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屏东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与物质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媲美,精神文明同样“水涨船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推动一系列文明风尚建设。对改变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敢于出真招、动真格;对制止不文明行为,能身先士卒、不以为然

    A.芝麻开花节节高

    B.融合

    C.动真格

    D.不以为然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陨石  迁徙  无精打彩 B.旋涡  秘诀  垂珠联珑

    C.辐射  题跋  自出新裁 D.胡髭  腌臜  为富不仁

  •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猎(shǒu   奋(kàng   cāo   然而止(jiá

    B.xǐng 暗(huì   风雪途(zài

    C.然( 绊(   默(jiān   作样(

    D.qiáo 斜(qǐng qiào   追本源(

  • 4、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中白居易饱含真情地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

    B.首联中,“巴山楚水”泛指贬地,此联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字句的渲染,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达了作者被贬多年的无限心酸和悲凉。

    C.颔联运用比喻,以笛声、烂柯为喻,表达了怀念亡友的悲痛之情和对世事变迁、岁月蹉跎的感慨。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感谢之情和共勉之意,只有靠着唱歌、饮酒,诗人才能稍稍振作精神,消除心中的苦闷。

  • 5、依次填空,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

    ②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

    ③它是起于自知之明

    ④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

    A.①③④②

    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 6、把下列语句组成一段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

    ③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④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

    ⑤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

    A.④⑤①③②

    B.②④⑤③①

    C.④⑤③①②

    D.②④⑤①③

  • 7、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最符合语境的一项(     

    ①一代代建设者把青春播撒在祖国大地上,孕育出点染江山的葱茏绿意,换来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累累硕果,更_______(凸显,显耀、显明)出生态文明理念的可贵。

    ②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迈进,我们仍然需要始终保持________(一鼓作气、一意孤行、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

    A.凸显       一往无前

    B.显明       一意孤行

    C.显耀       一鼓作气

    D.显耀       一意孤行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干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竞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角:较量。②干:这里是游说的意思。③洫:田间水道。④费:通“废”,废弃。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自谓可十万( )        (2)有土寇( )

    (3)为所擒( )                 (4)使试一村( )

    【2】翻译下面句子。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3】选文讲了什么道理?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泊平江百花洲

    〔南宋〕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释】①吴中:指苏州一带。②王程:指被君王差遣办理国事的旅程。③棹(zhào):船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待自己与苏州的因缘,是因王程之便而得以游赏吴中佳胜的幸运之感,并为下文得出感慨蓄势。

    B.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羁旅行诗,诗题中的“泊”字便可见出;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且颔、颈两联对仗工整巧妙。

    C.颔联中诗人从眼前回顾半世以来的行踪,从眼前的百花洲联想到所游历过的三江五湖,拓展了时空。

    D.颈联运用了拟人修辞,明明是眼底云山依依挽留自己,却故意写成是诗人依恋眼底云山,别有情味。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尾联。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以和为贵”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任务。

    (1)【“和”的内涵】第一小组的同学们根据之前搜集的有关“和”的词语,纷纷解读“和”在不同语境中的内涵。

    小李同学说:“和”是“和煦”,是春风温暖,阳光明媚;

    小张同学说:“和”是“和平”,是百姓安居,世界太平;

    请你仿照句式,对“和”的内涵进行解读:“和”是“________”,是________

    (2)【“和”的应用】下面是第二小组的同学们搜集到的名人名言,请你与他们共同完善《以和为贵》演讲稿提纲,选择合适的材料作为分论点的论据,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字母)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B.和者,无乖戾(乖戾:不合情理)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C.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

    D.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与鲍春霆》

    【中心论点】以和为贵,“和”是修身之道,是兴家之本,是强国之根。

    【分论点一】“和”体现修身正己、推己及人的道德观。

    【分论点二】“和”体现和睦孝顺、融洽和美的家庭观。

    【分论点三】“和”体现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观。

    论据①:________     论据②:________     论据③:________

    (3)【“和”的乐趣】在查找资料中,有的小组想要借助手机,但是一则新闻让同学们对“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请你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加入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少于30字)

    如何解决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中的难题。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呼吁建立网络游戏分级制度,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实行未成年人登入网游时段、时长监管分级,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

    (2020年5月28日《光明网》)

    小赵同学: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会耽误学业,甚至会危及身心健康,所以有必要建立网络游戏分级制度。

    小董同学:如何分级,如何界定游戏用户的年龄,难以形成共识,所以我觉得建立网络游戏分级制度难以实行。

    我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根据上下文句默写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国破山河在, __________________。

    (6)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

    (7)日暮乡关何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1)话说A打一看时,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托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绦;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垮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带着抓角儿软头巾,挺手中朴刀,高声喝到:“你那泼贼!将俺行李财帛那里去了。”……A与那汉斗到三十来合,不分胜败。两个又斗了十数合。正斗到分际,只见高山处叫道:“两个好汉不要斗了。”……酒至数杯,王伦对B道:“……却才制使要上东京干勾当,不是王伦纠合制使,小可兀自弃文就武,来此落草。制使又是有罪的人,虽经赦宥,难复前职。亦且高俅那厮见掌军权,他如何肯容你?不如只就小寨歇马,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同做好汉。不知制使心下主意若何?”B答道:“重蒙众头领如此带携,只是洒家有个亲眷,见在东京居住。前者官事连累了他,不曾酬谢得他。今日欲要投那里走一遭。望众头领还了洒家行李。如不肯还,B空手也去了。”王伦笑道:“既是制使不肯在此,如何敢勒逼入夥。且请宽心住一宵,明日早行。”B大喜。

    (2)饮酒中间,曹正动问道:“制使缘何到此?”B把事情从头备细告诉了。曹正道:“既然如此,制使且在小人家里住几时,再有商议。”B道:“如此,却是深感你的厚意。只恐官司追捕将来,不敢久住。”曹正道:“制使这般说时,要投那里去?”道:“洒家欲投梁山泊去寻你师父A。俺先前在那里经过时,正撞着他下山来与洒家交手。王伦见了俺两个本事一般,因此都留在山寨里相会,以此认得你师父A。王伦当初苦苦相留,俺却不肯落草;如今脸上又添了金印,却去投奔他时,好没志气;因此踌躇未决,进退两难。”

    【1】选段中描写的A是指______,B是_______

    【2】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众多英雄人物上梁山的道路大致有三种类型:出身底层不满社会黑暗,因一事触发义无反顾奔上梁山;有较好地位却被统治阶级逼得走投无路而被迫上梁山;为了兄弟情义同上梁山。请分析B属于哪一种类型?再举出另两种类型各一个例子并简单分析。

    【3】下列有关《水浒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结构上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B.《水浒传》运用的是古白话文,通俗生动,活灵活现,充满个性化色彩,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

    C.《水浒传》开创了英雄侠义小说中称呼人物的一种传统,即为小说中的人物去绰号来标识传扬此人物的特征,如吴用的绰号为“智多星”,林冲的绰号为“豹子头”,秦明的绰号为“霹雳火”,张清的绰号为“菜园子”,孙二娘的绰号为“母夜叉”,等等。

    D.郑振铎先生在他的《中国文学研究》中曾以一条弧线表示《水浒传》的结构。这条弧线以误走妖魔为起点,步步上升,至梁山英雄排座次到达顶点,此后便逐渐下降,至魂聚蓼儿洼降至终点。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雅言俗语

    雅言:①指中国古代通行的标准语,即古代的普通话:②文雅的语言:③正确合理的言论,正言。

    俗语:通俗而广泛流行的语句,简练、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现代汉语词典》

    【材料二】

    语言没有优劣高下之分,关键是运用要得体。语言得体,就是语言要适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有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之分。内部环境是指文章的上下文,或者说话的前后语;外部环境是指语言交际的社会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场合、对象、话题,乃至说话人的情感和思想倾向等等。

    【材料三】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世界各地守望相助。以下是寄语摘录:

    a.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b.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c.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世界加油!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普通话可以称之为“雅言”。

    B.“俗语”都是劳动人民所创造出来的。

    C.“雅言”在使用的时候比俗语高雅,所以推荐使用。

    D.“语言的得体”就是语言能表达使用者的情感。

    (2)同学小华的妈妈认为【材料三】中a句、b句的表达更得体,而c句的表达太俗,不够好。你认为呢?请结合材料内容向小华妈妈谈谈你的看法。

  •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言

    安宁

    ①阿永是远房表弟,跟我同龄,但小时候我并不怎么喜欢和他玩耍。因为他长得像贾宝玉一样好看,人又聪明,一起做事,总是一下子便将我比了下去。母亲喜欢阿永的模样,当笨嘴笨舌的我跟阿永站在一起的时候,她心里充满了嫉妒,觉得我哪儿都不如他好,不会哄大人开心,也不会察言观色,这种吃不开的性格,将来怕是好不到哪儿去。

    ②多年后,我成了让父母满意、亲戚羡慕的大学老师。阿永则初中没有毕业便辍学打工,从乡下混到县城,又去北京神秘地折腾了几年,据说发了点财,而后回到老家县城,开起了饭店。那一阵阿永在亲戚圈里取代了我,成为人人夸赞的能人

    ③不管是不是真的发达,至少阿永在人前一直都是春风得意的模样。他自然更喜欢走亲访友,每次来我家,都要游说父母入股他的大事业,还要让我尚未大学毕业的弟弟将来加盟他的饭店,做他的助理。母亲又欣喜又讨好地做了满满一桌子饭菜,招待能吃能喝好胃口的阿永,又恨自己没有能耐攒下一笔钱来,交给阿永坐等分红。一直抱怨我没本事帮他进我所在的大学读书的弟弟,更是喜滋滋地、小跟班似的在阿永屁股后面追着跑。就怕一不小心将这个贵人给弄丢了。至于我这个姐姐,他是完全不放在眼里了,饭桌上敬酒,连杯子都不碰我的一下。我瞪他,他立刻白我一眼,意思是,谁让你读成了书呆子,一点儿人情世故都不懂,连我的前程也不能包办!

    ④相继有人在阿永的游说下,为了高额的利息和分红,迫不及待地交出了自己一辈子的积蓄。好在父母没有多少钱,又对向来能胡吹神侃的阿永存了一些疑虑,所以没敢将银行里的定期存款提前取出来,去挣这份让人眼馋的利息。那一两年,因为阿永,那些不怎么熟络的亲戚朋友好像都成了近亲,常常会在阿永的饭店里相遇。絮叨一番阿永带给他们的新的刺激或者福利。因为没有入股阿永的事业。父亲总觉得亏欠他。因此如果阿永饭店里有什么活计忙不开,只要他一个电话,父亲便会跑去义务劳动,借以弥补没有百分百信任阿永的愧疚。回来跟母亲提起阿永饭店的大场面,父亲免不了一声叹息,说:阿永他娘比我们命好,没到六十,就能摆下挑子享清福了。母亲听了嫉妒,鼻子里哼了一声;哪天饭店黄了,欠下一屁股债,看他们怎么收拾。摊子铺得大了,塌得也快,我就不信连初中毕业证都没有的人,能折腾上天!

    ⑤母亲一语中的,阿永的饭店竟然真的很快就黄了。只不过不是赔钱倒闭,而是阿永因非法集资和放高利贷,被判刑入狱!这一消息传播的速度,比阿永当初衣锦还乡还要迅速,且极具杀伤力。母亲回忆起阿永入狱前的征兆,说他提了一箱好酒登门时,已经有了大厦将倾的惶恐与焦虑,不断地提到,让母亲有时间多过去走动走动,姐妹俩絮叨絮叨旧事。母亲嘴上答应着,心里却想:我们家怎么配做你的亲戚呢?还是免了吧。但母亲还是说了一通迎合的话。阿永坐在沙发的一角,双手交叉握在一起,不断地扭动着,好像要扭出什么话来。他甚至还揉了揉眼睛,直到那眼睛红了。

    ⑥阿永入狱后,周围的人迅速地变了,很多人骂他罪有应得——让他平日里在亲戚面前嘚瑟,这回好了吧,要在监狱里待上七年,跟老婆离婚了,钱财被分去大半,将来这大半就给了孩子的后爸,忙活了几年,原来是给别人挣钱了!还说让老娘享福呢,他不知道爹娘都没脸见人了,门都不敢出?唉,他这辈子是完了,出来都四十岁的人了,要啥没啥,脑袋上还顶着个诈骗犯的帽子。

    ⑦母亲一个劲儿地庆幸,没有将钱拿去他那里鸡生蛋,下利息,落个利息没挣到,反倒折了老本,被他骗个精光的结果。父亲叹了口气,说:那些年白白给阿永的饭店通下水道了,早知道就收取他一些费用了,反正他在监狱里,这人情欠了也不用还。

    ⑧我在一旁听着父母长吁短叹,想起即将毕业寻找工作的弟弟,忽然有些紧张,像父亲一样重重地叹了口气。

    (选自《百花园》2021年第4期,有删改)

    【1】理清文中“我”的母亲对阿永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嫉妒→______________________→迎合→庆幸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到“父亲”叹息,父亲两次叹气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回来跟母亲提起阿永饭店的大场面,父亲免不了一声叹息。

    (2)父亲叹了口气,说:“那些年白白给阿永的饭店通下水道了,早知道就收取他一些费用了,反正他在监狱里,这人情欠了也不用还。”

    【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这一消息传播的速度,比阿永当初衣锦还乡还要迅速,且极具杀伤力。

    (2)阿永坐在沙发的一角,双手交叉握在一起,不断地扭动着,好像要扭出什么话来。他甚至还揉了揉眼睛,直到那眼睛红了。

    【4】老舍说:“人物是小说的心灵”。由安宁《人言》中“我”的母亲,想到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谈谈它们在写作手法上的相似之处。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作文

    青春作伴好读书。无论买书、借书,还是品读、分享,你与书有关的事总能流淌于笔下。

    请以“书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全文不少于5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③文中如出现校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代替;如出现人名,请用小刚、小志、小芳、小晶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