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安康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______怕   寂______   ______会   缺 ______

    _______   无______ ______栏   偷______

  • 2、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新鲜——_______     闯入——_________       晶莹——________

  • 3、古诗名句填空。

    (1)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

    (4)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__

  • 4、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

    《丑小鸭》的作者是________ 《海的女儿》的作者是________

  • 5、我能按要求填空。 

    第四笔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罗裙:

    ②乱入:

    ③始觉:

    【2】怎样理解“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两句诗的含义?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 7、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___________

    2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诗句赞美竹子_______的精神品格。

    A.无私奉献 B.坚韧顽强 C.硬骨头

  • 8、阅读题。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轻烟散入五侯家。

    【1】在原文中补充诗句。

    【2】诗歌前两句用____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_______渲染的美丽景色。

    【4】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歌的后两句中的“传”字用得很妙,请你分析一下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墙上的咖啡

      一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矶附近威尼斯海滩一家有名的咖啡厅闲坐,品着咖啡,这时进来一个人,在我们旁边那张桌子上坐下。

      他叫来服务生说:两杯咖啡,一杯贴墙上。他点咖啡的方式令人感到新奇,我们注意到只有一杯咖啡被端了上来,但他却付了两杯的钱。他刚走,服务生就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这时,又进来两个人,点了三杯咖啡,两杯放在桌子上,一杯贴墙上。他们喝了两杯咖啡,付了三杯的钱然后离开了。服务生又像刚才那样在墙上贴了张纸,上面写着一杯咖啡。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却令我们感到新奇和不解。

      几天后,我们又有机会去这家咖啡店,当我们正在享受咖啡时,进来一个人。来者的衣着与这家咖啡店的档次和气氛都极不协调。一看就是个穷人,他座下来,看看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服务生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给他端上一杯咖啡。

      那人喝完咖啡没结账就走了。我们惊奇地看到这一切,只见服务生从墙上摘下一张纸,

      扔进了纸篓。此时,真相大白,当地居民对穷人的尊重让我们感动。

      咖啡_______不是社会的基本需求,_______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我们享受任何美好的东西时,也许我们都应该想到别人,有些人_______也喜欢这样的东西,_______无力支付。

      再说说那位服务生,他在为那个穷人服务时一直都面带笑容。而那个穷人,他进来时无需不顾尊严,讨要一杯咖啡,他只需看看墙上。

      那面墙传递温暖,维护尊严,感受爱。我记住了那面墙。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品味________   讨要_______

    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咖啡_______不是社会的基本需求,_______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我们享受任何美好的东西时,也许我们都应该想到别人,有些人_______也喜欢这样的东西,_______无力支付。

    3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这里的常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服务生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给他端上一杯咖啡这里服务生惯有的姿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和当地居民共有的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记住了那面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寂静的除夕夜

    每当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并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个工分。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她有个怪癖,平时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一早要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来年好运的预兆。心力交瘁的姥姥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地发作,我实在是怕了。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他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面对即将来临的灾难。先是将乡亲们偷偷援助的家什一一转移到母亲够不着的地方,然后让年幼的我上床休息,他们四人则和衣而坐,围着小火炉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那一夜好长好长,躺在被窝里的我怎么也睡不着。只听姥姥轻声吩咐8岁的二姐守前门, 11岁的哥哥守后门,她和大姐则设法招架母亲,二姐和哥哥的任务是坚决别让母亲跑出屋。

    那一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始终未曾响起,整个村庄鸦雀无声。好心的人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也没放鞭炮。

    以后的日子好过得多,被判刑15年的父亲只关了一年便得以平反昭雪。父亲出狱前母亲奇迹般康复了。再后来政府又补发了父亲的工资,并将我们全家迁居城镇,就此我们告别了那一方乡土,告别了那些善良的人们。

    20年过去了,岁月的流水冲淡了许多记忆,但是,那个寂静的除夕夜却令我永生难忘,乡亲们善良的义举时时感染着我。熟识的人都说我特富同情心,那是因为我被乡亲们关爱过。我深深懂得,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

    1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这天的习俗是(  )

    A. 放烟火祭祖   B. 吃年夜饭

    C. 放鞭炮敬拜祖先   D. 守岁

    2母亲发疯的根本原因是(  )

    A. 家族遗传   B. 看见人流泪

    C. 听到鞭炮声   D. 父亲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3下列对本文记叙要素和记叙顺序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事件发生在20年前的那个寂静的除夕夜,地点是在我们家当时居住的那个村庄。

    B. 本文写的人物是的一家及众乡亲。

    C. 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文革爸带来的灾难。

    D. 全文记叙的顺序是倒叙。

    4阅读全文,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 善良的内心产生的行动,能给受创伤者以慰藉

    B. 20年前的除夕夜,“居住的村庄的乡亲为了不触发母亲的病痛在除夕夜没放鞭炮。

    C. 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

    D. 20年前突如其来的灾难给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5文章第④段画线句中的灾难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用较多笔墨记叙了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人说春节应该是热闹的,文章以《寂静的除夕夜》为题不好,你认为呢?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附加题。

    “和”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某小学六年1班开展以“和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以下是该班学生的展示材料。

    材料一:

    和是一种理解

    理解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的阴影,有了理解,人与人之间才会更加和谐。

    理解是一阵蒙蒙的细雨,能滋润受伤的心灵,有了理解,人类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材料二:

    和是一种团圆 “节”文化

    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传递的都是“和”文化。

    八月十五是个“和”文化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当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聚在一起的时候,总会望着明月,吟诵古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材料三:

    和是一种宽容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

    【注释】①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②参知政事:副宰相。③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④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

    材料四:

    和是一种传承

    “和”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 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准确理解、系统阐释中国“和”文化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宇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有助于深入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特质和当代价值。

    【1】阅读材料一,仿照其中的句式,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合的语句。

    (1)理解是______________的阳光,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了理解,______________才会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材料二中的中秋节,还有很多传统节日,是“和”文化节。正如王安石笔下古诗(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春节放鞭炮的热闹场景;王维笔下古诗(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重阳节的登高传统;林杰笔下古诗(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七夕节看牵牛织女星的独有情趣。

    【3】结合材料三,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了四则材料,我们对“和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请自选角度,谈谈你对和文化的感悟和收获,做和文化的传承者。

    要求:必须关联材料谈,观点明确,语句通顺,不少于 15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 

    莫扎特的造访

    我家的音响中正播放着莫扎特的《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妻子在读一本画报,儿子在做功课,我们三个人都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我曾经告诉儿子,莫扎特写这部作品的时候还不到10岁,儿子睁大了眼睛,惊奇地问:真的?他是天才?…‘是的,是天才,他是上帝派到人间传播美妙音乐的天才。我这样回答儿子。

    10岁的莫扎特,心里没有任何阴霾,没有忧伤和恐惧,只有对未来的幻想和憧憬。一切都明丽而鲜亮。莫扎特把童年时代的梦幻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中了。我喜欢这样的音乐在我周围幽幽地回荡。从钢琴上蹦跳出的音符,轻盈而圆润,犹如一滴滴晶莹剔透的雨珠,从冥冥的天空中落下来,在宁静的空气中闪烁飘荡。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切而优美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感觉到它们在轻轻地拨动你的心弦。它们滴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反弹出清幽脆亮的回声。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小小的蝴蝶扇动着它们的彩色翅膀,从这片草叶上,飞到那片草叶上,终于在一朵金黄色的小花上停下来,微微喘息着,让湿润的风吹拂那对美丽的翅膀……

    我问儿子,在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旋律中看到了什么。儿子说:我看见一个金头发的孩子在弹琴。他坐在花园里,身边有很大的喷泉,喷出银色的水花,漫天飞舞。妻子说:我看见一条小溪在绿色的山坡上流淌,小溪里都是五彩的石头。儿子又说:有喷泉,也有小溪,还有春天下雨时在树林里听到的声音。

    我告诉儿子,莫扎特离开人世时,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他甚至没有能力给自己买一口棺材。在风雪中,他被不认识的人埋葬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人们甚至无法在他的墓地上献上一朵小花。

    他为什么那么穷?儿子的目光里饱含着困惑和不平。

    因为那时音乐不值钱。我的回答无奈而黯然。

    ___钱算什么___儿子突然喊道___钱会烂掉___音乐却活在人的心里___我和妻子相视一笑。

    在音乐的流水声中,我们狭小的屋子变得无比宽阔,所有的墙壁都消失了,可以看到最遥远的风景。莫扎特像一个目光平和的天使,在我们的前方翩翩地飘行。我们幻想中所有美丽的地方,他都能引导我们抵达……

    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

    1从文中直接摘录下列划线词语的反义词填写在横线上。 

    10岁的莫扎特创作的乐曲没有________,而是快乐的。

    ②听了我对莫扎特的介绍,儿了感到非常________,这是生活在这个年代的孩了无法理解的。

    ③在音乐的陪伴下,我们________的屋子变得无比宽阔

    2根据短文的描述《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

    A. 忧郁 B. 忧伤 C. 恐惧 D. 明丽

    3我和妻子相视一笑,中包含了________

    A. 无奈 B. 欣慰 C. 满意 D. 高兴

    4文章结尾句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有什么作用?请选择不符合表达意图的一项。________

    A. 与题目互相呼应。

    B. 感谢莫扎特的音乐带给一家人的美好享受。

    C. 感谢莫扎特的音乐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启迪。

    D. 对莫扎特的造访表示感谢。

    5根据短文,给第⑧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________钱算什么________儿子突然喊道________钱会烂掉________音乐却活在人的心里________我和妻子相视一笑。

    6在聆听《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时候,儿子联想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面线的句了写什么?是用了什么方法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用简练语言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史上名人过春节

    春节是我国辞旧迎新的重要节日。你知道名人们是如何过春节的吗?

    书圣王羲之每到春节,都会写80个福字,再写20个寿字,分给来拜年的人。

    有一年到浙江绍兴暂居,过年时,王羲之写了一副对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对联刚贴出不久,就被人偷走了。王羲之又提笔写了一副对联:莺啼北星,燕语南郊。

    谁知,对联又被人偷走了。王羲之又提笔写了一副对联,为了防止再被“偷”走,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在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偷联的人一看,都摇头而去。初一清晨,王羲之叫家人将对联剪去的一截粘贴上,变成了一副妙趣横生的对联: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过春节踩高跷,每年都要加高一点,寓意更上一层楼,《关汉卿传》记载:卿70岁,春节高跷过。

    王安石写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千古绝唱。

    1948年春节,丰子恺正住在杭州葛岭,一时书兴大发,欣然为一村人家家写春联。

    钱钟书过春节忙看书,有人来访,钱钟书先生只露出一道门缝说:“谢谢!谢谢!我很忙!我很忙!”于是,有人说钱钟书不近人情。

    1王羲之过春节要写福寿字, ;关汉卿要 ;王安石要 ;丰子恺 ;钱钟书要  

    2偷对联的人为什么看到王羲之的对联摇头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详写了________,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        )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关注文中带点的词语,我发现“一律”“清一色”“都”“通通”这些词的意思都一样,都表示_______________

    【3】从上面文段中可以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正确的答案是(       )(多选)

    A.吃团圆饭

    B.放花炮

    C.吃饺子

    D.观花灯

    E.逛庙会

    F.吃元宵

    【4】作者在写这个片段时采用的段落结构是(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5】“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句话连用5个“有的”,是为了体现灯( ),更为体现元宵节的( )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喂,我的铅笔丢了,把你的铅笔给我用一下。(改为礼貌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把下列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对我说:“我想看看你洗的衣服干净不干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用修改符号修改)

    (2)天上飘下雪花。(扩写句子,至少扩两处)

    (3)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4)魁梧黝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鱼网。(缩写句子)

    (5)你对别人付出了真诚。   别人会以真诚回报你。(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接两个句子。)

    (6)秦王我都不怕,还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春风吹绿了田野。(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给下面句子换一换说法,句意不变。 

    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句子加工厂。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园地。

    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中,小男孩内心细腻的独白,周围事物的衬托,让读者感同身受。生活中你有没有相似的情感休验?欣喜、激动、愤怒、沮丧……请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

    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休,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文中不要出现真实校名、班名和姓名。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