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会照样子加一加,再组词。
扌 拔(拔河) ________( )________( )
皮 被(棉被) ________( )________( )
2、趣味语文。
星期天,姐姐穿着跑鞋准备去参加一个活动。弟弟问她参加什么活动,姐姐在纸上写了三个“云”字,笑着对弟弟说:“你在三个‘云’字上共加七笔,就是我今天要参加的活动。”请你帮弟弟想一想。
____ _____ _____
3、形近字组词
抱________ 缀________
泡________ 辍________
4、读拼音,写词语。
zhàn | shì |
|
|
(_____)
jūn | shī |
|
|
(_____)
biǎn | dan |
|
|
(_____)
tóng | zhì |
|
|
(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wán chéng bān jiā pò huài rì qī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tòng kǔ zhōng yú zuì hòu zhī bù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6、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诗中“游子”的含意是:__,“寸草”比喻______,“三春晖”比喻___。
【2】这首诗 描写了一位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赶制衣服的动人情景,表现__,同时也抒发了__。
【3】“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中的“子”跟“游子”的“子”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
【4】解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___________
7、诗歌阅读
新凉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田畴:田地,田野。
【1】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____________的景象。
【2】“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春天来了吗?
春天来了吗?去问桃树上的(桃 跳)花。
春天来了吗?去问柳枝上的嫩芽
春天来了吗?去问池塘里的花鸭。
春天来了吗?去问屋檐下的(雁 燕)子妈妈
【1】用“/”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字。
【2】“春天来了吗?”作者都去问了谁?用“ ”在诗歌中画出来。
【3】“春天来了吗?还可以去问谁?仿照诗歌中的句式写一写。
春天来了吗?去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真正的好孩子
在一棵大树上,住着喜鹊、黄莺和乌鸦。她们的孩子都长大了,自己也老了,飞不动了。
一天,她们一起在一根树枝上晒太阳。
喜鹊说:“在树林里,要数(shùshǔ)我的女儿最漂亮。她穿着雪白的衬衫,乌黑的外套,尾巴一翘一翘的,又大方又好看……”
黄莺打断喜鹊的话说:“在树林里,谁也比不上我的女儿。她能唱歌,唱起歌来,连淘气的猴子也会静下来听……”
她们谁也不愿意听谁说,都争着夸自己的孩子好。
乌鸦在一旁不说话。不过,她觉得自己的女儿也很好,因为小乌鸦最爱妈妈了。
这时,小喜鹊回来了。她已经吃饱了,停在湖边的石头上,摆弄(nòng nèng)着尾巴,照着湖水看自己的影子。
老喜鹊喊到:“孩子,给我一只蚱蜢,我饿了!”
小喜鹊装作没听见,理也不理老喜鹊。
小黄莺回来了,她也吃饱了,正停在树枝上唱歌。
老黄莺喊到:“孩子,我饿了,给我一条卷叶虫吧!”
小黄莺一个劲儿地唱啊唱啊,过了好一会儿,才说□□烦死了□你没听见我在唱歌吗□□
小乌鸦也回来了。她带来一只又肥又大的蝈蝈,喂给老乌鸦吃。她笑着说□□妈妈□您还想吃什么□我再去找□□老喜鹊和老黄莺不约而同地说“。”
(1)划去文中不正确的音节。
(2)给最后两小节加上标点。
(3)听了小乌鸦的话,老喜鹊和老黄莺会说什么?完成填空。
( )
(4)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
喜鹊的新发现
喜鹊在半空中飞着,眼睛只盯住自己的下面。它看见那些蜻蜓、蝴蝶、蜜蜂等小昆虫在低空中飞,便喳喳地叫道:“看来世界上要算我飞得最高了。”
哪知,头上传来鸽子咕咕的歌声,喜鹊吃了一惊!难道上面还有飞鸟?往上一看,一群鸽子在头上盘旋它伸长脖子向上喊道:“鸽兄,看样子天上数你飞得最高了吧?”
“不,不,我飞得不算高,上面还有大雁呢!”鸽子对喜鹊说。喜鹊翘首一望,真的,雁群排着“人”字形,整整齐齐地飞向远方。
“真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啊!”喜鹊感慨地说。
【1】短文有______个自然段。
【2】照样子写词语。
整整齐齐(___)(___)
【3】喜鹊先看到蜻蜓、蝴蝶、蜜蜂等小昆虫,它想:(___)。后来喜鹊看到大雁,它想:(___)。
【4】读了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洁白的木槿花》,完成答题。
洁白的木槿花
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了。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这里面有个故事。
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母亲见我熬不过,就背着我去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他医术好,心也善。
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我母亲:“再晚来两天,右腿就废了。这是骨髓炎,严重了,就得截肢!”母亲不敢出声,眼眶却红了。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有闲钱给我治腿?母亲担心地问能否治好,得到廖医生的肯定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廖医生给我敷了草药,又交给母亲两帖中药,说两天后再来换药。母亲颤声问要付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块钱,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我,我只有两块多钱,能不能下回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不急,啥时有钱啥时给。”
母亲借不到钱,但我的腿不能不治。母亲只好揣着八个鸡蛋去廖医生家。那时鸡蛋很便宜,几分钱一个。廖医生不肯收,母亲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廖医生的眼睛也湿了,安慰母亲:“好,我收下。钱的事,不要说起。”看了几次腿,母亲已欠廖医生二十八块钱了,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
再去廖医生家,母亲带上了家里唯一的母鸡。廖医生死活不肯收,母亲哽咽着再三哀求。廖医生拗不过,说:“好,就算我买的,十块钱,好吗?”说着,硬塞给母亲十块钱。那时一只鸡最多卖四五块钱。母亲说啥也不肯接钱。回到家里,母亲发现中药纸包里有十块钱,当晚就去了廖医生家,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
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块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廖医生拿秤一称,竞有一斤。他说:“这下好了,你再也不用欠我钱了。”此后,去廖医生家治腿,母亲就带点木槿花去。母亲不用欠廖医生钱,廖医生反而每次付给母亲一点钱。不久,我的腿治好了。
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母亲十分伤心,去廖医生家吊唁。母亲从他家属口里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木槿花是不能做中药的。母亲哇的一声嚎哭起来:“我的恩人呀……”
几年后,母亲也去世了。临终拉着我的手说:“儿啊,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如今,每到夏天,母亲坟墓周围就开满木槿花——圣洁无比的木槿花。
【1】第1自然段中说,母亲一见木槿花,就会含着泪,嘴唇哆嗦着责备自己:“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母亲为什么反复责备自己“好糊涂”?( )
A.痛悔自己不明白木槿花不能够治病。
B.痛悔自己不明白廖医生的良苦用心。
C.痛悔自己不能早点认识廖医生。
D.痛悔廖医生没有收下老母鸡。
【2】得知我”得了骨髓炎,母亲为什么“不敢出声,眼眶却红了”?( )
A.母亲认为廖医生不该责怪她。
B.母亲担心医生不肯为“我”治病。
C.母亲心里害怕,怕“我”担心。
D.母亲担心没钱给“我”治病,更担心“我”的腿无药可治了。
【3】第7自然段中“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
A.母亲因无力支付医药费,无力治好儿子的腿而伤感。
B.母亲不忍心“我”治病时受苦而默默流泪。
C.母亲因为廖医生买下母亲的老母鸡而内疚。
D.母亲觉得廖医生治不好“我”的病。
【4】文章结尾说,母亲坟墓周围开满了“圣洁无比的木槿花”。这“圣洁无比的木槿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
A.象征廖医生治好“我”的病的恩情
B.象征母亲对廖医生的感恩之情。
C.象征人世间纯洁善良、扶危济困的美好情感。
D.象征“我”对廖医生的感恩之情。
【5】母亲和廖医生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请你对其中一个人物作出评析。请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赵州桥(节选)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多音字“爪”,在选文“前爪”中读______,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
【2】选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州桥的设计巧妙在哪里?请用“﹏﹏﹏”从选文中画出来。
【4】读读画“ ”的句子,想想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你照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⑴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钮扣松动了。
⑵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⑶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⑷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⑸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⑹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⑺……还是失败。
⑻再试……
⑼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⑽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放弃。
⑾儿子的眼睛热了……
⑿“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⒀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第⑿段中的划线句子“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里的“美丽的梦”指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是按(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3】第⑷段中的划线句子如果改成“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怕弄出声响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然后推好抽屉。”好不好?请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⑽段中划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在这个句子里“孔”的准确含义是:_________
14、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 )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缺乏——(______) 清晰——(______)
【5】给课文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画去文中不合适的词语。
【6】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______)和(________),其中(_______)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7】请结合你自己的写作经验,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的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来到了句子大本营,展示一下你的聪明才智吧!
(1)狂风刮断了树枝。(改成“把”字句,“被”字句)
(2)月亮落下去了。(把句子写的更生动、具体)
(3)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王爷爷讲红军长征的故事。(缩句)
(4)校园的早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句子补充完整)
16、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改为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设想能够实现。这些设想是遥远的事情。(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男孩把灰雀捉走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英子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要求改写句子。(6分)
(1)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改为“把”字句:
(2)几个唯一的听众在倾听我的弹奏。
修改病句:
(3)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善待它。
改为反问句:
19、按要求写句子
①居里夫人的报告使全场的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改为“被”字句)
______
②我对老师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肯定句)
______
③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缩句)
______
④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
⑤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修改病句)
______
20、句子创作沙龙(按要求完成句子)。
1.小红说:“我长大了一定要做一名海军。”(改为转述句)
2.他得去参加联欢会。(改为双重否定句)
3.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为陈述句)
21、活动乐园。
受过伤的大雁听到弓箭的响声就变得惊慌失措,掉了下来。你有没有遇到过或听到过类似的事情呢?开个小小交流会,谈一谈,人在遇到危险或困难的时候应如何克服恐惧?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