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然”字组6个词,并能从中选出合适的词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聆听着_____________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
(2)我翘首远望西南方,____________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__________开始归林了。
(3) ___________地观看白鹭低飞的情景,可以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件乐事。
(4)传说乾隆皇帝南巡到太湖的东山,也被碧螺春茶深深吸引住了,___________ 泼墨挥毫,写下了“碧螺春”三字。
(5) ___________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斓珊处 。
2、填一填
(1)《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无心织布、孤寂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十五夜望月》中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类似的诗句我还知道很多,如:《_______》,中的“________, _____”;《_______》 中的“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①无所事事 ________ ________
②帮助帮助 ________ ________
4、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伙伴 ( )的幻想 ( )的郊外
( )的感觉 ( )的小城
5、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________”说明“我们这个队伍”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别的目的;“彻底”就是一直到底,也就是说,________
(2)________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____,我们________有缺点,________不怕别人批评指出。________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________行。________你说得对,我们________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①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②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讲________;第二句讲________;第三、四句讲________。
③这段话告诉我们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________。
(3)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①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告诉人们要________(填四字词语)。
②用上面的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填空
戏为六绝句 (唐)杜甫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shěn)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首诗里涉及到了初唐四杰,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寒食
陈与义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
(注)寒食,即寒食节,在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有叫作“寒食节”。
【1】联中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独坐敬亭山
,孤云独去闲。
,只有敬亭山。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被世人誉为________。
【3】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闲:_____________
厌:___________
【4】读第1、2句诗,完成填空
(1)这两句诗运用了 ________ 的写法,烘托了诗人心灵的____________。
(2)想象画面,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3、4句诗,完成填空。
(1)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诗人与_______之间的深厚感情。
(2)“只有”一词突出地表现了_______的思想感情。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蜡烛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好好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高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明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离开人间。
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贡献。”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谦虚——________ 黑暗——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三个描写台灯很骄傲的词语,再找出三个描写蜡烛很谦虚的词语。
台灯________
蜡烛________
【3】将句子写完整。
蜡烛具备的精神是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用文中具体的事例理解下面诗句的含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代文阅读。(选择题每题2分)
拒绝洋垃圾(节选)
2019年5月10日,在瑞士日内瓦,包括中国在内的186个国家共同通过了一项协议:
不再允许发达国家将他们的塑料垃圾随便丢给发展中国家处理。
这项协议明显契合于人类长远发展,然而,在这需要展现国家担当的时刻,美国政府却站在了“对立面”——反对协议。
放眼世界,面临垃圾危机同时又抱持别扭心态的,并非美国一家。
比如,韩国。2019年3月,有媒体关注到,韩国义成郡一座垃圾山,从2018年12月开始燃烧,熊熊火焰持续3个月未熄。据报道,要把所有的垃圾都烧掉需要5年的时间。而让人猝不及防的是,这则报道末尾冷不丁冒出一句:“造成韩国一切的,就是中国的视而不见”。
再如,澳大利亚。作为全球第二的垃圾产出国,年均125万吨的高污染固体垃圾,让澳大利亚回收系统面临崩溃。政府不得不支付高额费用,科学家们也在疯狂想招。他们用可回收材料制造了长凳、桌子,甚至修起了垃圾路,却仍是杯水车薪。于是,又一顶大帽子向我们砸来:中国洋垃圾禁令,导致全世界崩溃。
世界上( )任何一个国家注定就是“垃圾工厂”,( )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强迫别人处理垃圾。长久以来,在全球垃圾贸易链中,发达国家将固体垃圾出口到发展中国家进行处理、回收、再利用,既能处理废品又能获得收益。这样的“舒适区”使得某些国家已然忘记了“自己的垃圾自己收”这个连三岁孩童都懂的道理,更没有建立起与本国垃圾规模相匹配的处理能力。
从前,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长期都是“世界垃圾处理厂”,从中收获一定经济收益的同时,承担着巨大的社会和环境成本。如今,当环境与健康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当转型升级成为发展的必过之坎,拒收洋垃圾就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对此,任何人都无权说三道四,指手画脚。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塑sù料 契qì合 别biè扭
B.崩溃guì 禁jìn令 舒适shì
C.强qiáng迫 处chǔ理 杯水车薪xī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指手画脚(绘画)
B.说三道四(说)
C.视而不见(看见)
D.猝不及防(忽然)
【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短文中括号里的一项是( )
A.如果……那么……
B.没有……也没有……
C.不是……就是……
【4】洋垃圾禁令协议通过以来,哪些国家对协议持反对态度?用“ ”在短文中画出这个问题的关键句。
【5】韩国媒体有报道称,韩国垃圾山燃烧、雾霾严重,是中国拒绝洋垃圾导致的。如果你面对这样的记者,你将会怎么反驳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针对少数国家在垃圾回收处理问题上围攻中国的做法,你有何感受?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戏曲的魅力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亲看戏曲时,我总认为它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后,我真是为之震揭,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并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很多青少年们的视线,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上,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地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犹如一个个新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历史的经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永远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1】补充词语。
________ 流长 ________心________目
催人________ 振奋________
多________多________ 出________入________
【2】简单说说戏曲的魅力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的戏曲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列举三个地方的剧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好奇
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噗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过这种现象,最多只是把壶从炉子上提下来,只有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树上的苹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后,最多只是把苹果捡起来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苹果成熟便坠落的原因,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没有好奇心的人,觉得一切都是司空见惯的,他们的口头禅是“神马都是浮云”。好似看破红尘的过客,又如心如止水的高僧,其实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那麻木不仁的灵魂。他们的眼睛虽然睁着,其实却视而不见;他们的耳朵虽然也没堵着,其实却充耳不闻。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只是浮光掠影,他们就像浮萍,永远无法洞悉海底深处的奥秘。肤浅的认知也注定了他们庸庸碌碌的一生。
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总想看出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给人们带来一个旖旎的新世界。花开花谢,草长莺飞,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一些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这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里面深藏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
好奇,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字眼。好奇,是人类发展提升的源泉!如果你不想你的人生庸庸碌碌,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让你的灵魂插上翅膀;如果你不想你的事业徘徊不前,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为你的航船扬起风帆!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事例。
【3】填写近义词。
(1)司空见惯——______ (2)五彩缤纷——______
【4】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看破红尘的过客”指的是不能观察、体会生活,不能有所发现的人。
B.“心如止水的高僧”指的是能参透世间万物的规律,领悟透彻的人。
C.“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批判了找借口掩饰自己的人。
D.“浮光掠影”批判了看问题肤浅,认知也肤浅的人。
【5】读文中画“ ”的句子,根据句式和短文主旨,仿写句子。
如果你不想你的_____,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______!
13、阅读理解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度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版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权。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泰山”比喻:___________;“鸿毛”用来比喻:___________
【4】说张思德同志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是因为____________。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的死比泰山还重。
【5】这段话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方法。
14、语段阅读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父亲忍受了苦刑,当面对哭泣的亲人时,他为什么还能“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绿叶和野花不是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不是每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用划线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
(2)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大约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修改病句)
_______
(3)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6分)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来的中学生个子都很高。(改变词序变为意思不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班的李华同学被评为“道德小富翁”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了解了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回家,凡卡只好给爷爷写信,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晓玲对王红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高兴得坐立不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学校是全区人数最多的学校。(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地方太小,怎么容易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宽容如喜雨,滋润人的心田。(仿写句子)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洁工人清理掉了一堆堆的垃圾。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小刚对我说:“明天,我找你,我们去看电影。”(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上一个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起来。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
(1)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里夫人是一个非常令人崇敬和敬佩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表达。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面对一些错误。犯错、知错、改错的过程,不就是我们成长的见证吗?从自己成长的历程中,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犯错的故事写下来,把故事的经过写具体,把自己的感受写真实,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