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毕节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诗有律诗、绝句等,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律诗。

    B. 曹操是我国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龟虽寿》《短歌行》等。

    C. 《背影》《骆驼祥子》都是我国近代作家朱自清的作品。

    D.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曾获诺贝尔文学奖,《飞鸟集》是他的作品。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腰(shé)       (xiāo)       (héng)       插刀(lèi)

    B.候(sì)        曲(quán)       (mǐ)          轻怕重(zhān)

    C.育(bǔ)       绕(yíng)        (zhí)          顿开茅(sè)

    D.狭(yì)       (suì)            (jù)          如坐针(zhàn)

  • 3、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①近期,人文节目《信中国》受到社会广泛关注。②节目中多位艺术家和演员通过读信的方式,与写信者的灵魂对话,与写信者的人性共舞。③每封信都是一个窗口,可以从中看见颠倒乱世间“家书抵万金”的深情厚谊、“山长水阔和何处”的千回百转、“行人临发又开封”的小心翼翼……④泛黄的信纸,传递出的是“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给人的是发现、感动、激励、震撼……⑤一字千金,尺素温暖,你期待与《信中国》相约吗?

    A. 第①句中的“广泛”修饰“关注”,可见《信中国》被关注度之高。

    B. 第②句“通过读信的方式”中的“通过”与“多位艺术家和演员”中的“和”都是起连接作用的词。

    C. 第③句运用排比修辞,表明每封信都会承载特殊时代下某种朴素的情感。

    D. 第④句中“信仰”“信念”都是名词,第⑤句中的“吗”不是叹词。

  • 4、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白手起家,在荒滩上盖起了厂房。

    B.工程师和设计师们殚精竭虑,耗费了四年时间,终于实现了这个目标。

    C.看了这封信,他才如梦初醒,方知自己上当受骗。

    D.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眼花缭乱

  •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洁(jiǎo)             (xī)                 其实(fù)             风云变(huàn)

    B.束(fù)               默(jiān)             不知所(cuò)            耳欲聋(zhèn)

    C.退色(tuì)             (hèng)             平易人(jìn)            前呼后(yǒng)

    D.发(méng)          (cháng)            其说(yuán)        穿流不息(chuān)

  • 6、下列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善解人意,知书达理;有的心胸狭隘,蛮不讲理……荷兰作家斯宾诺沙说的“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是很有道理的。宽容,意味着遇事不埋怨他人,不推脱自己的责任。生活中遇事要学会忍让,不要为一些嗤之以鼻的事情与人斤斤计较,大庭广众之下,更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A.形形色色 B.知书达理 C.嗤之以鼻 D.大庭广众

  •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劣(bēi)   诬(miè) 蛮(hèng) 挑拨离(jiàn)

    B. 徨(páng) 探(chá) 枯(zào)   卑无耻(bǐ)

    C. 落(zhuì) 剥(xiāo)   爱(zhì)   犊情深(shì)

    D. 绕(yíng) 锁(jiā) 劣(zhuō) 出类拔(cuì)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①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②。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夔:人名,以精通音乐著称。

    ②乐正:古代官名,负责音乐事务地位的官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其家穿井(   )   (2)之于宋君(   )

    (3)夔一而矣(   )   (4)使乐正(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子曰   而两狼之并驱如

    B. 丁氏   学而时习

    C. 夔有一     非一

    D. 哀公问孔子曰   宋军令人问之丁氏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吾闻夔一足,信乎?

    4这两则寓言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登临的地点、目的。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运用对偶,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观。

    C.诗歌借助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D.诗歌最后一句为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本诗以“______”字总领全篇,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都会无比自豪,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都会热血沸腾,壮志激昂。七年级某班召开“我心中的国”主题班会,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推荐两首爱国歌曲。

    (2)当代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自觉弘扬爱国精神?请你写出两点可行的做法。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古诗文填空。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雎》中最能表达男主人公求之不得而忧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卖炭翁》中主人公因希望炭卖个好价钱而产生复杂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北冥有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保加利亚作家柳德米尔·斯托亚诺夫说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创作出的人物形象,往往能让成千上万的读者在他身上找到自己。你从下列作品中的哪个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请结合作品中的相关情节和自身实际谈一谈。

    A.《水浒传》       B.《西游记》       C.《简·爱》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1985年9月,我在给一些年轻的钢琴家上主修课时发现,如果我在某个学生的背上轻轻拍一下的话,他会弹得更好些。这种即刻的超常发挥使他自己和全班同学都大为惊奇。由于他的卓越的演奏,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仅仅几句赞扬的话对他产生了奇效。

    ②这件事使我想起了自己得到第一次的表扬是多么高兴和自豪。

    ③我当时七岁,爸爸让我在花园帮忙干活,我使出了全身的劲儿完活后得到了最好的奖赏:父亲吻了一下说:“谢谢你,孩子,你干得好。”几十年过去了,父亲的话仍在我耳边回响。

    ④1953年,我录制了我的第一张管弦乐唱片。当时我弹奏的是李斯特的两支钢琴协奏曲,为我伴奏的是世界上最好的交响乐团之一——柏林交响乐团。第一支协奏曲是我童年时期就非常熟悉的,所以完成得很顺利。但是第二支协奏曲就不那么顺利了。因为我只是在录音前的一小段时间里学习了一下李斯特的《二号钢琴协奏曲》,不是很熟练,当时心里很紧张。于是我们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演奏其中特别难的一节。过了一会儿,乐团的一名乐手起身对我说:“别担心,福尔德斯先生,您的第一支协奏曲演奏得非常出色,您没有必要这么紧张。我敬仰您,支持您。”我微微一笑,又接着练习。终于,在正式录音时我一气呵成,漂亮地完成了演奏。

    ⑤十六岁时,由于与音乐教师发生分歧,我备受冷落,陷入了深深的个人信念危机之中。正当我孤立无援时,我遇到了著名钢琴家埃米尔·冯·索尔先生,他是李斯特最后一个在世的学生,他每年都要到布达佩斯来讲学。一个音乐赞助人邀请我去参加茶会并拜见他,得知这个消息,我高兴得要发疯了。

    ⑥大概冯·索尔先生猜测到我参加茶会的真正目的,因此要我为他演奏一曲。我在钢琴前坐下来,开始以大调弹奏拜奇的托卡塔。他专注地听着,听完之后要求我再来一曲。我提议演奏贝多芬的奏鸣曲,他点头同意了。我便全身心投入地弹奏贝多芬的《悲怆》。当我弹完的时候,他要求我继续。于是我又弹奏了舒曼的《蝴蝶》。

    ⑦当我结束演奏时,冯·索尔先生站起身走近我,深情地吻了吻我的前额,激动而庄重地说:“我的孩子,当年我成为李斯特门下的学生时也是像你这么大。在我上完第一课之后,李斯特先生吻了我的前额,然后说①   好好记住这个吻,这是贝多芬先生听完我的演奏之后给我的②   为了把这份神圣的遗产传给后人,我已等了许多年,现在我认为你应该得到它。”

    ⑧在我的一生中没有比冯·索尔先生对我的赞扬更有意义的事了。他给我的贝多芬之吻,奇迹般的使我从怀疑和困惑中解脱出来,帮助我成为今天的钢琴演奏家。

    ⑨不久,轮到我把它传给愿意付出努力的人。

    ⑩于是就有了1985年9月的那个故事。虽然时间已过了很久,但我仍能感受到那个学生双眼迸发出的那种兴奋的光芒。此后,他迅速超越了自我,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做到了更好,甚至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他会有那么好的表现。

    ⑪的确,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赞扬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它仿佛黑暗中点燃的一截小蜡烛,在我们周围释放出耀眼而温暖的光芒。令人欣慰的是,无论什么时候,这种魔力永远发挥着神奇的作用。

    (选自《少年文艺(写作版)》,2009年9月)

    1最适合用作本文标题的是(  )

    A.爱的接力棒 B.神圣的遗产 C.贝多芬之吻 D.谈谈赞美

    2第④段划线句能否改成下句,简述理由。

    改句:别担心,我支持您!

    理由:________

    3第⑦段横线上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①:  ②。 B.①‘  ②’ C.①:  “②。” D.①:  ‘②’。

    4本文讲述了四个感人的小故事,请按时间顺序,依次概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结尾段的妙处。

  • 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形势

    表1:中国疫情形势

    统计 类别

    现存确诊

    现存无症状

    现存确诊重症

    现存疑似

    累计确诊

    累计死亡

    累计治愈

    累计境外输入

    人数

    2209

    1095

    189

    83

    83190

    3342

    77639

    1042

    较昨日

    -72

    +62

    -22

    +12

    +119

    +2

    +189

    +59

     

     

    表2:海外疫情形势

    时间

    4月5日21时

    4月8日21时

    统计类别

    累计确诊

    累计死亡

    累计治愈

    累计确诊

    累计死亡

    累计治愈

    人数

    1134153

    62318

    175933

    1369488

    80153

    230585

    较昨日

    +81364

    +5181

    +24494

    +84456

    +6276

    +15512

     

     

    表3:海外疫情严重国家形势

    国家

    新增确诊

    累计确诊

    死亡

    治愈

    国家

    新增确诊

    累计确诊

    死亡

    治愈

    美国

    31790

    400323

    12911

    22539

    法国

    11086

    110070

    10343

    19523

    西班牙

    6180

    146690

    14555

    48021

    德国

    4412

    108462

    2025

    36081

    意大利

    3039

    135586

    17127

    24392

    伊朗

    4697

    67286

    4003

    27039

     

     

    (表1、2、3数据来源:新浪新闻  截至北京时间 4月8日21时)

    (材料二)

    关于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的包膜上有很多凸起,形状就像是一顶王冠,故得名“冠状病毒”。这次席卷全球的冠状病毒,由于它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故命名为“2019-nCoV(NEW CORONAVIRUS)”。目前发现,这类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一般为3至7天,最短为一天,最长可达14天或更长。值得注意的是,潜伏期内病毒携带者无不适症状,但病毒依然具有传染性。各种人群均容易感染这种病毒,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可能会病情较重,而儿童及婴幼儿也有感染病例。它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社群传播。但冠状病毒对热比较敏感,在温度为56℃并保持30分钟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杀灭它,乙醚、酒精(如医用酒精)、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可极大程度上杀灭该病毒。

    (材料来源:国家开放大学公益课程 有删改)

    (材料三)

    病毒的特性及扩散原理

    与细菌相比,病毒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没有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只有一种非常基本的核酸结构(DNA或者RNA),外面覆盖着一层蛋白质壳,较复杂的病毒外边还有由脂质和糖蛋白构成的包膜,也没有酶系统,这就是为什么有人甚至认为病毒不是一种生物。准确地说,它们并不是真的活着,而是四处飘浮在空中像碎片一样寻找着宿主。病毒真正的生命力必须在宿主的活细胞内才能显示出来,一旦它们找到了宿主,就会开始繁殖,而这也就是病毒真正恐怖的开始。

    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膜包围着,它是一层由脂肪和蛋白质所构筑的厚实又柔韧的壁垒,保护着内部。它是一种半透膜,意味着它允许一些东西出入,也会阻止另一些东西通行。细胞膜上有很多细小的凸出物,它们各有功能,比如帮助细胞和邻居们粘连在一起,或是与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结合。你也可以把这些凸出物理解为一把把“锁”,它们负责保护内部,也有权利放行。当然,放行的前提是你可以拥有打开“锁”的钥匙。大多数病毒只是基因信息,外面包着蛋白质外壳,找到宿主后,它们会找到“最喜欢”的细胞并吸附到细胞上,然后与细胞膜融合,并脱去自己美丽的“蛋白质外衣”,让被入侵的细胞对病毒进行放行。

    我们的细胞工厂可以创造分子机器,而病毒需要劫持这些工厂进行自我复制,因为它们自己可没有这种工厂。病毒一旦进入细胞,马上就会接管宿主细胞的蛋白质制造结构,迫使细胞工厂帮它们复制病毒,可怜的细胞在不知不觉中制造了更多病毒。这些病毒可不会停止,直到复制出更多的病毒时,细胞终于撑不住了,爆炸开来,或者这些病毒通过出芽方式从细胞中释放出来,更多的病毒就会扩散开来,继续附着到其他细胞上。这个过程不断循环,导致人们生病。通常即便只有一个病毒在宿主着陆,最终它们也可能变成几百万个病毒侵入人体。那为什么人们没有在十分钟内死亡呢?因为我们的身体内有几百兆个细胞,而我们的免疫系统也会自动吞噬消灭病毒,当然,我们说的是大部分时候。

    刚才所描述的那些场景,是指我们体内没有发现或者阻止病毒的情形,但大多数时候,其实病毒的“工作”并不会进行得如此顺利,因为我们的细胞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防御系统。当我们被病毒感染后,一开始或许会是病毒胜出,但随后我们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并摧毁这些入侵者,一旦免疫系统开始有反应,真正的作战就开始了。当病毒伪装成友方进入我们的细胞时,如果被特种酶发现,它就会将这些病毒一刀砍断,甚至还会把病毒的尸体挂在细胞膜外,向临近的细胞们警示这种入侵者。隔壁的细胞看到警示后,也会立马作出行动。淋巴细胞会制造抗体,那是一种可以击杀病毒入侵者的蛋白质,这可是病毒们最害怕的东西。这项制造始于细胞核,酶会在细胞核内找到制造抗体的指导提示,当核糖体浏览了来自细胞核的指导后,会将一个个氨基酸连起来,最终建造出抗战杀敌的抗体蛋白质,当细胞将抗体释放出后,抗体就开始了对病毒们的追杀之旅。就这样,如果我们的免疫系统足够及时地发现病毒的踪迹,并且能够制造出足够强力的抗体,那么很显然,病毒的攻击入侵可能就会以失败告终。这也就是为什么不是每次病毒入侵,我们都会付出惨重代价。当然,如果碰到类似这次的新型病毒,由于是人类未曾发现过的病毒,所以还没有研发出整治它们的药物。而此时如果恰好我们自己的免疫系统也并不是足够强大,那么可能这种病毒就要逍遥法外一段时间了。所以,我们平时还是应该多做运动增强体质,保证自己总有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这样才可以与新出现的病毒抗战到底。

    (材料来源:国家开放大学公益课程 有删改)

    (材料四)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道德哲学思考

    人类和自然共享一个地球,人类本应有道德责任和义务保护自然环境,爱惜野生动物和植物,但人类为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自我贪欲的满足,不断去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一些人认为,人类凭借科学理性可以穷尽宇宙的一切奥秘,这种信念是“培根—笛卡尔式”的理想,即科学就是对所有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作“终极说明”,并且自信地认为,万物的一切应该臣服于人类的利益,服务于人类的需求。大自然是供人类不断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库,或者是任凭人类任意打扮和雕琢的无生命的客体。但这种盲目自信,在自然的地震、海啸、飓风、传染性病毒等面前,会瞬间黯然失色。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从道德境界的角度来看,这种道德观念,实质是一种“天人二分”的思维模式。

    (材料来源:2020年4月5日  《光明日报》  作者:欧阳辉纯 有删改)

    1关于材料一,下列说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截至北京时间4月8日21时,中国以外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130万例。

    B.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40万,是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最多的国家,而且死亡病例数量排第四。

    C.中国在新冠肺炎治愈率方面超过九成,对救治重症患者方面也很给力,重症患者康复人数较昨日有所增加。

    D.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每天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以万计算,形势非常严峻。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病毒结构简单,无完整细胞结构,缺乏酶系统,只含有DNA或RNA,而细菌则具有完整细胞结构。

    B.细菌能进行自我增殖,但病毒必须有宿主才能生存,并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

    C.细胞膜通常对细胞起着保护的作用,膜上的凸出物可以与营养物质结合,但也可能会为病毒放行。

    D.哪怕只有一个冠状病毒在宿主着陆,最终它们也会发展成几百万个病毒侵入人体,但人类的免疫系统会自动吞噬和消灭它们。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病毒最害怕的是淋巴细胞制造出来的抗体蛋白质,这种抗体一旦被释放出来,将与病毒决一死战。

    B.儿童、婴幼儿、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都很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且感染后病情会加重。

    C.病毒的“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还是要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是否足够强大。

    D.“天人二分”的思维模式,其实是把人当作自然界的唯一主体,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只是具有低级生命体征或无生命体征的客体。

    4当前,新冠疫情严重威胁到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的健康安全,请你结合以上材料提出四条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为身在异乡的同胞做好自我防护尽一份绵薄之力。

    5阅读以下信息,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四谈谈你的看法。

    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的首例感染病例可能是由蝙蝠传到人,并发生在2019年9月13日到12月7日之间。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PNAS》杂志上。当下,一种理论被认为最有可能——病毒来自蝙蝠。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请以“_______,是我的榜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语言表达通顺,思路清晰;③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