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吐鲁番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诗词这种传统文化受到热捧, 了一个事实:文化传承基因具备很强的生命力。

    ②与中国互联网多数“海归派”“技术派”的 不同,马云的教育背景相当一般。

    ③新中国 、百业待举,没有高官厚禄、洋房豪车,无数海外学子,是向着“红日初升”时的满怀理想、满腔热情而来。

    ④冲刺中考的道路会不可避免遇到挫折和困难, 我们坚信,我们会不畏艰难,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去追寻胜利的曙光。

    A.显示   风云人物   百废待兴   而且

    B.彰显   风流人物   百废俱兴   但是

    C.彰显   风云人物   百废待兴   

    D.显示   风流人物   百废俱兴     因为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邓稼先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曾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过巨大贡献。

    B.长江上架起的桥梁愈见其美,造型独特的桥身与两岸美丽的景色彼此呼应,相得益彰

    C.一批黑恶势力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被铲除,群众对此无不拍手称快

    D.昨晚,在文赤壁艺术剧院,一台惟妙惟肖的“中外名曲合唱之夜”音乐会让我们领略了音乐的无穷魅力。

  • 3、下列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早晨,晓亮到楼下车库取车上班,发现邻居的汽车正好挡住自己车库的门。眼看上班要迟到了,晓亮十分着急,只好给邻居打电话。

    A.你的车停的太不是地方了,我上班都快迟到了,你赶紧把车挪走。

    B.你的车不巧挡住了我车库的门,我着急上班,麻烦你把车挪一下好吗?

    C.你也太会找地方了吧?把车停别人家库门口,你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吗?

    D.你停车的地方恰好是我家的车库门,可不可以在方便的时候换个位置?

  • 4、岁月因历风雨而美丽。有位同学就自己的人生感悟写下了一段话,在语序排列上遇到了困难,请你帮他推敲,选出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     

    岁月总是痛苦与快乐相伴,饶有滋有味。岁月如茶,____ ;岁月如酒,_____;岁月如咖啡,____。

    ①散发着浓烈的祝福

    ②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出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人生真谛

    ③飘逸着沁人心脾的清香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 5、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 “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 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冠冕堂皇的博物馆。

    B. 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C. 臭名昭著的英帝国主义者,曾参与毁坏希腊巴特农神庙,并掠走这个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

    D. 额尔金的儿子小额尔金是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矗立的一扇扇安检门其实更像是一面面铜镜,照出藏污纳垢之人,照出无视制度之徒。

    B.刘向伟在关心时事时,看到了太多为富不仁令人愤慨的新闻,也写了不少抨击时政的博客。

    C.北京驰名中外的国际购物市场秀水街,近曰非洲客人络绎不绝,他们为中国商品和中国服务点赞。

    D.驻美大使崔天凯的这两句关键性话语,可谓掷地有声、震耳欲聋,也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绝不屈服的态度,十分解气。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

    (乙)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

    ——《庄子·天下》

    (注)①多方:知识渊博。②舛(chuǎn)驳:错乱驳杂。③中:得当、恰当。④饰:这里有蒙蔽之意。⑤易:改变,更换。⑥囿:局限。⑦为怪:制造奇谈怪论。⑧柢:根本。⑨倚人:怪僻而不合于世俗的人,⑩以反人为实:把违反人之常情的事说成真实的。不适:不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鱼之乐也   谓大同

    B. 安知鱼之   如鸣珮环,心

    C. 请循其   末倒置

    D. 说而不休,多而无   大势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请用“/”标出文段(乙)中画线句的停顿(不少于两处)。

                                              也。

    4文段(甲)中,庄子最后是如何辩驳惠子的?请简要分析。

    5文段(乙)中,庄子批评惠子“其言也不中”,那么惠子言辞不当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B. “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的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 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

    D. “小桥流水人家”展现一派清新、安适的景象,并不能触发游子的思乡情。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请概括出下列文字所表述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为什么呢?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于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所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这是过于担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爱莲说》

    (1)无论处于怎样的成长环境,我们追求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都不能改变,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敦颐《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意相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名著阅读。

      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A了。明天就请A。

    A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以上文段出自鲁迅先生所写的《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文章篇名),文中提到事物A是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酒酿王

    凌鼎年

    ①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翘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至少在古庙镇上,还没有谁做酒酿能做得过黄阿二的。

    ②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区别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③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别人喊“酒酿——酒酿来——”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④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头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乃待客的一种,既不破费多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用他的话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⑤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黄阿二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一嗓子,通体舒畅。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

    ⑥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每日里聚在一起,嚼起来没有啥话题避讳的。有位老茶友对他说:“你的酒酿,牌子已做出了,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我只一双手。”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黄阿二默默半晌后说:“我这人命贱,自己不动手做,比死还难受。再说了,自己做放心。做好做坏,心里有底。”

    ⑦黄阿二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的,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来倒回去也行。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否则,咋叫“酒酿王”?古庙镇的人都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

    ⑧有次,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慕他酒酿王的名,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

    ⑨黄阿二说:“可以。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头只能分两天交货。”

    ⑩那怎么行。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上可以提高点。

    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

    经理碰了一鼻子灰,一百个想不通。有赚不赚猪头三,这黄阿二死脑子一个。

    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回不听见,就有人问:“酒酿王这两天怎么没来?”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的吆喝声就传来了。

    最近,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了。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茶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

    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子说:“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

    (摘自《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1】赏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

    【2】小说第段作者为什么要写经理一百个想不通,大骂酒酿王这一情节?

    【3】文章中画线句说“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结合全文思考,古庙镇的“文化风景”,除过酒酿王的吆喝声外还有什么?

    【4】文中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试联系实际说说酒酿王的形象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师者

    (许峰)

    ①《礼记》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②从小学开始,我一直是插班生。初二时我跟随父亲,转到了甘肃乡镇的一所重点初中,班主任姓金,教语文。金老师是本乡本土人,普通话也不标准。但他说的家乡方言我能听得懂。

    ③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内心极度不安,父亲不管这些,把我交给金老师,骑上车子一溜烟走了。我走进教室时,同学们几十双眼睛“歘”(xù快速)地扫过来,“打”得我一个激灵。我慌乱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大气都不敢出。金老师笑呵呵地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班转来一个新同学,叫许锋,你们知道吗?他的作文写得可好了,同学们以后要多向他学习。”有了金老师这一番推荐,我忐忑的心渐渐平静,也感到了一缕温暖。老师的关切,有时哪怕一句话,也会抚慰幼小的孩子孤独无助的心灵。

    ④既得老师表扬,总希望“写”出点成绩。为了给作文增色,我还偷偷参考一些课外读物。我还有厚厚的几百页的“素材”摘抄,经常是“活学活用”。如此一来,我的作文脱颖而出,金老师很高兴,推荐参加作文比赛屡屡得奖,一时风光无限。

    ⑤我从小开始便爱好文学,立志要当作家。到了初中后,由于金老师的鼓励,决心更大,课余偷偷地写作,偷偷地投稿,但一篇都没有发表。急得不行,有一次,找来两个铅字,一个是“许”,一个是“锋”,蘸了黑墨水,把别人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作文,用刀片将人家的名字轻轻刮掉,印上自己的名字。我看着“变成”铅字的“许锋”,激动得像苍蝇似的到处乱窜。金老师看到报纸,兴奋异常,说:“上课的时候我给全班同学宣布一下。”

    ⑥金老师走进教室时,我心里一凉,他手里没拿那张报纸。在讲课之前,他问同学们:“大家到学校读书,是为了什么?”

    ⑦提高成绩、考上大学、建设祖国……回答五花八门。

    ③金老师说:“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那怎么可以?什么是信用,就是诚信,什么是诚信,就是说实话,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所以,同学们到学校里来,学习是主要的,但做人更重要。不好好学做人,学习成绩好,将来更会危害社会。”金老师话题一转:“任何的学习与兴趣,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同学们要不骄不躁,只要努力,能吃苦,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⑨我不敢看金老师,脸上如一颗火球在滚,发烫,灼热。

    ⑩在整个初中时代,金老师都没有再和我说过这件事,我更是回避。那张报纸,肯定早己被他撕了个稀巴烂。

    语文老师一般都爱好文学。金老师经常胳膊肘夹一本杂志,《小说选刊》或《飞天》。那个时候,文学大行其道,有时候我们上晚自习,他就坐在讲台上捧着杂志静静地读,不出声,嘴皮子却微微地一张一翕,像一条小鱼在轻快游动。我能闻到杂志散发出的墨香,有一次,读到李存葆的作品,他兴奋地站起来,在教室里转圈,连声说,“写得好,写得好!”一教室的小脑袋瓜都抬了起来,面对老师的兴奋,可惜,我们这些读书娃儿年纪太小,没有读过李存葆的作品,成不了金老师的知音。

    但是,金老师通过这种方式不断传递出的文学情怀深深地影响了我。我确信,文学是神圣的,要用毕生的努力去追求,那是座芳草园,是心灵的殿堂。

    前年,我去看金老师。他已退休,一见我,老远就喊:“大作家来了。”“大”字让我十分羞愧。这些年,发了一些文章,写了一些书,谨记金老师的教诲,不敢“拿来主义”,一字一句,言由心生。金老师看过我发表的好些作品。在老师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骄傲的,不吝溢美之间,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但是,在老师面前,学生没有资格骄傲,当年那次“事件”,是我人生的一个“污点”,而金老师是唯一的知情者,他保护了我,也保佑了我。

    终于,有一天,我站在大学的讲坛上,面对学生,想到我的金老师,我几乎要流泪,我知道,生之所需,师之所授,俱来自于师——善莫大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他就坐在讲台上捧着杂志静静地读,不出声,嘴皮子却微微地一张一翕,像一条小鱼在轻快游动。(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

    【3】金老师具有哪些“师者”的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下列课文内容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中“我”几乎要流泪是因为当“我”成为一名老师,面对学生时,想到老师对“我”的人生的教导与影响而感动、感激。

    B.本文语言质朴,轻松自然,句式长短结合,错落有致,有生活气息,而质朴的语言背后却蕴含着作者对师道的深刻理解。

    C.“大”字之所以让“我”十分羞愧,是因为“我”悔恨自己当年没有勇气为自己的“偷梁换柱”行为向金老师道歉。

    D.同学们几十双眼睛“歘”地扫过来,“打”得我一个激灵。动词“歘”和“打”写出了同学们对“我”的仔细打量,以及“我”而对同学们的目光时的紧张和忐忑。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没有人喜欢谎言,人们欣赏真实;没有人喜欢虚伪,人们欣赏坦诚;没有人喜欢卑劣,人们欣赏高尚;没有人喜欢怯懦,人们欣赏勇敢;没有人喜欢逃避,人们欣赏担当……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甚至当这一切美德都不复存在的时候,人们依然在内心深处小声地表示对自己的欣赏。

    请以“欣赏________的我”为题,再结合自己的经历写篇真是的故事。

    要求:(1)在________把题目补充完整,并把题目誉抄到答题卡指定位置。(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3)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