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制载 扭捏 矫揉造作 B.广袤 涵养 断章取意
C.絮叨 劫掠 大发雷霆 D.妖娆 恪守 相得益嶂
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那些在体育锻炼上意志不坚的孩子,将来在工作上也更有可能拈轻怕重,意志不坚。
B. 对别人说的话千万莫要断章取义,这样总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误会。
C. 他做事向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非尽善尽美不可。
D. 历史上不少忠臣义士,尽忠进谏,结果却是或被挖心,或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诗人、作家,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和《园丁集》。
B. 《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他曾获庄重文文学奖,他的创作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人。
C. 冰心是著名作家、诗人,被称为“世纪老人”,代表作有《繁星》《春水》等。她的作品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D.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以语言简练、词意隽永著称,对后世的笔记体作品影响较大。
4、下列句子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说:“张教授,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C.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教师仍在为培养年轻一代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表示感谢。
D.李雷约好同学去看球赛,因感冒无法前往,给同学发短信:我生病不能去看球赛了,实在抱歉!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静谧(mì) 箴(zhēng)言 哄(hōng)堂大笑 锐不可当(dǎng)
B.譬(pì)如 龟(jūn)裂 恹(yán)恹欲睡 戛(jiá)然而止
C.绯(fēi)红 汲(xí)取 战战兢兢(jīng) 矫(jiāo)揉造作
D.缄(jiān)默 豢(huàn)养 惟妙惟肖(xiào) 信手拈(niān)来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登山队员外出活动前已经做了充分准备,因此在山体滑坡时能随心所欲地应对。
B.夏明与多年不见的老同学约定,星期日上午8点在母校的文学院大楼前不期而至。
C.广博馆藏服饰上的花鸟虫鱼历经100多年仍栩栩如生,展示着绣工们高超的手艺。
D.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目空一切、倾心投入,就能够在专业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敦实 先锋队 自圆其说 相辅相承
B.喧腾 湿漉漉 风云变幻 格物致知
C.旷野 端午节 纷至踏来 不知所措
D.浮燥 摄像头 轻歌曼舞 和颜悦色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子曰:“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骥之为骤,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修其在己,听其在人。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枥,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选自《古文笔法百篇》)
【注释】①骥:千里马。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故虽有名马: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而犹待培于生后也:
④诚以德为性所固有: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骥不称其力,称其德。
【3】【甲】【乙】都将_________比作人才,【甲】文重点阐述了通过千里马的遭遇,告诉人们要_____________的道理。【乙】文认为判断是不是千里马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不能一味依靠别人赏识。
【4】【甲】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9、阅读《行路难》完成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意味。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10、综合性学习。
七年级开展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参与了这次活动,并在活动中完成了以下任务。
(1)读书之励。为了鼓励和促进同学们热爱读书,活动前要求大家拟写一句关于读书方面的话(不得借用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20字以内)
(2)读书之法。在阅读方法交流活动中,大家介绍了4位名人的读书方法,如果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阅读,你会选择哪一种,说出你选择的理由。
A.莫言“耳朵”阅读法:作家莫言从小就喜欢听村里的老人讲故事,他经常去听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民间戏曲,仔细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诸如植物生长、动物鸣叫等。
B.茅盾“背书”阅读法:文学巨匠茅盾,能熟练背诵120回《红楼梦》。可见,茅盾在长篇小说创作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他“背书”是分不开的。
C.华罗庚“猜书”阅读法: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读书方法是“猜书”。他拿到一本新书后,不是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先打开浏览一遍。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的猜想一致,就不再读了。
D.毛泽东“四多”阅读法:伟人毛泽东读书主张“四多” ——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我选择_______阅读法,因为_________。
(3)读书之获。通过读书活动,大家准备在一起分享收获的阅读经验或获得的许多有益启示,你打算分享给大家的经验或启示有哪些?请提纲式的写出来。
11、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者姓名。
(1)桃李不言,______。《史记》
(2)读书百遍,______。《三国志》
(3)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韩愈《晚春》)
(4)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5)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
(7)__________,即更刮目相待。(司马光《孙权劝学》)
(8)《木兰诗》中写出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立下了显赫战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名著阅读
A.“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
B.“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C.“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
以上A和B材料分别选自《朝花夕拾》中哪篇文章?______、______。
C材料出自《西游记》第几回?______。
13、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节选自朱自清《背影》
【1】这两段写父亲送别“我”的情景,其中写了父亲的以下行为:
照看行李→__________→拣定椅子→嘱咐“我”路上小心→__________→__________买橘子→告别离去
【2】“我”看到父亲艰难地爬上月台的样子,“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说说作者此时此刻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感受。
【3】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扑扑衣上的泥士”是因为刚才爬月台时蹭了一身土,父亲喜欢洁净,所以扑扑身上的泥土以后心里就轻松了。
B. “泥士”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轻松”是因为买的橘子并不太重,父亲在暗示儿子自己并不累,是父亲一片爱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C. “泥土”表明当时的环境很脏,“轻松”是说父亲能给儿子买来橘子而感到心满意足,同时在暗示儿子自己并不累。
D. “泥土”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轻松“说明不是真轻松,是说父亲为能给儿子买来橘子而感到内心满足,是父亲一片爱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14、阅读朱自清《背影》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定了靠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请用三个词语概括选文中父亲对“我”的情感或态度。
【2】你认为画线句中哪两个字要重读?请简述理由。
1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常言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人家的钥匙开不了自家的门。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人们终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相信吧,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请以《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