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泰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这孩子就是如此优柔寡断,什么事情都得别人帮他拿主意。

    B.大疆公司称,退出无人机中国市场的传言完全是断章取义

    C.我们虽然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精益求精

    D.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其成员的行为。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师生之间只有强化感情交流的桥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教学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B.调查数据显示,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的孩子超过47.1%以上,阅读超过1小时的孩子仅12.8%。

    C.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整治,使城区内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得到了改善。

    D.圆珠笔头对加工精度的要求极高,生产加工中,一个小小的偏差都会影响书写的流畅度和笔的使用寿命。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的一项是(     

    A.拾(duō)       (chén)   合(qì)        (jiàn)不容发

    B.(bì)睨        (jī)       新(cù)        (zhū)两悉称

    C.烟(chōng)   (suī)     刻(qǐng)   自惭形(huì)

    D.(kè)守        (yán)席     (gòu)当     一气(hē)成

  • 4、下面词语的字形及加线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刀(pō) 怨(chàng)   气(chà) 面面厮觑

    B. 地(rén)   请(bǐng) 桑(zì)   经事奇才

    C. 噪(guā) 着(tiǎn) 商(zuó) 单食壶浆

    D. 害(jiàn) 发(zhēng) 席(yàn) 如雷惯耳

  •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华儿女的革命斗争史。

    ②中国革命文化正是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史的高度文化凝聚,展示了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③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全民族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

    ④形成了一部反对不公、反抗侵略、追求富强民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曲折革命斗争史。

    ⑤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国革命文化。

    A.①②⑤③④

    B.②①⑤③④

    C.①③④②⑤

    D.②③④①⑤

  •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背影》作者是朱自清,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B. 《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C.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被贬谪到幽州任职的作品,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D. 吴均是南朝梁文学家,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代表作。

  • 7、下列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 《春蚕》 《林家铺子》等。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C.《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这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鲁迅语)。

    D.《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作者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2017年中考湖北省咸宁卷】阅读《柳宗元传》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如何与母行(一同,一起)

    B.西南域(阻断,与世隔绝)

    C.总园所亲曰(告诉,对……说)

    D.时人之(正义)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请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京师             受任败军之际(《出师表》)

    C.出私钱赎之                                   入见(《曹刿论战》)

    D.裴度亦奏                                 此之谓乎?(《虽有佳肴》)

    【3】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

    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

    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以深刻的教益.

    【4】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与刘禹锡执友,何忍捡起若是?

    ②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两首小令,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江上

    张可久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注:①嗈嗈(yōng):雁叫声。②鹜():野鸭子。

    1简要概括这两首小令的内容。

    2“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绘的景象,其基调是否一致?为什么?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班级以“雨”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猜一猜“雨”的谜语:

    ①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_____

    ②久雨不晴。(打一省会城市名)_____

    ③杜甫在《白帝》中有诗云:“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打一成语)__________

    (2)赏一赏“雨”的身影:

    雨的身影一再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请你展示一句写雨景、抒雨情的古诗文名句(要注明作者和题目),并做简要赏析。

    名句:_____

    赏析:__________

    (3)听一听“雨”的声音:

    雨声是生命敲击的声音,请把你听到的或记忆中的最动人的雨声描绘给大家听。

    我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名句默写

    (1)   ,草色入帘青。  

    (2)食之不能尽其材,    

    (3)   ,欲上青天揽明月。  

    (4)浊酒一杯家万里,

    (5)淮南秋雨夜,

    (6)   ,小桥流水人家。

    (7)转觉鸬鹚毛色下,

    (8)   ,泥香带落花。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林庚先生评价孙悟空身上具有“传奇性的英雄性格及特征”。你认为《水浒传》中哪位好汉最具有这一特点。请结合人物故事,谈谈他传奇性的英雄性格及特征体现在哪里。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要懂得“取”和“舍”

    ①有句老话,叫“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读书也一样。读书当然不等于娶妻嫁人,非得“从一而终”,一辈子厮守不可。换一种书或一类书来读,也不像离婚改行那么困难。但这绝不等于说读什么书是无所谓的。书的意义,有时比配偶还重要。因为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往往就终身爱读甚至只读某一类书。这些书会影响他一辈子,甚至决定他走什么样的道路,有什么样的思想。

    ②这就要有所选择。选择也不易。谁来选,怎么选,都是问题。

    ③那么,自己来选又如何?也很困难。一个人,如果从来就没读过书的,他怎么知道该挑哪类书、哪种书哪本书?要想学会选择,而且选得不离谱,除非他读过很多。其实答案也就在这里:要学会选书,必先多读书。观千剑而后识器。判断力和鉴赏力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读书也不例外。因此,初读书时,最好什么书都读,就像结婚之前先广交朋友,然后再从容选择一样。不要才见了一个,便忙不迭地“定了终身”。树木后面是森林。一叶障目尚且不可,如果那“叶”还是败叶,岂不更糟?

    ④书读得多了,就有了选择。这倒不是说从此就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了。其实岂止是会腻味,只怕还会造成思想的偏颇和心胸的狭窄,大非所宜。所谓“有了选择”,只不过是有了品位;所谓“有了品位”,也不是说从此只读“雅”的,不读“俗”的,而是说有了判断力和鉴赏力,知道好歹了。好歹和通常所谓雅俗不一回事。自命风雅者,往往其实是“恶俗”;向来为专家学者辈不屑一顾的“俗物”,却没准反倒“大雅”。是雅是俗,全看你有没有品位。没有品位,便是《浮士德》或《红楼梦》,也能让他讲得俗不可耐。

    ⑤品位只能来自阅读的经验,这就要博览群书。而且那“博览群书”的“博”,还不仅是数量的“多”,更是品种“杂”。朱光潜先生说:“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分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文学的趣味》)。所以,终身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是不妥的(哪怕这些书确实品位高雅)。它虽然能造成品位的纯正,却也难免趣味的偏狭。读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好歹。

    ⑥倘若无此可能,恐怕也只好(也要尽可能)挑那公认的经典名著来读。读经典名著,虽然没准会读成个“书呆子”,却肯定不会读成个“二皮脸”。此外,年轻人多读点古书,老年人多读点新书,也是办法之一。青年思想活跃,读点古书,并无碍其创新,反倒能增其厚重。老年最忌僵化,多读些新书,就能保证“生命之树常青”。

    ⑦或许有人要问,如果我读了一辈子书,觉得读什么都好,并没有什么“最”喜欢或“最合适的,又将之如何呢?当真这样,我就要说,你作了最好的选择。你想,一个人,一生中时时有爱情,处处有朋友,岂非幸福?

    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读书应该如何取舍”?请分条概括。

    2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3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那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周国平先生说:“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儿待得太久也会腻味的”。

  •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记一辆纺车

    吴伯萧

    ①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的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②那是一辆普通的纺车。说它普通,一来它的车架、轮叶、锭子,跟一般农村用的手摇纺车没有什么两样;二来它是延安上千上万辆纺车中的一辆。那个时候在延安,纺车跟战斗用的枪、耕田用的犁、学习用的书和笔一样,成为大家亲密的伙伴。

    ③在延安,纺车是作为战斗的武器使用的。那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我们边区军民热烈响应党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在延安的人,吃得饱,穿得暖。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④大家用纺的毛线织毛衣,织呢子,用纺的棉纱合线,织布。同志们穿的衣服鞋袜,有的就是自己纺的线织的布或者跟同志换工劳动做成的。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衣服,穿着格外舒适,也格外爱惜。那个时候,人们对一身灰布制服,一件本色的粗毛线衣,或者自己打的一副手套,一双草鞋,都很有感情。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总是脏了洗洗,破了补补,穿了一水又穿一水,穿了一年又穿一年。衣服只要整齐干净,越朴素穿着越称心。在延安,美的观念里有更健康的内容,那就是整洁、朴素、自然。

    ⑤纺线,劳动量并不太小,纺久了会腰酸胳膊疼;不过在刻苦学习和紧张工作的间隙里纺线,也是一种很有兴趣的生活。纺线的时候,眼看着匀净的毛线或者棉纱从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毛卷里或者棉条里抽出来,又细又长,连绵不断,简直有艺术创作的快感。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那有节奏的乐音和歌声是和谐的、优美的。

    ⑥纺线也需要技术。车摇慢了,线抽快了,线就会断头;车摇快了,线抽慢了,毛卷、棉条就会拧成绳,线就会打成结,摇车抽线配合恰当,成为熟练的技巧,可不简单,很需要下一番功夫。初学纺线,往往不知道劲往哪儿使。一会儿毛卷拧成绳了,一会儿棉纱打成结了,急得人满头大汗。性子躁一些的人甚至为断头接不好而生纺车的气,可是关纺车什么事呢?尽管人急得站起来,坐下去,一点也没有用,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等待。直等到纺线的人心平气和了,左右手动作协调,用力适当,快慢均匀了,左手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毛线或者棉纱就会像魔术家帽子里的彩绸一样无穷无尽地抽出来。那仿佛不是用羊毛、棉花纺线,而是从毛卷里或者棉条里往外抽线。线是现成的,早就藏在毛卷里或者棉条里的。熟练的纺手趁着一线灯光或者朦胧的月光也能摇车,抽线,上线,一切做得从容自如。线绕在锭子上,线穗子一层一层加大,直到大得沉甸甸的,像成熟了的肥桃。从锭子上取下穗子,也像从果树上摘下果实,劳动以后收获的愉快,那是任何物质享受都不能比拟的。这个时候,就连起初生过纺车的气的人也对纺车发生了感情。那种感情,是凯旋的骑士对战马的感情,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射手对良弓的感情。

    ⑦就这样凭劳动的双手,自力更生。纺线,不只在经济上保证了革命根据地的军民有衣穿,不只使大家学会了一套生产劳动的本领,而且在思想上教育了大家,使大家认识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意义,自觉地“克服那种认为劳动只是一种负担,凡是劳动都应当付给一定报酬的习惯”。在劳动的过程里,很少有人为了个人的什么去斤斤计较;倒是为集体做了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才感到是真正的幸福。

    ⑧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那个时候,物质生活曾经是艰苦、困难的吧,但是,比起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来,那算得了什么!凭着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⑨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选自《吴伯萧散文选》,有删改)

    【1】纺线是“很有兴趣的生活”,对此,文章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叙述?

    【2】文章第⑧段写“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是否与文章开头重复?为什么?

    【3】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原句: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总是脏了洗洗,破了补补,穿了一水又穿一水,穿了一年又穿一年。

    改句:破旧的衣服,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总是脏了就洗,破了就补,一件衣服往往要穿好多年。(改句能否替换原句?为什么?)

    (2)尽管人急得站起来,坐下去,一点也没有用,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等待,(从修辞的角度)

    【4】跟困难作斗争是艰苦的,作者为什么认为“其乐无穷”?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请以“你是我最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注意详略得当,条理清楚。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