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克拉玛依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都是娄底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 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C. 在细细的春雨里,让新化这座小城显得格外宁静、安详。

    D. 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郑振铎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猫》。他在文中抓住三只猫的特点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

    B.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这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依次是“名词”“名词”“名词”“动词”)

    C.《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属于编年体史书。

    D.布谷声声,刚走出栏圈的耕牛忙碌起来,用憨实的脚印一步步丈量着土地的深浅。(这句话没有语病)

  •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给留守儿童“大家庭式”的关爱,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B.在英国举行的羽毛球公开赛首轮比赛中,林丹战胜中国香港选手魏楠,闯入男单16强。

    C.我们要加强足球特长文化课教学管理和考试招生政策,激励学生长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

    D.为了防止新冠病毒疫情不再发生,我们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我们不得不叹服设计者的别具匠心

    B. 五丰村的村干部们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C. 南海公园景色宜人,树木花草鳞次栉比,你不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D. 入冬以来,天气寒冷,盐淮高铁工地上的各项建设工作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 5、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在“玲羊”后面加“木雕”。

    B.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使我市文化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

    去掉“使”。

    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把“加快”改成“提高”。

    D.他在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难忘印象。

    去掉“难忘”。

  • 6、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着力点,软硬兼施,内外兼修,使乡村既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

    B. 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

    C.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D. 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他们不仅是工艺纯熟的技者,还是明法通道的智者。

  • 7、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青春年少,放飞梦想,就像春蚕结茧成蛹,_______;就像花蕾含苞待放,_______;就像太阳喷薄而出,_______。青春因梦想而奋进。

    ①荡涤漫天黑暗   ②期待化为彩蝶   ③畅想盛开如霞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第10首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统编课后思考探究)这首词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并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文明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灵魂,是一座城市进步的标志。为配合我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学校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请以学生会的名义,面向全体学生写一篇倡议书。要求:阐述目的,提出要求,格式正确,至少提出两点倡议。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经典诗文默写。

    (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他们的草屋,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成功需要什么?成功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成功需要发挥聪明才智,成功需要团结协作,成功需要不畏困难的勇气……请你选定一个角度,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成功的认识。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①炒一份“余老师同款蛋炒饭”,以“抗疫加油”为主题进行一场水果拼盘大比拼,养护一盆绿植作为特殊的开学礼物,制作一个手工包送给妈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学生们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成长时光,这也成为劳动教育的一个机会。一些学校开展“厨艺云课堂”“线上手工课”等活动,引导学生们参与形式多样的家务劳动。一份份特别的“作业”,让居家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让学生们在一菜一饭、一针一线中体会劳动的滋味。

    ②“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至今依然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尚书》有云:“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谚”通“修”,粗俗,鲁莽)。”的确,没有挥洒过劳动的汗水,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环顾我们周边,青少年“不识稼穑”的现象,并不罕见。因为“课业忙”“不重视”等原因,他们少有机会走进“实践的课堂”,难以对现实中的劳动有更多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实。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才能不断夯实成长的基础。

    ④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于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⑤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劳动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真正走进生活的课堂、走进劳动的现场,在扎根大地的劳动中,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实现成长。

    【1】本文标题虽可做中心论点,但对劳动教育意义揭示不充分,请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构成全文中心论点,使文章的中心论点更全面、更明确。

                      ,要让他们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2】选文③④段的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列举疫情期间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家务劳动,目的是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话题。

    B.文中第三段划线句引用《尚书》中的名言,从正面论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C.作者认为:劳动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提升劳动技能,更在于培育劳动精神。无论劳动的形式发生什么变化,劳动的精神内核都始终未变。

    D.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综合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条分缕析,层层深入,令人信服。

    【4】学校大扫除,“学霸”张华说:“大扫除会占用我的学习时间,我就不参加了。”请你运用文中的观点以朋友的身份对他进行合理劝说。

  • 14、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饺子记盛

    谢冕

    ①中国人的主食,南方重米,北方重面。这是由于南方多产稻米,北方多产小麦的缘故。北方盛产小麦,因此面食的花样层出不穷,眼花缭乱:面条、烙饼、馒头……其中最主要的是饺子。北方人年节、宴客乃至日常居家,最常见、也最隆重的餐食活动是“包饺子”。

    ②包饺子是一场让人愉悦欢乐的活动,北方人居家想改善生活了,就说“咱们今天包饺子吃吧”。一说包饺子,就来了精神。物资匮乏的年代,不像如今可以随意上馆子,包饺子就是一件奢华之举。过年过节,亲朋来家,最富亲情的待客之礼,就是包饺子。一声令下,立即兴奋起来,揉面的,和馅的,准备停当,就围坐包起了饺子。边包边说笑,不觉间一切停妥,用笸箩摆放,如花盛开。饺子下锅,热气腾腾,饺子出锅,狼吞虎咽。有情,有趣,有气势。数十年北方生活,享受过数不清的这般热闹,可依然觉得好吃但包起来费事。

    ③我至今不会擀皮,却在北京乡间学会了包。双手一捏,就是一个,迅疾,结实,下锅不破。别人包饺子讲究花样,多少折,怎么折,图好看,玩花的。据说我包的饺子“其貌不扬”,但我很自信。这是包,即制作的环节,而饺子是否好吃,关键却是调馅。调馅的功夫其实蕴含了诸多中国烹调的道理,一是馅中的主客关系,肉和菜是主,葱姜等为辅,要适当;再就是肉和菜的搭配,肉为主,菜为辅,也需适当;就肉而言,就是肥瘦的搭配,一般说来,不能全是精肉,二分瘦一分肥,比较合理。什么肉,配什么菜,这里有大学问,韭菜配鸡蛋,羊肉配胡萝卜,最家常的是猪肉白菜馅,加些海米,人见人爱。吃饺子,一般人爱蘸醋,而我谢绝,我深信只要馅调的好,无需借助“外援”。

    ④北方人吃饺子不仅是享受美食,而且是享受家的温暖。在记忆中,满含着亲情的饺子被替代,甚至等同于家乡、父母。游子离家远了,想家,连带着想起妈妈包的饺子,炊烟的味道,此刻,饺子就是乡愁。即使是身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遇到年节,想家,又不能回,相约若干同样怀乡的朋友一道包饺子,为的是一解乡愁。记得那年在维也纳,短期开会,不是什么怀乡情切,也说不上乡愁,倒是一位奥地利教授一顿“饺子宴”令我大为感动。

    ⑤在维也纳,那些奥地利红葡萄酒,那些名目繁多的奶酪、香肠、起司和面包,特别是烟熏三文鱼,这些异邦的美味都令我着迷。可是,接待我的汉学家李夏德却是别出心裁,带我进了维也纳中心区的一条小胡同吃饺子。铺子的名字记得是“老王饺子”,山东人老王开的,小门脸,不加修饰的若干桌椅,设有醋瓶,如同国内规矩。饺子是地道的,热腾腾的饺子上桌,捎带着一小碟大蒜。一切如国内乡间的小铺。一下勾起了亲切的记忆,浓浓的齐鲁乡音带着胶东半岛的气息。小店只有一个厨师(老王自己),一个收银的,外加一个“跑堂”。那跑堂可是高大上,一位在维也纳学音乐的留学生。

    ⑥李夏德介绍说,这里的饺子本色,地道,纯粹的中国味道。他经常在这里“宴客”,有时不接待客人,自己也来。这里也常有本地人光顾,那都是一些中国通。

    2018年1月24日

    此日丁酉腊八

    (选自2018年2月23日《文汇报》,有删节)

    1标题“饺子记盛”的“盛”有哪些意思?文章围绕“盛”,写了哪些内容?

    2第②段中的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③段中,作者用很多的笔墨来写饺子的“调馅”,有什么用意?

    4为什么奥地利教授的一顿“饺子宴”会令“我”大为感动?

    5落款处为什么要在日期之后加上“此日丁酉腊八"?请联系全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故事。

    现在,请你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表达真情实感。

    【提示与要求】

    (1)学会在行文中适时“抒情”。(2)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得少于5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