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语,注意不写相同的词语。
(______________)的语文学科 绘声绘色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中国画展 坚持不懈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科幻故事 情不自禁地(_______________)
2、教材回顾。
1.《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描写了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__________,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花的学校》是一首节选自泰戈尔的《__________》的儿童诗。诗中描写了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__________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视角叙述出花儿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满了儿童情趣。
3.《不懂就要问》一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碰到__________________问老师的事。他明知可能会______________也要向先生提出问题,体现了孙中山“____________”的认真学习态度。
4.《所见》的作者是清代的袁枚,诗人先写小牧童的______态,后写小牧童的______态,把小牧童____________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我能写出这首诗的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
3、我是注音小能手。
(1)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 )游哉地在寨( )子里闲逛( )。
(2)石碑( )上镌( )刻着三个金箔( )剥落、字迹有点模( )糊的大字:百象冢( )。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眼睛 ( )的礼物 ( )的心愿
( )的山路 ( )地离去 ( )地诉说
捐献( ) 恢复( )
5、我会填。(6分)
① ,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青山处处埋忠骨, 。
③ ,犹有花枝俏。
6、课外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千朵万朵压枝低”一句呼应了上句中的哪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7、把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江 雪
[唐]柳宗元
鸟飞绝, 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这首诗描写的是( )这个季节的景色。
①春 ②夏 ③秋 ④冬
(2)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 、 、 ,人物是 。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一个老渔翁,他披蓑戴笠,冒着风雪,独自垂钓。
, 。
8、先把《忆江南》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忆江南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
【2】词中描写的是____季江南的景色。
【3】能看出作者来过江南的一句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风景旧曾谙 C.江南好
【4】“能不忆江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怀念和喜爱之情。
B.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9、阅读。
海
朋友,你看见过汹涌澎湃的大海么?听过那千军万马般雄壮的声音么?
早晨,海面很平静,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把整个大海照得红彤彤的。白云在蓝蓝的天空中飘动,海鸥贴近海面快乐地飞舞,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勤劳的渔民驾驶着渔轮,早早地来到这里打渔、捞海带,阳光给他们披上了金色的盛装。海水“哗哗”地冲上海滩,飞溅起洁白闪光的浪花……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那么迷人!
可是,当傍晚涨潮的时候,大海却变成另一副模样。它变得像一个无边的战场。海风吹着尖厉的号角声,海浪似乎是千百乘铁骑,向海岸猛烈地攻击着,发出怒吼声。岸上千斤重的大石,给它轻轻一拂,就淹没到海底去了。这时,银盘似的月亮刚露出笑脸,看到这种情景,它害怕地颤动了一下,躲进了云层。所有的星星,也都生气地闭上眼睛。这些,都被不知疲倦的大海看见了,于是,它慢慢地停住了奔腾,停住了冲击。
夜,也慢慢地宁静下来了。银色的月亮又从云朵中露出笑脸,把大海照得像一条迂回的明亮似的玻璃的带子。星星听不见那可怕的声音,也把眼睛睁开,调皮地眨着。漫天的繁星和那海岸上的盏盏明灯互映在水中,显得那么耀眼,那么令人心旷神怡!
啊,大海,我爱你!我愿变成一只海鸥,在你的上空自由地飞翔,在你的抚育中茁壮成长!
【1】照样子,写词语。
冉冉升起(AABC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按要求填一填。
(1)从文中抄写一个比喻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将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2)从文中抄写一个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下列时段大海的特点。
(1)早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傍晚涨潮时:___________________
(3)夜色中: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说说作者为什么连续用两个问句的形式作为文章的开头,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 外 提 优
示 弱
对于男同学来说,过分的怯懦是一个明显的不足。但是,也有这样的“怯懦”。
浩泉是个学习尖子。每次考试,他的成绩总是在班上稳坐第一把交椅。两个月前,班里来了个叫若文的同学。他的成绩也很好,没多久,夺得了全班的冠军。而且,他脾气随和,乐于助人,连原来经常围着浩泉转的同学,也被若文吸引过去了。浩泉因此对若文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妒意。他利用各种机会,对若文冷嘲热讽,想以此消除若文在同学中的影响。若文对此只是付之一笑。
这天中午,若文在食堂里不小心撞了浩泉一下。浩泉便趁机借题发挥,把一碗汤全泼到若文身上。这下可犯了众怒,在场的同学有的大声斥责浩泉,更有些好事者,在一旁拼命鼓噪:“若文,揍他,揍他!”
若文像大理石雕塑那样站立着,一动也没动。有的同学失望了,反过来责怪若文:“嘿,没想到你那么懦弱,被人家欺负到头上也不敢吭声!”
这时,老师走过来了,她问:“出什么事了?”一个同学附在若文的耳边说:“别便宜了那小子。”可是若文却轻描淡写地对老师说:“这事不怪浩泉,是我自己不小心碰了他。”原来准备挨老师一顿“涮”的浩泉,这时像碰见了外星人似的,竟呆呆地说不出话来。老师走后,他才嗫嚅地对若文说:“把脏衣服脱下来我给你洗了吧!”“噢,我自己洗。”“不,不,是我弄脏的……”
结果两人拿上水桶,一道高高兴兴地来到洗衣服的水池边……从此浩泉和若文成了好朋友,原来以为若文怯弱的同学也因此改变了看法。前几天,若文还被同学们一致选为班长呢。
(1) 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冷嘲热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描淡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文真的是怯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来经常围着浩泉的同学,为什么也被若文吸引过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想象一下,在洗衣服的过程中,若文和浩泉会说些什么悄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你的收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天地
丁香结(节选)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为什么古人会由丁香花提出“丁香结”这一说法?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勾画,提取信息填一填。
一是“形似”,丁香花的花苞_______________
二是“移情”,古人的诗句中丁香结常常负担着______
【2】文段中加点的“丁香结”是指:
A.丁香的花苞
B.人生不顺心的事
【3】用“ ”画出丁香结引发的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再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谈一谈你对作者思考的理解。
12、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远大的志向。( )
(2)为门第增添光彩。( )
【2】“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效”的意思是______,“此生”指的是__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
【3】你为什么而读书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钓鱼的启示》中爸爸为什么坚持要汤姆把这条大鱼放回湖中?
14、阅读。
《葡萄沟》(节选)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这一段话共有______句话。
【2】哪些词语描写了葡萄的颜色,用“____”画出来。我还知道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准”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①准许;②准确;③一定。你能正确找到下列句子中的“准”字的不同含义吗?把序号填进括号里。
(1)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______)
(2)老师批准我成为他的小助手了。(______)
(3)我们家的钟走得特别准。(______)
【4】这一段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在正确的一句后面画“√”。
(1)葡萄种的地方。( )
(2)葡萄沟的老乡热情好客。( )
(3)葡萄长得十分茂盛,成熟后景色十分美丽。( )
15、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例: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姐姐在镜子前转了一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就该是这个样子!”
17、按要求完成句子。
1. 松资干布迎接这位公主。(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缩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护林工人按照命令把灌木统统砍光。(改为“被”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不好好学习,怎能取得好成绩?(改为陈述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妈妈说:“明天我要去北京开会。”(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班的同学怎能不勤奋学习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夜莺把德国鬼子带进了游击队的包围圈。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树叶落下来。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打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照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写句子。
例: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____________非常____________。
例: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________也能___________。
(2)连词成句。
①落下来 ②一片片 ③从 ④树上 ⑤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句子
1.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爱就像一把伞,为我们遮风挡雨。(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钱塘江大潮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学写话。
仔细看图,图上画了谁?他们在什么时候?干什么?干得怎么样?用几句话通顺完整的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