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横线上写出划线词的反义词。
①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是那样镇静 , 丝毫不________。
②他突然变得严厉起来,平时那________的笑容不见了。
③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胜不骄 , ________。
2、填空。
《如梦令》并非李清照的即兴之作,而是她回忆写成的,从词中_____ 可以看出。
郊游的时间在夏季,从词中____ 可以看出。从词中____ 可以看出,词人玩得很高兴。整首词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吸取新鲜知识、思想、才学永不枯竭,永不陈旧,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弟弟脑门上留着头发,就像扣上了茶壶盖。(_________)
(2)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_________)
(3)天空中的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_________)
(4)谁说浪费不是犯罪?(_________)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_____)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无(______)于(______) 头(______)目(______)
万(______)更(______) 一(______)不(______)
万(______)得(______) 行(______)积(______) 翻(______)倒(______)
6、古诗乐园。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①花满蹊:花很多,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②压枝低:形容花开得十分茂盛,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③留连:留恋,舍不得离开。④自在:自由自在,不受拘束。⑤娇莺:美丽可爱的黄莺。⑥恰恰: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的景色。
【2】“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句诗写出了花的______,从“______”“ _____”“ _____”这几个词可以读出来。
【3】诗句( )从侧面写出了春花的鲜艳芬芳。
A.千朵万朵压枝低 B.留连戏蝶时时舞
【4】《江畔独步寻花》表达了诗人( )
A.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
B.对春天盛开的鲜花的伤感之情。
【5】读了这首诗,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注释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①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②浴蚕③去,闲看中庭④栀子花。
注:①鸡鸣:鸡叫。②相唤:互相招呼。③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④中庭:院子中间。
【1】解释古诗题目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古诗,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1)诗中“鸡鸣”的原因是______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2)诗中所写的景色是______季。
A.春 B.夏 C.秋 D.冬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______
(2)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______
(3)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______
【4】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是一首( )诗。
A.爱情
B.送别
C.爱国
D.边塞
【2】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了,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
【3】与本首诗表现的主题不同的两句诗是( )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D.白日放歌领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9、一分钟演讲
①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降了半旗致悼。
②这是非常罕见的事,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国家元首相继去世,联合国还从来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③为此,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广场上,言词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国家的第一元首去世,联合国大旗依旧升得那么高;中国的第二元首去世,你们却为他降半旗,这是为什么?”
④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前台阶上发表了一次十分简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的决定。原因有二: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的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下半旗。完了。”
⑤他说完转身就走,广场上只留下了那些哑口无言的外交官,随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1.多音字组词。
2.写出反义词。
罕见——( ) 聚集——( )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不计其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哑口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第②节中“这是非常罕见的事”的“这”指____________。
(2)第③节中“你们却为他降半旗”的“他”指____________。
(3)第④节中“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的“她”指____________。
(4)第⑤节中“他说完转身就走”的“他”指____________。
5.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决定为周恩来下半旗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_________
一个炎热的夏天,乌鸦出门去旅游。路上,火辣辣的太阳晒得它口干舌燥。它决定休息一下,喝口水,歇歇脚,于是就收起翅膀,在路边的一个村口停了下来。‖
说来奇怪,乌鸦从村前找到村后,竟找不到一滴水。村后原有一条小溪,由于天气干旱,早已干涸得没有水了。‖
这时候,迎面飞来一只花喜鹊。乌鸦问 喜鹊老兄 这儿有水吗 花喜鹊回答说 这儿村民用的是井水 村村有口井 只是井很深 得想个办法才能喝到 乌鸦说 这个我有经验 它心里想:以前我喝瓶子里的水,瓶子里也是很深的,丢些小石子,水就涨上来……‖
它来到井边看,井水果然很深。于是,就衔来石子,一块一块丢进井里。它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也没有见到井水往上涨。
又累又渴的乌鸦回到村口,始终没有喝到一滴水。它叹息着:“唉,唉!老办法怎么不管用啦?”‖
【1】认真读短文,给没有标点的地方选择正确的标点( )
A.:“,?”:“,,,。”“。”
B.:“,?”:“,。,。”:“。”
C.:,?:“,。,。”:。
【2】在下面几个题目中选一个恰当的题目( )
A.乌鸦的经验
B.乌鸦喝不到水
C.乌鸦第二次喝水
D.老办法不行了
【3】文中的中心句是( )
A.短文的最后一句。
B.短文的第一句话。
C.最后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4】根据乌鸦找水地点的变换,短文分为四段,下面对每段的段意概括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段写乌鸦出门旅行在村子停下找水喝。
B.第二段说的是乌鸦在村子里面没找到水。
C.第三段讲乌鸦和青蛙交谈村子里面哪里有水。
D.第四段介绍乌鸦用她的老办法并没有喝到水。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待困难,解决问题不能一成不变。
B.要学会创新和变通,这样才能成功。
C.学会发挥自己的经验总是好的。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碗牛肉面
一个春寒料峭的黄昏。店里来了一对特别的客人——父子俩。父亲是盲人:一张布满着重重皱纹的黝黑的脸上,一双灰白无神的眼睛茫然地直视着前方。他身边的男孩小心地搀扶着他。那男孩看上去才二十来岁,衣着朴素寒酸,身上却带着沉静的书卷气,是个正求学的学生。男孩把老人搀扶到一张离我的收银台很近的桌子旁坐下。
“爸,您先坐着,我去开票。”男孩放下手中的东西,来到我面前。
“两碗牛肉面。”他大声地说着。我正要开票,他忽然又朝我摇摇手。我诧异地看他,他歉意地笑了笑,然后用手指着我身后的价目表,告诉我,只要一碗牛肉面,另一碗要葱油面。我先是怔了一怔,接着就恍然大悟。我会意地冲他笑了,开出了票。他脸上露出了感激之情。
厨房很快就端来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男孩把那碗牛肉面移到父亲面前细心地招呼:“爸,面来了,小心烫着。”
老人却并不急着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里探来探去。好不容易夹住了一片牛肉就连忙地把牛肉往儿子的碗里夹。
“快吃,你多吃点。”老人慈祥地说,一双眼睛虽然无神,但脸上的皱纹却布满温和的笑意。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那个做儿子的男孩并不阻止父亲的行为,而是 地接受了父亲夹的肉片,然后再 地把肉片夹回父亲的碗中。 ,那父亲碗中的牛肉片似乎永远也夹不完。
“这个饭店真厚道,面条里有这么多肉。”老人感叹着。一旁的我不由一阵汗颜,那只是几片薄如蝉翼的肉片啊。
做儿子的这时趁机接话:“爸,您快吃吧,我的碗都装不下了。”
“好,好,你也快吃。”老人终于夹起一片肉片,放进嘴里慢慢嚼起来。儿子微微一笑,这才大口吞咽他碗里的面。
姨妈不知道什么时候也站到了我的身边,静静地凝望着这对父子。这时厨房的小张端来了一盘干切牛肉,她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姨妈,姨妈努嘴示意,让小张把盘子送到那对父子的桌子上。
男孩抬头环视了一下,见自己这一桌并无其他顾客,忙轻声提醒:“你放错了吧?我们没要牛肉。”姨妈微笑着走了过去:“没错,今天是我们开业年庆,牛肉是我们赠送的。”
一听这话,我左顾右盼了一下,怕引起其他顾客的不满,更怕男孩疑心。好在大家似乎都没注意到达一幕。男孩也只是笑笑,不再提问。他又夹了几片牛肉放入父亲的碗中,然后把剩下的装入了一个塑料袋中。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看他们吃完,然后再目送着他们出门。
小张去收碗时,忽然轻声地叫起来。原来那男孩的碗下,还压着几张纸币,一共是六块钱,正好是我们价目表上一盘干切牛肉的价钱。一时间,我和姨妈都说不出话来,只有无声的气息静静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
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不曾忘记这对父子相濡以沫的一幕。不知他们今天可好。那样的儿子一定能为父亲和自己营造出一份温馨的生活,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1】把下列词语准确地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A.悄无声息 B.周而复始 C.默不作声
【2】文首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文末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推测一下文中画横线句子中“我”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好在大家似乎都没注意到这一幕。男孩也只是笑笑,不再提问”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再看看哪一种说法不恰当。( )
A.句中用“似乎”一词表明,并非大家真的都没注意到这一幕,男孩“不再提问”是怕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反而使老板为难。
B.大家肯定都注意到这一幕,他们没有表示不满,是因为他们都被男孩的孝顺体贴所感动,因此都支持老板的做法。
C.男孩的笑表示对老板关心的感谢,“不再提问”是为了不让父亲起疑心。
D.男孩其实心里已有了自己的打算,因此顺势接受了老板的好意,体现出男孩的善解人意。
【5】“一时间,我和姨妈都说不出话来,只有无声的气息静静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试以姨妈的口吻说说她此时的心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______
①今天晚上的电视是中日女排决战。放学后,我飞快地往家跑,想看看这场最(引诱 吸引)人的排球比赛。街上的先人也都是那么急匆匆的,仿佛生活节奏一下子加快了。
②快到家门口时,突然想起今天不是星期六,我沮丧极了。妈妈不让我在星期六以外的时间看电视,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准破例。看样子这场球赛看不成了,除非……
③回到家里,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着,我(亲热 热情)地叫了声“妈妈”!
④“哎,你回来了!”妈妈正从网篮里往外拿面包,(显然 果然)是刚买的。要是平时,我早就……可今天我无心瞧它。
⑤“咱女排赢了美国队”!“妈妈,可真帅”!我转弯抹角肝采取“迂回战术”。“你呀,就知道赢,赢,赢!除了这个,你就看不到别的更重要的东西?”妈妈笑了笑说。
⑥更重要的东西?今天晚上,对全国人民来说,还有什么比中日女排争夺冠军这场球赛更重要呢?也许,妈妈的话里(隐藏 隐含)着另一层意思,我思索着。看着妈妈,我突然发现她今天的声音有点儿特别,神色也与往常不同。我来不及细想,说经:“妈妈,今晚电视,嗯,卫星转播的比赛实况,唔,是……”心一急,舌头也不听使唤了。
⑦“噢,是咱们女排日本决战!我,嗨!”
⑧妈妈扑哧一声笑了,笑得那么开心,眼角上细密的鱼尾纹也一下子舒展开了,“别我我的了,去,去看吧。”
⑨我的天,这么爽快!这反而使我不敢相信我自己的耳朵。我一把抓住妈妈的两只手,好像怕她一动就会变卦似的。“真的”?妈妈点点头,我乐一句话也说不出,拨腿就往放着电视机的套间跑去。“慢着。”妈妈却伸手一拉,我心里忽的一沉:“嗯?”“别光顾高兴,想想今天为什么破例。”妈妈说着,塞给我两个面包。破例?是呀,为什么呢?我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妈妈也一样关心着这场比赛的胜负,这真是一个小小的排球,牵动着十几亿人民的心呀!
(1)下面几个词语,哪个当文章的题目最恰当,填在文章前横线上。
决战 关心 破例
②划掉文章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③把文章分成四段用“‖”在文中标出。
④把正确的答案用√标出来。
(2)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找出来,在句后的括号里打√
A.写“我”观看中日决赛的事。( )
B. 写妈妈破例让我看中日女排决赛的电视。( )
C.写中日女排决战这场球赛。
(3)下面哪句话最能正确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句后的括号时里打“√”
A.反映我急切观看中日女排决赛的心情的。( )
B.表达人们关心祖国荣誉的爱国之情。( )
C.说明妈妈有一颗游子之心。 ( )
13、阅读理解
公交车上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位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女儿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车来了,人们抢着上车。我看到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费了好大劲儿,才把父亲扶上车。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那父女俩只能站着。这时一个姑娘突然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呢,而且只有几站地,站一会儿就到了!
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让座的姑娘脸上流露出了笑意。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个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再次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想问清他在哪个病室。就这样,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您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您还要坐!”
“你呀,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所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我不禁又想起车上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这篇短文的题目没有表达出文章的主题,请你给短文换上一个更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看望——(______) 痛楚——(_______) 避免——(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人满为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有隐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各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出人物的特点。
让座的姑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句话可以表现出老人坐在座位上的痛苦?用“ ”画出来
【6】“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中第一个“善良”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第二个“善良”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乞丐搬砖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
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终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整整两个小时,他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浸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对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了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
几年后,一个西装革履,气度非凡,大老板模样的人来到我家。这个大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1】“我”请求母亲不要叫乞丐搬砖头,母亲却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母亲的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
【2】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艺术的比赛是无法同体育比赛等量齐观的。(换说法,不改变原意)
________
(2)红火,粉霞,白雪。(改成排比句或比喻句)
________
(3)星期六我们去看足球赛。(换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
(4)爷爷走路。(改成夸张句)
________
16、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吃饱了的八儿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小鼓。(用加点词语和本句修辞手法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百花园。
1.仿照例句的句式所用的修辞手法,仍以“她”为开头写两个句子。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前进。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 ;她 。
2.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改成反问句)
3.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缩句)
4.孔雀的羽毛多么漂亮啊!(改成拟人句)
5.晚霞映红了天空。(改成比喻句)
19、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练习。
(1)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面的噪音太大了,我只好关上门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若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型转换
1.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次活动会很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肯定句
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
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妙笔生花。
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校园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乐园,学校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一定给你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请你选一次活动写下来,和同学分享你的经历。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写清楚活动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③写活动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④把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
(2)在学习和生活中,你有什么兴趣和爱好?这些兴趣和爱好让你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一篇作文,把你的一种兴趣和爱好写出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在叙事的过程中,注意表达真情实感或者你的看法。字迹工整,不少于450字。
(3)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在这漫长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经历中,一定有不少人给予你关心和爱护,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温六年来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并选择其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或事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4)童年时代是一个善于幻想、感情丰富的阶段,在你的心灵深处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老师的夸奖,渴望遇到一位知心朋友,渴望有机会向爸爸妈妈表达爱……请你以“我渴望”为题写一篇文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把自己的渴望写下来,注意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5)张军说:“我们班的李明胖胖的、憨憨的,像一只熊。”胡小兰说:“李虎每天都虎着一张脸,像一只大老虎。”如果你把自己的班级想象成一个“动物园”是不是很有趣呢?想一想:你的同学们和哪些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每天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你感觉怎么样?请以“小小‘动物园’”为题,选取班里的几个同学,给他们每个人写一段话,组成一篇习作,语句通顺。
(6)书法、国画、剪纸、戏曲、武术、象棋等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进行介绍,题目自拟。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清楚,用语准确,有真情实感,书写工整规范,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