花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较,这样作比较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一读《 “黑板”跑了》,并填空。
有一天,安培在街上散步。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原来他正在思考一道数学题。
【1】单选题。
这段话共有几句( )写了安培一边做什么( )一边做什么( )
A. 三 散步 思考数学题 B. 四 散步 思考数学题 C. 五 散步 思考数学题
【2】照样子写词语。
来来往往: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单选题。
读了画线的句子,我想对安培说: ( )我想对自己说:( )。
A. 安培,你可真是专心啊!街上那么吵,你就像没听见一样;我也要向安培学习,以后做什么事都要专心。
B. 安培,你可真是傻啊!大家都在外面玩,你怎么待在房间里呢;我不能向安培学习,我要寓学于乐。
C. 安培,你可真勇敢啊!居然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救妈妈;我要向安培学习,临危不乱。
13、阅读理解
橡胶带来的启发
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大约是在1817年诞生的。那时的自行车还很原始,除了车身和两个木头轮子之外,它( )没有坐垫,( )没有轮胎,这种自行车骑起来当然很不舒服。一直到充气轮胎被发明出来之后,自行车才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
说起来很有意思,自行车的充气轮胎竟然是位医生发明的。这位医生叫邓洛普,居住在爱尔兰。邓洛普的儿子很想有一辆自行车,为了满足他的要求,邓洛普就买了一辆送给他。小男孩很开心,他骑着车在铺满鹅卵石的街上跑来跑去。不用说,在这样的路上汽车肯定会颠簸得厉害,一不小心还容易摔跤。看着儿子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邓洛普非常心疼。
有一天,邓洛普用一根橡胶水管在花园里浇花。当他将橡胶管握紧、放松,再握紧、再放松的时候,橡胶的弹性启发了他的思维。他想:能不能把这根灌满了水的橡胶管安装到自行车轮子上,借此减少车子在行进时的震动呢?
按照这一大胆设想,邓洛普马上动手做了起来。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试验,他终于用浇花的橡胶管制成了一个轮胎。但是,( )这种轮胎装满了水,( )骑起来非常不方便。后来,邓洛普开始用气体来代替水。经过多次试验,充气轮胎终于在1888年诞生了。刚开始,这种新轮胎遇到了人们的嘲笑,但是,骑自行车的人很快就发现,用这种轮胎跑得更快,也更平稳。
有个叫迪克罗的商人在得知了这一消息后,专门开办了一个工厂来生产这种轮胎。后来,这个工厂就逐渐发展成大名鼎鼎的邓洛普橡胶公司。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原始的自行车轮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是一个______句,改成陈述句是:___________。由此可以体会到邓洛普医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
【4】“经过多次试验,充气轮胎终于在1888年诞生了。”对“终于”一词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充气轮胎的发明经历了很长时间,不容易。
B.邓洛普医生做的试验次数很多,过程艰辛。
C.邓洛普医生的发明太慢。
【5】你还知道哪些发明也是从生活中受到的启发?请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猛然、突然),小女孩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镇静)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划去括号里使用不当的词。
【2】照样子写词。
瞧了瞧: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3】“娇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杰奎琳“娇声”对司令官说话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杰奎琳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很累。
用上“甚至”补充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改为第三人称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2)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一面面红旗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十分鲜艳。(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这片土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喜悦。(仿写句子)
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马克·吐温说:“顽皮是因为心怀纯真……历险是因为勇敢的心不想停歇。”天真活泼的你是否跟汤姆·索亚有类似的经历?是否和家人、伙伴有不少忘不掉的探寻或发现?是否有过精彩或糟糕的顽皮往事,甚至一场有惊无险的小“事故”?请将题目《那次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