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阜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不相同的一项是(     

    A.执/          望/   悄/

    B.见/          /   /随声附

    C.乱/水摸鱼   罩/鸟   价/

    D.落/          /   托/

  • 2、将下列敬辞与谦辞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家父   ②令堂   ③舍弟   ④垂爱   ⑤奉劝   ⑥赏脸   ⑦见教   ⑧敝人

    A.敬辞: ①②④⑥;谦辞: ③⑤⑦⑧

    B.敬辞: ②④⑤⑥;谦辞: ①③⑦⑧

    C.敬辞: ②③④⑥;谦辞: ①⑤⑦⑧

    D.敬辞: ①④⑥⑦;谦辞: ②③⑤⑧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罅隙            金蜣          翰林        重岩叠障            不折不挠

    B.轩榭            日晷          防御        惟妙惟肖            因地治宜

    C.题跋            滞留          桥墩        正襟危坐            坦荡如砥

    D.悱恻            缥碧          铭记        络绎不绝            巧妙绝轮

  •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听了郎朗精彩的钢琴独奏《黄河》后,大家都叹为观止

    B.市民秩序井然地上下公交车,这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C.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D.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小飞和小明有十多年没有见面了,没想到今天不期而遇,真是喜出望外。

    B.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的形象。

    C.我现在手头上同时有五件工作,你再让我去参加全省知识竞赛,真的是力不暇供

    D.有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素材,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拼贴,这并非杞人忧天

  •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盐通高铁开通后,盐城市民去上海的时间大约2个小时左右。

    B.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全社会关注。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7、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合(qiè)   (suǒ)   翻来去(fù)   肩接踵(mó)

    B.持(jīn)   (tiáo)   然而生(yóu)   揉造作(jiǎo)

    C.附(hè)   杂(cān)   微不足(dào)   信手来(diān)

    D.闭(sè)   裂(jūn)   三分(mù)   人情故(shì)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木兰诗》,完成以下题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爷娘闻女来,出相扶将。郭:

    (2)脱我战时袍,我旧时裳。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下列对《木兰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了木兰对男女平等的强烈要求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B.“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运用了排比、互文的手法,写木兰紧张而有序的出征准备。

    C.“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中的“霍霍”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是内心急切的情态。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回家后的喜悦心情。

    4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③敢爱死:岂敢爱惜一己性命。

    1边境用兵,战事紧张,哪两句诗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2联系全诗,说说诗人的“寂寞”“壮”“惊”,各是什么原因?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初三年级语文组决定开展“少年当时•青春我在”经典诗句摘抄诵读活动,小锋抄录了下面的诗歌片段,请帮他完成后面的任务。

    妈妈对我说,在每个人心中,中国共产党都是光荣的模样/党是冉冉升起的旭日, (驱散/驱赶)黑暗,带来光明/将可爱的中国照亮/党是高高飘扬的旗帜召示信念,指明方向/为可爱的中国领航。

    老师告诉我,一百年前,古老的中华大地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播撒信仰的 (火种/火光),点亮真理的强光/①这束光,          (激发/唤醒)了井冈山上的革命理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这束光,映照了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翻地覆,正道苍桑/③这束光,辉耀了宝塔山上的民族希望/保卫华北,保卫黄河/④这束光,照亮了长征路上的正确方向/雄关漫道,万水千山。

    ……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我们都是追梦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不忘初心,青春朝气永在/志在千秋,百年仍是少年/奋斗正青春!青春献给党。

    【任务一】识字辨词

    【1】下表中的词语来自于上述诗歌片段,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先在横线里打“×”,再改正。

    判断正误或修改

    字音

    字形

    冉升起(rán)_____

    ②旗(zì)______

    ______

    ______

    【2】从括号里选择词语填到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驱赶 火光 激发

    B.驱赶 火光 唤醒

    C.驱散 火种 唤醒

    D.驱散 火种 激发

    【任务二】语句梳理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顺序不合理,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A.①③④②

    B.③②④①

    C.④②③①

    D.①④③②

    【任务三】创意表达

    【4】仿照划线句子格式,以“这束光”开头,再写两个句子,表达你的热情赞美之情。

    这束光,______/ ____________/这束光,______,/ 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古诗文默写。

    (1)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2)《蒹葭》中借太阳升之时的水边景物来烘托环境抒发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以声衬静”是文学创作常用的手法之一,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运用这种手法写出山里寺院寂静无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善于抓住下层劳动人民在艰难困苦生活中的复杂矛盾心理,揭示其为生活所迫的艰难处境。他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卖炭翁》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揭示了农民的矛盾心理。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1)选文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

    (2)鲁迅先生的文章历来被称为“投枪”“匕首”,但上述文章则不然,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一下文章中所发生的这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周海亮的《伤口》,完成下列小题。 

    他坐在正午的阳光里,面前的细铁架上绑一只白晃晃的口琴。他的额头和脸颊上挂着亮晶晶的汗水,他微笑着,尽量用口琴吹出悦耳并且连贯的曲子。可是那曲子并不连贯,它断断续续,调子甚至跑出很远。他端坐着,脸上露出抱歉的表情,口琴声却并不停歇。他旁边放一个红色的小塑料桶,偶尔有行人走上前来,往塑料桶里扔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他并不看行人,更不理会那个塑料桶。他只顾吹他的口琴。可是他的脸上分明写着感激,对好心人,对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

    和着曲子,他的脸上表情丰富。人们注意到他肘部以下的袖筒空空荡荡,那袖筒随着他身体的微小动作而轻轻摆动。

    男人带儿子横穿了马路。他们站在不远处听他吹琴,男孩说那里有个人在“演奏”。男人说:“他是乞丐,他不过是在胡乱地吹口琴。”男孩坚持说:“不,不,他在认真地演奏。”

    然后,男孩跟父亲要十块钱。

    “什么?”男人吃了一惊。

    “五块钱也行。”男孩让了一步。

    “你要给那个乞丐五块钱?”

    “是,我想给他五块钱。”男孩认真地说,“我们听了他的演奏,我们应该付钱……他那么认真,他没有胳膊……”

    男人想了想,掏出五块钱递给男孩。男人拉着男孩的手,径直走到他的面前。恰逢一曲终了,他抬起头,舔一舔干燥的嘴唇,冲男人和男孩笑笑,然后将头深低下来,在肩膀上擦一擦汗水。男孩捏着五块钱,向前跨一步,试图将钱扔进他面前的红色塑料桶。

    “稍等,”男人说。他将五块钱重新握到手中。

    男孩不解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对他说。

    他再一次抬头,再一次看面前的男人。他的脸呈现出紫黑的颜色,分不清是因了阳光的照晒还是因了男人的话。他的嘴微张,嘴唇轻轻抖动,然而,他没有说话。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重复说,“你知道,现在骗子太多……我不想让我和儿子再一次受到欺骗。我绝对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想证明你是乞丐……请你原谅我……”

    “可是我不是乞丐。”他说。

    “你不是乞丐?”

    “我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在大街上吹口琴的艺人。”

    男人不知是否应该把手里的五块钱扔进塑料桶。他迟疑着,愣怔不动。“我还是想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坚持说,“我真的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证明一下……”

    他低下头,久久不语,然后,将嘴唇重新凑近口琴,吹起另一首曲子。他似乎完全沉浸到自己的曲子里,对面前的父子二人视若不见。

    男孩看着父亲。他感到不知所措。

    最终男人还是将那五块钱扔进了塑料桶。他拉起男孩,转身,往回走。他们需要重新横穿马路。

    身后的口琴声戛然而止。

    “稍等!”他喊住父子二人。他努力低下头,用牙齿咬开胸前的两粒纽扣。一滴汗水恰在这时滑过额头,滴进他的眼睛。他用一种艰难并且笨拙的姿势脱下身上的T恤衫,男人和男孩同时看到他丑陋并且可怜的残肢——的确,他的两个肘部以下,空空如也。

    男人和男孩,同时愣住。男人开始不安和尴尬。男人说:“对不起。”

    他笑一笑,重新用笨拙并且艰难的姿势将T恤衫穿好。他再一次低下头,用牙齿仔细地系上胸前的两粒纽扣。他抬头看看男人,对男人说:“请收回您的钱。”

    “什么?”男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请收回您的钱。”他重复一遍,“我想您还是把我当成了乞丐——只有把一个人当成乞丐,才会在意他是否伤残……但事实上,我并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我给您看我的胳膊,既不是为了博取您的同情和怜悯,更不是为了得到您的五块钱……”

    他用光秃秃的肘部指指面前的小男孩,说,“我把伤口展示出来,只是想让您的儿子相信,这世上,并非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是骗子;这世上,至少还有诚实……”

    他埋下头,再也不肯说话。稍顷,又一支曲子在正午白晃晃的阳光里飘荡开来。

    1根据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男人”的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然后填写表格内容。

    故事情节

    男人的语言和神态

    男人的心理

    男孩要给在路边吹口琴的“他”十块钱。

     

    认为给一个胡乱吹口琴的乞丐十块钱,太不可思议。

    男孩试图将五块钱扔进“他”面前的塑料桶

    “稍等。”……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

     

    “他”强调自己不是乞丐,只是吹口琴的艺人。

    迟疑着,愣怔不动。

     

    “他”展示自己的残肢。

    愣住。开始不安和尴尬。  “对不起。”

     

    “他”要求男人把钱收回。

    “什么?” 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2阅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联系上下文,请说出下面两个句子中“稍等”一词所表达的言外之意。

    ①“稍等。”男人说。他将五块钱重新握到手中。

    ②身后的口琴声戛然而止。“稍等!”他喊住父子二人。

    (2)赏析结尾句“稍顷,又一支曲子在正午白晃晃的阳光里飘荡开来”的作用。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他”在正午的阳光下专注地吹口琴,旁边放着红色的塑料桶,人们往塑料桶里扔钱,他是卖艺的乞丐。

    B.男人带着儿子横穿马路,在不远处听他吹口琴,儿子认为他在“演奏”,父亲认为他在胡乱地吹,是因为儿子听出他吹得认真,父亲听出他吹奏的曲中的错误。

    C.男人虽然同意让儿子给吹琴人五元钱,但坚持要先看看吹琴人的空荡荡的肘部,是因为他要教导孩子要有同情心。

    D.小说中的“他”向男人展示了自己的丑陋的伤口,但拒绝男人给的钱,因为他想让男人明白不是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是骗子,也想教育小男孩这世上有诚实。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和本文划线句子,分析两段文字中作者刻画的小男孩形象意义的异同。

    (本文)“什么?”男人吃了一惊。“五块钱也行。”男孩让了一步。“你要给那个乞丐五块钱?”“是,我想给他五块钱。”男孩认真地说,“我们听了他的演奏,我们应该付钱……他那么认真,他没有胳膊……”男人想了想,掏出五块钱递给男孩。

    (链接)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疯了!……”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

    (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香椿的味道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丫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晃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村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盘里用温水加盐腌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跳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1】通读全文,以“香椿”为线索,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盼香椿→ ________→炸香椿_______

    【2】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1)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晃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盘里用温水加盐腌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过年,家家年味不同,今年的年味让你更有不同的感受。你的年是怎样过的,又有怎样一种味道呢?

    请以“我的年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班名等信息,可用化名来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