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计算机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运,值得一读。
C.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阴谋得逞;对台湾领导人将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全国各行各业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学校的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B.近几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形象大有改善。
C.体育课,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更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体育价值观。
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成功与否的关键。
3、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是( )
A.这位得奖青年果然长得相貌堂堂,在同伴中鹤立鸡群,十分引人注目。
B.周瑜正襟危坐地看着气宇轩昂的诸葛亮弹奏曲子。
C.她什么时候都和颜悦色,从没见过她发怒。
D.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庆祝70周年大阅兵的日子里,战士们的脸上无不昂扬着饱满的斗志,处处流露出人民军队的飒爽英姿。
B.北京大兴机场巧妙绝伦的设计,成为世界建筑史的一大奇迹。
C.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道远。
D.为方便市民乘坐高铁,谷城开通调整5条公交线路运抵谷城北站,实现无缝对接。
5、下列词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A.翘首(qiào) 烂熳(màn) 不逊(sùn) 杳无消息(mǎo)
B.诘责(jié) 参与(yù) 辍停(chuò) 深恶痛绝(wù)
C.滞留(zhì) 拂士(fú) 经纶(lún) 空乏其身(kōng)
D.妯娌(zhú) 盎然(yàng) 炽热(zhì) 摩肩接踵(zhǒng)
6、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余晖(huī) 羞怯(què) 相称(chèn) 戳破(chuō)
B.御聘(pìn) ##dot## 溉汲(gài) 怂恿(sǒng) ##dot## 嗔怪(chēn)
C.深邃(suì)##dot## 亘古(gèn) 鞍鞯##dot## (jiān) 默契##dot## (qiè)
D.赤裸(guǒ) 告罄(qìng) 炽热( zhì) 门槛 (kǎn)
7、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锤炼 干躁 波澜壮阔 因地制宜
B.鉴赏 瞻仰 盘曲嶙峋 丰功伟迹
C.巍峨 简朴 慷慨激昂 山势峻俏
D.题跋 天堑 无暇一顾 一应俱全
8、课内文言文阅读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对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暮冥冥 薄:迫近 B.去国还乡 国:国家
C.长烟一空 一:全 D.或异二者之为 为:心理活动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
B.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D.然则北通巫峡 然则何时而乐也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叙事,目的在于歌颂滕子京的功绩。
B.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文章第三四段的最后一句,描写了登楼者睹物生情悲喜不同的两种心情。
D.与“进亦忧”照应的语句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节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是中国诗史上的杰作,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
B.木兰之所以“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
C.“东市买骏马……”四句表现木兰出战前准备不足的慌乱状态。
D.详写战前准备,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
【2】第3段写木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赶赴战场的路程,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0、综合性学习:社会生活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电视的广告、门口的对联、书籍报纸等等。
(1)在广告中应用谐音,让人印象深刻,请说说下面广告语使用谐音后所给你带来的感受。
广告语:特步(鞋),非一般的感觉;
(2)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节目的热播,文物、博物馆也更吸引了大家。我们在文物中传承文化,穿越时空,探寻民族起源、发展的进程。请结合活动主题,完成下联。
上联:紫禁城修古物护国宝
下联:
11、经典诗文默写
(1)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谭嗣同《潼关》)
(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4)______,一个小孩子最后叫出声来。(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5)《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座右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所以孩子,我很高兴你这种蜕变的过程,但愿你将来比我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对人类有更热烈的爱,对艺术有更诚挚的信心!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1)上述语段节选自_______(作者)的________(作品)。
(2)从语段中可以看出来父亲对儿子有怎样的期望?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站立在废墟上的衣橱
麦子
奶奶的卧室有一个大大的衣橱。衣橱里挂着各式各样的旗袍。
穿着旗袍的奶奶很精神,也很好看。我很喜欢她穿着旗袍的样子,也很喜欢她挂着旗袍的大衣橱。高兴的时候,我喜欢躲进里面,嗅着樟脑丸淡淡的芬香;受委屈的时候,我喜欢躲进里面,一个人偷偷地哭。
奶奶说,长大后,衣橱里的旗袍都归我。为此,我向同桌的小芊炫耀了很久。
那一天中午,我们全家坐在院外的丁香树下,正议论镇东的大叔家来了一只野猫。突然,丁香树剧烈地晃动起来,所有的东西都晃动起来。站立不住的我们晃趴在了地上。
然后,到处一片“轰隆隆”。
接着,一片静寂。时间也仿佛为之停止了很久,很久。等我们反应过来时,看到的除了尘烟,还是尘烟。在尘烟中,我家的四合院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堵墙,还有墙下奶奶的那个大衣橱。
后来,我才知道,那一天倒了许多的房,死了许多的人。而小芊也永远看不到我穿旗袍的模样了。
爸爸妈妈去镇上的医院帮忙了。奶奶去了附近的农贸市场,听说那里的房子全倒了。孤零零的我带着被吓坏的小狗阿白钻进了奶奶的衣橱。
衣橱完好无损。衣橱里的衣服仍然光鲜、亮丽。可是,我害怕极了。
傍晚的时候,奶奶回来,从废墟里刨出一些饼干。可是,我们都没有心情吃,阿白也没心情吃。我们一起坐在衣橱里,望着满天的星斗,呆呆地等待着黎明。
第二天,爸爸妈妈仍然没有回来。我和奶奶从废墟里拾掇出一些米和蔬菜,还有一些完好的砖块、木料。穿着一身蓝色旗袍的奶奶在废墟上砌了简易的灶,为我熬了稀粥。还用那些砖块、木料在衣橱旁搭建了一个能睡觉的小窝棚。
因为下了一场雨,衣橱开始渗水。
天晴后,奶奶找来一根长长的绳子,一头系在那株丁香树上,一头系在从前院内的那株橘树上。我和她将衣橱里的旗袍一件一件又一件,慢慢地晾挂在绳上。阳光下,那些旗袍随风轻轻地摇摆,像一面面绚丽的旗帜。站在这些旗帜下的我,悲伤的心慢慢有了温度。
后来,镇上来了救援队、医生,还有许多志愿者。奶奶也加入到他们中间,为那些受伤的人做饭、洗衣。每天早上,奶奶去做事前,都会拉开她的衣橱,精心挑选出一件美丽的旗袍。她说:“漂亮的衣服会使人的心情逐渐好起来。”
奶奶说得一点没错,每天目送她穿着旗袍离去的身影,我的心情也逐渐不再像从前那样悲伤。而阿白也渐渐有了生气。我们一起在废墟上走来走去,还采来野花,放在窝棚里,放在衣橱上。不远处传来小鸟的叫声,空气中有栀子花的味道在弥漫。我开始明白某些东西已永远失去,但某些东西却留了下来。
一天一天过去。灾后重建开始了。爸爸妈妈所在的厂区恢复了生产,学校有了板房教室。奶奶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上面还绣了一朵金色的太阳花。
我们一家寄居过的窝棚被拆去,废墟上的碎砖烂石也清理走。大家开始陆续搬进简易的板房。我们也不例外。衣橱也搬了进去。里面的旗袍依然光鲜、亮丽。樟脑丸依然散发出淡淡的芳香。
奶奶的精神依然很好,穿着旗袍的她依然好看。而我依然喜欢高兴的时候躲进衣橱,也依然喜欢伤心时,一个人躲到里面,哭泣。
一些东西已改变,一些东西却仍然在。
【1】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站立”指的是什么?
【2】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时间也仿佛为之停止了很久,很久。
【3】联系文章语境,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第二天,爸爸妈妈仍然没有回来。
(2)站在这些旗帜下的我,悲伤的心慢慢有了温度。
【4】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答出两点即可)
【5】作者说:“一些东西已改变,一些东西却仍然在。”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内涵。
14、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地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体现母爱的事。
【2】请按要求赏析文中的语句。
(1)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2)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结合语境赏析加点字)
【3】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的理解。
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4】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有什么好处?
【5】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1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如果用心聆听,木头里有声音,书本上有声音,指尖上有声音,冬日里也有声音……请将“听, 的声音”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仰望星空,我们和千年前的古人共赏美丽的北斗星;在科技的推动下,我们享受“北斗卫星导航”为我们提供的一切便利;在不久的将来,也许有更多关于北斗的故事发生……推窗沉思,你有怎样的遥想?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