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淮北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对语段中加点词和画线句的语法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A.“是”“卑微”“每个”的词性分别是动词、形容词、代词。

    B.“那样柔弱”“刚刚过去”“从未存在”都是偏正短语。

    C.“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里钻出来。”的主干是“它们钻出来”。

    D.“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里钻出来。”中的“一根根”是状语。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奶奶80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B.新中国的航天事业是白手起家,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现在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绩。

    C.他满怀激情地演讲着,那抑扬顿挫的声音,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

    D.他把电影中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深受广大观众的好评。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花苞 退尽 瀑布 血气方刚

    B.嫁结 延绵 爱怜 灼灼其华

    C.繁密 挣扎 酒酿 淅淅沥沥

    D.盘虬 苦涩 绽放 荒草凄凄

  •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南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

    B.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C最近,他的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D.通过最近一段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A.割(zǎi) 徨(pánɡ) 亮(huò) 鞠躬尽(cuì)

    B.物(shén) 污(huì) 鸣(áo) 目不园(kuī)

    C.划(chóu) 制(shè) 育(bǔ) 然入梦(hān)

    D.基(diàn) 笨(zhì) 杀(mǒ) 燕然功(lè)

  •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听了郎朗精彩的钢琴独奏《黄河》后,大家都叹为观止

    B.市民秩序井然地上下公交车,这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C.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D.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②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

    ③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④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①②④③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   董遇“三余”读书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上山打柴)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由是诸生稍从遇学。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性质而好学 讷:不善说话

    B.遇善《老子》 治:研究

    C.读书百遍,其义自 见:看见

    D.问“三余”之意 或:有人

    2下面句字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A.登轼而望之 B.学而不思则罔

    C.面山而居 D.一怒而诸侯惧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由是诸生稍从遇学。

    4简要谈一谈董遇“三余”读书对我们的启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春日五首》其一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 晓枝。

    (注) 霁:雨过天晴。

    为诗句空缺处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并结合诗歌加以说明。

    A.憩 B卧

    理由: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小语的学校正在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不喜欢阅读

    喜欢阅读

    阅读纸质书籍

    用手机、电脑阅读

    2021年

    40%

    2021年

    26%

    2021年

    34%

    2022年

    30%

    2022年

    24%

    2022年

    46%

    2023年

    22%

    2023年

    24%

    2023年

    57%

    (1)活动一:调查统计

    上表是小语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2)活动二:学校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主题活动,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3)活动三:每班计划办一份文学班刊,请你为班刊拟一个富有文学气质且寓意深刻的刊名,并说明其寓意。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根据课文默写

    ?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翅湿沾微雨, 。(葛天民迎燕》)

    乱我心者,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

    故园渺何处? 。(韦应物闻雁》)

    ,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名著阅读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为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选文中的好姑娘  

    (2)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

    侯发山

    ①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②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还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真的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③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捉鱼。

    ④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父亲缺钱花?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老还小,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的事;小伟还知道,什么是孝顺,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屎一把尿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惯了,说自己还能干得动,每天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

    ⑤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⑥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捉鱼。

    ⑦小伟吃惊不小,心说父亲什么时候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

    ⑧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

    ⑨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⑩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

    说到这里,父亲起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

    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筒,看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

    小伟啊啊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叫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道,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

    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乎起。天天点赞的不一定是朋友,不点赞的不一定就不是朋友,看来这话是没说错。

    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了。

    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父亲愣怔了一下。

    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

    “龟儿子,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父亲说看,拿起拳头轻轻捶了小伟的胸脯一下。

    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小伟偎依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

    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开门见山,交代了时间、地点、主要人物,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B.第④段插叙了母亲早死,父亲含辛茹苦将小伟拉扯大,供他吃喝,供他上学。

    C.蛤蟆鱼有头大、胸鳍大等特点,渔民爱逮它,因为好逮且鱼肉多,吃着过瘾。

    D.父爱如灯,回家的路上虽然没有灯,但有父亲在身边,小伟就不担心会迷路。

    【2】阅读全文,请根据“悬念→结局(技巧)”的提示,梳理并补全故事情节。

    【3】在下面的辩论活动中,若你作为反方辩手要反驳对方。请先表明观点,然后运用选文的内容阐述理由。

    辩题:在朋友圈点赞的人是否一定是真朋友

    正方辩手:我方认为在朋友圈点赞的人一定是真朋友。因为朋友就应该时刻关注,互相鼓励。而朋友圈的点赞就是体现彼此关心的一种形式。连朋友圈都不关注你的人,还会真正关心你吗?所以在朋友圈点赞的一定是真朋友。

    【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依据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中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⑥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先说苏州园林的特点,再从几个方面介绍园林景观,给读者以全面、具体的印象。

    B.“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照应了前文的“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

    C.选文第③自然段中引用诗句“鱼戏莲叶间”更好地表现了苏州园林池沼的布置合乎图画美这一特征。

    D.文中“盘曲嶙峋”“珠光宝气”等描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平实、准确的特点。

    【2】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一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请以“喝彩”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不要套写抄袭。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