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梅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政治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在2023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期间,中国通过国家发言、代表七八十个国家共同发言、举办边会议等多种形式,全面宣介中国人权理念和成就,强调共同推动全球人权事业健康发展,获得与会国家代表广泛欢迎和支持。这表明(     

    A.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B.中国在人类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C.发展、和平、人权是联合国工作三大支柱

    D.维护绝大多数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的目的

  • 2、“我怎么可能是一只猫?”漫画中的小狗或许被它自己的结论弄迷糊了。从演绎推理的角度看,小狗犯了(       

       

    A.“四概念”的错误

    B.“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C.“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D.“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 3、爱达未来、烟火气、数智生活、村BA、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多巴胺穿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等成为2023年网络流行语。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新名词的出现和流行,反映出的哲学道理是(     

    ①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4、鸦片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亡,各种政治力量纷纷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但都没有成功。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彻底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②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其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真正实现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

    ④党的领导为我国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奠定了制度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为了发挥国有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某省从2000多家国有企业中选取了50家作为试点,根据它们的产业类型和经营的具体状况,实施“一企一策”,引导企业引入部分优质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提高研发投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科研转化能力。以下对国有企业改革相关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①改革束缚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②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削弱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③通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及创新力

    ④国有经济必须在所有行业和领域中占支配地位,不断增强控制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自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爆发新一轮冲突,双方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地缘紧张局势不断加剧。此后,联合国以压倒性的多数通过决议,谴责所有针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平民的暴力行为,呼吁立即实行持久和持续的人道主义休战,进而促成停止敌对行动。由此可见(     

    ①和平与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②和平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③国际组织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④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贵州,落后的交通曾经是长期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而今,“万桥架”突破山水阻隔,覆盖于千沟万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续铺就,当地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可见(     

    ①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

    ②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③实践能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④实践能够突破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是,学习借鉴不等于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这告诉我们,全面依法治国必须(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C.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D.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 9、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突破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实际和大量史料,选取“商品”作为研究起点,分析“商品”的内在矛盾,引出了“货币”的概念,再上升到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的认识。由材料可以看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       

    ①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②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联系和规律的认识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④批判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油画《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它深入人心,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彻底结束旧中国双半社会的历史

    ②标志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③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的主人

    ④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于2022年秋季学期起施行。《标准》增设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从哲学角度看,制定劳动课程标准的依据有(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学生在劳动中能获得比书本更可靠的认识

    ②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

    ③不断追求真理,把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作为劳动教育的出发点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义务教育的不同学段制定教学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9件法律草案,通过其中4件。会议还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并结合审议报告开展专题询问。由此可见(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有立法权和审议权

    ②稳中求进推动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③人大与政府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些历史成就的取得(       

    ①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改变了我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③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2023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落实这一要求,需要(       

    ①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       ②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民族交往交融

    ③推动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④统一各民族的文化,系牢民族团结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来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听取他对香港当前形势和特别行政区政府工作情况的汇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一国两制”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B.我国是单一制国家,香港权力的唯一来源是中央授权

    C.“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享有绝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

    D.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权是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 16、从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间跨过整整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③我国成为发达社会主义国家,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④我国已经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某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对村集体资产进行统一经营,农民带股入社,实行按股分红、收益共享。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集中流转土地、开展综合整治。同时引导集体经济主动融入产业发展,构建“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致富能力。这给我们发展集体经济的启示是(     

    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

    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③发展股份合作制,推动集体和成员共谋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④流转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充分发挥适度规模经营模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2020年12月4日,中国的核聚变发展迎来新的重大突破,研发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在四川成都建成并且成功完成首次放电!“人造太阳”是用来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一旦实施运用,未来人类将会摆脱对矿物能源的依赖。这告诉我们(     

    ①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发展的根据

    ②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③“人造太阳”是科学家通过实践活动建立的新的联系

    ④只有人为事物的联系才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我们党始终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和管党治党的现实要求,遵循党的建设规律,推动党内法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党的制度建设是(     

    ①党领导立法、带头执法的要求

    ②党履行国家各项职能重要保障

    ③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④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建立(  )

    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在世界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现实

    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了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1、在安徽省临涣村,林立的茶馆成为“人大代表谈心室”“调解室”。在茶馆里,众人围坐一桌,以茶为媒,讨论着村里的大事小情,修路、筑渠、路灯维修等诸多百姓关切之事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得以解决。“饮茶议事”的成功在于(   

    ①发扬协商民主优势,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

    ②尊重村民决定的一切事务,发扬了人民民主

    ③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形成了基层治理的合力

    ④完善人大代表工作机制,提高村务管理效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2、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落实好党中央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建好建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向北开放新高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②发展不平衡问题是高质量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③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④高质量发展顺应了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3、2023年9月30日是我国第10个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各地以形式多样的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在全社会传承浩然之气,凝聚勇往直前的奋进伟力。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是基于英烈精神(     

    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②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涵养人们爱国情怀

    ③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凝聚前行动力

    ④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24、近年来,某县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大胆探索,让“农房变客房、创意变生意、农品变商品”,“长藤结瓜”式发展乡村农舍,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营、企业参与、群众收益”的“农舍经济”。统计数据显示,该项目带动农特产品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帮助村集体实现年均增收2000多万元。该地“农舍经济”发展的成功之处在于(       

    ①盘活了乡村闲置资源,提高了农舍的使用价值

    ②探索城市反哺农村新机制,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③延长农村产业链,推动了农村多产业融合发展

    ④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汇聚了农村经济发展合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探究题 (共1题,共 5分)
  • 25、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一份礼物。中医药研究所于1969年开始抗疟研究,屠呦呦和团队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经过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发现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鼠疟、猴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当青蒿素片剂临床使用效果不理想时,屠呦呦带领团队深入探究原因,改用青蒿素单体胶囊,及时证实了青蒿素的抗疟疗效。日前屠呦呦表示,这个工作还有继续发展的可能性,青蒿素一旦产生耐药性,就需要再花十年的时间研究新药。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青蒿素研发过程体现的哲学道理。

     

三、辨析题 (共1题,共 5分)
  •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九本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结合材辩,分析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

四、综合题 (共3题,共 15分)
  • 27、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是媒体成功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这个节目看了“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弘扬了主旋律”。《感动中国》之所以被观众称为“年度中国人的一部精神史诗”,就在于它体现了媒体的高度责任感,并与时代紧密相连,全面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色,大力弘扬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社会普遍的价值判断标准相一致,从而形成了一种共鸣。

    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 28、“广场舞”是广场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人们锻炼身体、放松身心和陶冶情操的有益活动。有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广场舞参与者总数已超过1亿人。然而,由于占用其他群体的公共空间使用权,广场舞噪音影响其他人正常生活,广场舞逐渐演变成“扰民舞”,由此引发的不同人群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广场舞”引发的冲突,对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有何启示?

     

  • 29、自然灾害每年都会对我国部分地区造成严重影响。面对给我们带来巨大损失的自然灾害,人们曾经试图削弱、消灭它,但最终都不得不放弃。于是人们开始总结经验,逐步转变防灾抗灾观念,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科学防御的防灾抗灾工作思路。一方面,利用卫星,使用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观测和预报各种自然灾害,运用动力学方法和统计学方法预测、预报自然灾害的路径和强度,及时掌握和分析灾害的实时信息,做到预报准确,决策科学。另一方面,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夯实防灾抗突基础,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立一整套诸如人员避险转移等内容的预案和处置制度。

    请说明我国在防灾抗灾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5
题数 29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探究题
三、辨析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