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其中课文《咏雪》出自《方正》篇。
B.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为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C. 《观沧海》是《步幽夏门行》的第一章,本诗风格凄婉抑郁,是曹操诗歌的典型代表。
D. 史铁生,北京人,是我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四世同堂》等。
2、下面的句子可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
②无论冬眠动物,还是非冬眠动物,甚至人类,其心脏工作的原理是相同的。
③传统认为,哺乳动物冬眠的奥秘在于心脏。
④因此心脏细胞调节钙离子浓度的机制,是冬眠时心脏正常活动的关键所在。
⑤随着温度的降低,非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从而使心脏的舒张越来越困难,最后导致死亡;而此时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则完全与此相反。
A. ②③⑤①④ B. ②⑤①③④
C. ③①⑤②④ D. ③②①⑤④
3、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是一个很不幸又渴望幸福的劳动妇女。她心地善良为人质朴,热心为孩子解决疑难。
B.作者在《老王》这篇文章中以“我”和老王之间的交往为线索,记叙了“我”与老王之间的几件事,借老王的命运含蓄地提出了要关怀不幸者的问题。
C.《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D.“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是博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日记体作品集,傅雷对儿子的生活进行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话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B.《红星照耀中国》中,“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们打招呼,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被描述的人物是周恩来。
C.《儒林外史》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其中范进、王冕、贾雨村、严监生等都是其中的艺术典型。
D.美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讲述了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最终她与罗切斯特终成眷属。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拾级/拾取 迂回/气喘吁吁 挑拨离间/亲密无间
B.果脯/胸脯 轻薄/日薄西山 怒不可遏/望梅止渴
C.轧钢/辗轧 缝补/天衣无缝 海枯石烂/沽名钓誉
D.作物/作坊 糜子/风靡一时 色彩斑斓/波澜不惊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天的怀念》是作者史铁生怀念母亲的一篇散文。
B.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该书为南朝的刘义庆主编。
C. 《纪念白求恩》作者毛泽东,本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赞颂了白求恩的高贵品质。
D. 《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英国作家,这篇童话赞颂了儿童的诚实。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文人喜欢以“居士”命名。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等等。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借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C.“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D.《海底两万里》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个性鲜明,如自信坚定、坚就果敢、高傲而又带有浪漫神秘色影的尼摩艇长;温文儒雅、勇于探索、热爱科学的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正直沉稳、忠厚随和、总是气定神闲的捕鲸手尼德·兰。
8、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1)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康肃公善射(对男人的尊称)
B.释担而立(解释)
C.但微颔之(点头)
D.康肃笑而遣之(打发)
【2】下列句中带点的“之”字指“代道理”的一项是( )
A.睨之久而不去
B.以我酌油知之
C.徐以杓酌油沥之
D.康肃笑而遣之
【3】本文强调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
A.为后文写陈康肃公埋下伏笔。
B.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
C.为后文写康肃忿然责问作铺垫。
D.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安敢轻吾射!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5】本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9、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八百里”指路途遥远,写出征战疆场的辛苦。
B. “五十弦”指演奏者很多,声音洪大震耳欲聋。
C. 上片写了一个秋天早晨沙场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D. 这首词通篇豪情壮志,充满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10、综合性学习。
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中学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根据画横线的语句,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
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
后半句:________________。
(2)【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①讲一讲学习历程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绘一绘前程美景
(3)【重温经典】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
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请你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
作品:《背影》《我的叔叔于勒》
示例: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孔乙己》)
拟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材料】活动最后,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11、默写(共1小题)
①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背灼炎天光。
③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④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沁园春•雪》中描写雪后群山.高原壮观景象,化静为动的对偶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⑥《渔家傲》中抒发将士们既想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我”和“你”分别是作品中的哪两个人物?
【2】你是怎样理解“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这句话的?
【3】联系整部作品,具体写出“我”经历的四个人生阶段。
13、阅读《葵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葵花
①这是一个乡下女孩的名字。大麦地的孩子们不能理解:一个城里的女孩,怎么起了一个乡下女孩才会起的名字?
②这是一个长得干干净净的女孩,文静而瘦弱的女孩。
③这个女孩没有妈妈。妈妈两年前得病死了。爸爸要到干校,只好将她带在身边,一同从城市来到大麦地。除了爸爸,她甚至没有一个亲戚,因为她的父母都是孤儿。爸爸无论走到哪,都得将她带在身边。
④刚来的那些日子,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⑤好大一个芦苇荡啊!
⑥好像全部世界就是一个芦苇荡。
⑦她个子矮,看不到远处,就张开双臂,要求爸爸将她抱起来。爸爸弯腰将她抱起,举得高高的:“看看,有边吗?”
⑧一眼望不到边。
⑨那是初夏,芦苇已经长出长剑一般的叶子,满眼的绿。
⑩爸爸曾经带她去看过大海。她现在见到了另一片大海,一片翻动着绿色波涛的大海。这片大海散发着好闻的清香。她在城里吃过由芦苇叶裹的粽子,她记得这种清香。但那清香只是淡淡的,哪里比得上她现在所闻到的。清香带着水的湿气,包裹着她,她用鼻子用力嗅着。
⑪起风了,芦苇荡好像忽然变成了战场,成千上万的武士,挥舞着绿色的长剑,在天空下有板有眼地劈杀起来,四下里发出沙拉沙拉的声音。
⑫一群水鸟惊恐地飞上了天空。葵花害怕了,双手搂紧了爸爸的脖子。
⑬大芦苇荡,既吸引着葵花,也使她感到莫名的恐惧。她总是一步不离地跟随着爸爸,生怕自己被芦苇荡吃掉似的,特别是大风天,四周的芦苇波涛汹涌地涌向天边,又从天边涌向干校时,她就会用手死死地抓住爸爸的手或是他的衣角,两只乌黑的眼睛,满是紧张。
⑭爸爸不能总陪着她。爸爸到这里,是劳动的,并且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爸爸要割芦苇,要与很多人一起,将苇地变成良田,变成一方方鱼塘。天蒙蒙亮,芦苇荡里就会响起起床的号声。那时,葵花还在梦中。爸爸知道,当她醒来看不到他时,她一定会害怕,一定会哭泣。但,爸爸又舍不得将她从睡梦中叫醒。爸爸会用因劳动而变得粗糙的手,轻轻抚摸着她细嫩而温暖的面颊,然后叹息一声,拿着工具,轻轻将门关上,在朦胧的曙色中,一边在心里惦着女儿,一边与很多人一起,走向工地。
⑮在这整整一天的时间里,葵花只能独自走动。她去鱼塘边看鱼,去食堂看炊事员烧饭,从这一排房子走到另一排房子。大部分的门都锁着,偶尔有几扇门开着—或许是有人生病了,或许是有人干活的地点就在干校的院子里。那时,她就会走到门口,朝里张望着。也许,屋里会有一个无力却又亲切的声音招呼她:“葵花,进来吧。”葵花站在门口,摇摇头。站了一阵,她又走向另外的地方。
⑯有人看到,葵花常常在与一朵金黄的野菊花说话,在与一只落在树上的乌鸦说话,在与叶子上几只美丽的瓢虫说话……
⑰晚上收工,常常已是月光洒满芦荡时。昏暗的灯光下,当爸爸终于与她会合时,爸爸的心里会感到酸溜溜的。爸爸就让葵花枕在他的胳膊上,给她讲故事。屋子外面,芦苇被风吹得沙沙作响。离开爸爸,已经一天了,她会情不自禁地往爸爸身上贴去。爸爸也会不时地用力搂抱一下她,这使她感到十分的惬意。熄了灯,父女俩说着话,这是一天里最温馨美好的时光。
【1】结合第④~⑩段内容,说说芦苇荡有什么特点让葵花充满了新鲜感。
【2】请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起风了,芦苇荡好像忽然变成了战场,成千上万的武士,挥舞着绿色的长剑,在天空下有板有眼地劈杀起来,四下里发出沙拉沙拉的声音。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讲述了葵花一天的生活,葵花的勇敢、乐观、热情令人感动。
B.作者的语言带有人物的个性和温度,朴实自然又清新灵动,具有散文的韵味。
C.文中的爸爸带着女儿从城市来到乡下,面对命运的起伏淡然而坚韧。
D.葵花常常与野菊花、乌鸦、瓢虫说话,表现了爸爸对无人照看的女儿特别放心。
E.小说采用儿童视角描写生活,描绘了一段特定时期的自然风物和社会人情。
【4】小说的结尾写道:“熄了灯,父女俩说着话,这是一天里最温馨美好的时光。”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
14、现代文阅读
海 市
穿越戈壁滩时,你会忽然觉得,世界原来竟是如此单纯。天很蓝,蓝得像海,一无杂质。地很平,一马平川。视线里弥漫着黄褐色的沙地,从车轮下一直通向地球的尽头,眼里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偶尔有远远的山,卧龙似地蜿蜒着,如黑黢黢的树根纠集、缠绕在一起,皱折却整齐而光滑,透着西北的苍劲。A、峰顶的积雪分外鲜明,蓝莹莹地闪烁,像一双双苍茫而忧郁的眼睛。
旋风突然就出现了。风夹裹着黄沙,像一只只倒扣的金钟,呈U字形,底部紧贴着戈壁滩,任意地旋转舞蹈着。那是一页奇妙的图景,大漠上凝固的黄色成为一块巨大的底版,与游弋的黄色旋风浑然一体。镂空的风柱又似一支急促的喷泉,安慰着沙漠里的行人。再没有更多的颜色了。戈壁只有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金黄。
黄沙古道,掩埋了多少流放者饥渴的白骨和焦灼的灵魂。
真的没有绿树也没有河流么?苍天在上,谁能拯救这荒茫死寂的戈壁?
昏沉沉的困倦中我睁开眼。如闪电掠过黑夜,我的眼睛为之一亮——那是海么?灰蓝色的水波洋溢着,弥漫着,悬浮于沙洲之上,宁静而安谧。水上横一道长长的湖堤,堤上有树,清晰而精致的树影,一棵棵生动地排列着,像故乡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B、更奇妙的是,水面上还映着绿树的倒影,水墨画一般,朦胧得柔美。在沙漠的骄阳和干旱中,那水,想必是清凉又甘甜的。
那一定是个好去处了。我问,那是个什么地方呢?
是海市。司机回答。
海——市?真的就是海市?怎么就和真的景致一模一样啊?
脑子里忽然涌出许许多多关于海市蜃楼的传说:焦渴的找水人,怀着虔诚和崇敬之情,流尽了最后一滴汗、耗完了最后一滴血,倒毙在沙漠里。也许临死时,还在期待着他那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会如奇迹般出现……
再看海市,那清清的湖、静静的树,分明露着一种狡诈和虚伪的微笑。可为什么,曾有人会以生命相托,祭祀这本来虚无而渺茫的幻影呢?连同我在内。
如不是亲见,我也不相信如此美丽诱人的海市,会是一个骗局。然而,海市没有罪过。海市因沙漠的气流和折光而现,海市本无意。而人,辛劳饥渴、疲于奔命的赶路人,孤身于茫茫戈壁、漫漫大漠之中,寻求一处绿树环抱的甘泉,就成为苦难的旅程中灵魂最后的庇护地和温柔之乡的梦。人依赖于心造的幻影,苦挨岁月,为自己的精神天国付着高昂的代价。人迷恋海市,人也没有罪过。
海市是一个陷阱。尽管海市的谎言早已被人戳穿了很久,却仍然还有饥不择食、自欺欺人的后来者,走进那没有坐标的戈壁滩,在无水的沙海中迷失自己。
车窗外,遥远的海市仍然烟波浩渺、树影憧憧,美得充满诱惑。车迎着那片海市而行,海市始终浮游在沙漠的尽头,在我前行的左侧,固执地不肯离去。有一阵寒战从心头掠过,不敢再看海市一眼。那时候我只剩下一个愿望:我只想快快走完这片苍凉的不毛之地。
临近中午,阳光越发炽烈,金色的戈壁要燃烧起来。抵达安西城时,天空忽然飘来几片黑云,一阵凉气袭过,豆大的雨点落下,干燥的地面扬起一层白粉,雨却顷刻无踪无影。旋即,清朗而广袤的天穹之下,横空划出一道巨大的七色彩虹,勾勒出一片绚丽的辉煌。司机说,你们的运气不错呵。我走那么多次,也不是回回都看到这样的景色啊。
我心里却觉得一种莫名的酸楚。我只想快快地往前走,快些到达前面那片真正的绿洲。没有狰狞的旋风、没有虚幻的海市、没有稍纵即逝的彩虹,却有冒着炊烟的房屋、欢乐的人群、油绿的青稞麦和那丰收的田野……
戈壁是单纯的。在这片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黄色世界里,美丽的海市和斑斓的飞虹就成为沙漠的调色板,成为旅人一个虚幻的希望。可惜它们并不真正存在,当彩虹悄然隐去、海市无声消失的时候,人们仍然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走出戈壁,去寻找活水和黑土,寻找蔚蓝色的大海和坚实的船帆。
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河,然后,在路边种上一排排树苗。
那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浸润着绿叶的水,就在树根下流淌。
(选自《张抗抗散文自选集》,有删改)
【1】作者笔下的戈壁滩有何特点?文章开头对戈壁滩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2】请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景物描写语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七色彩虹出现时,司机说“我”的运气不错,而“我心里却觉得一种莫名的酸楚”,这是为什么?
【4】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谈谈你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5】“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有心人往往能从大自然中获得人生的启示,请联系课内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文名句,仿照示例写一段话(50字左右)。
示例:读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感受到诗人探幽寻胜的悠闲,也领悟到随遇而安的人生哲理。
15、写文章时,引用诗句、格言、典故、古代典籍等,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加强真实性,使文章富有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练,含蓄典雅。如文中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一文,表明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突出其工作的艰辛,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突出了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忠诚之心。
【片段仿写】请你用引用的方法写一段话。(引用古诗文、资料、格言均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