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达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提高回收再生技术,被认为是解决塑料污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我国在塑料循环再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一定成绩。比如位于浙江安吉的威立雅华菲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再生塑料生产企业之一。每年,有数十亿个废弃塑料瓶在这里经过清洗、提纯、切片以及再加工等流程,废塑料在涤纶长丝、包装塑料、汽车塑料、电子电器、家用电器等产品中实现再生,    以洗发水瓶、衣服、鞋子等形式再次回到人们的生活中。    ,环保设施不完备、技术落后、附加值低等问题    着再生塑料行业的发展。

    A.所以 或者 不过 牵制

    B.并   甚至 虽然 牵制

    C.并   甚至 不过 制约

    D.所以 或者 虽然 制约

  • 2、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宫室、器皿、人物

    A. 中轩敞者

    B. 通计一舟,人五

    C. 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D. 不足外人道也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老师一再强调校园安全问题,有些学生却总是不以为意

    B.妈妈经常告诫我要向老师不耻下问,不要有任何遗留的问题。

    C.有些同学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口出脏话,实在让人深恶痛绝

    D.在中国,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 4、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①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对两首诗歌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通过描写苍凉暮色中的景物,来烘托游子漂泊他乡的哀愁。

    B.《天净沙·秋》中,“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以五种色彩描绘秋天景致。

    C.《天净沙·秋》寓情于景,描绘深秋的萧瑟,表达作者在外漂泊的思乡之苦。

    D.这两首诗歌,都选取富有特征的秋天景物直接组合,来照应标题中的“秋”。

  •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杨树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绝不旁逸斜出

    B.回首纯真、快乐的童年岁月,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C.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D.自然科学领域如此奥妙,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消息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生动形象。消息的标题要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如《一着惊海天》。

    B.《与朱元思书》《陋室铭》《爱莲说》中的“书”“铭”“说”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C.《藤野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小说。

    D.《三峡》作者是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

  •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落(zháo) 宽(chǎng) 狭(zhǎi) 抖(sǒu)

    B. 清(chéng)   酿(yùn) 卖(nòng) 蓄(chǔ)

    C. (guǎng)   黄(yùn)   托(hōng) 干(sè)

    D. 啬(lìn)   临(lì)   静(mì) 浴(mò)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途中两狼,行甚远( )

    (2)恐前后受其( )

    (3)目似瞑,暇甚( )

    【2】用现代汉语翻译言语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4】你能写出几个有关狼的成语吗?(至少三个)

    【5】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林的书房,“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讽刺了狼的狡猾。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关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赋和兴,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B. 诗歌五节反复吟咏,逐步表现了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词句的反复,节省了诗歌的创作时间。

    C. 本诗表现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姑娘追求过程中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达了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D. “辗转反侧”用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君子求得淑女后思念更深,抒发了“追求”的苦恼。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诗词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积淀。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学校决定开展“诵读经典,吟咏诗词”活动。为此,某班将利用双休日举行一次集体课外吟咏词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一:宣传发动)宣传组的同学为了搞好这次活动,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了下面一则海报,请认真阅读,按要求答题。

    诵读经典,吟咏诗词

    本周末,我班将组织全体同学开展集体课外吟咏诗词活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做出自己的努力。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吟咏诗词的行列,一起来诵读经典,吟咏诗词。

    某班班委会

    ①海报的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疏漏,请找出来。

    ②文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把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2)(活动二:推荐经典诗词)为了达到“诵读经典”的目的,同学之间进行了经典诗词推荐活动。

    你推荐的经典诗词是:

    你推荐的理由是:

    (3)(活动三:吟咏诗词比赛)活动中将举办一次吟咏诗词的比赛。假如你是本次比赛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下比赛的开幕词。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填空

    (1)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重岩叠嶂,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4)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两句的意思   诗人借这两句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骆驼祥子》以后,同学们围绕人物形象展开了热烈讨论,下面是两位同学的观点。你同意哪个观点呢?请结合作品内容说明理由。

    ①祥子虽好强,但也有些懦弱。 ②虎妞虽泼辣,却也很可怜。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现代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一寸都不能少

    阎秀丽

    ①爹拄着镐头,背靠着地头上的一棵杨树,磕了磕鞋里的土,然后眯着眼睛,看着面前一排排笔直的垄沟,延伸到炊烟的最深处。

    ②他的眉头忽然皱了一下,用手在眼前上下比量一番,又在地头来回走了几遍,越走眉头皱得越紧。

    ③我纳闷儿地看着爹,低声问娘:我爹怎么了?

    谁知道抽的哪门子风。娘说。

    这都快中午了,我饿了,喊我爹回家吧。我咽了口唾沫,看了看爹的背影,对娘说。

    ⑥爹性子急躁,还保留着在部队的作风,做什么事都极认真、讲原则,差一点儿也不行,他不发话,我可不敢擅自离队

    ⑦娘看了看头顶的太阳,又看了看我,回头喊了一嗓子,爹没应,又喊了声,爹还是没理,自顾自地在地头上走来走去。娘生气了,拉着我的手就往家走。我回头,发现爹正猫着腰,似乎在一条垄沟里寻找着什么东西。

    ⑧我和娘回到家,吃了午饭,便又去了地里。还没等到地方,就发现我家的地里站着一群人,有很大的吵架声从人群里传出来。

    ⑨吵架的,竟然是爹和老瓦叔!爹和老瓦叔怎么能吵吵起来?他们俩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

    ⑩听说爹当兵走的时候,老瓦叔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说你就放心去部队吧,家里

    有我呢。即使后来他们都成家了,我家的农活儿老瓦叔还是像以前那样,没少帮忙干。爹也很感激,每次回来都会和老瓦叔喝两盅,唠上好一阵子。

    我和娘钻进人群,看到爹拎着镐头,额头上青筋暴起,指着离他不远的老瓦叔,高一声低一声地吼着。

    弟妹你来评评理,你说说你家人,非得说我占了你家的地,这怎么可能?你家的地这些年都是怎么种的?还不是每年开春我帮你们家种?他说地不对劲儿,这不是埋汰我吗?老瓦叔涨红着脸,横在娘的面前气哼哼地说。

    我心里也有些生爹的气,狠狠瞪了爹一眼。老瓦叔虽然爱占点儿小便宜,可平时没少帮我家忙。他家的日子比较紧巴,但也不会干占地这样的事啊!

    娘赶紧笑着说:别听他胡说,你怎么能占我家的地呢?爹几步跨到要离去的老瓦叔面前,两手一张吼道,把地的事儿整明白再走!

    哎,我看你是没完没了啊,谁稀罕占你家地咋的?当初分地的时候是有文书的,你这块地有多少条垄沟,你数数,看少没少!

    垄沟是一条没少,界石也在那儿埋着,看哪儿都没毛病,但是垄台儿变窄了!当初分地的时候,界石正对着这棵小树。父亲指着地头儿的杨树说,当时我是不是还开玩笑说不用埋界石,用这棵树当界石得了。你说树要是死了咋办,还得以界石为准。这你都忘了?要不咱们拿上尺,按照文书重新量一下?

    我……我……爹的话让老瓦叔忽然结巴起来,他看了看爹的眼睛,又看了看地头的那棵树,赤红着脸说不出话来。

    行了,不就是半条垄的事吗?至于吗!娘赶紧拽着爹的袖子,低声说道,他家地少人多,算了。

    绝对不行!爹转身离开,声音很大。

    打那以后,老瓦叔看到爹和娘的身影,都会讪讪地躲开,满脸的不自在。爹在县里工作,忙起来根本没空回家。家里有什么农活儿,娘自然也不好意思再去麻烦老瓦叔帮忙,只能自己干。我心里不由得对爹多了一丝怨气,就因为那半条垄,好好的两家人倒变了仇人一样。

    燥热的夏天,一个跟斗跳进了秋天的谷香里。爹弯着腰,身子前倾,飞快地挥舞着镰刀,随着有节奏的刷刷声响,他用脚一勾,镰一挟,谷子便成一抱……爹把收割下来的粮食装了满满两大袋子。他望着我说:走,去你老瓦叔家一趟。我虽然纳闷儿,但还是跟着爹去了老瓦叔家。

    送给你啦。爹将粮食从独轮车上卸下来说。看着爹和满满的两袋粮食,老瓦叔的脸,红得像猪肝。

    扑哧一声笑了,就像石子儿投进潭水里,脸上荡漾着欢乐的波纹,挠了挠头,似乎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拉着我走开了。我蹦跳着跟在爹的身后,看着阳光被树叶剪碎,落在心里成了点点滴滴的疑惑。忍不住问爹: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粮食,给他送去干什么啊?爹说:他家人口多,粮食不够吃,要不能占咱们家地吗?

    既然你这么想,那他占就占了呗,还急赤白脸地要回来干吗?咱们挨着累收了粮食又给人送去,图啥呢?

    两码事。我当兵的第一天,班长就告诉我,有一句话,每个人一定要牢记在心。爹的眼睛蒙上了一层雾气,这不仅成为渗进骨子里的习惯,也成了每名军人一生的誓言。

    啥话?

    爹放下手里的独轮车,身体站得笔直,看着眼前广袤的土地,声音铿锵有力。属于我们自己的土地,一寸都不能少!爹的话在蓝天下轰然作响。

    (选自《辽宁日报》,有删改)

    【1】请补充下列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爹和老瓦叔”之间发生的事情。

    ①爹当兵走的时候,老瓦叔哭着送爹爹。②各自成家后,老瓦叔经常帮助我家,爹爹每次回来都要和老瓦叔喝上几盅。③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⑩段补充交代爹与老瓦叔交往的事,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段中老瓦叔的脸,为什么红得像猪肝?请结合选文,以“老瓦叔”的身份(用第一人称)回答。

    【4】选文结尾画线句子别具深意,请谈谈你的理解。

  • 14、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传 递

    王继怀

    ①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在家乡县城的一所中学念高一。那时候,我们村没有通公路,从学校回趟家,先要坐车到乡里,然后再走30多里山路回家。念高中那段日子,我一般是要等到放寒暑假才回家的。那是11月底,因为我要回家取钱,不得不中途回趟家。那天上午上完四节课,我就往家里赶,车子到乡里时已是下午5点钟了。

    ②由于没伴,下车后我只好一个人快步往家里赶。那天天空飘着雪花,天格外冷。连绵起伏的大山,一座挨一座。我在寂静的深山里走着,为了给自己壮胆,我一路上在心里背课文。在荒山野岭中,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知不觉就走了二十多里山路。

    ③因为是冬天,天黑得也格外地快,走着走着,光亮一点一点地收起,天色暗下来了。我在大山里走着,仿佛进入了一个黑绒绒的布袋里。那时,我身无分文,也没有手电筒,为了赶上回乡里的那趟班车,中午没有吃饭,走了这么远的路,很疲累,也很饿,两条腿又酸又麻,有点走不动了。我有点胆怯,有点着急,山里不时传来猫头鹰诡异的叫声,令我毛骨悚然。突然,一只黄鼠狼从我跟前闪过,吓出我一身冷汗。

    ④夜深人静雪纷飘。当我走到一个离家里还有六七里路的山坳坳时,看到了不远处忽明忽暗的灯光,那束灯光给了我力量,我突然想去那户人家讨点东西吃,立刻觉得身上有了热力,腿也有劲了,快步往那户人家走去……

    ⑤快走到屋前时,我又犹豫了。我想,这户人家不认识自己,凭什么给以一个陌生人东西吃?

    ⑥走到那户人家门前,门是关着的。站在门前,静了一会儿,深吸了一口气,我敲响了那扇门。

    ⑦门开了,我的心也跟着怦怦地跳。开门的是一位60多岁头发花白的老奶奶,一位普通的中年妇女和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站在她身后。

    ⑧“我可以到您家……喝……碗水吗?”我满脸通红,甚至红到脖子上。

    ⑨“行啊,元宝,给这位哥哥倒碗水。”老奶奶慈祥的脸上带着微笑说,让她的孙子去给我倒水。

    ⑩听到喊声的孙子,抬头瞥了我一眼,应声回答道:“好咧!奶奶。”小男孩麻利地给我倒了一碗水来。我接过碗,把水喝了。

    “后生,你要去哪里?”老奶奶问,她看出我还不想走。

    “我是山羊溪的,在县城读高中,要回家去取生活费。”

    “妈,他是不是太饿了,我们给碗饭他吃吧?”中年妇女在老奶奶耳边轻声说道。

    “你没呻饭吧,要不到我屋里胛碗饭?”老奶奶立刻领悟到,笑容满面地对我说。

    我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跟着老奶奶进了茶屋。茶屋里摆设很简陋,这是一户普通的山里人家。山里人的茶屋既是饭厅也是客厅,山里人来了客或一家人吃饭聊天都在这里。老奶奶让我坐在茶屋的火塘边,用铁锹把木炭火扒开,露出红红的炭火。我立刻感觉身子暖和多了。这时,中年妇女从菜橱里端来一碗干红辣椒炒的腊肉,给我盛来满满的一大碗米饭,并一个劲地说读书人挺辛苦,要我多吃点。那天晚上,可能是我太累太饿的缘故,一大碗腊肉和满满的一大碗米饭被我划拉得一干二净。当吃完最后一口饭时,猛然意识到怎么一下就把别人的菜全部吃完了?想到这里,脸“轰”的一下又红了。旁边站着的中年妇女还要去给我盛饭,我实在不好意思,一下子站了起来,连忙道谢。

    吃完饭后,好心的主人给我弄迷杉木皮火把,要他儿子点燃后送我一程。从那户人家出来,尽管天空还在飘着雪花,寒风冷冽,我身躯疲惫,但心里却异常地温暖,我对那户人家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回家后,我将这事告诉了父母。我不识字的老实巴交的做农民的父母没有给我讲太多的大道理,父亲只说要我记住这户人家,要记住别人的恩情。母亲要我像那天那样有勇气,不要被害羞犹豫耽误了自己。

    时光流逝,年复一年。后来我和哥哥、妹妹都相继大学毕业离开了那个小山村,都在城里有了工作,安了家,但那顿饭和父母的教诲我却一直牢记在心。

    后来我的家乡通了水泥路,我回家不必再经过山里那户人家了,但每年回家陪父母过年,我都要去山里那户人家问候走走,或带点城里的礼物。我也牢记要去帮助别人,在街上,在路边看到乞讨的人,我总要给他们一些零钱,有时也知道有些是职业乞讨,甚至被朋友批判过多次,但我却依然如故。

    有一次,在火车站给一位失窃的年轻人一百元作为车费,那青年执意留下我的地址,半个月后,给我寄来了一百元钱和一封感谢信。

    在给青年的回信中,我把山里的故事告诉了他。写完信,窗外阳光明媚,清风送来沁鼻的花香。

    (选自《羊城晚报》)

    【1】同桌小明根据全文内容整理了如下表格,请帮他填充下表空缺处。

    场 景

    “我”的心理

    孤身一人在深山行走

    _______

    _______

    兴奋,轻松

    发现自己把人家的菜全吃掉

    羞愧,感激

    _______

    温暖,感激

    给帮助过的青年回信

    ______

    【2】文章第②③段花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环境,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联系上下文,按要求答题。

    (1)鉴赏第③段画线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我在大山里走着,仿佛进入了一个黑绒绒的布袋里。

    (2)赏析第⑩段划横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从人物描写角度)

    小男孩麻利地给我倒了一碗水来。

    【4】在分享读后心得时,有同学认为,故事到第⑧段就很完整了,后面的内容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按要求作文。

    请以《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书写工整,不得出现真实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