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中国古代帝王为了显示自己与普通人不一样,在自称上就与一般人有天壤之别,如“朕”“寡人”“孤”等,《孙权劝学》中孙权就自称“孤”。
C.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经常使用敬辞和谦辞。敬辞如“家父、见谅”等,谦辞如“令尊、赐教”等。
D.《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作品,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老舍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作比较)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分类别)
C.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列数字)
D.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举例子)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依傍bàng 雕镂lòu 遒劲jìng 强词夺理qiǎng
B.纤维qiān 教诲huì 翘首qiào 舳舻相接zhú
C.嶙峋xún 濒临bīn 沉檀tán 挑拨离间jiàn
D.龟裂jūn 鲜腴yú 隧道suì 摩肩接踵zhǒng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节目鲜为人知,其典雅睿智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观众的青睐。
B.争当“美德少年”的活动开展以来,班上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C.看云识天气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D.丢失了一本心爱的书,他一整天都是一副心事重重、若有所失的样子。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溃退(kuì)荻港(dí)横渡(hèng)摧枯拉朽(cuī)
B.芜湖(wú)签订(qiān)协定(xié)锐不可当(dǎng)
C.泄气(xiè) 督战(dū)前锋(fēng)风平浪静(jìng)
D.业已(yè)要塞(sài) 歼灭(qiān)英勇善战 (shàn)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C.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一批文人共同编撰。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
D.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英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生活的磨砺让每一个芸芸众生慢慢明白:使人成熟的是经历,而不是岁月。
B.诗人李白才气纵横,作诗行文如天马行空,一气呵成,读来令人痛快淋漓。
C.为了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广州市无所不为,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D.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人世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8、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①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当权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知晓事情
B.①即更刮目相待 更:另外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说辞
C.①孤岂欲卿治经 孤:王侯的自称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D.①但当涉猎 但:只是 ②见往事耳 耳:罢了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一唱一和,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文中“治经”指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等书。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中的“三日”是三天的意思,形容时间长。“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惊讶。这句话是吕蒙对孙劝赞叹的巧妙接应。
【4】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请比较分析选文与这首诗在劝学方式、内容上的不同之处。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其二)
刘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尾联中“罹”的意思是______,松柏的“本性”是怎样的?________。
【2】这首诗是表现松柏的,为什么要写风和冰霜呢?
【3】作者写这首诗“赠从弟”的目的是什么?
10、综合性学习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七年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看招牌】
在“正眼看招牌”活动中,小泰同学在街上看到一家公司的招牌(如下图)存在错别字,他想向公司老板反映,他该怎样说呢?
(2)【赏广告】
为助力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班级举行了创建文明城市“公益广告语”征集活动。小兴同学创作的广告语深得大家的好评,请鉴赏其妙处。
公益广告语:文明一句三冬暖,脏话半句六月寒。
(3)【寻对联】
请将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
“泰州第一名联”在山响草堂檐柱上,上联“韩潮苏海”,下联“陶菊周莲”。“韩潮”是写韩愈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苏海”是写苏东坡“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陶菊”是写陶渊明的“采菊东蓠下,悠闲见南山”;“周莲”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诗文默写。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② ,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③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化虚为实,表现愁之深重的句子是 “ , ”。
④在默写古诗词时,常有同学因不能正确区分“燕”与“雁”字,出现误写情况。其实,这两种形象在诗中代表的情感是不一样的,“燕”一般与春天有关,如“ ” ;“雁”一般与思乡有关,如“ ”。
12、名著阅读。
(1)
却说宋江、柴进先归到忠义堂上,和众弟兄们正说李逵一事,只见A脱得赤条条地,背上负着一把荆杖,跪在堂前,低着头,口里不做一声。宋江笑道:“你那黑厮怎地负荆?只这等饶了你不成?”A道:“兄弟的不是了,哥哥拣大棍打几十罢!”宋江道:“我和你赌砍头,你如何却来负荆?”A道:“哥哥既是不肯饶我,把刀来割这颗头去,也是了当。”
A是谁?他为何要负荆请罪?
(2)
B看了大怒,引兵望北冲将来。宋江军兵尽投芦苇中乱走。B大驱连环马,卷地而来。那甲马一齐跑发,收勒不住,尽望败苇折芦之中、枯草荒林之内跑了去。只听里面唿哨响处,钩镰枪一齐举手,先钩倒两边马脚,中间的甲马便自咆哮起来。那挠钩手军士一齐搭住,芦苇中只顾缚人。B见中了钩镰枪计,便勒马回南边去赶韩滔。背后风火炮当头打将下来。这边那边,漫山遍野,都是步军追赶着。
B是谁?绰号是什么?设计钩镰枪的人是谁?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你真的懂中国的筷子吗?
①意大利知名时装品牌杜嘉班纳(DoIce&Gabbana,Dc)因一则宣传广告,惹恼了中国人。在DG的宣传广告中,一名亚裔面孔的模特使用筷子吃意大利食物,由于表演夸张、旁白轻浮,被认为是在嘲笑和羞辱中国的“传统文化”。某官方媒体随后发表微博,“你真的懂中国的筷子吗?一双筷子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记忆”,并附带了关于筷子的公益广告视频,转发人数轻松超过百万。
②筷子是中国的独特餐具,它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筷子有很多种名称,先秦时期称为“挟”,商纣时期称为“箸”,隋唐时期称为“箸”或“筋”,宋元明清皆称“箸”。其间从明代开始,由于“箸”与“住”谐音,故改“箸”为“快儿”。
③我们伟大祖先以箸进食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三千多年前。考古发现迄今为止最早的箸出于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葬中,文献中记载商纣王制作使用精美象牙箸。《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亦云:“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
④筷箸是用什么材质制成的呢?《礼记曲礼》中记载:“羹之有菜用挟,其无菜者不用挟。”郑玄注:“挟,犹箸也。”中国古代原始社会,人以手抓食,新石器时代,大多采用蒸煮法,以箸挟取菜叶,而食粥用上匕。匕匙早于箸产生,由于人美智慧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当匕匙的使用不能满足文化的发展时,遂产生箸。之后随着夏商的发展,箸也不断演化,从木箸、竹箸到满足贵族需要所产生的象牙箸,材质从简单到复杂。早期的筷箸类似于木棍,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制品,汉代则流行竹木材质,以漆涂之,甚为精美。隋唐时出现了金银制作的筷箸,唐代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高峰,这在筷箸文化上也有所反映。唐朝盛世饮宴之风风靡长安,美味佳肴丰富了,箸匙等餐具也向金银豪华方面发展。宋辽夏元也有不少筷箸出土,质地多为银制和铜铸。明清时期获箸的材质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宫廷用箸用尽匠心,有的甚至成为高雅的工艺。
⑤筷箸在外型上也发生着变化。早期的筷箸为首粗足细的柱形进食器具,春秋时代的箸,多为上下一般粗细的圆柱体。唐代的筷较长,宋江夏元时期的筷箸相对较短,出现了六棱、八棱形筷箸,装饰也日渐奢华。明代,箸在器形上有更加明显的发展——首方足圆,上部为方形,下半部为圆形。这样不仅筷箸放在桌上不易滚动,挟菜时也不易打滑,同时也方便了能工巧匠在筷箸上刻字雕花。方箸不但可以两筷相应拼组成画幅,也可十双筷箸排列组成更大的画面。清代的筷箸,其特点为制作工艺精巧美观、用尽匠心,工艺考究,有题诗作画的箸则成了高雅的艺术品。
⑥筷箸是中华文化的体现,除了其食器的功用以外,在古代曾经有人将其形状之直与人格之直相类比。唐玄宗在一次御宴上将手中的金箸赏给宰相宋琢道:“非赐汝全,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此外,中国人喜欢使用方头圆身的筷子,寓意天圆地方、天长地久。
⑦小小的筷子堪称中华文明的传承链,以独特的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特色文化。重新认识筷箸习俗的文化价值,对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很有意义。
【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筷箸。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唐代的筷箸较长,宋辽夏元时期的筷箸相对较短,出现了六棱、八棱形筷箸,装饰也日渐奢华。
【3】阅读第③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考古发现迄今为止最早的箸出于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葬中,文献中记载商纣王制作使用精美象牙箸。
14、议论文阅读
学会赏识
①意大利著名雕刻家米开朗琪罗,历尽心血雕刻出著名的大卫像。人们皆惊叹于大卫像的辉煌,可在此之前,缺少有人对这块石头做出褒评。其实并非石头不美,只是无人赏识,而米开朗琪罗发现了它,并赋予了它新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赏识。
②因为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疏朗的表现;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显。没有赏识,自我多了一份自卑,他人多了一份挑剔,社会多了一份冷漠,世界缺了一份美好。
③学会赏识身份低于自己的人,因为“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都必定有值得喝彩的地方”。台湾作家林清玄曾经评价一位犯案数十起的小偷,赞扬他的细密心思,肯定他的灵巧手法。小偷听说后,金盆洗手,成为四十多家羊肉连锁店的老板。一位年轻人因一首情诗离开学校后,福楼拜给予他鼓励,赏识他。终于,这个年轻人写出了短篇小说《羊脂球》。这位年轻人,便是莫泊桑。是赏识唤回了迷途上的浪子,是赏识激发了年轻人的灵感,为何不学会赏识?
④学会赏识自己,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学会赏识自己,要有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放,要有苏子“西北望,射天狼”的胆量,要有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自信,要有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坚贞。因为赏识自己,诸葛孔明才会自称卧龙,未出草庐而晓得天下三分;因为赏识自己,毛遂才会以锥自喻,在大殿上据理力争;因为赏识自己,陈涉才会石破天惊,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赏识可以给自己动力,使自己迈上新阶梯,为何不学会赏识?
⑤学会赏识那些强于自己的人,因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廉颇因为不赏识蔺相如的治国才能,居功自傲,处处刁难。而蔺相如赏识廉颇的滔滔武略,不与他计较。终于两人化干戈为玉帛,彼此赏识,才有“负荆请罪”流传至今。若两人居心叵测,岂不又有一个国家葬送在阴谋诡计之中?孔夫子隔着上千年的山丘高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会赏识,才会看到别人的长处,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既是如此,为何不学会赏识?
⑥真正的智者懂得欣赏,他们会在赏识同时,把自己投入到铸就辉煌的熔炉之中,把自卑熔炼成自信,把不满锻造成竞争,把孤傲挥洒成谦逊,把萎靡升华成振奋,把诗意挤压成动力,把挫折捶打成练达。
⑦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学会赏识,对己,是一种超越;对人,是一种幸福。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简要分析说明第②段的论证过程。
【4】说说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5】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第⑦段中“学会赏识,对己,是一种超越;对人,是一种幸福。”这句话的。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处意外的发现,让陆游兴致盎然;“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一个意外的消息,让李白忧思难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困居长安的杜甫,渴望着一封意外抵达的家书;“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外的回首,是辛弃疾遍寻之后的自然而然。
意外有时让我们惊喜,让我们有所感触;意外有时让我们无奈,让我们难以释怀;意外有时给我们希望,让我们望穿秋水。意外有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题目自拟;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