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红(yīn) 云鬓(bìn) 竹蔑(miè) 悲天悯人(mǐn)
B.修茸(qì) 俯瞰(kàn) 猥琐(wéi) 仰之弥高(mí)
C.告磬(qìn) 亘古(gèn) 哺育(fǔ) 语无仑次(lún)
D.吞噬(shì) ##dot## 蔚蓝(wèi) 羸弱(léi) 心有灵犀(xī)
2、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两首词都是宋代辛弃疾的作品,“破阵子”“南乡子”都是词牌名。
B.(甲)词第一、二句用“挑灯”“看剑”“梦回”三个连续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形象,而作者的一腔爱国之情,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读来意味无穷。
C.(乙)词以三个设问句引导全文思路,作者自问自答,热情赞颂曹刘的英雄本色,起到了借古讽今的艺术效果。
D.两首词都抒发了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但也都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真正的诗意,不应只是幽雅时光里读书品茶的闲情逸致,更应是纵使身处 ,依然不忘抬头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诗意不能带你度过所有现实的 ,却能 智慧, 心灵,让平凡的生命,身在井隅,心向璀璨,追寻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A.困境 难关 启迪 抚慰
B.困窘 难题 启示 抚恤
C.困境 难题 启迪 抚恤
D.困窘 难关 启示 抚慰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竹蔑(miè) 涉足(shè) 钦佩(qīn) 马革裹尸(gě)
B.修葺(qì) 垦切(kěn) 震悚(shǒng) 锲而不舍(qiè)
C.惶恐(huáng) 污秽(huì) 谰语(lán) 苛捐杂税(juān)
D.咀嚼(jüé) 凛洌(liè) 深宵(xiāo) 惊心动魄(pò)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万籁俱寂的夜晚,留守儿童李明不禁想起了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
B. 当今社会,不少“伪专家”打着养生的旗号故弄玄虚,忽悠公众,致使不少人上当受骗。
C. 在同桌的循循善诱下,小明渐渐迷上了电脑游戏,到现在已难于自拔。
D. 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应该无精打采,应该振作起来勇敢面对困难。
6、在读完《回忆鲁迅先生》和《阿长与<山海经>》两篇课文后,同学们对鲁迅先生更为敬仰,在鲁迅先生逝世后,社会各界人士同声哀悼,敬献挽联,不可胜数,请运用对联知识,将下面这副悼念先生的挽联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笔_① 大野,胸怀日月光和热
下联:墨洒② ,夜度春秋慨而慷
A.①耕②天地
B.①耕②长河
C.①写②天地
D.①写②长河
7、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郎润 酝酿 喉咙 应和
B.哄托 静默 着落 贮蓄
C.黄晕 澄清 宽敝 空灵
D.健壮 发髻 安适 抖擞
8、【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丈夫之冠 冠:冠礼。
B.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C.征于色 征:征验、表现。
D.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同“弼”,辅佐。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往送之门 已而之细柳军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且焉置土石
C.征于色 达于汉阴
D.而后喻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确实是“大丈夫”;而孟子却认为他们是“妾妇之道”,认为他们与“妾妇之道”的共同点是“顺”。
B.孟子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与前文论证“生于忧患”都运用的是举例论证。
C.《孟子》的语言具有显著的特点,其文章内容长于言辞,气势磅礴,论证严密,雄辩而色彩鲜明,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D.【乙】文用排比句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作者认为他们虽出身低微,但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示长安君①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②。
草草杯盘共笑语③,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④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①嘉佑五年(1060),王安石出使辽国,临行前与妹妹长安君话别,写下了这首诗。此前王安石为仕途奔波,与妹妹已三年未见。②怆情:悲伤。 ③草草:随便准备的。④后期:后会的日期。
【1】王安石善用叠词入诗,简要赏析颔联中“草草”“昏昏”的好处。
【2】亲人相逢往往是欢喜的,为什么作者却道“老去相逢亦怆情”?
10、语言综合运用。
①今天,我们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②这是一条通往光明的希望之路,也是一条并不平坦的长征路。③前进路上,许多新的“娄山关”“腊子口”需要不断被跨越战胜。④缅怀历史,问一问为什么出发,想一想把什么追寻,切忌不要忘记初心。⑤“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到底的精神,我们更有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1)文中第____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修改为: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____句有语病,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 。
(3)下面是一位同学阅读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后的体会,请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上补充两个句子。
我们都是复兴路上的远行人,我们都是新时代的追梦者。拂去旧年留在衣衫上的暮色与尘埃,我们依然要用奋斗的姿态迎接朝阳,我们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经典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4)牛背上牧童的短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
(5)轻捷的叫天子(云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纪念白求恩》)
12、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简爱》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简爱》的作者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她和两个妹妹被称为“勃朗特三姐妹”。
B.《简爱》是一部具有深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主要讲述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
C.由于好朋友海伦得伤寒去世,简爱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
D.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那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更为人们所赞赏。
(2)有人说:“简爱是一个自尊、自爱、反抗、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请你结合相关小说情节分析她的其中两个性格。
13、下面是关于网络热词“内卷”的资料,请你仔细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流行背景】
2020年下半年,有几张图片刷屏:有人骑在自行车上看书,有人边骑车边用电脑,有人床上铺满了一摞摞书……这些图片最早在清华北大的学霸之间流传,“边骑车边用电脑”的同学被称为“卷王”登上热搜。后来,“内卷”流行开来,并扩散到上班族等群体,逐步演化成为网络热门词汇。
有人充满忧虑地论断:“这些中国最聪明的年轻人正面临普遍的困境:在极度竞争中,成功压倒成长,同伴彼此PK,精疲力竭。”
【内卷现象】
招聘一个职位,能收到几百份简历,招聘方的心态成了 “这活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应聘者说“他能996,我能997”“他要一万?我只要8000”。以前一个职位可能要求普通学校的本科就够了,现在要求211的硕士。
以前,大家正常的工作时间都是8小时,此后有人开始加班,最后逼得大家都要加班,挣得还是那么多,但是老板的宝马3系却换5系了。
【词条含义】
|
【社会评价】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陈阳:无论是相对于个体而言,还是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面对“内卷”都是一项挑战。学生自己需要想明白“我希望成为怎样的人”;而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以及学生父母,需要想清楚“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怎样的人才”“我们希望看到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于涵宇:内卷更多地是表达一种消耗精力的死循环。其实作为辅导员,我个人也是能理解这种竞争和一定程度上的攀比心理,但是我们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会更加希望学生有意识地去思考,不要让自己进入这个陀螺式的死循环中。
知乎网友:内卷并非是一件坏事,它对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个社会不内卷,那必定会导致竞争不充分。从社会长远的发展进程来看,因为“内卷”,团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很拼、很努力、很用心,都在朝着最好的自己迈进,长此以往,人们的整体素质会大幅提高,生活水平也会有质的飞跃。
【应对建议】
摆正心态:对他人的进步,我们大可不必如此警惕,对他人的优秀也不必心生嫉妒。不妨让自己轻松一点,主动拆掉自己的枷锁,真诚地为他人送上祝福,此后不再活在比较之中。
保持自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或许社会会形成一套衡量优劣的标准,但对我们自己来说,只需做最好的自己。
寻求突破:寻求突破或许就是破除内卷的关键。在内卷浪潮中,我们不应甘于被潮流裹挟,而应主动寻找突破的关键,带来新的转机。
(来自网络,有删改)
【1】仿照“躺平”释义,补全【词条含义】中关于内卷的解释。
躺平:感觉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转而选择降低期望值,甚至没有欲望,不再努力,不再奋斗,以降低“能量消耗”来维持最低最舒适的生存状态。
【2】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经历,为【内卷现象】再添加一个事例。
【3】以下两句标语,你更喜欢哪句作为教室墙贴,请结合材料比较分析,阐述理由。
A.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提高一分,干倒千人!
B.不苦不累,初三无味!无奋斗,不青春!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种说法,读经典可以使人长精神。此话不虚。但有个前提,就是读经典必须“入神”,如此方可长精神。
②入神者,一心一意、精神贯注之谓也。唯有一心一意,读起经典来才有可能忘味九成; 唯有精神贯注,读经典的过程才有可能使书中之精义渗透到自己脑海中,继而生发出新的精神来。这个进程,也就是古人讲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③如何才能做到“入神”?《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即孔子是如何向鲁国乐官师襄学琴的。孔子学了十几天,还是学同一首曲子,师襄对他说:“此曲你已经学会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答日:“曲调是学过了,演奏的技巧还没有学好。”过了几天,师襄说:“技巧学好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回日:“我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意境神韵。”又过了几天,师襄说:“已经领会意境神韵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不紧不慢地又答日:“我还没有体会到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其为人如何,风貌怎样。”过了一会儿,孔子仰望蓝天,若有所悟地说:“我体察到作者的为人和风貌了。这首曲子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作出来呢?”师襄闻言,大惊失色,连连拱手致敬说:“是的。老师告诉我这首曲子的名称就叫《文王操》。”这个故事也许有夸饰的成分,但孔子这种学习的认真程度,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到了“入神”的田地。
④可见,入神,先要专一。对于读经典来说,只有专一才可有功。否则,一目十行,一日百篇,看似读得多,但仅仅只是与眼睛打了个照面,甚至连眼睛眨一下的功夫都没有,如何能让经典中的道理、知识与智慧化为滋养自己的养分,从而长出精气神呢?古人说得好: “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毕竟,经典在精专,研读贵纯一,既想左手画圆,又想右手画方,其结果必然是贪多嚼不烂。
⑤不仅如此,入神,更要玩味。玩味者,探索体味也。只有探索体味,读起经典来才有可能像食橄榄那样:咀嚼良久,才有回味,才会深深体会到“真味久愈在”、“始觉甘如饴”的不同凡响之处。否则,经典即便如熊掌豹胎,如果只是生活活剥一番,尽管其本身再稀缺、再珍贵,也不如平平常常的一蔬一笋那样实际、实在。毕竟,经典有神韵,神韵在道理,道理在彻底,彻底在抓住事物的根本,而对根本的东西,只有穷究之,才有可能水落石出而得之;只有玩味之,才有可能充分消化吸收之;只有充分吸收之,才有可能酿造出新鲜的血液、呼喊出新颖的话语,从而获取钢筋铁骨般的精神支撑。
⑥《易•系辞下》说得好:“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学习经典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不用,对经典尽管能做到倒背如流,无非也是如搜索引擎一般,只是“仓库”、只是“书柜”,至多算是鹦鹅能言而已。用,不仅能强化记忆,而且能形成习惯,养成风格,使精神长存。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为“仁”、“义”的道德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是儒家经典的一个重要主张,古往今来的许多志士仁人皆以此为追求目标。所以,当南宋王朝崩溃之际,作为右丞相的文天祥不仅能挺身而出,抗击元军,而且在遭到元军突袭,不幸被俘后,能大义凛然,不屈不挠,并以《过零丁洋》诗明志:“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的这种大智大勇就是中国传统读书人在典籍中以文化之的生动结果。这样看来,入神,说到底要致用。只有致用,才能长出真正的精神来。
⑦鲁迅先生在《而已集读书杂谈》中曾说过:“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读经典更须如此。
【1】请概述这篇文章作者的主要观点。
【2】第⑤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结合全文,概述一下本文的论证思路。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觉得弹琴这件事本身就很美好,那么你会专心学习演奏技巧,并且很愿意为此投入精力和时间,也不会害怕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如果觉得滑雪这件事本身就很美好,那么你会努力提高运动水平,你会愿意不断挑战新的难关,而不会在意一时的得失。
将追求美好作为人生目标,能让我们拥有美好人生。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需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