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四字词语,并按要求答题。
(______)然不同 张灯结(______) 两面三(______) 赞叹不(______)
(______)堂大笑 随心所(______) (______)山峻岭 (______)天盖地
(1)文中画“ ”的词语含有“然”字,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画“﹏﹏﹏”的词语含有数字,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
(2)选择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过年前,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都(________),与平时(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你,浪花的一滴水》作者是 。他是当代 、 。
2.雷锋是中国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
3.《你,浪花的一滴水》原文为:他不是 ,却立了无数的 ;他不是 ,
却写下了 ;他如此平凡,如此 ,像一滴小小的春雨,却 —亿万人的心!
3、《广玉兰》一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4、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枝(____)叶(____) 妙不(____)(____) 千姿(____)(____)
稀疏而(____)(____) 白腴而(____)(____) 细微而富有(____)(____)
1.春天的花园里,各色花儿(_________),引得游人纷纷驻足观看。
2.冬天,一棵棵树落光了叶子,少了夏日里(__________)的风姿。
3.夕阳西下,微风轻拂,散布在林间的小路上,那种感觉(___________)。
5、在下列句子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过新年,小孩子( )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玩意儿,( )可以放鞭炮。
(2)这( )粥,( )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3)今日腊八粥的颜色( )是深褐色,(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4)春节( )很快乐,( )一眨眼工夫就过去了。
6、课内精彩回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的心情。
【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诗人流出的是喜悦的泪、高兴的泪。(______)
(2)令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可以回到家乡去了。 (______)
(3)诗中的“妻子”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意思相同。 (______)
【3】下列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一个“喜”字。
B.“满”字真实地展现了诗人喜极而泣、泪如泉涌的情态,逼真地表现了诗人喜不自禁的感情。
C.“白日放歌须纵酒”写出了诗人听到好消息后的“狂”态,体现了诗人不良的生活习惯。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诗中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地方,诗人既展开想象,又描绘实境。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
【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诗人流出的是喜悦的泪、高兴的泪。(______)
(2)令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可以回到家乡去了。(______)
(3)诗中的“妻子”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意思相同。(______)
8、古诗赏析《白云泉》。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由“云自无心水自闲”中的“闲”字看不出泉水具有怎样的特点( )
A.从容奔流
B.自由奔泻
C.清澈见底
【2】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的画面不可以用下列哪一个词形容( )
A.娴静雅致
B.逍遥惬意
C.从容自得
D.大气磅礴
【3】这首诗写于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此时白居易政务十分繁忙,很不自由,面对白云泉水,不禁产生羡慕之意。由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A.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的思想。
B.反映了诗人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
C.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思想。
D.表达了诗人对能够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的渴望。
【4】下列对本诗内容分析错误的是哪一项( )
A.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达坦荡淡泊的情怀。
B.此诗描绘了一幅线条明快简洁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淡墨山水图。
C.句中连用两个“自”字,只为了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得其乐。
D.诗人十分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其中重点摹画了白云与泉水的神态。
【5】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烧饼葛(节选)
①每天凌晨四点半,小葛照例起床忙碌,烧水、和面、醒面;剁馅,搅馅上劲;五点四十分,面醒透,开始一遍遍折叠面坯,刷油;之后才是揪坯子包馅,擀薄面饼,撒芝麻;五点五十五分,第一炉饼入炉;五点五十八分,给要上学去的孙子买烧饼的老人家已经在排队,心急火燎地抻着脖子看,第一炉饼是否能轮上自己。
②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他很牛,别看满头面粉就像在他的头发上来了一场雾凇,冬天,零下五六摄氏度的天,夹袄也不能有袖子(不然,伸胳膊到炉内贴饼不利落),冻得通红又烤得通红的两条光胳膊上,戴一副花护袖,样子滑稽。但他就有通身的本事,让白领们也寻香而来,先把车停在老远的停车场,穿小巷、过窄桥,再穿小巷,到他这里来,老老实实排长队。
③小葛有啥本事?原来,如今打烧饼的人技艺下降,有馅料的烧饼几乎全赖电烤箱烤制。小葛的烧饼,敢包着鼓鼓的馅料下火炉,钳上来不掉酥皮不破相,真是本事;会吃烧饼的人,好的就是烧饼咬开的第一口,扑鼻的烟火气。按小葛的话说,电是死的,炉火是活的,电烤箱烤出来的烧饼,就像“做题做呆了的傻小子”,单是熟了,一点香气和趣味也无。炉火燎出来的烧饼,香气是立体的,这一面和那一面、外壳和内芯的香气完全不一样;火候恰到好处时,烧饼壳上的白芝麻都被燎成金黄色;做馅料的野葱和萝卜丝,辛辣劲全无。骨子里的甘香绵柔,一层层发散出来。
④小葛凡事爱琢磨,这跟他的经历有关。在小葛的老家,男孩子若是子承父业要做烧饼的话,一般从十八岁就开始练习各道工序了。小葛心高,高中毕业后,在外面换过四五份工作,保安、仓库保管员、安检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都干过,这一耽误就是十年。母亲一直担心家传的好技艺会断了档,父亲却说,你由他去,心里不甘愿,打出来的烧饼没人吃。
⑤果然,到二十九岁,小葛带着老婆孩子回了家,恳求跟父亲学做烧饼。父亲说,好哇,老规矩,先揉半年面。把面揉活了,我再教你第二步。
【1】解释词语。
(1)照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急火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写了哪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
【4】第③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的作用是( )
A.点题。
B.过渡句,承上启下。
【5】有人认为小葛很傻,像他这样做烧饼不仅辛苦,而且数量有限,远不及电动揉面,电烤箱烤制的烧饼的经济效益高。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学类短文《因为爱你》
因为爱你
①一天放学时,班主任朱老师说本周星期六上午开家长会,每位家长都必须到会。每次期中考试之后,朱老师就要召开一次家长会。朱老师还说,这次会议很重要,能增进老师与家长的交流,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②家长会要公布每一位同学的成绩。但小琴怕开家长会,并不是她考得不好,而是这次家长会她爸爸不能来。
③朱老师问:“谁的家长不能来,请举手。”没人举手。小琴犹豫再三后,还是把手举了起来。老师问:“前几次你爸爸不是来了吗?为什么这次不能来?”“我爸爸外出工作去了。”“那叫你妈妈来吧!”“不,不。”小琴有些急了,说,“我妈妈不能来,因为……她从未参加过这样的会议。”老师笑了,说:“这不是理由,叫你妈妈一定要来!”
④小琴回到家,妈妈正在做晚饭,尽管她忙得不可开交,但还是向小琴做了个“我爱你”的手势。以往小琴会高兴地回妈妈一个吻,或者说:“我也爱你。”可是这时,小琴只看了妈妈一眼,目光就慌忙地躲开了,一句话也没有说,低着头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⑤小琴的妈妈是个哑巴,所以每次都用手势来表示她很爱小琴。小琴是爱学习的女孩,平时只要坐下来就投入到课本中去。可是这天她一个字也看不进去,看见书上的字就像密密麻麻的蚂蚁,心里乱极了。
⑥“咚咚……”是妈妈在敲门,小琴连忙收回思绪,开门见妈妈做了个吃饭的手势,她就起身来到饭桌边。妈妈做了很多小琴喜欢的菜,可小琴一口也吃不下去。妈妈见状,摸了摸她的头,小琴忙说:“没事,只是心里有点不舒服。”妈妈没太在意。小琴看着妈妈,妈妈长得很漂亮。小琴听爸爸说,妈妈生下她后就得了重病,病好后就再也不能说话了。
⑦小琴轻轻叹了口气,在心里对妈妈说:“过两天就要开家长会了。我多么想让你参加,可又不能让你去。如果同学知道你是一个哑巴,会怎样看我呢?更重要的是,不能让你受伤害——我们班的同学最会取笑人了。”
⑧到了周六的上午,家长们按时来到教室,坐到自己孩子的座位上。规定的时间到了,朱老师走上讲台说:“各位家长,再耽误你们几分钟,还有一位家长没到。”小琴趁等待的时间数了一下,有49位家长到了,班上有50位同学。朱老师说的莫非是……小琴想到这儿,不由得紧张起来。
⑨就在她忐忑不安时,教室门口出现了一位漂亮的中年女子。妈妈!站在门口的是妈妈。她怎么会来?小琴压根儿就没告诉妈妈今天开家长会。
⑩“赵琴同学,请把你妈妈领到你的座位上去。”朱老师说道。小琴面红耳赤地向妈妈走去,妈妈向大家打了个手势。“赵琴,请把你妈妈的手语翻译一下。”小琴先是一愣,然后说:“我妈妈向大家问好并道歉。她迟到了一会儿。”
⑪大家立即明白这是一位哑巴妈妈,都报以友好的微笑,还热烈地鼓掌欢迎。小琴走到妈妈面前,轻轻说:“您怎么未了?”妈妈脸一红,做了一个手语:“因为爱你!”
⑫小琴的眼眶一下子潮湿了,怕自己流下泪来,忙转过身去,牵着妈妈的手走向那唯一的空位。
【1】小琴怕开家长会的真正原因是( )
A.小琴期中考试没考好 B.怕妈妈被同学取笑
C.妈妈从未参加过这样的会议 D.爸爸外出工作不能来参加会议
【2】小琴跟老师说妈妈不能来开家长会的理由是( )
A.妈妈从未参加过家长会 B.妈妈外出工作不在家
C.妈妈是哑巴,怕被同学取笑 D.妈妈不愿意来参加家长会
【3】大家对小琴妈妈来参加家长会的表现是( )
A.表示怀疑 B.鼓掌欢迎 C.问好道歉 D.冷嘲热讽
【4】第5自然段中,“可是这天她一个字也看不进去,看见书上的字就像密密麻麻的蚂蚁,心里乱极了”这句话表现了小琴怎样的心理?( )
A.难过伤心 B.激动兴奋 C.灰心沮丧 D.担心矛盾
【5】“小琴的眼眶一下子潮湿了,怕自己流下泪来,忙转过身去,牵着妈妈的手走向那唯一的空位。”这句话表现了小琴怎样的情感?( )
A.伤心难过 B.痛苦气愤 C.愧疚幸福 D.自卑慌张
【6】小琴不想让妈妈来参加家长会,妈妈为什么还是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小琴是个怎样的孩子?请举文中例子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综合训练。
第一次上学
第一次上学,是件永生难忘的事情。就我自己来说,许多情景至今仍清晰如昨:
我使用的第一个花书包,是母亲买了二尺红底白花的花布为我缝制的;第一个铅笔盒,上面有“木兰从军”的图案,是姐姐送的;第一块石板,是我到文具店自己挑的……①那些很一般的东西,在我看来却庄严而神圣得无与伦比。
我所就读的北京方家胡同小学,是一所很老的学校,老舍先生曾经在那儿当过校长。学校的东边是女二中,南边是二十一中,北边就是著名的国子监。方家胡同小学的教学是相当严格、相当不错的。我们家之所以选择这所学校让我去读,大概就是看中了它的古老和严格。
记得还没开学,我们家的老七就怪声怪气地对我说,哈,您要上学啦,要上学啦……②
他的意思很明白,进了学校就是马上了笼头,牛上了轭,就要老老实实受管制了,再不能水下房上,再不能天马行空。后来我也明白,进了学校,就要负起一份责任,挑起一副担子,就要认真地在人生的道路上迈步走了。
第一天上学,是母亲送的我。母亲牵着我的手,和我一同走在幽长的胡同里,我不明白为什么第一天上学还要人送,但母亲坚持要送。母亲的手在学校的门口将我松开,我在母亲的目光里向教室走去,记得当时我一边走一边回头看母亲,母亲站在早晨的阳光里,穿着旗袍,向我挥手,鼓励我自己走进去……③
很美好,很有意境的画面,成了永恒的一瞬,深深地嵌在我的脑海里。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______)
(2)(说话、唱歌等)声音、语气或腔调古怪难听。(______)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回忆了第一次上学的哪些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三处省略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选择恰当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表示重复内容的省略B.表示语意未尽C.表示列举的省略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_____”的句子,完成练习。
(1)“很有意境的画面”指的是什么?用“﹏﹏”在文中画出来。
(2)句子中的“嵌”字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_。相比较而言,用“嵌”字的好处是___________
【5】调查访问是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之一。请你对自己的父母进行访问,了解他们送你第一次上学时,你的做法和心情,整理成一段文字,与大家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变成了小人儿(节选)
【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
在他朝(cháo zhāo)桌子走去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异的情况。房子比原来大了吗?这不可能。可是为什么现在走到桌子那里比平时要多走好多步呢?椅子是怎么啦?看上去并不比刚才大,可是他首先得爬到椅子腿的横档(dǎng dàng)上,然后才能爬到座位上去。桌子也一样,他不爬到椅子扶手上就看不见桌面。
“天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男孩说。“我想是小狐仙对椅子、桌子以及整个屋子都施过妖术了。”
讲道集放在桌子上,显然和原来完全一样,但是似乎也有不对头的地方,因为他不站到书上去就一个字也看不到。
他念了两三行,无意间抬头一看。他的目光正好落在镜子上。他立刻大叫起来:“看,那里又一个!”因为他在镜子里清楚地看到一个头戴尖顶帽、穿着皮裤子的小人儿。
“他的穿戴和我一模一样啊!”男孩说着惊奇地把两手扣在了一起。当时他看见镜子里的小人儿也做了一个同样的动作。
男孩又揪一揪头发,捏一捏胳膊,扭动一下身子,镜子里的小人儿也立刻照样做了。
男孩(绕 浇)着镜子跑了几圈,想看看后面是不是藏着一个小人儿。可是他什么也没有找到。当时他吓得(浑 混)身发抖,因为他现在明白,小狐仙已在他身上施了妖术,在镜子里看到的那个小人儿就是他自己。(选自《骑鹅旅行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1】画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拼写。
【2】近义词填空。
奇异 惊奇
这只_______的蝴蝶,远远看去像倒挂在树上的一片枯叶。
我_______地发现他竟然会说韩语。
【3】对文章理解正确的是( )
A.他发现了一个奇异的情况是房子比原来大了。
B.小狐仙对椅子、桌子以及整个屋子都施过妖术了。
C.小狐仙在他身上施了妖术。
【4】第1自然段中,他发现的奇异情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狐仙究竟对他施了什么妖术?他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句子,完成练习。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1】把画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2】从父亲的话中,可以看出李大钊( )
A.不听母亲的劝告,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
B.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14、阅读理解。
最珍贵的废书
一天,收拾屋子,找出两本布满尘土的小学课本。朋友说还不扔了?我抚摸着书半晌 ( xiǎnɡ shǎnɡ)没说话。
书是我上高中时妈妈为我买的。妈妈是个目不识丁的苗家妇女。家乡有种风俗,一个女人在去世时,口里必须含银(或金)才能入土为安。所以在贫困人家,攒钱置办一件小小的银饰便成了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那一年,妈妈起早摸黑喂了两口猪,终于置了一对银手镯。
在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妈妈时常进城给我送些吃的。她知道我复习忙,每次都是匆匆来匆匆去。有一天,妈妈去了不久却又回来,拉我到僻静处:“孩子,我替你买了两本考大学的书。” “什么!”我心里格登一下。常听人说学校外面时常有人用假书、假资料来骗那些来自山区一字不识的家长。 “人家说,只要用这书,考大学包中。 “哪来的钱?”
“镯子换的。” 我抢过书,撕去包装,一阵巨大的绝望顿时袭上心头:两本小学课本竟然骗走了妈妈的镯子! “孩子,行吧?” 望着满怀期望的母亲,我强压下泪水和屈辱,“行,妈,行的!” 后来经过我不懈地努力,我考上大学,妈妈高兴极了,说是两只镯子花的值。她甚至想找卖给她书的人道谢! “你妈后来知道真相了吗?”朋友问。 “没有。我永远都不会让她知道。”
【1】给文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一字不识( ) 幽静( ) 希望( ) 居然( )
【3】短文写了妈妈的镯子很宝贵的原因,请你用“~~”在文中画出来。
【4】从全文来看,“我”能考上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 ,“真相”原指_____ ,文中指_______ 。“我”永远都不让妈妈知道真相,是因为___________ 。
【5】为什么说废书是最珍贵的?你理解了吗?
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变句式。
(1)老黄鹂把小虫塞到一只小黄鹂的嘴里。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被车长全扔了出去。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小溪哗哗地流着。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姑娘捧着硬币对张丽说:“我数了两遍,请您数一下吧!”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搭石不是家乡人勤劳的象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神九”发射真壮观。(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场上静得很,大家都在专心致志地答题。(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甄嬛传》不是2012年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泪水模糊了最美教师张丽莉老师的双眼。(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没被困难吓倒,(______)把困难克服。(填关联词)
(6)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想聪明能干,就要不断吸取新知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不一定买到智慧;钱可以买到________,但不一定买到_________。(仿写)
18、按要求进行下面句子的转换。
原句: 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1)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进行句子训练。
1.这个飞天梦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脑海里。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难道不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小明。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照要求写句子。
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不算偷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小屋。
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 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已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取的文体进行写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