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周口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根据课文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父亲______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______再也离不开它。

    (2)这组关联词语的使用突出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____,背有点儿____,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____。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_______”。

    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觉得有“千斤重”因为_______

    3.本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_____接受上级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_____自己的感人事迹,表达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_____的崇高品质。

  • 3、词语万花筒。

    (1)响遏行云用来形容   ,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2)那时,游人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冠盖相望一句中冠盖相望的读音是   ,这个词语在句中形容   ;把画线部分改写成四字词语:

    (3)看到右边的图片,你想到的四字词语有: 等。

    满分5 manfen5.com

     

     

  • 4、补充词语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 )见天日                 与世隔( )                 ( )之地

    ( )( )之众          ( )精会神                    垂头( )

    受冻( )饿                 欣喜若( )

    (1)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在深山老林里住着,完全__________________了。

    (3)鲁滨逊终于离开了_______________,有了____________的机会,他__________________

    (4)仓促之中,这个反叛者只是纠集了一些_______________,一场大战后,输得一败涂地。

  • 5、先补充下列诗句并将相应的植物名称写出来。

    1)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吹又生。 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花开后百花杀。_________

    4)已是悬崖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诗歌赏析: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根据古诗意思完成练习。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对这两句诗的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2关于这两句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B.这两句诗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冷露”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

    C.这两句诗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为后文塑造人物形象作了铺垫。

    3由“地白”一词,我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理解曾几的《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解题,了解纪行诗,判断。

    ①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_____

    ②从“道中”看,诗人写出游,只写到“去”,并没有写到“回”。_____

    【2】请找出诗中两处明显的对比,填写下面的内容。

    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这是第一处对比:“梅子黄时”正是江南_____时节,难得有这样“_____”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②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是第二处对比:山路上苍翠的树树,与来的时候一样_____,森林丛中传来_____________,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3】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和诗人的心情,判断。

    ①这首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_____

    ②诗中“绿阴”和“黄鹂”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三衢山秀丽的景色。_____

    ③“黄鹂四五声”中的“四五”是实写,表明黄鹂的叫声。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1.文中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 

    2.祖父就把锄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来铲。句中上的引号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选取的两个片段中共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件事,其中_____________这件事写得最详细。

    4.阅读片段,联系全文,用准确的词语填空。

    ( )的园子   (   )的我 ( )的祖父   (   )的童年  5.用______划出可以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句子。

     

     

  • 10、阅读。

    丰碑(节选)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冰坨,狂风狼似的嗥(háo)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伤员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为后继部队开辟一条通路。他们面临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儿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些迷离。

    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从容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之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那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他的御寒衣服呢?为什么没有发给他?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剧烈地抖动着,不知是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人对将军小声说:“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发火的表情突然凝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在弥天雪雾之中大步向前走去。他耳边回响着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好像是云中山在说:

    【1】文中描写了军需处长冻死在枯树下的情形,运用______描写和_______描写,体现了军需处长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2】画“ ”的句子是______描写,它的作用是(多选)_____

    A.渲染寒冷气氛,表现环境十分恶劣。

    B.用恶劣的自然环境,烘托人物的光辉形象。

    C.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军需处长冻死作铺垫。

    D.说明环境恶劣,翻过这座山是不可能的。

    【3】对“他怔怔地伫立了足足有一分钟”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将军由暴怒到惊愕,以至于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B.由“怒”到“怔”,表现了将军发错脾气的尴尬处境。

    C.这“怔”是为了衬托前面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D.使读者体会到将军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4】下列填入本文末尾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支队伍为什么不怕困难呢?”

    B.“这样的队伍真是不可思议!”

    C.“看来狂风可能征服不了这支队伍。”

    D.“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 11、阅读理解。

    风筝

    在我童年的梦里,飞得最高的就是风筝。

      地面上,我们扯着线跑着;天空中,风筝迎着风飞着。这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精心造出来的理想的翅膀啊!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每个人扎出来的风筝也不一样。

      你看,那个样子像一顶水兵帽,后面还飘着两根飘带的风筝就是我的,因为我长大了想当海军。此刻,我的眼睛似乎已在那被线牵着的高高的帽檐下,看见了无边的大海和波浪的花纹……那个飞机风筝是强强的,他想当飞行员都快想疯了。可现在的纸飞机却吃不住这个小胖子的体重,他只好把自己最威武的一张照片贴在风筝飞机驾驶舱的位置上。

      瞧啊,一只美丽的大蝴蝶,翅膀一扇一扇的,正在空中翩翩起舞,这一定是小薇薇的巧手做的,她想像她爸爸一样,当一个昆虫学家。哟,那边张牙舞爪地飞来了一只大蜈蚣,这一定是调皮蛋小狗子的,这家伙,在地上欺负人不算,到天上还要逞霸道!于是我的水兵帽和强强的歼击机立即出击,唉,威力巨大的歼击机竟和一条蜈蚣同归于尽----缠在一起摔了下来。我心爱的水兵帽也牺牲了一根飘带,在空中失去平衡,摇摇摆摆地飞不稳了。

      还有,那瓦片风筝是未来的建筑大师大喜的;那双体花瓶风筝是双胞胎兰兰和红红的。所有的风筝中,要数小音乐家根子的最棒了,那是一个大竖琴。说实话,我见了他的风筝后才知道竖琴是什么样子。但那不完全算他的本事,要是没有他那个会拉小提琴的舅舅帮助,这竖琴不掉下来摔碎才怪呢!不过那风筝上挂的两排风铃可真好听:"得嘟哪,得嘟嘟!"把带着鸽哨的鸽子都引来了。

      最土的风筝要算芳芳的了。因为她直到现在还没有决定长大干什么,所以只好照她的头的样子做了个风筝,让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哈,风筝的后脑勺上还拖了一条尾巴似的长辫子,唉,丑死了!

      在地面上,我一边放线一边跑着。啊,每个人的童年也像是一个风筝。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手里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可千万别让手中的线断掉啊,风筝,是理想的翅膀!

    1看拼音写词语。

    fēng  zhēng mào  yán   shù  qín   wēi wǔ

    (   ) (   )   (   )  ( )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威力巨大的歼击机竟和一条蜈蚣同归于尽。

    同归于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家伙,在地上欺负人不算,到天上还要逞霸道!

    霸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辨字组词。

    (   ) ( )   ( )  ( )

    (   ) ( )

    4给下列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______ (   ) ______ (   )  ______ (   )______ ( )

    5缩句。

    在天空中飞着的风筝是我们精心造出来的理想的翅膀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为我们描写了哪些风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些风筝中,最棒的要数______,最土的是______,最美的是______ ""的理想是什么?所以""做了一个什么样的风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的理想是什么?读了本文之后你打算做一只什么样的风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牵牛花

    不管我的住室多么狭小,我还是喜欢在室内硬挤上几盆花木。只要我的眼睛接触到一点儿青葱碧绿的草木,精神就会为之一爽。不过,我养了多年山茶、白兰之类也算有名的花木,大多不成功,因为在我偶尔离家十天半月之后,回来时便多已枯萎不堪了。

    无意中我种上了牵牛花,当然不把它当作一回事。可是它却一蔓繁花,满窗浓绿。一株牵牛一天可开花十几二十几朵,一开就是几个月,天天如此,从不爽约。倚墙缘壁的牵牛花蔓就像是一道绿色的瀑布,阳光下那点点盛开的花儿泛着微光,宛然是满天的繁星,令我满目生辉,心旷神怡。而它要求我的只是早晚为它浇足两次清水而已。我不禁对它产生了尊敬之情。

    牵牛花平凡而不矫饰。它的确没有特别娇艳的姿色,但它的花形花色,都开朗明净,朴素大方,竟是别有一番风致。尤其是那白色的牵牛花,它的色彩与心地都同样是那样的纯洁无瑕。

    牵牛花总是迎着黎明开放,而在黄昏前萎谢。生命诚然短矣,但它却与光明同在。它为迎接光明而生,为送走黑暗而死。

    但是,我发现牵牛花的枝蔓和主蔓,一经下垂,几天之后就一定枯萎而死,决无例外。原来它们都只能向阳、向上飞快地生长,万一因为没有附着之处而下垂时,几天后就一定自行枯萎。

    我真的敬重起牵牛花来了,因为,它使我凛然地感到恐惧:啊,原来下垂就是倒退,倒退就是死亡呀!

    1作者在揭示牵牛花特点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指出两处并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六十年只做一件事

    罗念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和教授,在古希腊文学的翻译和研究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罗念生所取得的成绩,和他执着谦恭的品质密不可分。

    1933年,罗念生乘船横渡大西洋来到希腊,进入雅典美国古典学院,修读雅典城志、古希腊建筑、古希腊雕刻以及古希腊戏剧等四门课程,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位到希腊留学的中国人。

    当时,罗念生的生活条件极为困苦,为了省钱买书,他经常一天只吃两顿饭,有时甚至只吃一顿饭。有一天,在一堂欧洲文学史的课上,教授詹姆先生提及了一种冷门文学古希腊文学,并对此评价极高。这激发了罗念生极大的兴趣,他开始尝试着翻译欧里庇得斯的古希腊文作品《伊菲格涅亚在陶洛人里》。当得知这个其貌不扬的留学生竟然在做这么伟大的事情时,同学们都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而罗念生也不负众望,这部作品最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顺利出版。

    罗念生从希腊返回祖国后,立志要在古希腊文学上做出一定的成绩。抗战期间,在四川乡间昏暗的油灯下,在随时有飞机轰炸、到处躲警报、生活没有保障的日子里,有时连一张必需的书桌都没有,罗念生却从没有放弃对古希腊文学的研究。在此期间,他先后出版了《希腊漫话》《美蓉城》等散文集以及古希腊悲剧《特洛伊妇女》等翻译作品。

    翻译和研究古希腊文学困难重重,不仅内容深奥,而且典故繁多,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不过,这些困难都没有吓倒罗念生,他为此竟然默默地坚持了60年。

    让人惊叹的是,在去世前,罗念生心里想的是翻译《荷马史诗》的事情。照理说,这部史诗罗念生早该翻译完了,但是,他总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还不够,没有资格翻译,因此一直等了几十年时间,待到晚年才开始翻译。遗憾的是,命运却不再给老人更多的时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________               激发—________

    放弃—________               困难—________

    2罗念生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在________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

    3在希腊求学时,________激发了罗念生极大的兴趣,他开始尝试翻译《________》,这部作品最终由________顺利出版。

    4罗念生在古希腊文学的研究上遇到了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觉得罗念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鸟(节选)

    梁实秋

    ①我爱鸟。

    ②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

    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④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有人初闻杜鹃,兴奋的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的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己有。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出来了。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⑤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从哪些方面表达了“我”对鸟的喜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市声鼎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豪横无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在文中画出描写鸟的身躯俊俏的句子。

    5划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

    6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文中“单纯”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这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春天难道不美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我学习不努力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难道不好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中断通讯联系。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听说他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品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相关练习。

    (1)“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作者将_____________比作粥有声无力的叹气。其中,“有声无力”一词,呼应了八儿此刻____________的心情。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这是对八儿的____________(描写方法),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体现了八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 18、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改写句子。

    ①我们难道不应当热心地为他人服务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计其数的中外游人在广场上漫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仿写句子。

    (1)父爱是北斗,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也能让我辨明方向。

    父爱是_______,即使_______,也能_______

    (2)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攀岩前行;

    选择了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

  • 20、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老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画也跟作诗一样,最要紧的是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奥运圣火唤起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神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有句俗话:“人比人,气死人。”“比”确实有时使人很不愉快,甚至让人灰心丧气。但是,当今世界,时时、处处、事事,都存在着“比”。谁也跳不出“比”的圈子。关键是“比”什么,怎么“比”,“比”得有没有道理,“比”得有没有价值。

    国家之间要比,比谁更发达、强大;单位之间要比,比谁发展快、贡献大;人与人之间要比,比谁的进步快、水平髙;自己也可以和自己比,比自己的过去和现在……

    请你以“比”为题,写一篇400字的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成故亊、寓言等。所写内容必须在“比”的范围之内。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