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到了秋天,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原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B.野草,生命顽强,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久枯春绿,欣欣向荣,不屈不挠。
C.他还是个孩子,还不懂人情世故,只是如果可以,我宁愿他永远如现在这般天真。
D.面对无数个豆腐渣工程,面对受害者亲人叹为观止的痛苦,我们无法再保持沉默。
2、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
B.小明在做试题的时候,既想先做选择题,又想先做默写题,总是见异思迁,拿不定主意
C.当家长在育儿方面遇到难题,专业人士的帮助于家长而言有如雪中送炭
D.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手段开始在移动端短兵相接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禁锢 油光可鉴 深恶痛疾 眼花撩乱
B.吹嘘 旁逸斜出 重峦叠障 无动于衷
C.狼藉 黯然失色 长途跋涉 春寒料峭
D.躁热 巧妙绝伦 诚惶诚恐 锐不可当
4、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曾经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民歌,共305篇。按照配乐性质分为风、雅、颂,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鲁迅先生留给我们太多的精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等文章。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文中洋溢的人性和真情,我们依然能感同身受。
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并以此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表达作者的见解。
5、下图是小杭同学制作的活动宣传手册封面。下列对封面内容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致青春”三字采用了隶书的写法,波动性的笔画使主标题更显青春与活力。
B.“三年的生活已匆匆而逝,我们需要思考青春带来的是什么?”这句话标点没错误。
C.“通过活动,使我们更加体会到青春承担起的沉甸甸的人生责任。”这句话没有语病。
D.手册封面所引用的诗句,出自《艾青诗选》中的《土地》一诗。
6、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劝阻青少年戒烟是解决我国公共场所烟害问题的关键。(修改:把“戒烟”改为“吸烟”)
B.霍金写了《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修改:把“写了”改为“写的”)
C.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事实,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修改:把“关注”和“反思”调换位置。)
D.不仅纪实影片《海豚湾》感动了奥斯卡评委,而且深深震撼了每一位观众的心灵。(修改:将 “不仅”放在“感动”之前)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且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冠肺炎疫情过后各地中小学陆续复课,学校深入排查各类隐患,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
B.中国人素有家国情怀,理解家与国的密切关系,传承爱国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必修课。
C.家风建设是家事更是国事,家风尽管关系社会风气的形成,而且对个人成长影响至深。
D.我真正喜欢的,是心爱的汉字摇曳在纸上的美感。“我”是名词,“摇曳”是动词。
8、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②荷:也称作蒲。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菊花。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 妖________
(3)宜乎众矣 宜________
(4)金粟初开晓更清 初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爱莲说》中,菊是______的象征;《咏菊》中,菊有______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
【4】《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9、阅读《渡荆门送别》和《送灵澈上人》〉,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请你发挥想象,描述画线的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2】读以上两首送别诗,我们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深情。请你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两首诗分别是如何表达深情的。
10、九年级某班开展“珍爱生命,幸福成长”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2021年6月3日,学校邀请我市著名心理学家杨峰老师来给同学们做一场“让青春在生命中闪光”为主题的报告会,届时校报记者李顺林同学要对该次活动进行现场采访并进行报道,请你帮她拟一则新闻的题目,并设计出釆访杨老师的两个问题。
①题目《____________》
②采访问题: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下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请你从初中阶段阅读的名著中选出最能体现本次活动主题的一部,并简要说说理由。
我选《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命如花,一旦绽放便绚烂无比。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都流露出对生命的礼赞。请你写出一句熟悉的名言警句,并注明作者。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黄婉婉同学在本次活动中发表的即兴演讲的部分内容,请你根据提示进行修改。
“敬畏生命”,包括珍爱自己生命,也包括对他人生命的尊重。我们应该充满热情地帮助任何一个需要我们帮助的人。A人与人之间只要充满了浓浓的关爱,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与你患难与共,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做你的朋友,你才会享受到更多的来自他人的关爱。同学们,让我们学会珍爱生命,不管在春风得意的时候,还是在遭遇挫折的时候,B我们都不要抱怨,不气馁,要坚持不懈,努力进取,健康成长,让有限的生命发扬无限的价值,让自己活得更精彩!
①画线句子A存在关联词语捂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②画线句子B存在动宾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11、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___________,若出其里。(《观沧海》曹操)
(2)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3)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秋词》刘禹锡)
(5)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夜雨寄北》李商隐)
(6)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___________。(《诫子书》诸葛亮)
(8)才须学也,_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诸葛亮)
(9)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王湾行舟江上,把乡愁寄予远飞的大雁,轻吟:“___________ ?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12、名著阅读
(1)根据图片配文字。请参照示例,为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配上文字,要求结合故事情节,用描写性语言表述画图。
图1: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 图2: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
示例:图1
配文字:出了西直门,连一辆车、一个行人也没遇上,祥子知道事情要坏。他刚要抄土路走,就连车带人被十来个乱军捉了去!
图2:
配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线的词句,表现了祥子什么性格特征?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________。
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 ,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
(3)结合小说中的“虎妞之死”,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
祥子心中仿佛忽然地裂了,张着大嘴哭起来。小福子也落着泪,可是处在帮忙的地位,她到底心里还清楚一点。“祥哥!先别哭!我去上医院问问吧?”没管祥子听见了没有,她抹着泪跑出去。
她去了有一点钟。跑回来,她已喘得说不上来话。扶着桌子,她干嗽了半天才说出来:医生来一趟是十块钱,只是看看,并不管接生。接生是二十块。要是难产的话,得到医院去,那就得几十块了。“祥哥!你看怎办呢?”祥子没办法,只好等着该死的就死吧!
愚蠢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
虎妞在夜里十二点,带着个死孩子,断了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以下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如何读书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①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②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
③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④
⑤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⑥读书思考,随手记之,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
(《人民日报》2015年03月31日24版,有删改)
(材料二)
我的读书经验
蔡元培
①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也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
②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我初读书的时候,读的都是旧书,不外乎考据辞章两类。然而以一物不知为耻,种种都读,并且算学书也读,医学书也读,都没有读通。到了四十岁以后我始学德文,后来又学法文,我都没有好好儿做那记生字练文法的苦工,而就是生吞活剥看书,所以至今不能写一篇合格的文章,做一回短期的演说。
③我的不得法,第二是不能勤笔。我的读书,本来抱一种利己主义,只注意于我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这本来不算坏,但是我的坏处,就是我虽读的时候注意于这几点,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若是有时候想起来,几乎不容易寻到了。我因从来懒得动笔,所以没有成就。
(摘自肖东发、杨承运编写《北大学者谈读书》,有删改)
(材料三)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选自《 》)
【1】上述几则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读书应持的方法,请你分别概括。
【2】材料一第②③两段列举顾颉刚和钱钟书先生的例子,有何作用?
【3】请你对材料二的第③段进行改写,使之能放入材料一的第④段,作为反面事例,与顾颉刚、钱钟书的例子形成对比。
【4】结合材料三的内容,在末尾的书名号内填补合适的标题名称(15字以内)。
【5】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请以你自己读过的某一本书为例,谈谈你的读书方法。(要写出书名;字数50以上)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妹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选自201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有人认为将第④⑤段和第⑥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4】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①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
B. 选文第①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 选文第⑤段中武亦姝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
D. 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⑥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严密。
【5】下面这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
15、2022年11月14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的纪录片——《航拍中国》重庆篇,强势登录各大影视平台并引发了海内外观众的关注和热议。该片用宏观鸟瞰自然发展与微观关注人文历史相结合的全新影像语言,展现了独属于重庆的山河壮阔与人间烟火,一经播出后,反响、热度经久不息。
为进一步打造家乡的名片,请选择一处你所了解的、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写一篇宣传稿为重庆代言。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