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广元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憔悴qiáo cuì)   滑) 抽轻怕重(niān

    B.徘徊pái huí) 禁)   蝉tuì咄逼人(duō

    C.倜傥tì tǎng)   搓niǎn)   狭ài)   随声附

    D.怂恿sǒng yǒng) 分)   护(堂大笑(hōng

  •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运用了反复、对比的修辞手法。

    B.“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是顾炎武的名言。

    C.《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老山界》中的这句话用拟人、反问的修辞,嘲讽国民党反动派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不去抗日,却专门对付红军的反动行径。

  • 3、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劫掠   形销骨立 言(zhēn孜不倦(

    B.嗤笑   丰功伟迹 冕(guān) 心无旁

    C.嘻闹   鸠占雀巢 白(shà)   筹交错 gōng

    D.轻觑   墨守成规 塌(dān)   彬有礼(bīn

  • 4、下列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 )

    A.“他上课从不说一句废话。”这句话的主干是“他说废话。”

    B.根据不同的语气,我们将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倒装句和感叹句。

    C.“从高楼上看,马路上的车小得像蚂蚁一样。”这句话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D.《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屈原、项羽、李广、岳飞等。

  •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给马生所写的赠别诗前的序言。

    B. 古代把水的南面叫作“阴”,如“河阴”便是黄河南。

    C. 《风筝》和《故乡》都是我国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作品

    D. 《钦差大臣》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讽刺性戏剧作品。

  •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色花》的作者是英国诗人泰戈尔,他的主要作品有《园丁集》《飞鸟集》。

    B.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D. 《散步》作者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 7、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进中举》中“范进道:‘高邻,……莫误了我卖鸡’”,这里的“高邻”是对年事已高的邻居的敬称。

    B.《屈原》是我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创作的一部历史剧,全剧共五幕,塑造了屈原忠贞不屈、正气凛然、英勇悲壮的形象。

    C.北大“学神”韦东奕需要的不是曝光度、知名度,而是一方清净安然的小天地。(这个句子是并列复句)

    D.“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心中信念丝毫未减”句中加点词的词性依次为:代词、名词、动词、介词。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怀民亦未                                      (2)波色明:

    (3)土微润:                                           (4)娟然如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欣起行                                             徒步则汗出浃背

    C.相与步中庭                                      欲有求我也

    D.凡曝沙                                          渔人甚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你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的感受。试说说你从甲、乙两文中看出两位作者怎样不同的心境。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晚次乐乡县

    唐·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呜。

    [注释]①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②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③断:断绝,消散。④平: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⑤噭噭(jiào):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颈联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在抒情方式上,与他的《登幽州台歌》有何不同?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后,山西朔城一中班主任兰老师带11名毕业生从朔州一路骑行到上海,总行程1800多公里。回校后,同学们举办了一次研学交流会。

    1下面的照片是此次骑行中师生的合影,下列哪两个选项不适合作为标题?(   )( )

    A.青春的身影最靓丽 B.上海欢迎你

    C.诗酒年华,纵情放歌 D.一朵云推动一片云彩

    E.遥望明天

    2交流会上请参与研学的同学发言,下列发言稿提纲的表达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讲述骑行过程中难忘的细节  ②与听众打招呼  ③感谢兰老师的教诲  ④相约二十年后  ⑤自我介绍  ⑥此次骑行的收获感言

    A.⑤③①④⑥② B.②⑤①⑥③④

    C.⑤①⑥②③④ D.②⑤③①④⑥

    3交流会后,很多人在留言板上留言,也请留下你的感言,与所列文字形成一组排比句。骑行的意义在于一路上好友相伴,纵情放歌;骑行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骑行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故园渺何处? 韦应物《闻雁》

    ?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

    为迎新燕入, 葛天民《迎燕》

    抽刀断水水更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策之不以其道,     韩愈《马说》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然而他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平常一样平静温存。

    文段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作品简要谈谈他的精神品质给你的启迪。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课内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散步

    莫怀戚

    ⑴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⑵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⑶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⑸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⑹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⑺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⑻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散步”是从“事件”的角度拟的标题。请你换个角度,另拟一个标题,并简述一下理由。

    2文章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请以“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一句为例,说说本文对称句式的表达效果。

    3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赏析这段文字的表达之妙。

    4文章写家常琐事,平凡通俗;却立意高远,含蓄深沉。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理解。

  •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为我念书

    2006年,我的左眼睛做大手术,手术后不能抬头,要低二十天,干什么都得这个体位。于是,我整日诚惶诚恐使劲低头,基本上日夜趴床上,一句话也不想说。

    八十多岁的父亲为我突遭此大难而心疼,但又束手无策。白天,他勉强打起精神,坐在他屋里的电脑前浏览,还强迫自己写点文章,转移对我的忧虑。吃过晚饭后,按从前习惯,他照例坐客厅沙发上看书,可那段时间,只垂头枯坐在点亮的落地灯边,一任时间滴答滴答走过,我在这边屋里,能听到满屋鸦雀无声。有时,他蹒跚地来我屋里看看,拖鞋擦着地板,脚步很重,见我一人躺在黑暗中,就拉亮大灯,可我躺在暗中感觉很安全,总让父亲快把灯关上,每次他都叹口气,无奈地关上灯。过了一分钟左右,方听见他踉踉跄跄的脚步声转回客厅。

    我静养了几天后心情稍稍好转,想起那两天有朋友送来一本厚厚的纪实文学,正是父亲久闻其名一直想看的。我想看他看了没有,就下了床,低头来到客厅。睁开右眼看了一下,那本书放在茶几上,父亲垂头呆坐在那,显然没有看。我叫了他一声,他的头猛一抬,见我站在面前,立刻欣喜而急促地说:“你起来啦?来,坐,坐。”

    我坐到他旁边,指着那本纪实文学说:“阿爸,你现在有劲么?能给我念念书么?正好你也没看。”

    父亲兴奋地说:“你,你有兴趣听念书了?好,好,我念,我愿意念。”他当即打开书:“来,咱们从第一章念。”

    那是我如此熟悉的读书声。小时候,每星期六晚上,我们几个孩子围成一圈听父亲念书,大都是从《儿童文学》上选的文章,父亲虽然声音沙哑,但他是读书人,读书人读书有种特别的味道,我们当时静静地、像经历生活中重大事情一样,聆听父亲念完一篇又一篇小说、散文。那种感觉,就像坐在星空下一样,十分辽阔、寂远。

    没想到几十年后,我又要依靠父亲念书了。客厅静悄悄,夜沉沉,父亲真切厚实的声音随着每个晚上,一点一滴贯注进我心中。

    有一天他说:“每晚吃完饭,想到我们还能在一起读半个小时书,就觉得生活还有点意思。”

    “你累吗?”“不累,不累!”

    我现在完全想不起来,那些日子,我家别人在哪,一点没印象(住院时我的丈夫倒是一直陪着我,我是指出院后),只知道在我最灰心绝望时(担心眼睛能否复明),只有父亲与我呼吸与共。整整一个月,他读完了一本几十万字的书。客厅里,从一开始只有一个老人的苍凉的读书声,到后来多了聊天声、笑声。

    生活,它的喜都是平平静静的,甚至是从悲中一点点滋生出来的,现在想想,即使那样不幸的日子,因为有父亲在,也令人回味无穷。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勉__________

    (2)踉踉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八十多岁的父亲为我突遭此大难而心疼,但又束手无策

    3第六段文字运用了哪一种记叙方法?叙述了什么事情?

    4文中“客厅里,从一开始只有一个老人的苍凉的读书声,到后来多了聊天声、笑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5“念书”虽然是生活中的寻常小事,但作者却终身难忘。请回忆自己的家庭生活,写出一件最难忘的小事,并结合其中最感动你的细节,谈谈切身感受。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题目:记忆深处的那句话

    要求:(1)字数在600字左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请用A老师、B学校、C学生等字样代替;(3)不能抄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4)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