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德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共享单车的出现,为北京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B. 在古代,士兵数量的多少往往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和国家的存亡。

    C. 四中初中部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来建设“书香校园”。

    D.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培养自己解决、分析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

    B. 这些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 充满福州元素的音乐剧《啊!鼓岭》即将在榕城上演,广大市民都翘首期盼

    D. 我们相信,通过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转变发展方式,过上低碳生活。

  • 3、下列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B.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像先前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C.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D.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约好了和我一起去,现在他却不去了让我自己去。

  • 4、下列对《西游记》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的主要情节是围绕着“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这两大故事展开的。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不过有一些降妖伏魔的故事,套路类同,情节简单。

    B.《西游记》中的人物、情节、官职、场面乃至所用的法宝、武器、降妖方法等,都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C.《西游记》是最成功的带有神话色彩的文学巨著,其中孙悟空勇闯海龙宫、勾销生死簿,大闹灵霄殿,搅乱蟠桃宴,娶亲高老庄,其反抗精神呼之欲出。

    D.唐僧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明知道西天取经会历经磨难,但仍勇往直前;另一方面,他又是个相当窝囊的人物,碰到妖魔鬼怪,总是一筹莫展,最糟糕的是他又太过糊涂、慈悲。

  • 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有些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失实报道,不仅误导了舆论,更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

    B.《经典咏流传》将诗词和音乐相融合,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优美的旋律相得益彰,让传统文化在古今观照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C.每逢税务大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

    D.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 6、“积累与分享”主题交流活动中有一个“好书分享”的环节,小明准备了如下文字作为分享稿开头部分。请帮他调整语序,使语意连贯。(     

    ①我们应有这样的古风:沐浴双手,然后捧卷。

    ②这一道道亮光,将给我们这一叶叶扁舟暗空下的引航,直至寻找到风平浪静且又万家灯火的港湾。

    ③在一番庄严肃穆的感觉之中,你必将得到书的神谕。

    ④每一本好书,都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

    A.④②①③

    B.①④③②

    C.④③①②

    D.①③④②

  • 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小明,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妈。”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醒能述文者/其境过清

    B.游人去禽鸟乐也/杂然前陈者

    C.负者歌途/二石兽并沉

    D.心而寓之酒也/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佳木秀而繁阴   秀:秀美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

    C.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意趣

    D.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倒下的样子

    3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 )

    A.本文表达了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B.最后一段使用了衬托手法:以“禽鸟之乐”树“游人之乐”,又以“太守之乐”衬“游人之乐”。

    C.全文在写作上以“乐”为主线,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D.“散中有整、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是本文句式的特点。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徽,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寨上燕脂凝夜紫”。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对联是汉语独有的文学形式,书法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二者结合更有无穷的魅力。请赏读下边两副对联,选择适合挂在学校阅览室的一副,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谁言寸草心,   (孟郊《游子吟》)

    (2)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3)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举杯邀明月,   (李白《月下独酌》)

    (6)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予独爱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8)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9)暮春时节,落花缤纷,虽溶入泥土,却催生着另一轮的绽放,这种死而不已的精神正如龚自珍《己亥杂诗》里所说: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一个庞然大物沉入水中。为了看到这个庞然大物垂死挣扎的整个过程,“鹦鹉螺号”也跟着潜入海底。我在距离十米的地方看到那个被撞裂了的舰壳。海水带着雷鸣般的响声往舰壳里涌;接着下沉的是两排火炮和船舷墙。甲板上是黑压压的人影,舰上的人已经乱作一团。

    水漫上来了,那些不幸的人飞身爬上支索,紧紧抱住桅杆,在水中挣扎。这些人就像进了海水的蚁穴里的蚂蚁!

    上述语段出自《海底两万里》,结合语段,谈谈尼摩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枯萎的蒲公英

    ①冬日的年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株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地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慢慢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它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儿。”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盈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动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得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很不丰裕的口粮。

    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它是想探寻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株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1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文章以“枯萎的蒲公英”为题有什么作用?

    3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4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5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高贵的清贫

    徐贵祥

    ①油菜花开时节,我们来到方志敏的故乡——湖塘村。此处是个宜居的山坳,四面环山,一幢阔大而又古色古香的木楼坐落在山根处,旁边是两汪平静的水塘。这就是方志敏故居。

    ②一路上,不时听到当地朋友介绍方志敏的轶事和家族的历史,据说,方志敏身高1米82,高大俊朗,才华横溢,20岁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西省立南昌甲种工业学校,有比较阔绰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但他却放弃了,投身了革命。

    ③是的,方志敏有阔绰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回顾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大都有殷实的家境,他们不缺吃穿,不乏体面的生活,可是他们放弃了,因为信仰,因为要革命,因为要建设可爱的中国。从他们的手里经过的财富成千上万,可是他们自己,却往往连一个铜板也没有。

    ④并不是每个人都配得上“清贫”这个字眼的,仅仅身无分文,还不是清贫。清贫是一种境界,只有精神高贵的清贫才是真正的清贫。

    ⑤方志敏散殊碎玉一般遗落在阅浙皖赣的山水草木之间的故事,提醒着我什么是真正的清贫。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他被俘之后,国民党屡次派出高官劝降,甚至蒋介石亲自出面许以高官厚禄,均被方志敏在谈笑中拒绝。看到一张方志敏的照片,他戴着镣铐,神色泰然自若, 沉稳、自信、决绝,释放出一个男人、一个具有骑士精神的革命者勇敢无畏的力量。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方志敏这位清贫的革命英雄,骨子里是一个贵族。

    ⑥贵族是什么?不是世代因袭的爵位,也不是显赫的权势,真正的贵族,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有一腔实现理想信仰的热血,有一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铁骨

    ⑦这个当年才30多岁的年轻人,在闽浙皖赣四省交界的地方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兴办学校,开设医院,还构建了股市,这一切都是超前的。他是按照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经营着他的根据地,让那里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那时候的方志敏,掌管着闽浙皖赣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可谓一言九鼎,从他手里经过的真金白银不在少数,可是他自己,却往往连一个铜板也没有。并且在“方志敏式”的苏维埃政府内,节俭却蔚然成风,连铅山县委买了12元黄烟,都受到严厉的批评,被挖苦为“好阔气的铅山县委”。

    ⑧北上部队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生死考验的关头,方志敏拒绝脱离部队,拒绝逃生,坚持和同志们战斗在一起,后因叛徒出卖,在藏身的柴堆里被俘。在敌人的刺刀下面,这个命系一线的囚徒,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因为搜不到铜板而失望的士兵,冷静地看着他们的眼神和表情,甚至还有几分幸灾乐祸:“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齿冷三天?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⑨尽管多少年过去了,我至今仍然记得英国作家伏尼契的小说《牛虻》中的那个情节,作为革命者的牛虻——亚瑟被执行枪决的前后。亚瑟从一开始就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谈笑风生并且评头论足,唇枪舌剑拒绝忏悔。在士兵向他射击时,他一次次地嘲笑和校正士兵的枪法,“来吧,孩子们,不要害怕,朝这儿打!”

    ⑩而在今天,行走在蒙蒙细雨的湖塘村,我清晰地看到了另一个更加伟大的亚瑟。他领导了更多的亚瑟,而他的清贫是为了更多的人不再清贫,今天的清贫是为了明天不再清贫,这样的清贫,是真正的清贫。

    回想小学时代读过的《清贫》,我突然发现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真正读懂“清贫”的内涵,放眼望去,如今在心里再默默地诵读那些文字,从字里行间领略到什么是真正的清贫。清贫是一种境界,只有精神高贵的清贫才是真正的清贫。真正的清贫是高贵的清贫。

    【1】阅读①—③段,简要概括作者采取哪些方式了解方志敏。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在文中的意思。

    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有一腔实现理想信仰的热血,有一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铁骨

    【3】阅读⑤—⑧段,文中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方志敏“高贵的清贫”,请简要概括。

    【4】阅读全文,说说标题“高贵的清贫”的含义。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题目:带着 上路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抄袭、套作给分为10分以下。如果抄袭前面阅读材料,判为0分。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