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B.“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的成功着陆,不仅是一种科技实力的表达,而且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传承。”这个句子是选择复句。
C.“通过各大媒体的集中报道,使卫国戍边英雄祁发宝的先进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个句子的语病属于“搭配不当”。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描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
2、【字音字形】老师经常提醒我们:抄写词语要注意它的字音字形。下面是小雅有关字音字形的笔记,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注意因形似造成的误写, “帐篷”不能写作“帐蓬”、“蓬勃”不能写作“篷勃”。
B.要关注的人名有岑参(cén)、蒲松龄(pú)、郑振铎(duó)、谭嗣(sì)同。
C.注意常见的误读:粗犷(kuàng)应读作粗犷(guăng)、称职(chèng)应读作称职(chèn)。
D.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如:“怪诞不径”不能写成“怪诞不经”,“美不盛收”不能写成“美不胜收”。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全厂职工听取和讨论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B.为了防止溺水事件再次发生,教育部向中小学生的家长们发出了紧急通告。
C.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
D.这次交通事故,使五一路的交通封闭了近三个小时。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那种漠不关心班集体的态度是不对的,应该尽快转变。
B.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
C.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优越的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D.面对几年的同窗好友,你怎么能那样麻木不仁呢?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B.学生志向是否高远,决定其能否成才,因此我们要激励学生科学地确立志向。
C.为了防止溺水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学校对学生加强了安全教育。
D.为增加节目的文化内涵,王校长邀请语文老师参与排练和策划了这次“六一”汇演。
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沸沸扬扬。(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蛔蝈在窃窃私语。(法布尔《绿色蝈蝈》)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D.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7、为了让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今年的诗词大会盛况,徐善思同学为校广播站写了一则新闻稿,请你为其审稿,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近日,“我爱诗词”第五届番禺区中小学生诗词大会拉开①维(wéi)幕。我区上万名学子参与了线上的入门赛②角(jiǎo)逐,表现出对诗词的极大热③忱(chén)。据悉,复赛将设“百④舸(kē)争流”“赛龙夺锦”两个环节。同时,诗词节目选拔赛也进行得如火如⑤茶(chá)。有展现诗经风雅、年华倜⑥傥(tăng)的古韵经典,有表现岭南风物、地域鲜明的本土华章,更有展现革命先烈以身⑦殉(xùn)国精神的红色诗篇。另外,本届大会增设了诗配画大赛环节,小作者们运用粗⑧旷(kuàng)或细腻的笔法,⑨烘(hòng)托诗词的意境,使作品美不⑩胜(shèng)收。
A.①③⑨⑩
B.②③⑤⑧
C.③⑥⑦⑩
D.④⑥⑦⑨
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短文两篇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惟吾德馨 馨:德行美好
B.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
C.不蔓不枝 蔓:藤蔓
D.亭亭净植 植:竖立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无丝竹之乱耳
B.何陋之有 花之君子者也
C.予谓菊 权谓吕蒙曰
D.汝亦知射乎 宜乎众矣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文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刘禹锡居所的清幽宁静;乙文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则象征了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C.甲文结尾通过写“诸葛庐”“子云亭”,与我的陋室进行对比,并引用孔子的话,其目的在于强调“陋室”不陋;乙文中多次提到牡丹,反衬莲之高洁。
D.甲文是一篇“铭”,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乙文属于“说”,说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
9、阅读《野望》,完成下列小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自《王绩诗注》。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东皋暗指诗人隐居的地方。
B.本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恬淡清新,是现存较早的格律严整的五言律诗,在闲逸的情调中,带有几分彷徨和苦闷。
C.采薇是采食野菜,语出《史记·伯夷列传》,后遂以“采薇”比响隐居不仕。
D.本诗描绘了山野秋景,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景情景”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2】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阜)。“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颈联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
C.颔联和颈联所写的景物在作者笔下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穿,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孤独无依,只好向先贤那里寻找慰,诗人的彷徨、孤独、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10、综合性学习活动。
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猜成语】
下面是与“友谊”有关的成语,请根据释义写出对应的成语。
①_______:春秋时,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②_______:关系如手和脚,一日也离不开,比喻情谊深厚,如同兄弟。
(2)【颂友谊】
班级征集“友谊地久天长”颂词,请仿照例句,写两句歌颂友谊的文字。
例句:友谊是黑暗中的灯塔,照亮黑暗,指引方向。
(3)【秀自己】
在“自我介绍”活动中,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自我介绍主要是让大家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不要介绍。
B.自我介绍可以包括姓名、家庭情况、特长、兴趣爱好等内容。
C.自我介绍时要充满自信,声音响亮,目光正视前方,适时扫视全场。
D.自我介绍要做到“心中有听众”,以此来确定介绍的方式、语言风格等内容。
11、默写。
(1)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酒酣胸胆尚开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6)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7)余立侍左右,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9)《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简·爱》选段,按要求作答。
“只是为了告诉你,你的叔叔,马德拉群岛的爱先生去世了,他把他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你。你现在富了——只是为这个,没有别的。”
谁告诉简爱这个消息的?此人与简爱是什么关系?后来简爱是如何处理她所继承的财产的?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训”了父亲一顿
张金刚
①结束晨练准备洗澡,父亲来电话:“搭了个顺风车到银行办点事,是不是还得戴口罩?走得急,忘戴了。”末了,还怯怯地“呵呵”一声,像在掩饰他的“过失”。
②距银行开门还有两小时,我只得重新穿戴整齐,骑车到城西接他。矮小瘦弱的父亲躲在空阔的街角,瑟缩着,双眼盯着我来的方向。看到他的窘态,我生气了:“来这么早,也不提前打电话?不知道疫情还没结束呀,还往县城跑?我帮你办不行啊?添乱!”
③父亲不敢看我,瞅着稀疏的行人车辆,喃喃道:“村里你大叔工地赶早,我就搭他的摩托车来了,你工作忙,没打电话麻烦你。医保卡改密码,必须本人来呀!”我自觉言重了:“来了就回家吧,吃早饭。”父亲慌了神:“不不不,不饿,办完就回,这一身土两脚泥的。”我又生气了:“我家不是你家呀!”
④到家时,妻子已经把饭盛好了,父亲在饭碗间小心翼翼地放直提兜,慢慢提出一塑料袋鸡蛋:“还好,没打碎!”这一路颠簸,父亲得多经心呀,我的气又来了:“说过多少回了,你别舍不得吃。再说,坐摩托车抱着鸡蛋,多累多危险!”父亲又“呵呵”:“这不没事嘛!”我气道:“有事就晚了!”
⑤盛了满满一碗面条,加一个荷包蛋、两根油条,父亲吃了个精光,又加一碗,我逗他:“必须吃完啊!”父亲顺从地“嗯”了一声。待收拾碗筷,我佯装生气:“不是说不饿吗?以后不许说假话!”他“呵呵”一下:“好。都吃撑了,剩碗底儿不好!”
⑥父亲坐在偌大的沙发里,更显得瘦小,且只坐了个沿儿,双手局促地在腿上、沙发上搭来搭去。我递给他一杯温开水,他的手才放定。问我娘,问庄稼,问乡亲,问水,问树,问鸡……我问啥,父亲应啥。我慌了:原来那个事事拿主意的一家之主哪儿去了?那个问学习、问交友、问过错、问婚姻、问工作,连珠炮般他问我答、说啥是啥的严父哪儿去了?
⑦父亲倒是慢慢轻松下来,说着家里村里的情况,可怎么感觉都像是在向我汇报,且眼神躲闪,没有丝毫他年轻时、中年时面对我的厉声厉色。相反,我却不知何时对他厉声厉色起来。
⑧父亲说那天到村头大槐树下与乡亲们扯闲篇儿,听说了医保卡改密码的事……我急了:“不是告诉你们了吗?疫情还没完全结束,别扎堆儿,咋不听呢?”父亲没底气地说:“没事!没事吧?”然后轻声“哦”了一声……
⑨我心更慌了:此刻坐在沙发上的父亲,怎么那么像儿时被他训得贴墙站的我?父亲真的老了,真的变小了,小到被儿子“训”得唯唯诺诺、毫无主张。
⑩其实,父亲还是很“听话”的。我“训”他“上房顶摔着咋办”,他就再没上房晾晒过东西、扫过落叶。我“训”他“少种些地,累着咋办”,他就不舍地撂荒了许多较远的地块,只拣村中的小块水浇地种些红薯,小菜地种些蔬菜。我“训”他“没事练熟我给你抄了谱子的那首板胡曲”,他闲下来就练,待我回家拉给我听。我“训”他“冬天生炉子,晚上一定让窗户留条缝儿”,他就每天晚上检查好几遍……
⑪每一次忍不住“训”了父亲,我也很自责。听母亲说,父亲从小没了爹娘,营养跟不上,长得很瘦小。拉扯我们兄弟仨,下过煤窑,下过包工队,土里刨食,日子紧巴巴。父亲又谈何容易?
⑫我偷偷瞟了一眼父亲,他还坐在沙发沿儿上,端着水杯,两眼瞅瞅窗外,瞅瞅洗手间方向……我突然觉得眼前有些模糊,迅速打开水龙头猛洗脸。完毕,拿出崭新的口罩,拉父亲起来,给他戴好,又塞了一包到提兜里。出门,上街,领他办业务、买东西,送他回家。在父亲转身的瞬间,一阵风起,我分明发现,衣角遮盖的裤兜里,有一只蓝色的旧口罩……
⑬中午有个应酬,我打电话给妻子。女儿接过电话,劈头一句:“不准喝酒,你酒精过敏不知道吗?”我“呵呵”一声:“知道了。”听到女儿在电话那边和她妈说:“放心,我又‘训’了我爸一顿……”
(选自2021年11月11日《齐鲁晚报》,有删改)
【1】父亲到县城改医保卡密码当天,分别因哪些事被“训”?
【2】“呵呵”在文中多次出现,且意味深长。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划线两处“呵呵”的不同含义进行批注。
【3】文章第⑫段说“我突然觉得眼前有些模糊,迅速打开水龙头猛洗脸”,请联系上下文,揣摩“我”此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不超过50字。
【4】阅读以下链接,结合文章内容与主题,谈谈你对“训”父亲这一行为的看法。
链接一:训,说教也。(《说文》)
链接二: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枕边的夜莺
迟子建
①我喜欢躺着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已有二十多年了,从枕边掠过的书,自然是少不了的。
②十七八岁,我读师专的时候,开始了真正的读书。每到寒暑假,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故乡的火炕上看书。至于读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但读书的氛围却历历在目。夏天时,闻够了墨香,我会敞开窗子,嗅花圃搅起的一波一波的香气;冬天时,窗外的北风吹得窗纸刷拉拉响,我便把书页也翻得刷拉拉响。疲倦的时候,我会撇下书,趴在窗台看风景。窗外的园田被雪花装点得一片洁白,像是老天铺下来的一张纸。
③如果说枕头是花托的话,那么书籍就是花瓣。花托只有一个,花瓣却是层层叠叠的。每一本看过的书,都是一片谢了的花瓣。有的花瓣可以当做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做泥了。
④这二十多年来,不管我的读书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一类书始终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梦,那就是古诗词。夜晚,读几首喜欢的诗词,就像吃了可口的夜宵,入睡时心里暖暖的。
⑤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让我对他的词永生爱意,《稼轩集》便是百读不厌的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苏轼、李清照、李煜、纳兰性德、温庭筠、黄庭坚、范仲淹,也都令我喜爱。有的时候,读到动心处,我会忍不住低声吟诵出来,好像不经过如此“咀嚼”,就愧对了这甘美至极的“食粮”似的。
⑥我父亲最推崇的诗人,就是曹植了。因为爱极了他的《洛神赋》,我一出生,父亲就把“子建”的名字给了我。长大成人后,我不止一次读过《洛神赋》,总觉得它的辞藻过于华丽,浓艳得有点让人眼晕。直到前几年,我的个人生活遭遇变故,再读《洛神赋》,读出了一种朴素而凄清的美!洛水上的神仙宓妃,惊鸿一现,顷刻间就化做烟波了。“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恨人神之道殊兮”,这才是曹植最想表达的。他以短短一曲《洛神赋》,写出了爱情的短暂,圣洁,美好,写出了世事的无常。我真的没有想到,曹植在诗中所描述的一切,正是我此刻的感悟,原来父亲早就知道,幻影才是永恒的啊!所以现在读《洛神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⑦中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当你愤慨于生活中种种的不公,却又无可奈何时,读一读黄庭坚的“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你就会获得解脱。而当你意志消沉、黯然神伤时,读一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不快都是过眼云烟。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古诗词就是我枕畔的《圣经》。
⑧这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词句,在于他们有着对黑暗永不妥协的精神。他们高洁的灵魂,使个人的不幸得到了升华。杜甫评价李白时,曾满怀怜惜和愤懑地写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而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诗人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这也是我深深喜爱他们的原因。
⑨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我们都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喧嚣时刻。能够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在读书中去伪求真,去芜存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枕畔,也曾有过名声显赫却难以卒读的书,但它们很快就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能够留下的,是鲁迅,是《红楼梦》,是《牡丹亭》《聊斋志异》,是雨果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等等等,这些人的书和作品可以一读再读。它们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旧,它们是日出,每一次出现都是夺目的。
⑩我常想,我枕边的一册册古诗词,就是一只只夜莺,它们栖息在书林中,婉转地歌唱。它们清新、湿润,宛如上天撒向尘世的一场宜人的夜露。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叙写读书经历,特别是夜晚读古诗词时的体会,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钟爱之情,抒发了人生感悟。
B.第②段中,作者着意刻画夏天和冬天的窗外之景,是为了说明夏天有花香,冬天北风吹,很难静下心来读书。
C.本文中,作者告诉人们在喧嚣的现实生活中要保持清醒,辨伪存真,去读经得起时间推敲的经典作品。
D.作者写自己喜欢读书,并不只是口号式的宣泄,而是结合具体的读书实例来说明。她与《洛神赋》的故事即为明证。
【2】作者以“枕边的夜莺”为题,有什么特色与效果?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文中第③段划线句“有的花瓣可以当做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做泥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章第⑧段,作者说“这也是我深深喜爱他们的原因”,结合全文,说说我喜爱古典诗词的原因是什么?
【5】作者在文中谈了自己的读书体验和认识,其中哪一点引起你的共鸣?请结合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
15、作文
这学期我们通过教材,领略了邓稼先、闻一多、鲁迅等杰出人物的风采,也跟随作者走近了阿长、老王、卖油翁等平凡百姓的生活。他们或默默奉献,或说话掷地有声,或身具非凡技艺,或质朴,或亲切,或令人惋惜同情。无论伟大还是平凡,他们都有与众不同之处。
你的生活中就有这样令你难以忘怀的人吧!他们善良朴实,他们聪明机智,他们风趣幽默,他们技压群雄……
请以“那个特别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2)不少于600字;(3)除诗歌外,体裁不限;(4)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