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词语。
自(_____)自语 筋(_____)力尽 连蹦(_____)跳
揠苗(_____)长 亡羊(_____)牢 各种各(______)
2、读拼音,写词语。
qiǎn lán kuò dà fàn wéi nǔ lì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shà nà càn làn zǐ sè bù jǐn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开阔视野。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磬”指________,“玻璃”不是现在的玻璃,指的是________,读了这两句诗,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jīng wèi tián hǎi yán dì nǚ wá nì ér bù fǎn
( ) ( ) ( ) ( )
6、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
, 。
, 。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
【4】这首诗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____________,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
体裁是_______,“卜算子”是__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_。
【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这句既写送_______,又送_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的留恋,对_______的深情。
【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_______, 把山比喻为____________, 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
草盛( ) 荒秽( )
荷锄( ) 沾我衣( )
【2】填空。(查阅资料)
陶渊明,字( )又名( ),( )(代)诗人,诗人因看不惯官场黑暗,弃官隐居。但特别喜欢( )(花卉的名称)。
【3】理解性填空。
(1)这首诗写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从事田间劳动的诗句是“ 、 ”。
(2)抒发珍惜这种生活,希望一直能远离尘嚣,隐居田园的诗“ , ”。
(3)体现全诗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一、二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
B. 三、四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是很会种地,但为了不使豆苗荒芜,他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诗人并不抱怨。
C. 五至八句写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不觉可惜,“愿”字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D. 本诗的主题是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坚决与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5】选出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谈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B. 这道诗用语平谈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平谈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到了和谐的统一。
C. “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全诗在平谈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D. 本诗富于情趣。“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9、根据课文《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填空。
你使我想起了自己。我小时候是个骄傲的孩子,听到了一些夸奖,就觉得自己比谁都强。班主任曾找我谈过话,给我讲过“________”的故事,也说过“________”的话,当时我是不完全懂得的。表年时代因为写出了一点作品,也曾飘飘然过。那时候妈妈还在,虽已身患重病,还是________我:不要忘记小时候班主任的教导呀!可惜那时候年少气盛,也并未真正入耳。直到以后不断________……又在生活中亲眼看到许多比自己优秀千百倍的人,这才慢慢理解了这些话的深意。我学着发现________,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________。我还做得不是很好,但已经________,能够保持平衡的心态,乐趣无穷了。这也是我虽已年逾古稀,身患重病,却至今仍能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10、 太阳花
太阳花是一种草本植物。它的茎是淡红色的,很粗,太阳花就靠茎吸收地下的养分供花生长。它的叶子很小很小,弯弯的,就像一个没有熟的小香蕉。它的花也很小,有红色的、黄色的,还有白色的。它的花既比不上水仙清雅,也不如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
太阳花的生命力很强。听爸爸说,太阳花不要根也能栽活。我起初不相信,拔起一株太阳花剪掉它的根,插进花盆里做实验。过了几天,我拔起那株花,它的底部已经长出了三四根胡须似的小根。
太阳花还耐旱。有一次,一连好几天我忘了给月季花和太阳花浇水。月季花已失去了昔日的娇艳,太阳花却仍旧精神抖擞,并向月季花微微点头,好像在笑月季花的娇嫩。
太阳花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而它向人们要求的却极少极少。一捧泥土,一束阳光,它就能开花,就能吐艳,就能给大地增添生机。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仍旧——( ) 增添——( )
反义词:相信——( ) 奉献——( )
【2】用“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它是用 比喻 。
【3】用“~~~”画出第二、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4】填空。
(1)短文四个自然段都是围绕______来写的,每个自然段的结构都是____。
(2)作者写太阳花的样子时,抓住了它的__ __ __三方面来写。
【5】你能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太阳花特点吗?
________
11、材料。
①时间一分一秒地逝去,饥饿又开始折磨汤姆和贝琪。汤姆拿出一小块喜ɡāo分给贝琪吃,可是越吃越觉得饿得慌,那块小得可怜的喜ɡāo反而激起了他们更强烈的食欲。
②过了一会儿,汤姆说:“嘘,你听见了吗?”
③两人屏住呼吸静心听着,远处传来一阵模糊不清的喊叫声。汤姆立即搭上腔,拉着贝琪的手,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摸suǒ着进入通道,这时声音明显近了些。
④“是他们!”汤姆说,“贝琪,我们现在有救了!”
⑤两个被困在山洞里的“囚fàn”高兴得几乎发狂。但是,因为脚下都是坑坑洼洼,他俩走得很慢。说着,就碰到一个坑,他俩停下脚步。那坑很深,汤姆pā在地上,尽量伸手去摸,可是根本摸不到坑底。看样子,他们必须呆在这里,等待sōu寻的人过来。他俩继续听,本来就很遥远的喊叫声,现在听起来更远了。一会儿工夫后,一点声音也听不到了。真是倒méi透顶!汤姆直喊得sǎnɡ子都yǎ了也无济于事。
⑥汤姆不灰心,他满怀希望地和贝琪说着话。可过了一段令人jiāo虑的时间后,再也没有听见那远去的喊叫声。他俩只好摸suǒ着回到泉水旁。他们又睡了一觉,醒来后更加饥肠辘辘,痛苦不kān。
⑦汤姆突然想到,附近有许多叉路口,与其在这里着急,不如去碰碰运气。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根风筝线,把它系在一块突出的石头上,和贝琪一起上了路。汤姆前头走,边走边放线。大约走出二十步远,通道到了尽头。汤姆跪下来,往下摸着,摸到拐角处,又使劲往左边摸。这时,不到二十mǎ的地方有只手,拿着点rán的蜡烛,从石头后面出来了。汤姆大喝一声,那只手的主人——印第安·乔的身体立即露了出来。汤姆被吓得动弹不得。紧接着那西班牙人bá腿就跑,转眼就不见了。真是谢天谢地!汤姆想,印第安·乔没听出他是谁,否则会过来杀了他,以报他在法庭上作证之仇。山洞里的回音让人无法辨出谁是谁,毫无疑问这就是印第安·乔没能认出他的原因。汤姆这样合计着,被吓得浑身无力。他想,要是还有气力回到泉水边,一定呆在那里,无论怎样都不再去冒险,碰上印第安·乔就完蛋了。他很谨慎,没有对贝琪说出看到了什么,他说他大喝一声只是为了碰碰运气。
⑧害怕是次要的,主要的问题是饥饿和疲fá。他俩在泉水旁又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醒来时,饥饿难忍。汤姆提议重新找一条出路。他现在觉得就是遇到印第安·乔和别的危险也不怕,问题是贝琪虚弱得很。她说她就原地呆着等待死亡。她对汤姆说,他自己可以顺着风筝线去找出路,但要不时回来和她说说话,她还让他保证在最后时刻来临时,一定要守在她身旁,握着她的手,这样一直握下去。
⑨汤姆sǎnɡ子里有种哽噎的感觉,表面上却还装出信心十足的样子:别人一定会找来,救他俩出洞。
——选自《统编语文教科书推荐书目:快乐读书吧·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改动
【1】读短文,根据拼音在田字格里写字。(7 分)
pā( )在地上 喜ɡāo( ) 囚fàn( ) 疲fá( ) jiāo( )虑
sōu( )寻 摸suǒ( ) 倒méi( ) rán( )点 bá( )腿就跑
sǎnɡ( )子 yǎ( )了 痛苦不kān( ) 二十mǎ( )
【2】本书的作者是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本篇选文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选文,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相关情节写一写, 最少总结两点。
他_____,因为____________;
他_____,因为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树叶,我赞美你
树叶,我赞美你!
奉献。你将它作为生命的起点,又把它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中。你制造养料,让枝干粗壮,根系发达,花儿鲜艳,果实甜美;冬季到了,你为了让树木保持水分,安全过冬,甘愿牺牲自己,用生命换取树木生命的延续。你吸入的是废气,放出的是人与动物生存必需的氧气。在风沙、尘埃、噪音向人们袭来时,你们手挽手结成绿色屏障,带给世界以温馨宁静;在夏日炎炎灸烤大地时,你们肩并肩织成绿色伞盖,送给人们清凉。你的伟大蕴藏于平凡之中。
树叶,我赞美你!
花,果实、枝干、根虽都有奉献,但同你相比,花儿总有几分卖弄,比不上你朴实;果实虽好,却比不上你的牺牲精神;枝干有些桀骜不驯,比不上你的谦逊;树根难以跳出孤陋寡闻的小圈子,比不上你的豁达。
每当我看到你,就会想起那些为人民谋幸福舍身赴义的革命先烈,想起那些用热血保卫祖国的战士,想起那些勤劳、朴实、善良的母亲,想起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为祖国“四化”大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人们。
树叶,我赞美你!
(1)这篇文章的优点是什么?
(2)文章是想赞美树叶还是想赞美人的精神?为什么?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莫尔道嘎森林公园
在呼伦贝尔旅游的第三天,我们来到大兴安岭的莫尔道嘎森林公园,见到了美丽的大森林。
这里的森林面积很大,在进入森林公园之前,就是大片的森林,森林之间只有一条路,两旁都是森林,让我感觉这条路仿佛是径直从森林中开出来的,把一片更大的森林分成了两半。森林里的树木虽然不粗,但又高又直。开了很久的车,终于进入了公园。
刚进去时我觉得和路上没什么两样,随后,就看见了一个个景点,它们让我感到目不暇接。森林公园里有两棵树很出名:一棵是“长寿松”,一棵是“雷击木”。据说长寿松已经有300岁左右的树龄,只要摸一下,就能长寿,而“雷击木”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让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目九岭”观景台。这个观景台在一座山上,站在观景台上,可以望见连绵起伏的山川。一座座高山有的远,有的近,较近的可以看清茂密的树冠,较远的则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雾,美轮美奂。我数了数,一、二、三……好像真的有九个岭,但是,好像又数重了一个……我禁不住向爸爸借来相机,拍下这美丽的风景。
莫尔道嘎森林公园真美!观赏过了美景,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公园,我真希望可以再来这里。
【1】我来说一说。
“长寿松”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雷击木”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样子写词语。
一座座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又高又直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美轮美奂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一目九岭”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莫尔道嘎森林公园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 )而读书。”
“( )而读书。”
“( )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 )!”
……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2】理解下列词语。
若有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周恩来的回答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___时代的一件事,他深刻体会到“___”的含义,他意识到___必须___的重要意义。
【5】在“有志者当效此生”这句话中,“有志者”的意思是___,“效”是__的意思,“此生”指的是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
15、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训练营。(11分)
(1)①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2)②这两句子都是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比较这两个句子,说一说分别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生产。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上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
请把上面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
(4)用温和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温和(表示气候):
温和(表示态度):
17、按要求完成句子。
(1)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被孙中山这一问吓呆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仿照例句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3)只要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就知道他的这根胡子长了多长了。(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为直接引述句。
1.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说,这是他对我们的希望。(改为直接引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李明虽然学习好,但是热爱劳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织完了口罩。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
________
21、写话。
熊大和熊二住在森林里。有一天,他们的房子破了一个洞,熊大想:“熊二在家没事干,他肯定会去补的。”熊二想:“哥哥比我大,他会去补的。”……
后来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将故事写下去,希望你的小故事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