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仿照例子,写成语。
古色古香 津津乐道
罪魁祸首 南辕北辙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别shu gan ga dao 告 jia 然而止
3、读古诗,写一写 。
《早发白帝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与郦道元写的《三峡》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xià)面(miàn)是(shì)我(wǒ)们(men)刚(gāng)学(xué)的(de)字(zì),你(nǐ)认(rèn)识(shí)吗(ma)?(给(gěi)它(tā)们(men)注(zhù)音(yīn))
5、古诗文默写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4)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请在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任选一首,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所作。
【3】诗题中的“四时”指的是__________四个季节。“杂兴”的意思是_______。本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
【4】补充的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表现了_______的情趣。
【5】下列对古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诗是以老农的语气描写各个场景的
B.诗人选取的意象都是农村中常见的事物,颇有趣味
C.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和细致的描绘表现了农民的辛苦和繁忙
D.诗中的“供”是“供给”的意思
7、读下面的诗歌片段,完成练习。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1】你从哪句诗里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呢?用横线画出来。
【2】读诗重在想象,读这个片段的第一小节时,你想象到了哪些美丽画面呢?选择恰当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A.想象各种野花美丽而清香。 B.想象颗粒归仓的丰收景象。
C.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 D.想象农民辛苦劳动,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
①在每一片叶子里(_______)
②在每一朵小花上(_______)
③在每一滴汗水里(_______)
④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_______)
【3】对文中画线的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
B. 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来,上哪去。
C. 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
【4】小朋友,你留意过秋的声音吗?仿照片段的第一小节,试着写一写。
秋的声音,
在________,
在________。
听听,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8、课外阅读。
绿叶
刘湛秋
朦胧中一个个虚点,
芊毛与脉络那样纤细。
在春天的调色板上,
飘落雨水留下的痕迹。
枝头抽出第一片嫩叶芽,
幼儿微弱的呼吸,
它胆怯地试探着世界,
测量着空间的距离。
风是它永恒的保姆,
钢琴等待着森林交响曲,
生命,哪怕是细小到一片叶子,
也在顽强地展示着自己的力。
【1】写出绿叶的生长过程。(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森林交响曲。
【2】诗中最能反映主题的一句是( )
A.在春天的调色板上,飘落雨水留下的痕迹。
B.它胆怯地试探着世界,测量着空间的距离。
C.风是它永恒的保姆,钢琴等待着森林交响曲。
D.生命,哪怕是细小到一片叶子,也在顽强地展示着自己的力。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第一小节中诗人把春天的雨水孕育了绿叶的萌芽说成是“飘落雨水留下的痕迹”。(______)
(2)“它胆怯地试探着世界,测量着空间的距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军神(节选)
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解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他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
……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
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出去,然后关上手术室的门,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
……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中名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刘伯承友好地把手伸了过去。
【1】语段两次写沃克医生“愣住了”,请结合全文,分析他两次愣住的原因。
_____
【2】读画线部分,想一想为什么“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
_____
【3】语段刻画了沃克医生内心的一系列变化,从_____到惊讶,再到_____,最后_____,我们能感受到他对刘伯承_____的心理变化。
【4】结合课文,从沃克医生的动作、神态等方面,说一说他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_____
10、阅读并完成练习。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这句话把地球比作_______和_______ ,说明了_______。
【2】模仿上面的句子续写一句话。
地球,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地震中的小英雄
5.12特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是发生在抗震救灾过程中那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却永久地留在了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9岁半的林浩是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这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就是大灾中勇敢救出两名同龄人的少年英雄。
“别哭,我们一起唱歌!”
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小林浩同其他同学一起迅速向教学楼外转移,未及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废墟下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其年龄所不相称的成熟,身为班长的他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当时石板后面传来一个女同学的哭声。我就告诉她,别哭了,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学校教的歌。最后一首《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不哭了。”
两个小时后,小林浩开始慢慢挪动身子向外爬。由于个子小,他几经努力终于爬出了废墟。
_____________________
逃出生天的他没有跑,小林浩知道,班上还有几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之下。9岁半的小林浩没有惊慌,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经过艰难的救援,小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交给了校长。在救援过程中,小林浩的头部和上身有多处受伤。
后来,记者问他:“好不容易才逃出来,你又爬回去,你不怕房屋再次倒塌吗?”“我怕,但我是班长!”林浩稚气的声音里透着坚定。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透:A.(液体、光线等)渗透、穿透 B.暗地里告诉 C.透彻 D.显露 E.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
稚气的声音里透着坚定( ) 阳光透过树梢( )
我摸透了他的脾气( ) 这场雨下透了( )
(2)这篇报道,写了两件事,请你依照第一件事,把第二件事的标题写在横线上。
(3)把英雄少年林浩的两件事简要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称林浩为“小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推敲的来历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南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山响,贾岛愣是没听见。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贾岛吃了一回亏,还是不长记性。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那就是“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比刘栖楚有涵养,他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各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1】贾岛为何乱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怎样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有何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文精彩回放。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1】第一种恐龙出现在什么时候?长什么样?就像我们现在的哪种动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数千万年的繁衍,它的后代演变成形体各异的庞大家族,这个家族里有怎样的成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边的所有恐龙都变成鸟类吗?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写猎食性恐龙的变化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句话中“可能”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他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一种特别的美,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郑板桥体”。至今还有不少人模仿他的书法呢。
他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节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家乡以卖画为生。他卖书画所得到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经常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光了。
【1】这篇短文分别介绍了郑板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方面都独树一帜,所以他号称“__________”。
【2】郑板桥的字如乱铺的石子给人一种特别的美,自成一家,这就是“__________”;他非常喜欢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板桥当县令被罢官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老农打死了狼。
老农把狼打死了
1.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纤绳勒红了红衣少年的肩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红军夺下了泸定桥。 泸定桥被红军夺下了。
3.巨浪磨圆了岸边的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恶的草地吞没了老同志的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例:爷爷一边浇花,一边哼着小曲儿。
_______一边_______,一边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我笨拙的表演把同学们逗乐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他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枪声低回在角落。(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掩埋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改写“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难道英语不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人类没有火烧烤食物。人类只好吃生的东西。(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漫画能让我们会心一笑,也会让我们有所思考,获得生活的启示。你能读懂下面这两幅漫画吗?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任选其中一幅来写,注意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自己的思考。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