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松鼠历经多次失败最终成功跳上秋千后悠然啃着坚果的憨萌动作令人忍俊不禁。
B. 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 电影《战狼2》以气势恢宏的场面、抑扬顿挫的情节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D. 严峻的事实警告我们:如果再不进行有效的治沙护理工作,余下的绿洲也将会变成不毛之地。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游逛(guàng) 箴言(jiǎn) 恹恹(yān) 秀颀(qí)
B.气氛(fēn) 俯瞰(kàn) 鲜腴(yǔ) 辟邪(bì)
C.犀利(xī) 彀弓(gòu) 遒劲(jìn) 涂墁(màn)
D.罅隙(xià) 翘首(qiáo) 黏土(nián) 田畴(chóu)
3、下列选项中字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地窑jiào 憎恶zèng
B.面面相觑qù 金璧辉煌bì
C.倜傥tǎng 殷红 yān
D.挑衅 xìn 摒弃bìn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红(yīn) 震悚(sǒnɡ) 锲而不舍(qì)
B.修葺(qì) 猥琐(wěi) 酣然入梦(hān)
C.愧怍(zuò) 羸弱(yínɡ) 忍俊不禁(jìn)
D.污秽(suì) 屏息(pínɡ) 怏怏不乐(yànɡ)
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红安天台山森林公园峰峦峭拔,谷壑幽深,郁郁葱葱的树木鳞次栉比。这个大型天然氧吧,让人们有了驻足流连愉悦身心的处所。
B.漫画往往用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暗寓犀利的讽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C.班长站起来说道:“王老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D.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陈部长的讲话中,使我们明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明确要求。
B.夺冠后的雷海为依然在送外卖,但谁也不能否认,诗歌对他的回报,早就开始了。
C.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D.夜晚,漫步于“香樟大道”,我看见了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佛音。
7、下列语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古今中外历史上一切张口结舌、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
B.王健从小身体健壮,小学毕业就进入业余体校,繁重的田径训练,锤炼了他不折不挠的精神。
C.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惑不安。
D.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惟妙惟肖。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无以致书以观 致:
②穷冬烈风 穷:
③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敝: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所恶有甚于死者
B.之: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起坐而喧哗者
D.以: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天 大 寒 砚 冰 坚 手 指 不 可 屈 伸 弗 之 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5】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9、阅读《关雎》,回答下列小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楼之。
【1】诗中划线的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你结合本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书法知识)
书法有许多规则。写字姿势,执笔方法,运腕用笔,笔画的提按顿挫,下笔的轻重,结构中点画的合理搭配、偏旁比例的适当等,都需要长期严格去研习实践。
(相关数据)
明星中学学生书法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
标准 | 了解汉字演变过程的程度 | 了解各书体的程度 | 了解书法名家的程度 | 鉴赏书法作品的能力 |
高 | 6.89% | 8.96% | 52.53% | 3.68% |
较高 | 17.01% | 27.53% | 23.07% | 5.42% |
一般 | 20.67% | 46.24% | 14.44% | 29.51% |
较低 | 55.43% | 17.27% | 9.96% | 61.39% |
(文件指导)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摘自《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
(新闻报道)
人民网4月22日电 翰墨飘香,国韵悠长。4月20日至22日,山西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在荀子故里举办“中国安泽书法教育主题研讨会”。此间,研究会在开展主题研讨的同时,还在安泽县设立首个书法教育研究基地。山西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安兴认为,书法本来就应该是中国老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里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书法有文化意义、社会功能等,毛笔字书法书写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国人调整心理平衡,修心养性,让心能静下来最有效的方法。
(观点表述)
。慕其人,重其书,我们会敬仰书圣王義之。他为人旷达耿直,关注百姓疾苦。其书法如得神功,透露出与人品一致的潇洒、安详、超俗的气质。人品发于笔墨,则刚毅雄强、大气磅礴、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气凛然,临大节而不可夺。岳飞、文天祥等人的书法雄伟健拔,酣畅淋漓。观其书法,不能不联想到他们精忠报国、刚正不阿、横扫千军、气壮山河的豪情壮志和英雄气概。
王羲之 书法作品 岳飞 书法作品 文天祥 书法作品
明星中学九年级(2)班举办“走近书法 感受艺术”的主题班会,你收集了以上材料。
(1)给(新闻报道)中的新闻拟写标题。
(2)请你在(观点表述)的横线处补写一个表达观点的句子。
(3)分组讨论中,你听到了组员们的以下讨论。
红红:笔正则心正。学习书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修炼人品的过程。
艳艳:我很想学写毛笔字,可就是写不好。
彤彤:现在是网络时代,电脑、手机普及,各种字体都有,汉字书写好坏无所谓。
围绕班会主题,你作为组长,针对组员们的讨论,该说什么?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感染力;⑤不少于100字。
11、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
(4)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中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诗人将现实与梦境结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鲁滨孙给野人起“星期五”这个名字,主要是自己在星期五这天救了他,这样既便于称呼,也可以纪念这个日子。(______)
(2)《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戴宗有道术,绑四个甲马,可日行八百里,他的江湖绰号是“拼命三郎”。(______)
(3)在艺术上,《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______)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小城况味,多是从悠长悠长的小巷里荡漾出的,这是九岁的我就已经能感受得到的。所以,当母亲牵着我的手慢慢走进不知名的巷道时,一种淡淡的情绪笼上我的心头。后来,我学会了描摹那种情绪:忧伤。
③事实上,九岁的我,和忧伤是不搭界的。三十八岁的母亲,似乎也看不出忧伤的样子。天生的好皮肤让她总是显得比同龄人年轻十岁,同样一件的确良白衬衣,穿在她身上,就穿出了时装的味道。母亲齐耳的短发,刚刚遮住耳朵,当她俯下身子给我整理衣服的时候,我看见清晨的阳光投在她的脖颈上,让她的耳朵有了透明的质感,粉嘟嘟的耳垂让我忍不住伸手去摸。母亲笑一笑,随手拂过脸颊的发梢,一段白皙的脖颈上也落下一片阳光。
④这是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纵深的小巷是我们走往住地的必经之路。小巷里隔三五步就见一棵槐树,粗壮的树干一个人不能环抱,浓密深绿的树叶,漏着点点阳光。槐荫披拂处,是一个一个门庭,层层剥落的朱漆,锈迹斑斑的门环,半掩着的木门,褪了色的对联,簇拥着一条碎石铺地,仅容我和母亲并排行走的小径,重重叠叠的屋檐从爬满青苔的高墙上伸出来,把天空切割成一条窄窄的蓝色,随着我们的脚步晃啊晃。
⑤小巷尽头,豁然洞开,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水泥柱子上挂着“市政府招待所”的木牌。院子里是一排一排白墙青瓦的平房,我随母亲走进一间,一开门,隐隐的霉味儿裹挟着热浪扑面而来。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⑥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⑦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⑧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走进烈士陵园时,我大汗淋漓,感觉自己已经奄奄一息。顾不得旁人诧异的目光,我把头伸向陵园一角的水龙头。我把水开到最大,长发在水中倾泻。立起身,甩甩头,感觉可以喘气了,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蓦然间,感觉十年前的那树回来了。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⑨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⑩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是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⑪朦胧中,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⑫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有删改)
【注】史铁生的《合欢树》讲述了作者十岁那年作文获奖、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以及三十岁以后出名,母亲却已离世七年,从而引出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作者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再见一眼那棵合欢树,造成终身遗憾。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将情节和情感补充完整。
情节 | 情感 |
九岁在大院看到合欢花时 | ① |
② | 失望 |
十九岁在羊城遇见合欢花时 | ③ |
④ | 感伤 |
【2】文章⑥⑪段用相同的笔墨写母亲的头发与脸颊,各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文章,分析本文题目“合欢,合欢”有哪些妙处?
14、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養具洗得千千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几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款着一锅热腾膀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制过胡子。他的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②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道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③教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颖仔细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颖又大又短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1】从第①段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2】联系语境,分析第②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3】“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试说说“牧羊人”不让“我”帮他的原因是什么。
15、请以“那件小事真不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除诗歌外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②不得抄袭;不要在作文中流露自己的真实班级和姓名;③书写规范,工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