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坍塌 纯粹 怪诞不惊 兴高采烈
B.辨别 冤枉 神采弈弈 畏罪潜逃
C.嗔怪 庇护 杞人忧天 生机勃勃
D.惩戒 安详 迫不及待 妄下段语
2、下列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和敬业乐群的态度,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
B.辩论会上,小军同学引经据典,断章取义,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用血肉筑起了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
D.别人与你沟通交流时,不管你听不听取他的意见,你都不能置之不理。
3、下面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在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八戒招赘》和《老鼠成亲》。
B.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C.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一个正直倔强的爱国者,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最后与社会妥协,内心痛苦、悲凉。
D.《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衍太太。衍太太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4、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 简朴 称心如意 安静闲适 别具将心
B. 局部 明艳照眼 俯仰生姿 异彩分呈
C. 游览 无所倚旁 隐天蔽日 自出心裁
D. 景致 鉴赏园林 自然之趣 因地制宜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B.“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C.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5G技术最终会成为发达国家。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戏》是鲁迅的一篇小说,选自《呐喊》。
B.《诗经》是我国的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
C.《庄子》一书是庄子著作的,现存33篇。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D.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7、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①
陆游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②,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③、诗情将略④,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⑤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注释】①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地处川陕要冲,自古为军事重镇。宋孝宗乾道八年冬,陆游被改命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从南郑行抵成都。陆游在南郑前线时,对抗金怀着胜利的希望。被调到后方后,拿云心事,不得施展。②野帐:指野外的帐幕,下文的“青毡”同此。③许:推许,赞许。④诗情将略:做诗的才能,用兵作战的谋略。⑤饮(qī):歪戴。
选出对上面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两词都通过梦境再现了军营生活;甲词的分炙奏乐、沙场阅兵,军容雄壮;乙词的拉弓搭箭、挥鹰缚虎,豪情满怀。
B.甲词结句“可怜白发生”写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
C.“花时万人乐处……”生动地描绘出成都后方人们沉醉于享乐的闲散逍遥情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安于享乐的人们的愤慨。
D.“天下事”指收复回家失地的大业,“封侯事”指杀敌报国、建功封侯的大事。两首词都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8、课外文言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解释下列焦点的字()
(1)常与鲍叔牙游游:()
(2)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匡:()
(3)尝与鲍叔贾贾:()
(4)天下不多管仲之贤多:()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鲍叔知道管仲有才干,虽然管仲经常占鲍叔的便宜,鲍叔始终能很好地对待他,不因此而说他的闲话。
B. 鲍叔牙是管仲的知音,虽然管仲经常遭遇挫折,但鲍叔牙还是一如既往的理解他,帮助他。
C. 鲍叔牙的子子孙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领有封邑达十多代,常常成为著名的大夫。
D. 管仲担任齐相以后,劝说齐桓公南下袭击蔡国,讨伐楚国,征讨山戎,劝燕国实行召公时的政治,劝桓公信守与曹沫的条约,诸侯因此都归服齐国。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鲍叔牙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9、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诗歌前两句中的“_____”“_____”突出了塔的高,为下文做铺垫。
【2】这首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在我国,“和”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请参加班级举行的“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
(1)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下面材料中获得的主要信息。
疫情蔓延的艰难时刻,东盟十国与中日韩加强合作、携手抗疫。为战胜不分国界和种族的新冠肺炎疫情,10+3国家更需加强合作,携手应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共同维护地区人民健康福祉、推动地区经济尽快恢复正常。共同走过磨难的经历,必将使邻里情谊更深。
(来自:新华社新媒体)
(2)为了介绍“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某同学找到了以下几则材料,请你帮他去掉不符合要求的两项( )(只写序号)
①故宫的三大殿被命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②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
③国人拜年时互道“大吉大利”。
④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⑤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琴瑟谐和”。
(3)有网友认为,中国人“以和为贵”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骨子里爱好和平,追求安稳的传统心态;还有一方面是中国人“混”的智慧,“和”比“争”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请你根据自己对“和”的理解跟帖应对。
(4)学校王老师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研究颇深,同学们商量后想让作为班长的你邀请王老师担任本次活动的特邀嘉宾,你拿起电话,这样说:
11、联系学过的古诗文,将下面的文段补充完整。
“遇见”,多么撩动心弦的字眼:“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和春天初遇;“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这是和旧识重逢。“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这是遇见纷争的过去;“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是梦见放飞的自己。“争渡,争渡,__________”,这里有不期而遇的惊喜;“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这里有触目惊心的悲伤。最恬淡,是“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的无心之遇;最伤怀,是“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的劫后重逢。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不断“遇见”,有时遇见阳光,有时会遇见阴霾。无论何种“遇见”,都是值得回味的记忆。
12、根据《傅雷家书》,完成填空。
傅雷教育傅聪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做______第一,其次才是做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非遗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与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众的情感生活有着难以割舍的渊源。我国是世界著名的非遗大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遗资源,世界非遗名录的1/10在中国。然而,随着近些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少优秀的历史文化渐行渐远,一些珍贵的民间工艺面临失传。
非遗传承需要众人接力。非遗项目和技艺如果只被少数人掌握,非遗失传的风险就会加大。所以,要扩大非遗的影响力,让公众积极参与,争取使每个人都能成为非遗的关注者、传承者和实践者,这样才能增强非遗的生命力。
(摘编自中国文明网)
【材料二】
在搜集有关非遗相关资料的时候,李朝同学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上看到了下面的公告:
【材料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是非遗大国,非遗资源丰富多样,但因各种原因,一些珍贵的民间工艺面临失传。
B.要扩大非遗的影响力,需要让公众积极参与支持,这样才能增强非遗的生命力。
C.从【材料二】的公告中可以看出,我省相关部门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D.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且少数民族人数占绝大部分。
【2】我们为什么要加强非遗的传承保护?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3】【材料一】所说的“历史文化渐行渐远”“民间工艺面临失传”的现状,在【材料三】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
14、与母亲相守50天
因为武汉封城,莉君已经在娘家待了整整50天。
莉君与母亲都是能干且脾气犟的人,秉承的人生哲学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因此,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她40多岁了,可一回娘家,一定会被母亲当成14岁的小姑娘管着。
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11点过了还在刷剧,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利;做瑜伽伸展得像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了腰,村医那里可只有是贴上膏药,拍个X光片还要上镇医院。
回娘家才两天,平地一声雷,武汉封城了。见女儿一脸的震惊和恍惚,母亲 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莉君略有不快地说:“留在这儿吗?跟你吵架呀!”话一出口,她就有点后悔。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然而,莉君也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要忍受网络不稳定、洗澡没浴霸的不便。可是母亲就没有不便吗?按母亲的话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光是坐下来吃饭,就是满满一桌。这一封城,儿孙们都回不去,不光要张罗吃喝,单是儿孙要用的文具、电池、拖鞋、睡衣,就够母亲忙的了。
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依照她的脾气,说软话是不可能的,尽量帮衬母亲维持这一大家子的正常运转,就成了莉君暗自给自己分派的任务。
每天,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去晾晒。母亲欣慰地说:“幸亏今年没嫌土猪肉贵,依旧腌了那么多肉,不然这会儿村镇都封了,上哪儿买肉去?”莉君听了惭愧,往年,回武汉前,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厢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里可全是嫌弃。
每天,莉君还帮母亲侍弄小菜园。往年,母亲四处张罗菜种、施肥的时候,莉君都要取笑她说:“没事干!快递一公斤十块钱,比青菜贵两倍多,还要往武汉儿女家快递蔬菜,会不会算账啊!”母亲说:“劳动不休,筋骨不锈。你爸走了,去菜园还能听听鸟唱,晒晒太阳,解个寂寞,你们年轻人不懂的。”这一回,菜园终于派上大用场。莉君跟着母亲收菜锄地,看见菜园里的一株野茶树生出新芽,她憋闷多日的心里,仿佛沁入了一股清气。她终于理解母亲不愿闲在屋里,非要出门劳作的原因。
每天,母亲上灶炒菜,做馒头,蒸发糕,莉君就蹲在灶口帮她烧火。母亲说火软一些,她就挑松柴火,只放枯枝败叶;母亲说火硬一些,她就燃起硬柴,将火烧得旺旺的。这样的日子里,她仿佛回到了14岁,那个唯母命是从的年纪。她觉得这也挺好,自己脱去了成年人的生硬铠甲,母亲忘记了老迈垂暮。母女俩诉说往事,对上了只有她俩知道的暗号。有一天,炒完一大桌子的菜,母亲自言自语:“真是怪了,以前一个人吃饭,在电磁炉上炒两个菜,就腰酸腿疼;如今一烧大柴灶,这八大碗莱做下来,倒也不觉得小腿沉重,咋回事?”莉君笑道:“老妈,灶口暖和,比电磁小太阳还管用。要不,为何老猫都喜欢偎着灶口?”母亲望了她一眼,说了平生第一句软话:“闺女,等你也要靠偎灶驱寒时,你就回妈这儿。妈这儿别的没有,大灶柴火管够。”
莉君眼眶发涩。令她眼眶发涩的还有一件小事:那天,母亲上山拾柴归来,挑出了一小截软木,严正警告众人,尤其是莉君两个弟弟家的皮猴儿,不准动她的木头。大家都纳闷,她要用这一小截软木干吗?几天后,莉君意外地得到了礼物——母亲亲手雕的软木青蛙。只见栩栩如生的青娃蹲在荷叶中央的筋脉上,好像准备随时腾跃而起。“37年了,我总记着久我闺女一份情,”母亲说,“小时候,干活有你的,玩具没你的。你要过一个发条青蛙,我和你爹都没满足你……”
莉君接过青蛙,仿佛看见母亲的牵挂和叮嘱,在木雕的每一线光影中流转……
【1】选文中哪些事体现了莉君母亲的“能干”?
【2】选文多处运用插叙的写法,请举出一例并简析其作用。
【3】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
【4】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母亲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并说明理由。
母亲 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
理由:
15、以“雪下得很大”为开头第一句话,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在500—800之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