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看到您老95岁高龄还这样硬朗,我们从心里高兴,祝您长命百岁。
B.今天是您的生日,妈妈,女儿祝您青春永驻,永远漂亮。
C.大家既然欢迎我表演一个节目,我就不怕献丑了,唱一支歌吧。
D.小明,一次考试失败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振作精神,胜利终归是你的。
2、下列句子中加点儿词语中使用不正确一项是( )
A.在开学典礼上他第一次代表学生发言,显得有点儿矜持。
B.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中漫步。
C.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那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D.我国政府有坚定的反腐决心,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也要将腐败分子缉拿归案。绳之以法。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狂风骤起,深蓝色的海面卷起阵阵巨浪,滔滔不绝地涌向岸边。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D.我们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4、《表哥驾到》、《顶碗少年》、《石壕吏》、《伤仲永》的作者分别是谁?( )
A. 秦文君 赵丽宏 杜甫 王安石
B. 赵丽宏 秦文君 杜甫 王安石
C. 秦文君 赵丽宏 王安石 杜甫
D. 赵丽宏 秦文君 王安石 杜甫
5、(原创)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B.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又叫作“长短句”。
C.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他的《天上的街市》。
D.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战争告罄,许多军人都卖剑买牛,回到田间过起了平静的耕种生活。
B.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叶圣陶先生都认真至极,力求妥帖和完美。
C.十多年没见的两个老同学在大车上不期而至,他们扺掌而谈,毫无倦意。
D.现如今,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机屏幕上,对身边精彩的世界往往不以为然。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慷慨 颁发 湍急 震耳欲聋 诚惶诚恐
B.镌刻 哽咽 诘责 和言悦色 眼花瞭乱
C.缥缈 谛造 窒息 摧枯拉朽 别出心载
D.躁热 追溯 海藻 无与轮比 舳舻相接
8、《出师表》中作者为什么要写“侍卫之臣,忠志之士”?
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2】颈联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3】请赏析“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0、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①新华社沈阳9月2日电2021年9月2日上午,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109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及1226件相关遗物回到祖国怀抱。
②9时,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11时26分,空军专机平稳降落在辽宁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空军两架战斗机护航,向志愿军烈士致以崇高敬意,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以“过水门”最高礼遇迎接志愿军烈士回家。
③12时37分,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举行。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孙绍骋主持,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财政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和辽宁省委、省政府,沈阳市委、市政府,驻沈解放军、武警部队等负责同志,以及志愿军烈士亲属、部队官兵等约230人参加。
④仪式现场气氛庄重,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覆盖着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到场迎接的解放军官兵军容威严、持枪伫立,现场全体人员向烈士遗骸三鞠躬。
⑤忠魂不泯,浩气长存。仪式结束后,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被护送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3日10时,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将在这个陵园志愿军烈士纪念广场举行。2014至2020年,累计有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落葬于此。
材料二
美陆战一师与志愿军第九兵团装备对比
| 美陆战一师 | 志愿军第九兵团 |
空军 | 每天出动空军上千架次,可随时呼叫空中火力支援 | 0 |
坦克 | 85辆坦克 | 0 |
大口径火炮 | 100多门 | 0 |
弹药 | 无限量供应 | 每名战士80发子弹,后面基本没有补充 |
军服 | 防寒帽,羊毛内衣裤,防风雪登山服,长筒靴,鸭绒睡袋 | 单薄的南方过冬棉衣 |
后勤补给 | 各种肉罐头,午餐肉,鸡腿,巧克力,饼干,香烟,啤酒 | 炒面就雪,冻得如石头般的土豆 |
材料三
①在南京河西住着一位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传奇老英雄,他是原24军72师216团一营一连战士,在上甘岭战役中,因作战勇敢,打一仗升一级,迅速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副排长。在和平时期,他还做了29年的飞行员。他叫林志洲。即使有这样的生死经历,他转业时,对自己的工作,对爱人的工作,却从来都没提什么要求,只是说,有个工作干就行。
②1993年,林志洲退休。88岁的他现在南京河西地区的江苏省老年公寓,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是一位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传奇英雄。虽然年事已高,但林志洲精神非常好,也很健谈,心态积极,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十分关注时事政治,深深为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感到骄傲和自豪。
【1】当时志愿军部队存在哪些困难?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2】七年级开展“与祖国共成长”寻访活动,要求寻访老战士、老同志、老党员等,听他们讲述自己履职敬业、追梦筑梦、接续奋斗的故事。小南准备寻访抗美援朝的传奇英雄林志洲。以下是他拟定的采访提纲,其中有一个采访问题设计不当,请你找出并简要阐述理由,再补充一个恰当的问题。
时间地点 | 2022年3月5日,江苏省老年公寓 |
采访对象 | 林志洲 |
采访目的 | 了解林志洲老英雄参加上甘岭战役的经历和他退伍转业之后的工作情况。 |
采访方式 | 深度访谈,照片拍摄。 |
采访问题 | ①请问您参加上甘岭战役时多大年纪? ②最近我们都看了《长津湖》这部电影,请问上甘岭战役的作战环境和作战难度与长津湖战役比有什么不同? (请对方详细讲述) ③您如今在老年公寓里生活幸福吗? |
(1)设计不当的问题(只填序号):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喜欢浏览新闻的小米,看了以上有关志愿军的新闻及资料,深感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决定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全班同学在3月6日早上八点去当地烈士陵园祭奠,以这样的方式怀念逝去的英雄们。请你以小米的身份,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写一份倡议书。要求:①内容简明,思路清晰,语言得体,格式正确;②140字左右。
倡议书
同学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倡议人:小米
2021年3月5日
11、按要求填空。(8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2)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 , 。
(4)美国挑起南海争端,遭到全世界热爱和平人的一致反对,这正如《孟子》二章中所说 , 。
(5)请写出以传统节日为内容的两句诗词: , 。
12、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语段,结合原著,回答问题。
列宁格勒一直没有回音。出版社的沉默逐渐成为一种威胁。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保尔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也就是他的灭亡。那时,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这是州委来的电报。电报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1)划线句子中“铁环”“新的武器”各指什么?
(2)有人认为:全书结尾写保尔有“如果书稿被彻底否定,那他的日子就到头了”的想法和悲观情绪,这有损英雄的高大形象。对此,请阐述你的看法。
13、阅读两篇短文,完成小题。
(A)土地的誓言(节选)
端木蕻良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B)乡村的泥土
①乡村是泥土做的。泥土是乡村的灵魂,它是上苍送给乡村最好的礼物。
②泥土与庄稼,庄稼与人,都是一一安排好了的,谁也离不开谁。一团泥土,就是一句百读不厌的经文。曾祖父读过,祖父读过,父亲读过,我和弟妹们也读过,我们的儿孙还要再继续接着读下去。一个生命,又一个生命,在泥土里摸来摸去的,摸着摸着就摸老了,直到连泥土也摸不动的时候,这个生命就该被泥土抚摸了。
③我曾仔细观察过父亲的那双手,粗糙得跟老树的皮没有什么两样,骨节粗大,十指变形,没有一个完整的指甲。这双手曾在土地上扒挠了八十多年,豆村的每一块土地都曾留下他的手印,甚或每一个土团都曾感受过他的手温。一次重病使他的右手致残,无法再扶犁耕地,挥镐掘土后,我劝他把家里的那几块地让给别人做,他咬咬牙艰难地作出了决定。但他执意要留下一小块自己做,说闲着也是闲着,种不动地,哪怕到地里站一站,蹲一蹲,在田埂上坐一坐,弯腰扯几把草,心里也好受些。父亲留下的这块地顶多只有三分,春天种了玉米,接着又种了一茬芝麻。夏天我回豆村时,发现他和母亲蹲在白花花的日头底下,一个吃力地翻着土,一个用槌棒敲打着土坷垃。目睹着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一涌一涌的。于是我就跟他们说,这地不能再种了,要是热出个好歹,不值得。父亲一边敲打着土块,一边说,再种最后一茬。母亲也附和说,再种最后一茬。这样的话,他们已经跟我说过不下四五次了,每次都没有兑现。季节一次次地向前延伸,父亲的庄稼也跟着一次次地向前延伸。其实我心里是清楚的,只要父亲和母亲不倒下,这“最后一茬”就得一次次地向前延伸。
④我们与土地和庄稼每相遇一次,都是一种缘分,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默契和交流。庄稼来了一茬又一茬,又被我们送走了一茬又一茬。每迎来一茬庄稼,我们就多一份希望;每送走一茬庄稼,我们就多一份充实。在这一次次的迎送之中,一代又一代的庄稼人微笑着走进泥土。试想,如果没有它们一茬又一茬地陪伴着我们,我们的一生该是多么苍白啊!
⑤播种的时候,我常常攥着种子遐想,这些种子去了泥土里之后,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村庄里来了,就像一个个日子。尽管它们会给我带回更多的收获,但我还是有些依依不舍。一茬一茬的庄稼绿了,一茬一茬的庄稼黄了,似乎都是转瞬之间的事。收割也是如此。当我用镰刀把一棵棵成熟的庄稼揽在怀里,它们好安静啊!我知道又该送走一茬了。
⑥躁动了一个春天,喧闹了一个夏天,土地直到把所有的庄稼都送走了之后,这才坦然无忧地躺下来,在月光下深深地睡下,那飘荡在田野上大团大团的浓雾,就是它绵长而舒缓的呼吸吧。
【1】语段(A)请用简洁的话概括“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丰饶”的内容。
【2】语段(B)第③段中的“再种最后一茬”这句话,父母已经跟“我”说过不下四五次了,为什么“每次都没有兑现”?
【3】语段(A)中为什么“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4】语段(B)第⑥段中说土地“这才坦然无忧地躺下来”,说说土地“坦然无忧”的原因。
【5】鉴赏语言。
(1)语段(B)“当我用镰刀把一棵棵成熟的庄稼揽在怀里,它们好安静啊!我知道又该送走一茬了。”中的“揽”是否可以换成“抓”?为什么?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语段(A)中的划线句。
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
【6】结合语段(A)(B)内容回答:这两个语段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题目:_________
①每逢中秋。面对一轮圆月,不由地就要吟起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中结尾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是我心中的最盼。有了微信,给家人,给朋友,就选一圆月图,写上这十个字,以表达最真诚的祝福。
②苏轼写这首词时人在密州,即山东的诸城。词前小序写得清楚∶“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子由是他兄弟苏辙的字。苏轼很想念多年未见的弟弟,希望即便是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③我自己是少小离家,或许是离得久了,已把他乡作故乡。于是中秋思念还在,却不像当年那样急迫。面对身边从乡下来城里谋生的年轻人,每日见他们或嘻哈或玩手机,也曾认定岁月更新人间繁华,思家之绪恐早已变成乐不思蜀。但有一件事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推断,并有了新的理解。
④每日来小区送网购货品的小伙姓缴,很少见的姓。就因为这个姓,我一下就把他记住了。小缴很勤快,特别有礼貌,每次敲开门,都笑呵呵先说句“您好”,不像有的快递员根不得扔下就走。有一次停电,小缴竞爬了二十层楼上来,让我感动。小缴的收入很好计算,不分大小每件一元。小缴风雨无阻,每月能送三四千件。有一次我俩一起坐电梯,我问他∶“想家不?”他眼睛也不眨一下,脱口而出∶“不想。”我又问他;“有对象了吗?”他脸色泛红,眼睛放光∶“正谈着呢!是俺老乡,她在饭店打工。”一来二去,我俩成了见面必说上几句话的朋友。
⑤去年中秋节那天,我又见到小缴,出乎意外,他竟没和我打招呼。那天晚上,我下楼观月,顺便走走,天气虽然转凉,街边大排档依然红火。忽见小缴一个人在那里,对着圆月发呆∶桌上放着几个空酒瓶。我悄悄过去坐他对面,身下塑料椅子尚有余温。我心头一动,问他∶“是不是想家了?”小缴看清是我,叹口气说∶“是。”我接着说:“那就回去看看吧,别太累了。”小缴不说话,月光下,他脸上有点点亮珠,他流泪了。
⑥小缴是实在人,他告诉我,本来计划好中秋节带对象回家订婚,没想到夏天发水,家里的房子塌了。为了盖房,他把几年攒的钱全寄回去。就为这,女友跟他生气,刚才俩人在这儿争执一阵,女友气呼呼地走了。我能说什么,只好劝上一阵,小缴心情平和了后说∶“父母在家里过得好,就不想家;有了难处,就想了。”
⑦望着圆月,我忽然意识到“千里共婵娟”这句话的更深一层 就是多么希望你们过得更好啊,如此,让我们心底无忧地一起来欣赏这圆月吧。
⑧是的,远方的思念寄明月,思念不会是简单的。离家的游子心再宽,也容不下家中有了难处。
⑨说心里话,我很想帮小缴一把,但有些犹豫。犹豫之间,就不见小缴来送货了。或许他回了老家,或许他换了工作,时间一长,我也就不想了。
⑩事情很巧,今年中秋节前几日,还是晚上,还在那个大排档,我又见到小缴,和一个女子。小缴热情地招呼我,介绍说这是他的妻子,又小声说就是原来的女友。我笑问他们什么时候结的婚。小缴说才从家里办了喜事回来。我问,家里新房盖上了吗?小缴说搞美丽乡村建设,再加上危房改造,没花多少钱,就盖了一处比老房子不知好多少倍的新房,还搞起农家乐饭店。
⑪我说∶“你们下一步的想法呢?”
⑫小缴说:“去年改行当厨子,也没挣啥钱,倒是学了点手艺。这次来就是收拾东西,彻底回老家办‘农家乐’。去年我俩在这儿生的气,今年还来这里坐一坐,告个别,没想到又遇见您。今年八月十五,我们就在家和父母一起赏月了。”
⑬小缴妻子说∶“我们那儿月亮比这儿的大,还亮。”
⑭小缴握握她的手∶“都一样。”
⑮我顿了一下,慢慢说:“不一样的。家乡的月亮,在我们心里,眼里,一定更大更亮。”
【1】假如你要给上而选文拟一个题目,你会拟一个什么題目?并说明理由
【2】请对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他脸色泛红。眼睛放光:“正谈脂呢!是俺老多,她在饭店打工。”
【3】选文中的小缴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耍分析,
【4】第③段中写到“但有一件事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推断,并有了新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一件事”是什么,“我”的“新的理解”是什么。
15、请以“认识你,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生活经历,讲述有真情实感的故事。②叙事清楚,结构完整,注意锤炼语言。
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