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博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然(qiāo)          刻(juān)            (1í)          痛疾(wù)

    B.琐(xiè)            (zǎi)             腐(yū)          滋暗长(qián)

    C.国(shāng)        改(cuàn)          (1ǚ)          危坐(jīn)

    D.钢(zhá)            (bàng)          河(yáo)        摩肩接(zhǒng)

  • 2、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入夜,新建亮化后的汉唐街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B.《哈利·波特》以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引人入胜

    C.在白银市几条繁华的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流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D.这个决定让我们感到莫名其妙,本来喧嚣的教室,立即变得鸦雀无声

  •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重读了小学时的日记,童年往事历历在目,我好像又回到了从前。

    B.这篇文章观点不明,语言平淡,描写也不细腻,读起来味同嚼蜡

    C.冬日阳光普照,如妙手回春,公园里游人如织,处处欢声笑语。

    D.读书问学,谈论文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

  •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航天员举着国旗,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

    B.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

  • 5、下列知识中,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失败是成功之母”中一组反义词的对比运用,使句子更具说服力。

    B.汉语中有不少带有或褒或贬感情色彩的词语,反映了说话人的情感倾向。

    C.古今汉语中某些常用词语意差别很大,如“与儿女讲论文义”中的“儿女”。

    D.寓言这种文体不限篇幅,常用假托的故事寄语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 6、将下列敬辞与谦辞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家父   ②令堂   ③舍弟   ④垂爱   ⑤奉劝   ⑥赏脸   ⑦见教   ⑧敝人

    A.敬辞: ①②④⑥;谦辞: ③⑤⑦⑧

    B.敬辞: ②④⑤⑥;谦辞: ①③⑦⑧

    C.敬辞: ②③④⑥;谦辞: ①⑤⑦⑧

    D.敬辞: ①④⑥⑦;谦辞: ②③⑤⑧

  • 7、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记”“说”“表”“序”“书”等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B.“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韩愈的《马说》等。

    C.李白,唐代诗人,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行路难》。

    D.《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与《孟子》《春秋》《中庸》合称为“四书”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

    (乙)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下面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佳肴   故有名马

    B.知不,然后能自反也   不为外人道也

    C.知困,然后能自也   少年志气方

    D.故曰:教学长也   委而去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结合(甲)文,联系学习实际,谈谈你从“教学相长”获得的启示。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方法。读课文,分析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4从诗中选一两句你有感受的东西,谈谈你的感受。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处于浑善达克沙漠的南缘及冀北山地森林的北缘,生态区位复杂而且重要,是保护京津唐地区及华北大平原的生态屏障。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①   (荡然无存  化为乌有),出现了几十万亩的荒山秃岭。为了修复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林场工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造林异常困难。1977年,塞罕坝曾经遭遇过一次罕见的雨凇灾害。雨雪冰冻轮番侵袭使得林场十多年的造林成果损失过半。林场技术人员通过大量数据分析认为,人工纯林密植度高,导致树种单一、枝干长势较弱,一旦遇到冰坨压身就会损失惨重。结合现代林业科技及发展趋势,他们创造了“人工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模式,即通过五年的“抚育间伐”,将造林之初每亩密植222株松树减少到50株,个别区域仅保留15株。“抚育间伐”腾出了空间,树下通过“引阔入针”“林下植树”等手段,在高层树下植入低龄云杉等,逐渐形成了以人工纯林为顶层,灌木、草、花、次生林的复层异龄混交结构。单一的人造林海景观变成了上有松涛、中有灌木、下有花草的自然生态景观,物种多样性也正在丰富和完善。如今,绿色的塞罕坝,像一只展开双翅的雄鹰,紧紧扼守住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

    (材料二)

    塞罕坝有着丰富、独特、秀美的生态旅游资源,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在其9.4万公顷的范围内,有蜿蜒如蛇的河流,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有一望无际的林海,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草原。游人不出森林公园,即可观赏多种不同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塞罕坝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森林草原景观。这里7万多公顷的人工林集中连片,形成一片浩翰的林海,并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原。二者②   (水乳交融  浑然一体),构成壮观、优美的自然风景。

    在距今300多年前,这里就被清王朝皇室看中,辟为“木兰围场”。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木兰秋狝”,为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遗址,还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和故事。满、蒙、汉三族人民聚居在这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特别是满族蒙古族文化特色比较突出,为开展民族风情旅游奠定了好的基础。

    塞罕坝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与人文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近年来,塞罕坝每年接待游客稳定在50万人次以上。从2014年起,塞罕坝开始科学核定环境承载力,将年接待游客数量增长率控制在3%以下。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刘海莹表示,计划在2030年以前,将年游客量控制在120万人次以内,尽量实现适度发展、持续利用,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塞罕坝的绿水青山,是一粒生态文明的种子,传递着科学发展的理念,创造了人间奇迹。

    (材料三)

    塞罕坝旅游经济效益统计表

    年份

    游客人数(万)

    提供就业岗位(万)

    旅游直接收入(万)

    2010年

    38.5

    0.85

    3200

    2013年

    43.9

    1

    4300

    2016年

    55.9

    1.8

    6200

    2017年

    60.2

    2.5

    8500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______,②处应填______

    2塞罕坝创造的奇迹取决于科学发展的理念。请结合(材料一)或(材料二)的内容,说说其科学性体现在哪个方面,并加以解说。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理解。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优秀的传统文化涵养了一代代的华夏子孙,是我们的不竭宝藏,为此展厅安排了向古人学习时代新风尚的活动。请你帮助小文请根据相关信息将空白处填写完整。

    关键词

    诗文名句

    出处

    批注

    自信

    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____________

    担当

    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临危受命,勇于担当,令人心生敬意。

    廉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爱莲说》

    洁身自好,廉洁自律,是社会的一股清流。

    达观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

     轼《定风波》

    不畏坎坷,旷达超脱,自在人生第一人。

    坚贞

    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游《卜算子•咏梅》

    不改初心,不惧摧残,永葆气节在人间。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名著阅读。

    (1)《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开始取经时意志并不是很坚定,请问他曾经几次返回花果山?都是哪几次?

    (2)《朝花夕拾》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有两位我的老师?请概括其形象。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不敢老的父亲

    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

    8岁时,父亲带我去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骑自行车足足要一个小时。等我放学了,他把我送过去,晚上9点再去接我。到家时,已经10点多了,我饭没吃,功课也没做,不得不继续奋战到深夜。于是,父亲决定买一辆摩托车,这样我就能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我妈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能学会吗?”父亲握紧拳头,一边展示胳膊上的肌肉一边豪情万丈地说:“穆桂英53岁还挂帅出征呢,我是个大老爷们,小小摩托车还征服不了?”他胳膊上的肌肉松垮垮的,看得我一个劲儿地捂着嘴偷笑。

    我10岁时,父亲60岁,从单位光荣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个人多的街道,摆起了修鞋摊。收费低,活儿做得又好,常常忙得抽不出身吃饭。以前的同事闲逛到他的摊前,不解地调侃:“老黄,退休工资还不够花呀?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干这活。你这手艺什么时候学会的呀?”父亲一边抱着鞋飞针走线,一边爽朗地笑:“这么年轻就闲着,还不得闲出病来。”看着他沟壑丛生的脸,我忽然感觉有点难为情。

    我读高三那年,父亲执意在学校附近租间房子,学人家搞陪读,还不辞辛苦地把修鞋摊也搬了过来。我上课时,他在家做饭;我放学时,他急匆匆出摊。饭做早了会凉,但他总是把时间掐得很准,每次我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可这样的话,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干活,能吃饭时菜早已凉透。我帮他收摊,一个补鞋的中年妇女说:“你孙子都这么大了呀,干吗还这么拼命?让儿子养着就好了。”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我还这么年轻,还能多挣点!”说这话时,他68岁,原本挺拔的腰身已经有些佝偻。

    大学时,远离家乡,我和父亲难得见上一面,所有的交流都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维系。他总是在电话里说:“想买啥就买啥,别太寒碜,我还年轻,养得起你。”

    毕业后,我留在大城市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自己离远方的父母越来越远,连电话都打得少了。偶尔打过去,父亲还是那一套话:“家里一切都好,我这么年轻,能有什么事儿啊?在外面好好干,别瞎操心!”听他这样说,我就真的很少操心,连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此时的父亲已经快80岁了,我知道他已经不年轻,但是我却一直以为他至少身体健康、没病没灾。直到母亲的电话打过来,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一直不知道。

    父亲病了,是脑出血。他一直有高血压,常年离不开降压药。他是在鞋摊前病倒的,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年轻人都避之不及,何况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而一周前,他还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还年轻……”看见我,父亲想要坐起来,并努力张大干瘪的嘴,做好了展示年轻的准备,但最终,只发出极低的声音:“我一直不敢老,怕我老了,你就没有父亲帮、没有父亲疼了,可我还是老了……”

    原来,这么些年,父亲一直在用行动和语言激励自己、强逼自己时刻保持年轻状态,好给我挣足够多的钱,给我足够多的帮助,给我足够多的爱,也给我足够多的从容与坦然,让我不会因为有一个年迈的父亲而自卑自怜!

    而我,居然根本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竟在他夸耀自己还年轻时,曾生出一丝厌恶与不满。如今,在父亲病床前,看着老如朽木的父亲,我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

    1父亲的“不敢老”体现在哪些事情上?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文中画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⑴ 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写道“我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请分析“我”流泪的原因。

    4面对躺在病床上的父亲,“我”接下来可能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请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第一人称简要叙述。

  • 14、“嫦娥一号”的最后“壮举”

    减速、下落、撞击……“嫦娥一号”卫星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于北京时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南纬1.50°的预定撞击点上。在撞击过程中,“嫦娥一号”携带的CCD相机最后实时地传回清晰的撞击过程图像。随着此次“受控撞月”的准确实施,中国探月一期工程也完美落幕。

    “嫦娥一号”最大的贡献是实现中国深空探测零的突破,创造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继“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正式迈入深空探测的新时代。其次,通过它获取的数据,科研人员绘制了目前世界上最完美的月球地形图和模型。“嫦娥一号”“看”遍了月球的每一寸土地,并完整传回了数据。根据“嫦娥一号”获取数据制作的月面地形模型在精度、分辨率、图像清晰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各国已有的月面地形模型。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的地形图没有南北极,而“嫦娥一号”首次得到了纬度在70°以上南北极极区的高精度月面地形,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完整的月球表面地形图。在空间分辨率方面,1994年美国克莱门汀月球探测器的空间分辨率为70千米,而“嫦娥一号”的空间分辨率精确到2千米左右。克莱门汀绘制的地形图十分模糊,在月球背面尤其突出,而“嫦娥一号”绘制的地形图比它精确了10倍以上。此外,“嫦娥一号”地形图高程的精度也比美国的数据提高了4到5倍。这份首次得到的高精度全月球地形图为进一步进行月球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嫦娥一号”已经圆满地完成了它的使命,为何还要“撞月”呢?其实,这是根据“嫦娥一号”飞行的具体情况做出的决定,让“嫦娥一号”“牺牲”得更壮观。

    “嫦娥一号”在奔月途中,原计划需要200余千克燃料进行的3次中途修正,由于轨道控制精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结果只用10千克燃料一次达到轨控效果,比原计划节省了190多千克燃料。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挥“嫦娥一号”的“余热”是探月指挥部必须考虑的问题。是让它继续在月球轨道上飞行,发回一些价值已经不大的数据,还是挖掘它的潜力,超额完成一些其他的任务呢?探月指挥部认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将实现软着陆,技术跨度大,为了积累撞月过程控制和轨道测定方面的经验,减少后续工程风险,决定在‘嫦娥一号’卫星寿命末期,控制卫星撞月。”于是,探月工程领导小组按照“轨道从高到低,风险从小到大”的原则,利用“嫦娥一号”卫星开展了卫星平台有关技术试验和卫星变轨能力、轨道测定能力等十余项验证试验。所有实验进行得很顺利,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技术试验数据,为二期探月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国际航天领域结束月球探测器使命普遍采用的方式也是撞击月球,因为撞击掀起的月球尘埃有助于科学家分析月球起源之谜,而且亦能为精确着陆月球奠定基础。“嫦娥一号”卫星在撞击前还能拍摄近距离高分辨率照片、拍摄撞击时的瞬间情况,这些资料对地面分析人员也是非常有用的。

    (选自《探索与发展》,有改动)

    1“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的贡献是什么?

    2第二段画线句子通过具体的数据把“嫦娥一号”绘制的地形图与美国克莱门汀月球探测器绘制的地形图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

    3“嫦娥一号”卫星选择撞击月球这一壮举有什么意义?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多一点兴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一点欣赏,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精彩;多一点执着,让我们的步伐更加坚定;多一点担当,让我们的脊梁更加挺拔……

    请以“多一点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④不少于600字;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