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再组词。
络( ) 避( ) 彻( ) 炊( )
骆( ) 僻( ) 沏( ) 饮( )
2、填空。
(1)此诗选自《 》,作者_________ , _______(朝)诗人。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2)“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3、填入反义词
紧张——________ 沉着——________ 含糊——________ 幼稚——________
尖锐——________ 偏僻——________ 严重——________ 粗暴——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得来全不费功夫。
5、成语、对联是祖国语言文字中的瑰宝,也很有意思,你来试试看。
①将成语补充完整:精兵________政 ________机妙算 文质________
②成语加减法:________顾茅庐+________步登天=________海为家
十全十美-________上________下=________心________意
③对对子:稻草捆秧父抱子________
6、阅读理解。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①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②浴蚕③去,闲看中庭④栀子花。
注:①鸡鸣:鸡叫。②相唤:互相招呼。③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④中庭:院子中间。
【1】解释古诗题目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古诗,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1)诗中“鸡鸣”的原因是______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2)诗中所写的景色是______季。
A.春 B.夏 C.秋 D.冬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______
(2)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______
(3)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______
【4】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马诗》,回答问题。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擢:___________ (2)素: ____________
(3)盈盈:___________ (4)脉脉:_____________
【2】把诗句中的叠词画上横线。
【3】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________和_________的故事,表达了妇女对丈夫的__________之情。
【4】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谁?把能体现主要人物情感的诗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促然一剑
24岁,仲满站在世界最高处,白衣飘飘剑影寒。24年磨一剑,成功的那一刻,时光飞速倒退,回到一场青春年少的篮球比赛。
1997年夏天,一次校园篮球比赛,仲满又一次被借调去打篮球。结果比赛刚结束,就被一名陌生人给“劫”住了。陌生人叫黄保华,是一名击剑教练。对仲满格外青睐,他好说歹说终于说服仲满放弃田径而选择当时相对冷门的击剑。仲满在新鲜和好奇中开始了为自己这一生中铸就光辉的击剑生涯。
仲满从小就是个有韧劲的孩子。磨破鞋底的运动鞋脚腕肿了,再疼他也不吭声,更不会告诉父母自己在体校练长跑的时候练得有多么艰苦。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仲满穿的都是10多元钱橡胶底的运动鞋,鞋子不好,多跑更容易坏,每次看到烂了的鞋子,他心里就一阵阵心疼。虽然心疼,但为了提高成绩,他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比别人跑得更多。有一次仲满从体校回家,妈妈无意中掀开孩子的裤管,看到仲满的脚腕全都肿了,妈妈刚一摸上去,仲满就摆出一副很轻松的表情。仲妈妈知道他是为了不让她伤心,故意忍着疼。
进了省队,仲满第一个月拿了500多元津贴,他就给父母、外婆和奶奶一人买了一套保暖内衣,而他自己,每一次都是等到鞋子破得不能再穿了再会去买一双新的。到了中国击剑队,仲满从来都不是焦点人物。这个身材出众的小伙子,总喜欢将自己隐藏在队友们的身后。
仲满在1/4决赛爆冷淘汰2号种子意大利选手路易吉•塔兰蒂诺后,曾喜出望外地对记者说:“创造历史啦,我打进前八创造历史啦。”随后,他一路绿灯,直到杀入决赛,在仲满拿下最后一剑后,场上立刻沸腾。上至中国自剑中心的官员、击剑队的教练组,下至队员,全部抱作一团。中国击剑人泪洒赛场!
少年剑客仲满,不经意间书写中国剑史。白衣飘至,偏锋走剑,白衣少年仲满划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1】为加点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猝然( ) 说服( )
脚踝( ) 韧劲( )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飞快——( ) 艰难——( )
【3】按要求写句子。
①仲满在新鲜和好奇中开始了为自己这一生中铸就光辉的击剑生涯。(缩写句子)
②仲满在1/4决赛爆冷淘汰2号种子意大利选手路易吉•塔兰蒂诺。(改成把字句)
【4】结果比赛刚结束,就被一名陌生人给“劫”住了。这里“劫”意思是 。
【5】用“~~”画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6】写出你认为仲满成功的重要原因。
10、阅读。
学与问
①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②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③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你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 ”就是这个道理。
④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⑤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道理”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两个具体事例,请简要概括。
事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填入文中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阅读短文第4段,完成练习。
(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全文中还起到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大科学家沈括读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提出了什么问题?他又是怎么解决的?通过这件事他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的办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文章,你认为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低头与昂头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那是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赴一位老前辈的约会,地点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嘭”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痛得他哭笑不得。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牢记地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准则。
还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应聘队伍。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当头劈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以滋味?”几乎所有的人都捂着自己的脸出来了。当然,这些人都落聘了。后来,有个年轻人走了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站直身子,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在同样的位置,给主考官同样的一个耳光,说:“就是这样滋味。”因此,这位年轻人被录取了。
富兰克林以低头而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起头颅而被聘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摆放在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着做人。
【1】“低头”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富兰克林被撞是最大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为什么许多人会落聘?年轻人被录取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材料三
这间房子的前身是厕所,房东把它改造成了一间出租屋。由于小镇靠近市区,房租低,不少在市区打工的外来农民工都来小镇租房。房东也学着别人,贴出了出租房屋的小广告,没用半个月,就被人租下了。
房子不过9平方米,一张小床放进去,再加上简单的生活用品,整个空间就显得狭小了。人在里面,想前后转个身都很难。然而,农民工老李带着8岁的儿子三娃住在里面,每天却都过得怡然自乐。
老李来自一个偏僻的山村,不到五十岁的年龄其实并不老,只是因为风霜过早染白了他的头发,再加上身形佝偻(ɡōu lóu),脸上沟壑纵横,显得六十多岁的样子。
他在市区做建筑瓦工,每个月也能挣四五千块钱,在这里已算得上是不低的工资了。但老李从没为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从没下过一次馆子,即便是孩子,也很少给他添衣加物,更别说吃的玩的了。不是老李抠,实在是他的背后有着伤痛
家里七十多岁的老母亲需要他赡养,妻子因为车祸瘫痪了。还有三个孩子,大娃和二娃,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最小的跟着他来到了陌生的城市,就读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家里实在难,全靠他一个人撑着。老李说,钱是挣来的,更是省出来的。知道老李故事的人都会在背地里叹口气:“他若不省,还能怎么办呢?”善良的房东看他可怜,在第三个月时,把每月200元的房租减免了50元。
老李在这里总共干了16个月,然后便决定回家干,哪怕钱少挣一点儿,也毕竟离家近,心里踏实。为此,老李让房东张贴出租房屋的广告,说自己就要走了。
老李临走前一晚,房东夜里起身,打算把白天买的一些书和文具送给三娃,发现他屋里还亮着灯。房东想,明天就要走了,他们父子俩也许正在聊着天呢,还是不打搅他们吧。
次日早上,房东早早起床,准备帮老李收拾一下东西。可是他刚进屋,就闻到了浓浓的乳胶漆味道,而老李和孩子正倒在床上呼呼大睡。房间四周的墙壁上,被乳胶漆粉刷得崭新簇亮,雪白雪白的。
房东很纳闷,叫醒了老李,问他:“你刚住进来时,怎么不粉刷粉刷,好好打扮打扮自己的居住环境?”老李憨憨一笑,不好意思地回答他:“不是舍不得花钱嘛!”
房东更加郁闷:“那你今天都要走了,却为何破费来……”
老李看出他的疑惑,忙打断他的话:“孩子调皮,这一年多来常在墙上涂涂画画,把好好的墙壁弄脏了。我寻思着,俺得把您的墙弄好才能走。怕您不答应,所以就偷着忙了大半夜。”老李看着雪白的墙壁,像是在欣赏一件杰出的艺术品,得意地笑了起来。
房东说,他做生意多年,天南海北的啥人没见过,但像老李这样活得朴实、灵魂却如此高贵的人却没见过。以后的日子里,他逢人就说:“那是满满的一墙良心呀!”
【1】下列不适合做文章题目的一项是………………………………………( )
A. 善良的房东 B. 农民工老李 C. 一间出租屋 D. 墙上良心
【2】老李家境困难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赡养年迈老母。 B. 妻子车祸瘫痪。
C. 三个孩子读书。 D. 家住偏僻山村。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主要写老李的外貌,能否把这一段话删去?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房东也是个善良的人?请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是满满的一墙良心呀!”句中的“一墙良心”具体指什么?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有老李、房东等人物,还提到老李的家人。请你写几句话,赠给其中的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这里是,长垣!
黄河九曲回环的“豆腐腰”上,坐落着一个美丽的城市。1051平方公里的黄色沃土,6000年的激情与梦想。
孔子高足子路曾在这里执政,留下了三善之地的佳话;桂陵之战在这里打响,写下了围魏救赵的精彩一笔。
长济高速、大广高速“十”字交汇,新菏铁路、菏宝高速达海通江,衔接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
这里是,长垣!
“垣”汁“垣”味美食飘香
“长垣村妇,赛国之厨”。长垣尚厨之风古已有之。“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与蓬子坐而论“食”;“火候论”“五味调和说”,厨祖伊尹烹饪之花香飘长垣。
千百年来,长垣大厨用扒、熄、爆、炒、炸、抓、烧、烤、蒸、烩等50余种技法,形成了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的长垣菜系,钓鱼台国宾馆首任总厨师长侯瑞轩被誉为当代国厨,标注着长垣大厨的刻度。
“垣”产“垣”业经济兴旺
自古蒲地多死士,“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改革开放以来,长垣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说尽千言万语,跑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历尽千难万险。在“一穷二白”的黄河滩,崛起了“起重、卫材、防腐、烹饪”四大产业,以往“逃荒要饭”的长垣人,成了受人羡慕的“老板”“业务员”。
跑出了“长垣速度”,创造了“长垣现象”,熔铸了“长垣精神”。“不屈不挠,勇于创新,自强不息,敢拼敢干”,始终是这座城市不变的精神底色。
“垣”居“垣”地幸福启航
这里,拥有着秀丽的面容,城乡洁净,道路宽阔,鸟语花香,碧水蓝天。“花香云寨”,美丽的百花园;“水墨赵堤”,北国的小江南。
这里,充满了文化的气息。中原文化大舞台、欢乐中原、文艺轻骑兵等文化活动,给群众提供了文化大餐。免费公交、哈罗单车,体育馆、图书馆,各种公益讲座,让市民的幸福感飙升。
这里,洋溢着道德的“芳香”,全国道德模范王一硕、救人英雄魏杰彪、“中国好人”王国胜等典型接连涌现。“最美长垣人”颁奖盛典,轰动全县,全国文明城市,身手不凡。
“四个长垣”蓝图如画,“出彩长垣”彩叠焕章。沐着新时代的春风,长垣这艘巍峨的巨舰,朝着幸福的明天,扬帆远航!
这里是,长垣!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巍峨( ) 飙升( ) 虎踞龙盘( ) 烹饪( )
【2】文中所说的长垣的“四大产业”是指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次提到孔子,关于孔子的名言你知道哪些?写出至少一句。
____
【4】长垣有“厨师之乡”的美称,具有代表性的美食有很多,请你选择一种熟悉的美食,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____
14、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个清新的早晨,我按照爸爸特别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被跳入眼帘的情景怔住了:妈妈睡在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放 伏 枕)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照 探 伸)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选出括号中最恰当的词语。
头(放 伏 枕)________在 (照 探 伸)________了进来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叮嘱——________ 怔住——________
【3】我为什么怔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我看到的情景和我联想到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作者用________渲染环境,抒发感想,用________和________等词把阳光写得像人一样有感情了。
15、按要求写句子。
(1)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套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四百多年的大型编钟,至今音乐性能良好。(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必须赶回家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叔叔握着小汤姆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你的。”(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春风吹绿了田野。(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 能不能战胜自己的决心,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病句)
2. 第二天,他把这两个日本孤女送往石家庄。(改为被字句)
3. 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转换句式,意思不变。)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例:乌云遮住了太阳。乌云把太阳遮住了。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1】我们消灭了全部敌人。
(改成“把”字句) 。
(改成“被”字句) 。
【2】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又何必介意呢?(改成陈述句)
【3】小鸟在枝头跳来跳去唱歌。
【4】赵虎说:“我要向灾区人民捐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5】学校要开春季运动会,纷纷报名参加。(修改病句)
【6】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19、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刑法这样没常规,岂不是让天下百姓手足无措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就是臣不敢奉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的原因,臣不能陷陛下于无道啊!(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宗生气了,板着脸说:“权善才砍了昭陵上的树,是陷我于不 孝,必须杀他!”(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将下面的句子变为反问句。
电影是门伟大的综合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提示与要求: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是一次阅读,是一次旅行,还是一次比赛?……
请你以“ 让生活更美好”为题写一篇习作。要选择典型事例,融入真情实感,把细节写生动,把感受写具体。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