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不安中,哈克已不知不觉地接近那条小巷,心里诚惶诚恐,时刻准备着意外不测的降临,一下子把他吓得憋过气去。

    B.不管你今后官居何位你都不能做一些藏污纳垢的事情。

    C.近年来,中国文学翻译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现状也不容乐观,翻译图书市场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的译本。

    D.电影《战狼2》预告片中的部分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

  • 2、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两首词都是宋代辛弃疾的作品,“破阵子”“南乡子”都是词牌名。

    B.(甲)词第一、二句用“挑灯”“看剑”“梦回”三个连续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形象,而作者的一腔爱国之情,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读来意味无穷。

    C.(乙)词以三个设问句引导全文思路,作者自问自答,热情赞颂曹刘的英雄本色,起到了借古讽今的艺术效果。

    D.两首词都抒发了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但也都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 3、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A.诗中“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

    B.诗中多处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这首诗塑造了木兰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这一人物形象。

    D.这首诗繁简安排极具匠心,着墨较多的是木兰的军旅生涯和战斗过程,突出对木兰勇于担当的颂扬。

  • 4、指出所用修辞手法与众不同的一项   (   )

    A.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B.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C.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D. 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 5、下列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滨逊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显示了硬汉子的坚毅性格。

    B.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段话赞美的是梁山好汉宋江。

    C.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集中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D. 《简·爱》中的简·爱出身贫寒,从小就极具反抗精神。她毕业后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最终以独立的人格和勇敢的个性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情。

     

  • 6、下列各项语法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由衷地感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热情”中两个“劳动”的词性相同。

    B.“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带,就有无限趣味”中的“趣味”在句中作宾语。

    C.“实验的过程不仅惊心动魄,而且具有危险性”是转折关系复句。

    D.“伤痕累累”“怒发冲冠”“形势逼人”“愚公移山”这四个短语的类型完全相同。

  • 7、下列句子中,所标注的重音与提供的情境最相符的一项是(     

    班长参加市中学生演讲比赛决赛,小明得知决赛结果后,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告诉大家:

    A.班长荣获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啦!

    B.班长荣获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啦!

    C.班长荣获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啦!

    D.班长荣获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啦!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选自《周公诫子》)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___________

    【2】翻译。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设计)请你写一条简洁优美的主题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

    (2)(材料整理)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材料,这些材料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①曲高和寡  ②孙康映雪  ③车胤囊萤  ④宋濂抄书  ⑤岳母刺字  ⑥诸葛亮出山

    (3)学校将要组织一次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仿照示例补充此次活动步骤。

    步骤一: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评委老师进行点评  

    步骤四: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做?如果班上安排你发言,请你用两三句话表达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__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完《骆驼祥子》,晓甬和小舟对“假如小福子没死,是否能挽回祥子的悲剧”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联系整本书,说说你的看法与理由。

    晓甬:假如小福子没死,祥子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小舟:假如小福子没死,祥子的悲剧仍会继续发生。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拣麦穗

    张洁

    ⑴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那篮子显得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交。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重新掉回地里去。

    ⑵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哈?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

    ⑶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

    ⑷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笑啥嘛!我生气了。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

    ⑹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剃得像半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便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

    ⑺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

    ⑻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说: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对呀!

    ⑼他张着大嘴笑了,露出了一嘴的黄牙。他那长在半个葫芦样的头上的白发,也随着笑声一齐抖动着。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

    我要天天吃灶糖哩!

    ⑾他把旱烟锅子朝鞋底上磕着:娃呀,你太小哩。

    你等我长大嘛!

    ⒀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

    ⒁听了他的话,我着急了。他要是死了,那可咋办呢?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

    ⒂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里。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着嘴笑了: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他又乐了。答应着我:我等你长大。

    ⒃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这个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一块灶糖,一个甜瓜,一把红枣……还乐呵呵地对我说:看看我的小媳妇来呀!

    ⒄我渐渐地长大了。到了知道认真地拣麦穗的年龄了。懂得了我说过的那些个话,都是让人害臊的话。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叫我是他的小媳妇了。不过他还是常带些小礼物给我。我知道,他真疼我呢。

    ⒅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我站在土坎坎上,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山坳坳里。

    ⒆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这时,我真的担心了,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

    ⒇有一年,过腊八的前一天,我约摸着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经过我们村。我站在村口上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那棵柿子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树梢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雨打下来,雪压下。

    (21)路上来了一个挑担子的人。走近一看,担子上挑的也是灶糖,人可不是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向他打听卖灶糖的老汉,他告诉我,卖灶糖的老汉老去了。

    (22)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可是我却哭了,哭得很伤心。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

    (23)后来,我常想,他为什么疼爱我呢?无非我是一个贪吃的,因为生得极其丑陋而又没人疼爱的小女孩吧?

    (24)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

    (选自《张洁文集》,有删改)

    【1】在“我知道,他真疼我”之后,小语发现“我”对卖灶糖老汉的情感有了变化。

    依恋——_____——期盼——_____——怀念

    【2】散文语言往往简洁而有韵味,小语读第(5)(6)段时觉得下面两句话很值得品味,任选一题作答

    (1)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从修辞角度)

    (2)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从加点字词角度)

    【3】读到文章结尾划波浪线的句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可是我却哭了,哭得很伤心。”小语一开始觉得“红得透亮”“喜盈盈”和“伤心”好像矛盾。但结合上下文,又觉得没有矛盾。你赞成哪一种?请说说你的理解。

    【4】有人说:“张扬人性美是张洁散文一贯的笔调。”小语觉得这句话有些难懂。请你结合上文具体内容以及你的阅读体验,帮助她解答。

  •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智能手机时代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这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一部智能手机、一只手指轻划点击,我们就能足不出户尽览大千世界的逸闻趣事,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看到以往非窥探而不可得的他人的私人生活动态、感受各种各样的人间喜乐。//抖音、火山、西瓜视频的普及助力普通观众摇身一变成为荧屏主角,掀起了全民自拍直播的热潮。各路豪杰争相效仿,热衷于关注他人隐私的吃瓜群众也按耐不住创作的热情,竞相举起手机开始了自己的直播生涯,有繁华都市的灯光璀璨、宁静乡野的虫鸣蛙鼓,有日常生活里的一粥一饭、平凡人生的一笑一颦,有职场精英的风华绝代、无聊人生里的搞怪自拍……//一时间,演员神采飞扬,观众笑逐颜开。

    ②在众多网拍视频中也涌现出一些精心策划和打造的好作品,如李子柒的山水田园图景,慢节奏的生活、唯美的画面、古朴的风格让喧嚣都市里的人们体会到诗意的宁静。

    ③全民娱乐年代,直播者非主流的表演、不拘一格的创意、千奇百怪的面孔,让患有审美疲劳的人们眼前一亮,老少咸宜、乐此不疲的刷屏贡献出不断上涨的点击量,朋友圈里疯狂转发、男女老少争相追捧,成就了一个个声名鹊起的网络红人。拥有大量粉丝的网红或者接收打赏,或者直播带货,那可真是大红大紫,名利双收。

    ④看到周围一个个平凡的人通过直播逆袭为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红,许多人坐不住了,以为成功就是这么唾手可得。有人中断了大好的学业天天钉在手机前,有人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回家架起了设备。殊不知,前路漫漫,在通往网红的道路上挤满了太多的人,你知道长期坚持、每天更新、时时在线到底有多难?你知道推陈出新、夺人眼球到底有多不容易?大浪淘沙,是真金才能沉得下来。盲目跟风直播的背后是一颗颗急功近利的心眼,盲目跟风直播的结果是一批批江郎才尽者铩羽而归。

    ⑤真正能带给人幸福的职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具有造福他人的能量,即使做自媒体也要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激发创作灵感,才能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那些为哗众取宠而丧失底线卖萌献丑的作品注定会被抛弃。//

    ⑥当手机成为我们打发无聊时间、缓解社交尴尬的神器时,时光却在我们刷屏的手指间流走,交情也在我们的失礼冷漠下远去。计划好下班后学习充电,却在拿起手机的那一刻被微信朋友圈里的视频、段子所吸引,尽管潜意识中提醒自己该用功了,内心深处的焦虑感却剧增着,可是那根刷屏的手指根本停不下来,自我提升的计划就这样一次次被伤害。

    智能手机时代,每个人的生活都可能本末倒置,上班会有忙碌不堪需要好生休养的时候,上学会有紧张疲倦需要放松休息的时候,智能手机成了很多人不离不弃的好朋友。但是长时间沉湎于各种刷屏所获得的新鲜感、愉悦感终究会被虚无感和倦怠感所覆盖。让我们及时放下手机,去捕捉生活中的小确幸:充实而满足地过了一天、在洒满阳光的小院里看一本书、撸起袖子烹饪一道可口的菜肴,为更上一层楼而静坐常思己过、做一件一直很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

    ⑧业余时间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⑨有人把一生要做的事情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如生活、工作、学习,是幸福生活的保障;第二层是应该做的事情,如社会责任感、担当道义等,是健全人格的基石;最外面一层是可以做的事情,如发展兴趣爱好、修身养性,是美丽人生的开始。除了以自媒体为职业的人,大多数人可以把直播、刷屏等娱乐作为短时的消遣,而在基本的生活、个人的发展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却指望通过直播产生巨大的收益,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也让原本真实的人生陷入虚无。

    ⑩在智能手机时代,让我们做一个“智能”的人。

    (文/孟婷,根据命题需要有改动)

    1第①段中,作者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这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轻易地做到哪两件事?

    2阅读②-⑤段,针对做网络直播,作者提出了哪些需要汲取的教训?

    3第⑦段划线句中的“本末倒置”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在智能手机时代,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智能”的人?请结合⑧-⑩段内容分条概括。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一个适合多读书,读好书的日子。读书要放在我们内心的深处,读童话故事书籍可以让我们与梦想为友,读科普书籍可以与知识为友,读传记书籍可以与大师为友,读经典书籍更是让我们得到心灵的启速与净化。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在当下这段特殊的学习生活里,你读了什么书?你与书本有着怎样的対话,发生了哪些故事呢?请以“与书为伴的日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