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名为“潮涌”,主体图形与下方文字共同构成了完整会徽。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汉字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列不同字体的“潮涌”按照发展历程由远及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填选项)
【知识卡片】
汉字的演变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草书等阶段。篆书特点为线条化,笔画比较整齐、均匀;草书笔画连带、结构简约、字形奔放;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楷书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① ②
③
④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水浒传》中的林冲有一个相同的称呼——行者。
B.《简·爱》中的海伦、谭波儿小姐和贝茜都曾在简·爱遇到困难时给予她关爱或者帮助。
C.《海底两万里》显示了作者凡尔纳非凡的想象力,同时也体现了人类渴望自由驰骋的愿望。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人物时在叙事、描写中还宇插了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等形式。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彻大悟 戛然而止 人情世故 草长莺飞
B.消声匿迹 天衣无缝 参差披拂 不知所措
C.相辅相成 接踵而至 轻歌漫舞 海枯石烂
D.漫不经心 振耳欲聋 纷至沓来 川流不息
4、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空缺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轻轻打开语文课本,我们在动人的文字中感悟世间的真情,感慨万千。瘫痪的史铁生,在落叶纷纷中与母亲 (jué)别,把“好好儿活”的勇气,植入骨髓;莫怀戚一家人解决散步途中的分 (qí)时,彰显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印象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美好神秘,寄托着鲁迅对童年的留恋;皇帝赤身游行的 (huá jī)故事,也启发人们要敢于讲真话,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
A.感慨(kǎi) 决别 骨髓(suí) 分岐 确凿(zuó) 滑稽
B.感慨(kài) 诀别 骨髓(suǐ) 分岐 确凿(záo) 猾稽
C.感慨(kài) 决别 骨髓(suí) 分歧 确凿(zuó) 猾稽
D.感慨(kǎi) 诀别 骨髓(suǐ) 分歧 确凿(záo) 滑稽
5、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捡起一片枫叶,我会将它作为青春、美丽、激情的象征,永远珍藏!”句中加点词“捡起”和“珍藏”是动词,“枫叶”是名词。
B.“一个人能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兴趣。”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应该在“一个人”后面加上“能否”。
C.“坚定”和“坚强”是同义词,所以这两个词可以在句子中进行互换。
D.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在交往中人们形成了许多文雅的敬辞和谦辞。比如: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驾临:称自己到别人那里去。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藤野先生》——《朝花夕拾》
B.茅以昇——《中国石拱桥》——桥梁专家、历史学家
C.崔颢——《黄鹤楼》——唐代诗人
D.孟子——《孟子》三章——《孟子译注》
7、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晕(yùn) 禁锢(gù) 气冲斗牛 人声顶沸
B.濒临(bīn) 懦夫(nuò) 人情世故 强词夺理
C.校补(jiào) 贮蓄(chú) 李代桃僵 无精打采
D.矗立(chù) 荣膺(yīng) 浮光略影 郑重其事
8、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山北之塞( )
荷担( )
军士吏被甲( )
不闻天子之诏(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惩山北之塞( )
其妻献疑曰( )
上自劳军( )
天子且至(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4】从愚公与周亚夫的身上,你各自汲取到了哪些精神营养?
9、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画线的句子。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10、请根据提示修改下列材料。
(A)随着时间的推移,使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成宜的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更让人惋惜的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被渐渐遗忘。(B)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的原因,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关。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杨利悬指出,过去我们传统节日的疯狂氛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春节、元宵节舞龙舞狮、逛庙会,都很有趣。
①(A)处画线句子存在成分残缺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2 分)
②(B)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将“_________”删去。
③材料中用语不得体的一处是“______”,应改为“________”。
1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_________?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③风霜高洁,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行路难,行路难,_________,今安在?(李白《行路难(其一)》)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挫折与磨难改变不了仁人志士的信念。《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是范仲淹的拳拳心语。
12、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是斯诺冒着极大的风险进入苏区真实采访后写成的,就语言风格而言,既有新闻记者的平实严谨,又带有浓厚的个人幽默特色。
B.斯诺在保安参观红军大学,感受到红军大学许多独一无二的地方。比如人员年轻、资源匮乏、处境危险、环境恶劣。
C.在红军的队伍里,有一群来自保安当地的年龄在15—20岁之间的少年,他们是由共青团组织的红小鬼,大家亲切地称他们为少年先锋队。
D.斯诺离开保安时说:“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红色中国行让斯诺对共产党和红军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2)小忠读完全书后,为周恩来制作了一张人物卡片。请你参照示例,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制作一份人物卡片。
人物卡片:周恩来——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外表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组织了上海工人总罢工,为保护苏维埃政权,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他吃苦耐劳,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对革命事业鞠躬尽瘁,至死不渝。
【备选人物】 彭德怀 朱德 徐海东
人物卡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qC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然而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在这种情况下,它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那么,你可能会说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亚里桑那大学的麦克霍恩和几住合作者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他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测试固体物质中的原子排列的现代技术,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这种情况显示,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到了平流层中。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1】“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 )
A. 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
B. 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C. 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
D. 斯石英原子的相互排斥进行得非常缓慢。
【2】对文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斯石英”于“金刚石”的形成原因相同,即由于在超高压状态下,原子相距很近而变得极为致密。
B. “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这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 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的原因是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被巨大的撞击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D. 作者通过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证明了“撞击说”。
【3】作者花了这么多笔墨来介绍斯石英的形成,目的是什么?
14、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在大数据中“精准”生活
①万物皆互联,无处不计算。因为互联网、手机、无线传感器的普及,实时监测、远程协作、SOHO工作、数据管理已成为平常之事,信息像水电一样通过网络供应汩汩传输,计算机上有形数据转化为无形的财富,深入并造福于现实生活。
②这标志着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的开启。智能管理、社交网站、物联网、IPv6.当新技术风驰电掣般地驶入生活,我们如同搭上高铁列车,还来不及看清楚窗外的风景,就已呼啸着越过下一个站台。大数据应用于健康管理,几乎表征了新媒体技术层面的全部特征:电子档案高度个性化;人工智能帮助我们细分信息;远程协同记录用户的行为模式;数据挖掘预测人们的未来需要。而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出现,更使得行为、位置、生理数据等细微变化成为可供记录和分析的精准对象。
③尽管大数据这个名词并不新鲜,但社会对于大数据价值的认识尚在深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首先提出了这个概念。雅虎的科学家发现,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和海量数据库的发展,个人在真实世界的活动能够得到前所未有的记录。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更新,如今,大数据的概念逐渐拓展,涵盖了从数字图像、新闻跟帖、文本记录、视频文档、社交平台互动所提供的所有信息。不仅如此,它还被视作一种能力,引发了社会和国家战略层面的深刻关注。
④大数据之“大”,不仅在于容量,更在于社会对其价值的洞悉:在大数据所重塑的后信息环境中,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世界扑面而来。正如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所说,它的真实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一角,绝大部分隐藏于表面之下。
⑤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察觉到大数据给社会带来的一些改变。从谷歌的流行病分析系统到沈阳浑南居民的数据查询终端,基于信息的创新成为服务的先导,连接民生,可以救助更广泛的普通大众;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存储、分享和挖掘手段,推动着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新知,创造新的价值;作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大数据也影响到传统学科研究的分化,改变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知识结构和生活方式。有学者将大数据比作观察人类自身社会行为的显微镜和仪表盘。而我们看到,这个新的测量工具,再一次引领新的繁荣,提供给人们更多的选择。
⑥作为发掘价值、征服数据的强大引擎,大数据所带来的更多改变蓄势待发。站在创新、竞争和生产率提高的前沿,思索大数据对于生活的意义,如何将数据、信息转化为知识,扩大人类的理性,实现技术与智能服务的跨越?如何规避风险、应对它对管理世界所提出的挑战?如何借助于大数据的力量将人类的观察和理解推向“精准”,并衍生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答案还存在于人类智慧的彼此交融之中。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5月,有删改。)
【1】下面的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数据这个名词早已出现,社会对于大数据价值的认识也早已深化。
B.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可以“精准”规避风险,成功应对所有成功。
C.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测量工具,将再次引领新的繁荣,提供给人们更多的选择。
D.大数据之“大”,仅仅是因为它的容量大,数据大。
【2】第④段画线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在这里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是
【3】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5、小作文
2018年4月15日,一个5岁萌娃王梓陈,在幼儿园附近捡到5元钱后,交给了在附近执勤的民警张伟衍:“警察叔叔,这是我刚捡的,给!”民警觉得王梓陈拾金不昧的行为非常值得鼓励,于是决定给他一个充满惊喜的小小仪式感。
请你以警察叔叔的口吻给这位5岁的萌娃写一张奖状。不超过1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