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dān yào | tóng shù | yáng yì | chéng nuò |
___ | ___ | ___ | ___ |
xiǎn jùn | xié pò | chī qíng | jiǎo jiàn |
___ | ___ | ___ | ___ |
2、我们学习过的关于毛泽东的课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你最喜欢的是(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能(____)善(____) (____)心所(____) (___)(___)之众
独出(___)(____) 不(___)思(___) 万(___)更(____)
1.加点字“善”在词语中的意思应选择(______)。
①善良,慈善 ② 友好 ③擅长,长于 ④容易,易于
2.从上面四字词语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经过针灸治疗,这位卧床多年的病人竟奇迹般站了起来,真是________。
4、根据你的习作思路,完成下面的思路图。
5、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学完《北京的春节》一文.我们认识了作者________先生。他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我们理清了本文的写作思路一按________顺序写出了北京人在春节期间的活动。我们还学习了“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文章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天,略写其他.这种写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腊八粥》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两件事情,其中详写了_______这件事。作者通过人物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方家大院八儿一家的_______。
6、阅读。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将古诗内容补充完整。
【2】一个“咬”字,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劲竹_________的性格。
【3】根据古诗的内容,试着画出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吟”是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凿,_________烈火焚身,_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8、阅读古诗,并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游子的______之情。表达类似情感的诗还有《______》。
9、课外阅读。
迟到以后
我离教室越来越近了。传达室的挂钟告诉我,我竟迟到了30分钟!每走近一步,我的心就跳得格外剧烈。“谁叫你起得这么晚呢?你看还有10分钟,第一节课就要下课了!”我暗暗责备自己,担心老师会严厉地批评我,同学们会投来责备的目光……
走到教室门口,我更慌张了。是进,还是退?我犹豫不决。但是,我忽然想到,在这关键时刻,后退一步,就是容忍自己的错误,就是向自己的弱点退让;前进一步,就是克服缺点的开始,就能多学点儿知识。想到这里,我毅然地抬脚跨进教室。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报告!”我刚喊出口,几十双眼睛刷地一下盯在我身上,我赶快低下头,只感到脸上发烫。这时,老师走了过来,严肃而又亲切地询问我:“李文同学,今天怎么来得这么晚呢?”我轻轻地回答:“我……我……”
昨晚看电视看得太晚了,今天睡过了头。我的头更低了。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情,亲切地叫我坐下,诚恳地说:“珍惜这短短的几分钟!”我偷偷地看了一下周围,同学们的目光也是和善的……
亲切的教诲,善意的目光,使我忐忑不安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我暗下决心,要把损失的时间补回来。我坐好后,迅速拿出书和笔记本,带着悔恨和决心,认真地记下了这宝贵的几分钟内学到的知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犹豫不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神贯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我”的悔悟。
B.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内心的忐忑。
C.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无奈和尴尬。
【4】“我”迟到以后,老师是怎样对待“我”的?(用文中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的语言不仅口语化,而且多样化。请在选文的第1自然段中找出“一律”的三个同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可以看出元宵节的习俗不包括( )。
A.观花灯 B.放花炮 C.吃元宵 D.走亲戚
【3】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真有意思!还有很多描写中国传统佳节的诗句,其中我会写: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用“ ”画出选文中的排比句。
【5】选文详写了__________,作者从两个方面来写灯,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快递
梅子涵
①有一天我在书房看着书睡着了,没听到门铃声,没听到送快递的打我的手机,当时手机设置为会议状态。不过当电话再次打来时,我醒了。“你在家吗?”声音很恼怒。“我在啊。”“你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很恼火的声音在喊。“你是谁啊?”“快递!”他都是喊的。“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睡着了,没听见。”“你们上海人都不接电话的!”他大喊着,声音非常响,已经无礼得“不成体统”,任何一个收快递的人听见都不可能按得住性子了。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我飞快地下楼。二楼、一楼,我飞快地走,我极力地压制自己的怒火,不让它蹿成歇斯底里。结果火竟然也被我压得快,散得快,等我开了大门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火了。从三楼到一楼的过程,我把自己锤炼了一次。我不想吵架,没有意思,歇斯底里会不成体统。但是那个大喊的声音想吵,他站在门口,他的脸上只有火!“你好,”我说,“很对不起,我睡着了,没有听见。如果听见我怎么会不接?”我还说了别的话,表达歉意,也想表达友好。可是他的气不消。最后,当他把一包书递给我,把签收单扔给我,喊叫着对我说“你签名”的时候,我锤炼了的克制又一次被粉碎,火“腾”地重新蹿上来!“我不会签的!”我大叫。我也歇斯底里了,锤炼的成果很容易被扔弃,我歇斯底里的时候哪里像个教授!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
②他说他不要签收单了,跳上助动车开了就走。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我站在门口大口喘气,整个上午乃至整个下午的日子,仿佛都已毁坏。我没有回到房里,而是去追那团烈火了。我像一团烈火似的去追他,我心里的怒火就像是脚底的轮子,可笑极了。我们的小区很大,可是我竟然追到了他。他正在和一家的女主人吵架。我幸灾乐祸地说:“你看你,刚才和我吵,跑到这儿又吵,你很喜欢吵架?”他没有理我,有些沮丧地回到助动车前,上了车。他也许也在懊悔:我怎么又吵了。
③这时,我看到他的头上有好多的汗。他被晒得很黑,其实他大概只有二十出头的年龄。我用手擦擦他额头上的汗,说:“你热吗?”怎么会不热?他没有避开我的手,猛然流泪了,大滴地落下来。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父亲在抚摸孩子。我有些难受起来。我摸摸他握着车把的手,说:“我刚才态度不好,谢谢你为我送快递。你一个人在外面工作,要照顾好自己,让父母放心。上海人都很感激你们的!”这么说着,我也流泪了,觉得温暖。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
④这个上午没有被毁掉,被我们挽救了。他离开的时候说:“我走了。”我说:“你骑得慢一点。”我们竟然有些像亲人告别。后来,他又来过一次。他有点害羞地站在门外,我说:“是你啊,你好吗?”那以后,我再没有见到他。我很想他再来为我送快递,我会说:“是你啊,你好吗?”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1】根据语境,分别用三个词语形容下面两句话中的“样子”。
(1)第①段最后一句“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最后一句“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又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两句话,都写出了人物心中的“火”,但写法有所不同。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
(1)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从词语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从修辞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前文,根据画线句子写写送快递小伙子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本文,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 )噢( )对不起( )噢( )对不起( )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我会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急速—______ 惊疑—______
(2)反义词:热闹—______ 短暂—______
【2】我会给标有“( )”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我会从短文中找出四个表示动作的词: 、 、 、 ,并用“ ”画出一个描写语言的句子。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会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的片段讲述了尼尔斯旅行所遇到的第一个危险,他是怎样化解危机的呢?他的表现与旅行前有什么变化呢?一起来看看吧!
骑鹅旅行记(节选)
〔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
①浮冰是变幻无常、高深莫测的,因此它是靠不住的,这是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到了半夜里,维姆布湖面上那块和陆地毫不相连的大浮冰渐渐移动过来,有个地方竟同湖岸连接在了一起。这时候,有一只夜里出来觅食的狐狸看见了这个地方。那只狐狸的名字叫斯密尔,住在大湖对岸的厄维德修道院的公园里,他一下子( )到浮冰上。正当斯密尔快走到大雁身边的时候,他脚底一滑,爪子在冰上刮出了声响。大雁们顿时惊醒过来,拍动翅膀就冲天而起。斯密尔像断线风筝一般,身子笔直往前一纵,一口咬住了一只大雁的翅膀,叼起来就往陆地上跑。
②然而这一天晚上,露宿在浮冰上的并不只是一群大雁,他们当中还有个人,不管他怎么小,他毕竟是个人。男孩子在雄鹅张开翅膀的时候就惊醒过来了,他摔倒在冰上,睡眼惺忪地坐在那儿,起初不明白怎么会这样乱成一团。后来他一眼瞅见有只四条腿短短的“小狗”嘴里叼着一只大雁从冰上跑掉时,他才明白这场骚乱发生的原因。男孩子马上追赶过去,想要从“狗”嘴里夺回那只大雁。他听到雄鹅在他身后高声呼叫:“当心啊,大拇指!当心啊,大拇指!”可是,男孩子觉得像这么小的一只狗哪用得着害怕,所以一往无前地冲过去。
③狐狸斯密尔从浮冰同陆地相连接的地方登上了岸,正当他费劲地顺着湖堤的斜坡往上奔跑的时候,男孩子朝他喊叫起来:“把大雁放下,你这个坏蛋!”斯密尔不知道喊叫的那个人是谁,也顾不得向后看,只是拼命地向前奔跑。狐狸跑进了一片树干高大而挺拔的山毛榉树林里,男孩子在后面紧追不舍,根本想都不想会碰到什么危险。
④男孩子跑得那么飞快,他觉得那些粗壮的山毛榉树似乎在他身边“哗啦啦”地往后闪开。他终于追赶上了斯密尔,一把抓住了他的尾巴。“现在我要把大雁从你嘴里抢下来!”他大喊道,并且用尽全身力气( )住狐狸的尾巴。但是他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拖拽不住斯密尔。狐狸斯密尔拖着他往前跑,山毛榉树的枯叶纷纷扬扬地飘落在他的身边。
⑤这时候斯密尔好像明白过来,原来追上来的人没啥危险的。他停下来,把大雁撂到地上,用前爪按住她,免得她得空逃走。狐狸低下头去寻找大雁的咽喉想要一口咬断它,可是转念一想,还不如先逗逗那个小人儿。“你快滚开,跑回去向主人哭哭啼啼吧!我现在可要咬死这只大雁啦!”他冷笑着说道。男孩子看清楚他追赶的那只“狗”长着很尖很尖的鼻子,吼声嘶哑而野蛮,便猛然心头一惊。可是狐狸那么贬低捉弄他,他气得要命,连害怕都顾不上了。他抓紧了狐狸尾巴,用脚蹬住一棵山毛榉树的树根。正当狐狸张开大嘴朝大雁咽喉咬下去的时候,他使出浑身力气猛地一( ),斯密尔不曾提防,被他拖得往后倒退了两三步。这样大雁就抽空脱身了,她吃力地拍动翅膀腾空而起。
⑥可是斯密尔却恶狠狠地朝男孩子直扑过去。“我吃不到那一个,就要到手这一个!”他吼叫道,从声音里听得出来他是多么恼怒。“哼,你休想!”男孩子说道。他救出了大雁心里非常高兴。他一直死死地攥着狐狸的尾巴,当狐狸转过头来想抓住他的时候,他就抓着狐狸尾巴( )到另外一边。这简直像是在森林里跳舞一样,山毛榉树叶纷纷飘旋而下,斯密尔转了一个圈子又转一个圈子,可是他的尾巴也跟着打转,男孩子紧紧地抓着尾巴闪躲,狐狸无法抓住他。
⑦就在这时候,他一眼瞅见了一株小山毛榉树,它细得像根长竿,笔直地穿过树林里纠缠在一起的枝条伸向天空。他忽然放手松开了狐狸尾巴,一纵身爬到那棵树上。
⑧斯密尔觉得自己连这么一个小人儿都制服不了,简直太出丑了,他就趴在那株树下等着机会。男孩子跨坐在一根软软的树枝上,身子很不舒服。他冷得要命,险些快冻僵了,连树枝也抓不紧,而且还困得要命,可是却不敢睡觉,生怕睡着了会摔下去。啊,真想不到半夜里坐在森林里竟是凄凉得那么令人恐惧,他过去从来不曾知道“黑夜”这个字眼的真正含义。天色终于徐徐发亮,尽管拂晓的寒冷比夜间更叫人受不住,但是男孩子心里却很高兴,因为一切又恢复了原样。
【1】(词语填空)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动词,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闪 拽 攥 蹿
B.闪 蹿 拽 攥
C.蹿 攥 闪 拽
D.蹿 攥 拽 闪
【2】(情节梳理)斯密尔和尼尔斯之间有怎样的交锋?请根据节选片段,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语文要素: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密尔逃入树林,尼尔斯紧追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密尔追捕男孩,尼尔斯巧妙闪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尼尔斯为什么要救下大雁?
(1)大雁刚被叼走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清楚斯密尔的脸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挑战题·词语作用节选片段中多次出现“山毛榉”的身影,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5】链接教材·人物形象结合文章内容及【课文片段】,说说尼尔斯身上的哪些品质是旅行之前没有展现出来的。(语文要素: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课文片段】
(1)那些鸡没完没了地叫着:“他活该!他活该……”他实在无法忍受,捡起一块石头朝他们扔了过去,并骂道:“住嘴!你们这群乌合之众!”
(2)“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某社区居民交通出行情况调查图。
材料二:
常报全媒体讯7月1日常州市首套人脸识别抓拍系统在清潭岗投入启用,24小时“在岗”,专拍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并通过人像识别软件确定当事人身份信息。据统计,1日至2日,系统每天抓拍到闯红灯者1000余人,3日、4日每天900多人,此后呈逐日下降趋势。19日起,自动抓拍显示屏启用,显示屏上的抓拍实时播放,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
【1】观察材料一中的调查图,用一句话概述社区居民的交通出行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常州市首套人脸识别抓拍系统只拍行人和机动车闯红灯。(_______)
(2)抓拍系统启动后,闯红灯者数量呈逐日下降趋势。(_______)
(3)人脸抓拍系统每天抓拍闯红灯者1000多人。(_______)
【3】假如你是社区交通安全宣传员,请拟写一则交通安全宣传语(不超过20字),并说说把它张贴在哪些地方比较合适。
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张贴处: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
16、照样子改写句子,不要改变句子的意思。
例: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
我们不能忘记妈妈的爱。
我们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桂林的山真奇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句子练习。
(1)书中描述了原始森林里蟒蛇吞野兽的情形。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镇上的人们已经为他们作了公开祈祷。依然没从洞里传来好消息。(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智慧摩天轮。
凡卡的童年是不幸的,而我们的童年却是幸福的。说说你的童年有哪些让你感到幸福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