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英雄是中华民族的 ,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英雄们信仰坚定、 ;在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英雄们_______、坚韧不拔;在和平时期,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崇敬英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 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A.栋梁 孜孜以求 刚正不阿 悼念
B.栋梁 视死如归 刚正不阿 缅怀
C.脊梁 视死如归 百折不挠 缅怀
D.脊梁 孜孜以求 百折不挠 悼念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 。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因为阅读经典需要 的时间和 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 的阅读习惯。
A.数不胜数 从容 充足 浮光掠影
B.寥寥无几 从容 充足 一知半解
C.数不胜数 充足 从容 一知半解
D.寥寥无几 充足 从容 浮光掠影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央派出的环保督察组前来暗访,发现部分工厂的烟囱每天黑烟滚滚,简直是气冲斗牛。
B.山区的孩子们想读书却没有校舍,没有书本,他们与我们现在拥有的读书条件真是无与伦比啊!
C.李老师吹毛求疵,工作非常严谨,作业上出现的任何小问题都不会放过,必定让同学们及时纠错。
D.初冬开始肆虐的新冠疫情最近虽然有所好转,但专家提醒人们仍要注意病毒可能以一种更危险的方式在春天卷土重来。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珐琅 圆明园 扭捏作态 形消骨立 B.旁鹜 俏皮话 相得益彰 自吹自擂
C.亵渎 摆架子 轻而易举 矫揉造作 D.赃物 压榨机 不知所措 断章取意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绯红(fēi) 解剖(pāu) 匿名(nì)
不逊(xùn) 粗制滥造(làn)
B. 禁锢(gù) 滞留(zhì) 椽子(chuán)
溺爱(nì) 翻来覆去(fù)
C. 诘责(jié) 宽恕(shù) 黝黑(yǒu)
眼翳(yì) 文绉绉(zōu)
D. 浅薄(bó) 畸形(qí) 责罚(fá)
麦穗(suì) 深恶痛疾(wù)
6、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杨振宁,理论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获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B.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 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C. 萧红,原名张迺莹,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D.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年间的史事。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B. 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 今日,中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追念。
D.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8、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巳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神、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求闻达/于诸侯
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D.臣/不胜受恩感激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
A.躬耕于南阳(亲自)
B.恐托付不效(没有效果)
C.受任于败军之际(介词,到)
D.若无兴德之言(助词,他们)
【3】下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子孔明,东汉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我们曾学过他的《诫子书》一文。
B.第①②段作者追述了自己的身世和志趣、自己临危受命、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
C.第③段作者分别阐明了自己、朝臣以及后主刘禅的责任,文章情辞恳切,感人泪下。
D.“布衣”“谨慎”“大事”等,文字在轻描淡写中自然流露出作者的傲慢、自我炫耀。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5】结合选文的内容,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的。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结合全诗内容,试分析“闻说鸡鸣见日升”在全诗中的作用。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一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其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这两句诗也衍生出新的意义。那么,你从这两句诗中读出了怎样的新义呢?
10、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讲诚信故事)请写一个历史上著名诚信故事的名称:
(2)(积累名言)请写一句关于诚信的名言名句:
(3)(评说诚信)
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逸)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请你对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
(60字以内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11、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②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野望》)
③_________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咸阳城东楼》)
④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定风波》)
⑤___________________,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鱼我所欲也》)
⑥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2)古诗中的画面描绘各具特色,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描绘角度 | 画面特点 | 诗句 |
线条 | 开阔雄浑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
明暗 | 剑拔弩张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
12、《水浒传》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花和尚鲁智深。请从下面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结合鲁智深的表现,谈谈你对他的认识。
① ②
13、阅读《冰湖》全文,完成下面小题。
冰 湖
①“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打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②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③“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④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⑤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⑥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⑦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浆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⑧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⑨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⑩“咔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⑪“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⑫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1】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文章情节。
溜网打鱼→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看到希望
【2】请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环境描写的作用。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文中的爹是怎样的一个人?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祖母的烟茶
龙文辉
①祖母在后山坡上种了几十株茶树。我们家的茶叶就是这些树上长出来的。祖母并不在乎什么明前茶或谷雨茶,她采摘的多是些粗粗的叶子,连同茶梗一道弄了下来。看似普通的树叶,经过祖母那双灵巧的手,那叶片就有了新的样式,卷曲得体,有模有样。祖母对茶树很上心,除草,剪枝,施肥。她只施土杂肥。茶树在祖母的细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每棵树都长得一样高,枝丫粗壮,叶子浓密。也难怪祖母对那些茶树格外上心,那时,这茶可是全家几口人不可或缺的寻常支用。不仅仅是解决喝茶那点事,祖母还得考虑如何把茶做好了,连同平时攒下的土鸡蛋一起拿到城里卖点钱,再换回些食盐、煤油、肥皂,以及针线、布料之类的日常用品。
②一阵清明雨洗过,茶树上的新芽呈嫩绿色,显露出欣欣向荣的生命力;老叶片呈墨绿色,叶子泛着油亮的光泽,像是打了一层蜡。采摘时节,太阳劲道十足,明晃晃,火辣辣,灼得人皮肤生痛。祖母好像不怕热,她戴个草帽,身上罩着长衣长裤,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热辣的阳光一般晒不到皮肤,这样一来,人当然会更加闷热,不一会,汗水就湿透了衣背,看得出一块块汗湿的印子,双手则不停地在树枝上翻飞,像在弹钢琴,她要趁着这个时节,赶紧把那些茶叶都摘下来。茶采下来,用水冲洗干净,晾干,然后,架起锅子,灶膛里放把茅草点燃,茶叶在锅里反复翻炒,叫做“炒青”。祖母操作这些程序手法娴熟,时而在热度适中的锅里用手将茶叶团转,打散,再团转,再打散,时而又将茶叶抛起,宛如天女散花,好似在玩杂要。炒得茶叶变软,青气收敛就差不多了,再堆放在竹篾编成的盘子里,不断抱团、搓揉,叶片渐渐揉成了根根卷曲的“纸捻子”,然后再放到锅里慢火烘焙,焙干后用牛皮纸包好,缠上麻绳,挂在灶屋里的铜钩上,任柴火的烟气缓慢渗进纸包,就这样将茶叶熏制成了地道的烟茶。
③那是一种经柴火稍稍熏烤的茶。最好能取回山泉水,用瓦壶、柴火烧开,冲泡,不一会,蜷缩的茶叶在沸水中腰肢伸展,汤色橙黄,一缕淡淡的茶香和着柴火烟香便从茶杯中漫逸出来,若再搁上一两瓣茴香,更是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喝起来清香中带点甜甜的味道,注入泡壶中放凉后的茶水,清冽甘爽,既好喝又解渴。大热天,我从学校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冲向泡壶,咕咚咕咚,一口气能喝上好几碗。一碗烟茶,盛满了浓浓的乡情和儿时的记忆。这,就是故乡的味道,我把它一并寄放在了一处乡间,大山深处的乡间。
④老家后山坡上有座坟墓,祖母就躺在里面。她忙累了,躺下来,在这静谧、安详的地方歇息。祖母还像从前那样,慈祥的眼神,日夜看护着那个家和那片茶园,深情的目光,时刻遥望着远方的亲人。
⑤清明节前,我又来到了祖母坟前。故土依日,草木芜杂,坟包上像一头披散的乱发,于我,心怀戚戚焉。在这个落寞沉重的日子,我要看看我的祖母,跟她说说话,好让她高兴高兴,看孙儿现在的样子,她应该会放得下心。也许,长眠于此的祖母早已淡忘了尘世的一切,对世事不再抱有任何怀想吧,而我们却正在有意无意间经历着老人的过往。
⑥望向山坡上那片碧绿的茶园,我忽然又想起了祖母做的茶——那种韵足了人间烟火气息的烟茶。
【1】祖母的烟茶是怎研制做的?在下面空缺处填写恰当的词语,补全线索。
采摘——______——抱团、揉搓——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选文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①段写出了祖母制烟茶对家庭生活的重要意义。
B.第②段中,写雨洗过的茶树,新芽老叶交相辉映,意在表达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颂,对自然的讴歌。
C.祖母生长在山野,却是心灵手巧。文中多次写到,茶在祖母手中的美好变化,以及茶汤的好喝,就是对像祖母这样手艺精湛的制茶人表达敬意,这也是本文的写作意图。
D.祖母手中的茶源自于粗粗的叶子,是经过精心炮制才焕发出独特的光彩。作者笔下的祖母用自己的终生勤苦,守护着家园的宁静。祖母制作烟茶的过程,就像她自己的人生。
E.本文作者撷取年少时对祖母制茶的影像片段,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渗透着对生活的感悟。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本文以“祖母的烟茶”为题的理解。
15、作文
与父母共度好时光,沐浴亲情的温暖;与朋友共度好时光,感受心灵的碰撞;与自然共度好时光,倾听花草的声音;与书本共度好时光,享受文学的魅力……
请以“共度好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不限文体(诗歌除外);(2) 不少于600字;(3) 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