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 康肃忿然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反溯流逆上矣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2、下面关于文学名著的内容或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 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一生创作了《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大量优秀童话作品。
C. 猪八戒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
D. 唐三藏在花果山救出孙悟空,在高老庄收服猪八戒,在流沙河又收服沙和尚。从此,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取经。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典书籍是承载知识和记忆的宝库,探索这座宝库里的珍藏,需要耐心、沉静和时间。
B.疫情防控是对病毒的战斗,也是对生活方式的检验、健康习惯的重塑、文明素养的培育。
C.疫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但也让我们暂别了匆忙、浮躁,为我们创造了亲近经典。
D.面对功过得失,究竟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姿态,考验我们每一个人的格局与担当。
4、选出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草木萌发 周而复始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B. 天空晴朗 大地苏醒 冰雪溶化 草长莺飞
C. 采积种子 花香鸟语 次第开放 物候观测
D. 不毛之地 川流不息 丢三落四 衰草连天
5、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无所不为的程度。
B.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C.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
D.“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在现今快节奏的、泛娱乐化为主的娱乐类节目霸屏的大环境下,《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等节目确实是 。它们以文化传播为载体,将个人成长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用文字、声音、图片等传统载体,打造出一档档 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带给我们的不仅仅身心娱悦,更多的是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思考。我们的综艺节目也应该成为具有中国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格的创新实践的“中国造”文化产品。而此类节目的 ,无疑是满汉全席餐桌上的一道清粥小菜,清新雅致又别有韵味。
A.别开生面 另辟蹊径 应运而生
B.另辟蹊径 别开生面 应运而生
C.应运而生 另辟蹊径 别开生面
D.别开生面 应运而生 另辟蹊径
7、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着惊海天》选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有改动。因保密需要,原文以“××”代替一些具体数据。
B.这篇消息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C.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的强国强军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起飞着舰,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D.“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字里行间描写出这次军事训练活动的人情味,展现出官兵的家国情怀,实则也是记者内心真性情的写照。
8、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同“技”。④ 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尔安敢轻吾射 / 安能辨我是雄雌
B.但微颔之 / 但当涉猎
C.睨之,久而不去 / 旦辞爷娘去
D.但手熟尔 / 尔安敢轻吾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岂汝先人志邪?
【3】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9、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一、二句写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渲染了敌兵压境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三、四句从侧面写战争的惨烈,用“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用“秋色”之美展现战场独特的壮烈之美,“塞上燕脂凝夜紫”更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悲壮。
C.五、六句中“半卷红旗”“鼓声低沉”这两处细节可以看出,面对战争,将士斗志不高。
D.这首诗多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用色彩斑烦的画面准确描写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94.6%的受访民众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或者不可回收垃圾”。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的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效果。
材料二:
沈阳生活垃圾怎么分?
根据每一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各地垃圾分类的方法也有所差异。沈阳垃圾分类采明四分法: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但是针对不同区城的具体情况,一共有三类不同的设定。
第一类为居民区域,也就是住宅小区的生活垃圾,只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厨房中产生的垃圾也放到其他垃圾中即可,无需分为干垃圾和湿垃圾。第二类为单位区域,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与居民区区域中的餐厨垃圾不同,单位食堂的剩饭剩菜就属于餐厨垃圾。第三类即为马路街边、商场等公共区域,仅分为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两类。
材料三:
北京###街道宣传图
【1】对以上三则材料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能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B.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大约一半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垃圾。
C.沈阳垃圾分类采用四分法: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不论是家庭、单位还是商场,都按此分类。
D.不同城市垃圾分类的方法也有所差异,瓜果皮核在北京属于餐厨垃圾,而在沈阳居民区域则算到其他垃圾中。
【2】下面是沈城某街道的一则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语,请你对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循环,让地球生生不息
11、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曹操《观沧海》)
②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④ ,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⑤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关切和同情的心意托明月带给对方,用诗句“ , ”表达了诗人和王昌龄之间的深厚情谊。
⑥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的话: , 。
⑦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感叹的句子是: , 。
⑧《论语》中强调学思结合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12、本文是人物回忆录,属于_____(文体)这种文体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
13、阅读《父亲数钱》一文,回答下面小题。
父亲数钱
李书霞
①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②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工资虽少,但细细地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母亲笑眯眯地接了,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她坐回饭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③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菜刨饭、大快朵颐。
④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
⑤去年,父亲得了脑梗,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左手左脚仍不灵便。原本爱说爱笑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子,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发上,基本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
⑥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数,有多少钱。”
⑦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数。
⑧“左手数。”母亲叮嘱道。
⑨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类,块票归一类,姿势又吃力又别扭。数完以后,母亲问他:“多少钱?”
⑩“没记住。”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
⑪“再数数。”
⑫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的数目。
⑬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他又主动揽下一项任务:拣谷粒。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把米粒中的谷粒选出来。隔三差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
⑭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练习走路。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可以拄着拐杖走几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两个老人家,又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
⑮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1】请简要概括文章主要记叙的两件事。
【2】选文第②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效果?
【3】选文第④段画线部分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4】选文第⑥段中画线部分“不小心”三个字有何深意?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14、填空题。
(1)《藤野先生》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学过与同一出处的课文时____________。
(2)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________,暗线是__________。本文围绕_________这一中心组织材料,按________顺序组织材料。
15、习近平总书记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提到《山海经》《天演论》对自己人生的影响;《红星照耀中国》写毛泽东常读《水浒传》《三国》和《西游记》。《盛世危言》是他喜欢的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保尔最爱看的小说是《牛虻》,书是他坚定革命信仰的一种利器……
初中三年,必定有一部经典名著对你产生过深刻影响。请围绕这一部经典名著,以“最是书香能致远”为题,以时间为线索,叙写你的阅读故事。
要求:(1)把题目誊抄到答题卡指定位置。(2)不抄袭,不套作,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